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湾战争-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外交部内部,这些部门与巴格达还保持着密切联系。大家都“对他迎合美
国的战略感到担心”。8 月31 日,戈尔巴乔夫还说过,美国的行动是“符合
联合国宪章的”。有人反驳他说,华盛顿准备在海湾建立一个集体安全机构,
这将使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存在永久化。
西方通讯社报道说,使戈尔巴乔夫感到恼火的是,克里姆林宫对伊拉克
的计划一无所知。伊位克入侵的当天,他把“保守路线的支持者”国防部长
季米特里·亚佐夫召到了办公室。两人进行了“紧张的谈话”。调查透露,
在入侵两周前,军事情报机构GRU 就已经知道伊拉克正准备入侵。GRU 通过
其军事专家和接近萨达姆的官员在伊拉克有着广泛的接触。为了对他们当时
的沉默辩解,GRU 的负责人说,他们感到获得的情报“夸张”了。另外,伊
拉克手中还有讨价还价的筹码:苏联的军事顾问仍然在伊拉克,其确切人数
仍然是保密的。巴格达曾告诉过莫斯科,如果苏联人向美国转让“军事机密”, 
苏联军事顾问的回国将受阻。
最抱怀疑态度的西方分析家们猜测,戈尔巴乔夫在玩弄两面手法。一方
面,在国际大家庭中,他打外交牌,对伊拉克表示义愤;另一方面,对巴格
达政权这个近20 年来的盟国,暗中仍维持军事援助。
9 月5 日晚上,戈尔巴乔夫在“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中露面,详细谈了
他一天的活动,接见了些什么人。但他没有提及会见塔里克·阿齐兹。伊拉
克外交部长刚刚进行了一次闪电式访问,他“应苏联总统的要求”而被接见
了。这次会见被形容为“坦率的”。在苏联刻板的外交语言中,“坦率”即
意味着“困难”,双方有分歧。会见结束后,伊拉克外长面带微笑他说:“我
毫不犹豫地还称苏联为朋友。”这句表面上坦率的话可能是要使戈尔巴乔夫
为难,因为3 天之后,他将在赫尔辛基同乔治·布什举行首脑会晤。前一天,
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讲话时断言:“国际大
家庭不能容忍那些靠掠夺为生的国家和海盗政权。”
9 月8 日,在美国总统和苏联总统到达芬兰首都之前几小时,萨达姆·侯
赛因在电视上发出了一项警告,不允许外国干涉阿拉伯国家的事务,要求苏

联尽一切努力保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他虽然是说美国的立场怀有敌意和“背
信弃义”,但内含的意思是,莫斯科在逐渐失去影响力,滑向次要的角色。
9 月9 日,布什和戈尔已乔夫达成了协议。戈尔巴乔夫用说服美国总统
相信苏联在军事上不支持伊拉克,换取了与伊拉克保持联系和接触的绿灯。
他随后责成其亲密助手埃夫格尼·普里马科夫负责伊拉克问题。作为交换,
戈尔巴乔夫同意布会继续准备战争。联合声明重申希望和平解决这次危机,
但是,“如果正在进行的所有外交活动都失败的话,我们准备根据联合国宪
章来考虑采取其他行动”。
美国报纸盛赞赫尔辛基会谈结果,并称“美苏双方团结一致的意义超过
了存在的分歧”。《华盛顿邮报》说,赫尔辛基会晤很明显地加强了要萨达
姆遵守联合国决议的压力;任何一个地区的无赖都没有感受过像这次这样超
级大国一致程度的分量。这家报纸社论说,两国领导人之间也有一些分歧。
但是,布什尽量不去提戈尔巴乔夫没有迅速从伊拉克撤出苏军事顾问的态
度。
《纽约时报》强调说,人们不应当过分强调美苏之间的分歧,“有人可
能情不自禁地大肆宣传这些分歧,但是,这些分歧同两国领导人现在已达到
的了不起的境地是无法相比的”。它说:“从1945 年以来,美国和苏联在一
个地区争端中从来没有这样接近过。从冷战初期以来,美国任何一届总统都
没有表示过要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
《华盛顿时报》说,萨达姆想在超级大国间打进楔子和动摇反对伊拉克
侵略科威特的国际战线的好梦,昨天已基本上破灭了。即使从过去一年美苏
在一些争端问题上采取的合作态度来看,这次两国领导人就一个美苏的利益
经常发生冲突的地区采取共同立场也是很了不起的。
虽然美苏共同施加压力,但是萨达姆·侯赛因屈服了吗?戈尔已乔夫的
特使埃夫格尼·普里马科夫同他会见过好几次。在10 月份,对伊拉克人的不
妥协态度感到既吃惊又恼火的这位苏联人,抛弃了他在此之前一直使用的外
交语言,说:“总统先生,如果您仍坚持您的立场,美国人就要与您开战,
我们也就不再为阻止战争而努力了。”
“我知道。”萨达姆·侯赛因以一种不大在乎的口气回答说。
“而您将战败!”普里马科夫反驳说。
萨达姆·侯赛因长时间看着他,然后平静地回答:“也许。”
在以后的一系列行动中,苏联基本上都支持美国,投票赞成联合国安理
会关于制裁伊拉克的全部12 项决议,包括可以对伊拉克动武的第六七八号决
议。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开战后,戈尔巴乔夫在当天发表的声
明中再次强烈谴责伊拉克,认为“这一悲剧性事件是伊拉克领导者拒绝执行
国际社会要其从科威特撤军的要求挑起的”。1 月18 日,他在同法国总统密
特朗的电话交谈中说:“因为萨达姆拒绝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所以必须
