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实用中医常识:一看就懂中医养生智慧-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转化,不仅有助于认识演变的规律,而且对于确定相应的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是用以说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变化规律的思想方法。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阴阳对立的两个侧面,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对立面的消长运动是绝对的,对立面的平衡则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消长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形成阴阳转化。认识了这些,进而理解中国医药学对阴阳学说的运用,就比较容易了。
 。 想看书来

气血理论(1)
一、概述
气,是运动着的精微物质,主要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
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血和津液都是液态物质,有营养、滋润的作用,属于阴。
二、气
气,在古代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这种观点被引用到医学领域里,就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人的生命活动。中医学里所说的气,概括起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精微物质,一是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气的生成来源,总的来说,不外乎三个方面,即藏于肾中的精气、化生于饮食的水谷之气和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肾中的精气来自父母,藏于肾中,是先天之精气;水谷之气由脾胃消化、吸收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而来,是为后天之精气;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经肺吸入体内。因此,气生成的多少,与先天之精气是否充足,饮食营养是否丰富,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尤以脾胃的受纳与运化功能最为重要。
人体的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无处不在,无处不到。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基本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场所。《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就是说,人体各个脏腑组织都在进行着升降出入的运动,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气的运动一旦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停止。《素问·六微旨大论》又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力孤危”,就是说明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的普遍存在,以及这一运动对人体和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气的升降出入,具体体现于各个脏腑的活动,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例如肺的呼吸运动,呼就是出,吸就是入;又如饮食进入胃之后,在胃里经过初步消化,再送入小肠进一步消化,这就是胃气主降;饮食中的精微部分由脾吸收,上输于肺,并达到全身各部,这就是脾气主升。此外,如肾司气化的升清降浊、肝主疏泄的升发条达,以及心火下降、肾水升腾的心肾相交等等,都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体现。气的运动发生障碍,或升降失调,出入不利,就会影响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种种病变。
由于人体的气分布于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因而有不同的名称,主要的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兹就其生成、分布、作用,分述如下:
(一)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各种气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元气主要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出生之后,又需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元气根于肾,经由三焦而分布全身,无处不到。元气有激发、推动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组织的功能就健旺,身体便健康少病;反之,如果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伤损,就会出现由元气衰惫而产生的种种病变。
(二)宗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气血理论(2)
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吸收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宗气积聚于胸中“气海”,并能上走“息道”(即呼吸之道),下注“气街”(脐下丹田部位)。《灵枢·刺节真邪篇》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血气,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与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三)营气
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富有营养价值,所以《素问·病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营气分布于脉管之中,其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与血共行于脉中,发挥其营养的作用,所以《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由于营气与血共行于脉中,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营血”并称。
(四)卫气
卫气主要由水谷之气化生,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故又有“卫阳”之称。其性剽疾滑利,也就是活动力强且行动快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能运行于脉外,外而皮肤肌肉,内而胸腹脏腑,遍及全身。卫气的功能,主要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开合,调节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毛等。《灵枢·本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就是卫气功能的概括。
三、血
血是在脉管中循环运行的红色液体,是由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通过气化作用而成,正如《灵枢·决气篇》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于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所以称脉为“血之府”。
血的生成来源,主要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通过营气与肺的作用,化为红色的血液。《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就是对血的生化过程的很好说明。此外,精血之间可以转化,精可以化为血,如《张氏医通》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总之,血的生成是以水谷精微、营气和精髓作为物质基础,通过脾、胃、肺、心(脉)、肾、肝等脏器的功能活动而完成的。
血液生成之后,循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休,运行不息。血液的正常循行,主要是依靠心肺之气的推动,而使血液布散全身;赖脾气的统摄,使血液循经而行,不致溢出脉外;依靠肝脏的功能,调节血量。总之,血液的正常运行,是心、肺、脾、肝等内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中任何一个脏器的功能失调,都可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
血的功能,主要是营养全身,外而皮肉筋骨,内而五脏六腑,都须由血液给予营养和滋润,才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果血不足,对眼目和四肢的濡养作用发生障碍,就可能出现视力减退、眼睛干涩、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等症。
血也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只有气血旺盛,才能精力充沛,神志清晰。因此,血有病变,也可出现神志方面的异常,如惊悸、失眠、谵妄、昏迷等等。
四、气血之间的关系
气与血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在功能活动方面,既能互相促进,又能互相制约,并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内脏的功能活动,两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活动力很强,而血的活动力较气为弱;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所以说“气主洵之,血主濡之”(《难经·二十二难》)。气属阳,血属阴,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血液的物质基础是*,而促使*化为血液,则有赖于阳气。阳气旺盛,则化生阴血的功能亦强;阳气虚衰,则化生阴血的功能亦弱。因此,气虚常可导致血虚,而治疗血虚的病症,有时要配以补气的药物,就是因为气能生血之故。血液的循行,要依靠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称为气行则血行。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淤血阻滞,故在治疗淤血病症时,不但要用活血化淤药,且常配以补气或行气的药物,就是因为气能行血之故。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地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特别是营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会导致各种出血,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就是因为气能统(摄)血之故。
血为气之母,是指气依附于血,并需得到血所供给的营养,才得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临床上常见到在大出血时气亦随之丧失,称为气随血脱,说明血为气之母是有一定道理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望闻问切(1)
一、概述
诊法,是调查了解病情的方法,它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简称“四诊”。中医学里头所谓的“证”,就是指医者利用望、闻、问、切所搜集到的病人的种种资讯,再将资讯加以分类、系统化的简称。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情况;闻诊,是听病人的声音和嗅病人排泄物等气味的变化;问诊,是询问病人或病人家属关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经过,现在的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诊,是切按病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