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4-10李敖系列之30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我倒很想读一篇您写的:《我们要从哪里吸收西方文化?》。若此文一出,对徐道邻先生那封公开信,也算有了答复了(徐先生说您主张吸入梅毒呢!如不弄清楚,恐怕台北市卫生局也不答应的)。还有:每月花钱买杂志的人,也是喜欢〃对愈小的事情知道得愈多〃的(至少这种人不会大少)。我希望学史的人挺身而出。
  以一种科学而负责的精神,把中西文化的本质做一定量与定性分析,除去其〃最大公约数〃(这一部分东西最容易给学混子会来踢皮球了),把剩下精粹相异之点,来一个分析比较,然后登高一呼:〃我主张丢掉米饭改吃面包!〃就是错了,也比胡秋原先生那种〃一泻千里尽见浑水〃的大文要可爱得多。至于四十年前的尊攘德赛之论。
  当时已嫌太笼统,今天不该说得更清楚一些么?
  当然,〃立界〃绝非易事,事实上,今天的东方不管你反对与否,也正在不停的〃西化〃之中。在台湾,没有人再以为啤酒、香烟、电影、西装,为西方〃文明〃了;但在日本,连歌剧、基督教(所谓〃小群〃的)、原子炉、军刀机都以为是他们自己的了。我们局外人就是想知道在史学家心目中,中国人应该如何丢掉那块〃沿习之饼〃(The Cake of Custom),而借摹拟、消化,去创造一个新的文化个体而已。
  您是学历史的么?如果不,这份业余或半业余的研习精神可真惊人。我是一个新闻记者,非对历史与文化前途有特大兴趣,只是像采访新闻一样,想知道〃事实〃而已。
  吴心柳
  三月十三日香港
  
  〃文化太保〃谈梅毒
  在一个优势文化的猛扑下,落后地区是没有办法妄谈选择的,好的固该笑脸迎,〃坏〃的也要和血吞。它们的〃缺点〃与〃流弊〃不是落后地区可以〃预防〃的,这种难题在理论上似乎杀风景,但在事实上却的确莫奈何!
  六十年前(一九0一),一个穷小子出身的法国戏剧家白里欧(Eusene Brieux)发表了震撼一时的名剧——《梅毒》(Les Avaries,直译《损害》,英译DamagedGoods),这是继易卜生(Ibsen)的《群鬼》(Ghosts,1881)以后,用最婉转的手法,写出梅毒的可怕的重要著作。全书不用一个刺激道学家的字眼,却道尽了道学家所难表现的〃道学〃。
  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个法国年轻人,在他快跟表妹结婚前,被医生检查出来有梅毒。医生警告他在三四年内不能结婚,他不服气,找了一个江湖郎中来治。半年后,他以为治好了,就结了婚。没想到第一个小孩生下来就长出恶疮,他的太太明白了怎么回事,一气之下,抱着小孩就回娘家了。
  白里欧在这个剧本里,借着医生的口吻,把梅毒对社会的危害,描写得非常细腻,同时他又指控社会上的一些颇有问题的观念、指控江湖郎中、指控假道学。毫无疑问的,他这部作品是〃梅毒史〃上的重要文献〔注一〕。
  大约在白里欧写这本文献前四百年,欧洲大陆上有了梅毒。梅毒从哪儿来的已不可详考,但是哥伦布航海前,在欧洲文献中找不到有关梅毒的纪录。所以合理的证据是:梅毒是从哥伦布的水手身上传回去的,最早是从古巴、海地传到西班牙。由美洲传到欧洲,再由欧洲传到亚洲,正好逆着麦哲伦的航线绕过来,这也可算是新大陆的居民对船坚炮利的文明的一种回敬,正所谓civilization is syphilization(文明即梅毒)。
  这种回敬何时敬到中国来,是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年代,最晚不会晚于一五0五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这一年,正是哥伦布去世前一年,距离发现古巴、海地等岛不过十三年。十三年间,梅毒遍历美欧亚三洲,不能不说是高速度的〃文化交流〃〔注二〕!