采取这种方法(即开战)来制止侵略和挑衅性地践踏国际法的行径。”他在
打给布什的电话中也重申“信守国际团结”。苏联新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1 
月26 日至29 日在华盛顿同贝克重申,苏联“同意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必须
继续作为国际社会的目标”。
前苏联政府所以迅速加入反伊联盟,一是因为伊拉克的行动本身应受到
谴责,但更主要的是,苏联认为伊拉克的行动可能破坏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外交”的成果。苏联前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说:“侵略科威特就是破坏新思维

政策给国际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如果无视科威特的悲剧,就意味着默
认应保持先前的秩序,容忍强者欺负弱者,就意味着我们(苏联)前些年追
求的一切付之东流。”这里主要指的是要尽力维持和加深刚刚建立起来的美
苏“伙伴关系”。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执政以来推行的“新思维外交”的
核心,就是开展以苏美为中心的对外政策,通过一系列努力和重大让步,终
于“结束了冷战”,使苏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竞争,从竞争走向伙伴关系”,
“不再互为敌人”。苏联认为,海湾危机是对美苏新关系的“第一次严峻考
验”。因此,苏联从一开始就采取不偏袒“老朋友”伊拉克的“公正立场”。
这不仅是为了不失去美国和西方的信任,不使苏美关系因处理海湾危机上的
分歧而发生逆转,而且还指望经过第一次考验来证明苏联继续推行“新思维
外交”的诚意,以便推动美国和西方从物质上更多地支持苏联的改革。
前苏联虽然参加了反伊联盟,但它与美国的传统盟国的立场和做法有很
大不同。从它参加反伊联盟的第一天起,就同美国的立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苏联不同意美国关于全面制裁伊拉克的主张,认为部分制裁为宜;反对
美国单方面采取行动,对美国大举进兵海湾不快,不赞成“用一种侵略去反
对另一种侵略”。尽管苏联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但军事专家一直留
在伊拉克,直到确信战争即将爆发的前一周,即1991年的1月9日才出于安
全考虑把军事专家撤回国,但仍有150名经济专家留在那里继续履行合同义
务。尽管美国多次呼吁苏联参加多国部队,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好,但苏联一
直婉拒。苏联并没有因伊拉克不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而宣布苏伊条约失
效。直到战争爆发前夕,苏联还认为外交潜力尚未用尽。
战争爆发的当天,苏联外交部重申,苏联决不从军事上卷入战争。在多
国部队连续轰炸伊拉克一周之后,苏联对战争的扩大表示了担心。1月24日,
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以《海湾上空的越战阴影》为题发表的评论,与美
国官方的观点远不一致。评论指出:“看来不断产生的同印度支那战争的类
比不是偶然的,尽管两场战争有种种不同,其中还有某种共同点。那就是:
指望绝对依靠武力可以解决不寻常的国际问题。海湾局势表明,这种指望有
引起成千上万人死亡的危险,而不能保证冲突的解决。”
观察家们认为,前苏联之所以在与美结成反伊同盟的同时,又与它保持
一定距离,主要是因为苏伊具有长期的“传统友谊”。两国1972年签订了具
有军事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苏是伊拉克最大的武器供应国。苏联《共
青团真理报》说,伊拉克的100万军队“主要是苏联帮助建立起来的”,因
为苏联派去近1000名军事专家,提供了共4100辆坦克、1000辆步兵战车、
7100辆装甲运兵车和1000门防空火炮,还有先进的战斗机和“飞毛腿”导
弹等。因此,苏联《劳动报》写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靠苏联的武器进
行的。”现在,多国部队摧毁的主要是苏制武器和装备。
此外,苏同美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不同。海湾地区是西方的石油供应
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又靠近苏联。所以,前苏联副外长别洛诺戈夫说:
“美国在海湾增强军事力量并不使我们高兴。危机结束后美国是否离开沙特
阿拉伯,这是没有保障的。”戈尔巴乔夫的军事顾问、苏军前总长阿赫罗梅
耶夫把苏美在海湾地区的不同战略利益说得更清楚。他1月21日在《真理报》
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苏美直接对抗已成为过去,正在停止军备竞赛,相
互理解和合作的途径日益增加。但同时苏美作为大国,它们之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