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湾战争-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侵已不是一个中东问题,是侵略,我们对安理会采取的任何共同的和有效的
措施,都给予坚决的支持。法国外交部长迪马说:如果伊拉克不立即无条件
地从科威特撤军,我们将参与联合国对它采取的更加严厉的行动。欧洲共同
体也紧急召开12 国政治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对伊拉克施加压力。西德和日
本政府,除冻结科、伊在其国家的财产、停止同伊拉克的一切经贸活动外,
还允诺出资支持联合国对伊拉克采取的军事行动。
然而,尽管如此,这个联盟中的各个国家,却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
利益,各有各的想法和做法。正如美联社一个记者所讲的:“这个队伍从一
开始就像一个蹩脚的杂技团,几乎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步调从来没
有一致过。只有英国和美国是个例外。”
先说说原来的超级大国苏联吧。“冷战”缓和以后,美苏两位巨人握手
言和。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苏联就扮演了“国际道义的捍卫者”的角
色,投票赞成了联合国关于谴责伊拉克的所有的决议。然而,也同样是从危
机一开始,苏联就与美国保持着一定距离。8 月3 日,当美苏两国外长在莫
斯科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同对,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就
呼吁美国保持克制,并明确表示反对美国的炮舰外交政策。在这以后,苏联
又宣布不参加海湾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并增加了与伊拉克的接触,重申了
关于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老主张。
9 月9 日,戈尔巴乔夫与布什在赫尔辛基举行了紧急会晤,就中东局势
进行了磋商并发表了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恢复科威特合法政
府,然而,却依然没有缩小在是否最终以武力解决海湾问题上的分歧。在当
时的记者招待会上,布什表示希望苏联向海湾派遣军队,而戈尔巴乔夫却认
为,“如果采用军事手段,必将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11 月29 日,虽然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支持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
但在此期间和在此之后,苏联却仍在幕后紧张活动,竭力希望拟定一个解决
海湾危机的“阿拉伯方案”。同时还宣布,苏联军队不参加针对伊拉克的军
事行动。许多观察家和评论家认为,苏联不赞成军事解决海湾危机的主要原
因有两条:一是鉴于它和伊拉克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二是担心海湾战
火烧到它的南大门口,在那一带加盟共和国众多的穆斯林居民中引起骚乱。
法国在反伊联盟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自从它宣布向海湾派遣军舰和
士兵那天起,就同时声明它并不加入美国牵头的“多国部队”,而将奉行完
全的独立政策。它在参加针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时,也同时表示了一个愿望:
希望问题能在阿拉伯内部得到解决。为此,密特朗总统派出了大批的总统特

使四处活动,然而这所有的外交努力在伊拉克的强硬姿态下最终一无所获。
9 月上旬,当美国总统布什加紧派遣重兵并反复强调采取军事行动的可
能性时,法国却依然表现得很克制。9 月下旬,密特朗再次重申,法国在对
伊实行军事封锁的“某些方面”持保留态度,法国在海湾部署军事力量纯属
“防御性质”,“保证决不会采取任何威胁性挑衅性行动”。同时,拒绝承
担美国在海湾的军事费用。
9 月24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5 个常任理事国外长会议上,美法发生争吵,
美国对法国在海湾问题上的立场表示不满。就在这次联大会议上,密特朗提
出了关于解决海湾危机的4 点建议。这个方案在诸如撤军问题、科威特未来
政权问题、召开中东国际会议问题上与美国的立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尽
管这一时期有些法国人表示愿意为“国际道义”不借一战,但密特朗总统却
“很冷静”。他的想法是尽力维护戴高乐总统1967 年访问阿拉伯世界以来所
取得的外交成果。
在11 月29 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上,法国对将用军事手段对付伊拉克的议
案也投了赞成票。但当这一决议规定的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临近之时,海
湾地区火药味愈来愈浓、美英忙于备战之际,法国又于1 月14 日提出了一个