  在一五0五年以前,中国书籍中,没有关于梅毒的记载,有人以为司马相如传中的〃消渴〃〔注三〕、李白诗中的〃花柳〃〔注四〕、孙思邈医书中的〃恶疮〃〔注五〕都是古代有梅毒的明证。其实这些都是穿凿附会,梅毒根本是舶来品,是道道地地的洋鬼货。
  梅毒本是〃杨梅毒疮〃的简称(见张介宾《景岳全书》(单方》)。因为毒疮像杨梅,所以也叫杨梅疮。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杨梅疮总论》说:
  夫杨梅疮者,以其形似杨梅。
  《疮疡全书》中〃杨梅〃条下说:
  一名广东疮,一名霉疮。
  梅毒所以叫做广东疮,是因为是由广东向内地传来的。
  冒一五四五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出版的俞弄《续医说》草薢土茯苓条:
  〔明孝宗〕弘治未年,民间患恶疮,自广东人始。吴人不识,呼为广疮。又以其形似,谓之杨梅疮。若病人血虚者,服轻粉重剂,致生结毒,鼻烂足穿,遂成痈疾,终身不愈云。
  这是梅毒来华四十年后,一位有心人的纪录,实在是绝好的史料。一五八八年(明神宗万历十六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参十八土茯苓条下集解又有一段补充说明:
  土茯苓,楚蜀山普中甚多蔓生,昔人不知用此。近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间,因杨梅疮盛行,率用轻粉药取效,毒瘤筋骨,溃烂终身。至人用此,遂为要药。
  他又记梅毒蔓延的情形说:
  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以上的文献既告诉我们梅毒兴起的年代,我们立刻可以
  队其他的医书上得到旁证:
  一、在明宪宗以前的医书中,看不到杨梅疮三个字;(一)刘宋厚:《玉机征义》,一三九六(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卷十五疮疡门只有治下疳疮和治便毒方。
  (二)熊宗立:《山居医方便宜》,一四四一(明英宗正统六千)卷七只有诸淋、妒精下疳疮、阴头疮。
  (三)王玺:《医林集览》,一四三二(明宪宗成化十八年)卷于五只有淋遗泄疳疮、妒精疮、便毒。
  二、在明世宗以后的医书中,可以看到杨梅疮: 表略
  这些著作年表〔注六〕可以使我们很容易的看出来,梅毒的传入中国,在医学史上几乎是一个突变。它在十六世纪的序幕时代进入这个古老的国家,它是西洋近代文化影响中的一个先头部队,它比钟表、眼镜、几何、历法等都抢先走进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征服了这个国度,使这个国土上的人民忽然张皇失措〔注七〕,它又转渡日本,使这个岛国因它而死的比例占全世界第一!在东西文化交流的漫长历史中,它独占了一个所向披靡的地位,任何固有文化挡不住它,任何文化导演摆布不了它,它来自近世文化的源头,走向全盘交易的尾间,它好像骄做的告诉那些为西方轮船设立码头的国家:〃你们不是要接受西方近代文化吗?你们也得同时接受我,和我所代表的一切'坏'文化。我知道你们想超越前进、想择善而从,但是天下有这种便宜事吗?西方近代文化的这点光芒,是经过多少千辛万苦换来的,即使有流弊,他们自己都甩不掉,而你们却想取长舍短、后来居上,天下有这种便宜事吗?〃
  在上面的文字里,我用了一点简略的考证,考证梅毒溜进中国的历史,我所以愿意公布这段考证,乃是因为我相信在目前文化问题的论争上,这段考证可以轻易的使许多谬说变为可笑。
  原来在中国传统上,千百年来,有一个妙传统,可以叫做〃唱高调的传统〃。这个传统的特征是:一件事不管事实上是否行得通,只要高调唱得好,大家就纷纷拍手,说他是〃圣人〃、是〃教主〃、是〃大儒〃。
  在〃唱高调的传统〃里,我们从历史上可以找出许多大题目,比如〃天人合一〃啊、〃内圣外王〃啊、〃郅治大同〃啊……多得是。
  这些大题目,唯一的用处是可以做一些文人的敲门砖,使其中一部分脱颖为〃圣人〃、〃教主〃或〃大儒〃。至于对题目本身来说,虽然在每个题目下都堆了一堆臭八股,可是〃天〃、〃人〃还是没〃合一〃起来!
  妙处就在这儿,正因为〃天〃〃人〃根本就无〃一〃可〃合〃,所以历代的文人们才可以摇头摆尾的大作文章;正因为〃大同〃
  达不到,所以大家才愈谈愈起劲!
  〃唱高调〃的结果是,中国人的精神开始分裂了、人格开始多边了,大家都学会了纸上写和口上说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
  所以,流风所及,一个屠户,可以挂着羊头,卖他的狗肉;一个皇帝,可以打儒家的招牌,演法家的戏法;一个国粹家,可以领美国人的津贴,大骂别人崇洋媚外。可是,大家谁也不警觉,大家还是唱高调。
  大家把调儿唱得高高的,然后钻进里面去陶醉。
  所以,只要有人出了题目,大家就会打如意算盘。
  在这次文化问题的论争中,中国文人老毛病又来了,许多人又唱高调了。
  这个高调儿非常动听,它符合中国人的中庸气质,也接近中国人的大团圆思想,这个高调就是文化的选择论。
  一些浮夸的妄人们相信文化可以自由自在的任意选择,可以一方面〃发展自己之长〃,一方面又〃兼有人家之长〃,这样〃撷取中西文化之精英〃的结果,可以〃超胜古人、西人〃而〃创造中国的新文化〃!
  谁能说这个高调儿唱得不好呢?谁能说这不是如意算盘呢?谁不想占〃取长舍短、择善而从〃的便宜呢?
  但在事实上能行得通吗?事实的发展能照我们的文化导演们来指挥吗?事实上如果行得通,我想我们前一辈的文化导演们,绝不会把〃梅毒〃选进来!由此可见,〃取长舍短〃的好梦也只是好梦而已,曲终梦回之日,却是梅毒满身之时,〃择善而从〃云云,岂不是空话吗?
  在一个优势文化的猛扑下,落后地区是没有办法妄谈选择的,好的固该笑脸迎,〃坏〃的也要和血吞。它们的〃缺点〃与〃流弊〃不是落后地区可以〃预防〃的,这种难题在理论上似杀风景,但在事实上却的确莫奈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