6 点和平建议。这个方案的要点是呼吁伊拉克撤军,联合国派遣维持和平部
队以及召开关于中东问题的国际和平会议。当时,法国这个最后的和平建议
遭到了美、英的极力反对。
1991 年1 月29 日,从远离战场的法国传来了一个富有爆炸性的新闻:
法国国防部长舍韦内芒因长期在海湾战争问题上与政府存在严重分歧而提出
辞职。密特朗总统立即接受了其辞职申请,并任命内政部长皮埃尔·若克斯
接替他的职务。
据外电报道,自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来,尤其是在1990 年9 月法国向
沙特派出部队以来,舍韦内芒就从未掩饰他对使用武力持保留态度。在海湾
战争开始后,舍韦内芒认为法国空军的行动应仅限于科威特领土,而且强调
法国军队应保持其独立性。但法国总统1 月20 日在电台解释法国立场时说,
法国“并不禁止自己在一旦需要时前往伊拉克”,包括在伊“后方基地寻找
可见目标”。同时认为“必须摧毁伊拉克的军事机器”。舍韦内芒的助手们
说,他的辞职是因为他不同意大规模轰炸伊拉克,他认为这违反了联合国决
议。
舍韦内芒一贯主张法国不要盲目追随美国,应保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他
认为,法国应力主和平解决海湾危机,因为法国与美国不同,法国长期与阿
拉伯世界保持着传统友谊,对阿拉伯世界的特殊性比美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法国追随美国参战,就会成为一个不大重要的盟国,远不如与欧洲其
他国家一起,在解决海湾危机中独立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1990 年11 月
7 日,密特朗宣布法国将对联合国动武的决议投赞成票之后,舍韦内芒第一
次提出了辞职,但密特朗拒绝了。舍韦内芒说:“我宁愿是一个和平的国防
部长,而不是一个战争的国防部长。”
到1991 年1 月15 日,法国正式宣布参战。舍韦内芒力主把法军的作战
范围限制在科威特境内。当他前往沙特视察时仍强调了这一点,这引起了美
英等国的强烈不满。第二天,密特朗总统向全国发表讲话,声明如果需要,
法国空军将进入伊拉克境内作战。两天后,他又派法国“美洲虎”战斗机进
入了伊拉克领空。对此,舍韦内芒坚决反对,终于第三次递交了他的辞职书。

舍韦内芒辞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湾战事的深入在反伊联盟各国政府
中引起的政治麻烦,反映了欧洲的混乱。舍韦内芒的去职无疑削弱了社会党
的力量,同时也削弱了密特朗的政治地位。路透社在一篇新闻分析中指出,
舍韦内芒的辞职突出表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反伊的最终目标问题上
出现了分歧。文章认为,他的辞职“可能威胁着西方和阿拉伯盟军在即将对
伊发动一场地面战争时的凝聚力”。
无独有偶,就在舍韦内芒宣布辞职一天之后,意大利驻海湾海军司令马
里奥·布拉古亚1月30日也因对“海湾开战表示怀疑”而宣布辞职。在他辞
职的前一天,意大利一家周刊《天主教家庭》引用了布拉吉亚的讲话。他在
那次讲话中说,如果各盟国多表现出“一点明智”并给经济制裁更多的时间
使其生效的话,战争是可能避免的。他的讲话被发表之后,在意大利引起一
场轩然大波。尽管布拉吉亚一再表示这家杂志歪曲了他原意,但在意大利电
台播放了他的谈话录音后,他感到在当时的气氛中无法继续任职,因而提出
辞呈。意政府任命恩里科·马尔蒂诺蒂接替他的职务。
法新社认为,意政府这么快确定新入选的目的是:面对国内强烈的反战
情绪,意大利政府意在表明在海湾问题上立场不变。意大利派了10架“旋风”
式战斗机、5艘军舰和约400名士兵驻扎海湾。1月18日意大利损失一架“旋
风”式战斗机。
在战争初期,德国曾答应提供35亿美元捐助给多国部队或直接受战争影
响的约旦、埃及等国,德国1月29日又向美保证再捐助55亿美元,由于德
国推脱说宪法有限制,不能派兵去海湾,曾引起美国一些议员的强烈不满。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海湾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德国,早就被美
国看作是二等盟友。因此,“富有的德国”只能再拿钱。德国政府发言人说:
“这笔捐助是德国同美国团结一致的一个明显迹象。”但是根据民意测验,
80%的德国人希望停火,担心再次被卷入战争漩涡。
许多德国人认为,美国太霸道,太喜欢战争。在德国,反战游行最多。
许多反战游行者举的标语是:“再也不要战争了!”这多少反映了今天德国
的社会意识。
在德国颇有影响的《世界报》曾在一篇社论中说,德国社会中的青年人
总是这样被教育的,即军事防务是不必要的,美国应负责镇压世界上一切邪
恶势力。1990年冷战的结束,对绝大多数德国人来说,最大的轻松不是柏林
墙倒了,不是阎家团聚,而是德国再也不会成为潜在的战场了。慕尼黑一家
大报说,绝大多数德国人真正想要的是自由致富、被人尊敬和不被打扰。
“德国要不要变成一个世界大国呢?”一次民意测验这样问道。“不,
我们应当置身于国际冲突之外。”居然有75%的被调查者是这样回答的。“你
认为谁应是德国今后效仿的楷模国家呢?”是美国吗?只有很可怜的2%的
人同意。是日本吗?也只不过是10%的人同意,那是谁呢?有50%的人列出
了瑞士,其次是瑞典。德国人反美,但对自己国家的公司帮助伊拉克制造毒
气,却很少有人提出抗议。因为那是在“做生意”。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