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写给考生家长的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评语和鉴定报喜不报扰,或只写现象和表现,就事论事,公式化、概念化、
千篇一律,甚至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也不敢明言直说,采用隐晦的语言加以掩
饰,把犯有偷窃行为写“手腕灵活”,把有早恋行为写成“富有感情”,把
打人骂人行为写成“待人不够文明”,将直接影响高等院校录取新生的质量。
为了在高校录取新生时,真正体现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
尽可能全面地考察学生,以体现教育方针在高校招生中的导向作用,各学校
可采取学生自评、班级互评和班主任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班主任在
写毕业生品德评语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顶住片面追求开学率的压力,
写出该生的特长、课外兴趣爱好、实际工作能力等个性特点,指出个别学生
的缺点和错误,便于高等院校录取时掌握考生的全面情况。当然,考评要尽
量客观、公正。
作为一个核桃的两个半边,高等院校在录取工作中,要依据党的全面发
展方针择优录取新生。对待有缺点的考生。应当看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最后形成,有点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只要
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要相信他们会认识缺点,改正错误。决不能因为曾经有
过缺点甚至错误而影响考生的录取。
作为考生,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高中毕业的思想品德考评,平时就严格
地要求自己,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在校行为规范》,争取做一个
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如果发现自己有了某些缺点,甚至错误,要勇于承认
和改正,杜绝不良倾向,在挫折中奋起,正确对待考评和录取。
155.物质准备是考试前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
常常见到考场的大门口前,考生的父母提篮携瓶,翘首待望,忐忑不安
地注视着考场。他们的心里暗暗地为上阵的考生捏了一把汗,担心考生忙中
有错,丢掉了关键性的应考物品,特别是那张至关重要的“准考证”,须臾
不能离身的眼镜? 。第一场考试结束了,他们急不可待地迎上前去打开酸奶
瓶,递上西瓜,拿出点心? 。感情丰富的母亲还掏出小手帕,伸出颤微微的
手,小心翼翼地帮女儿揩干鼻凹里的汗珠。考试连着全家人的心,他们也在
暗暗地为考生加油使劲。
做好考试中的物质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在条件许可的范围里,家长理应
为子女的应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像打仗一样,高考也是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
战。为了保证子女精神抖擞地去迎接考试,打胜这一仗,好多家长早为子女
买来了奶粉、麦乳精、人参蜂王浆。考试期间,许多家长专门请了陪考假,
安排了食谱,这些物质保障都是十分必要的。
物质保障中最重要的是考试用品的准备。考试前,要帮助考生检查一下
钢笔、铅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园规、手表、眼镜等考试用品准备齐
全了没有?钢笔水要灌足,一支不够还可备用一支。特别是那张经常要使用
的准考证,千万别放错了地方。聪明的考生把这一应物品,统统装人一个透
明的塑料袋中,既容易检查,又不容易散失。
体质不太强健的考生,还需准备一些小药品,如风油精、清凉油和仁丹
等。高考那几天,若是天气闷热,特别要防止中暑。有备无患,保证考生把
考试顶下来。
家在农村或远途的考生,考试时可能是独立作战,更要考虑得周到一些。
吃饭所需的粮票钱票,经常换洗的衣物,复习必备的书籍,考试所需的文具
以及晚上防止蚊子叮咬的蚊香等等。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它可以保证
生活中的方便,减轻考生的思想负担,让考生一心一意地去参加考试。
156.临考前要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广东省蔡登球、佘碧萱二位老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得出的结论是:
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首先,考生要有战之必胜的自信心。马克恩有句名言:在科学的入口处,
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拒绝一切犹豫,
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考试也是这样,只有勇敢无畏的人,才能在考
场上取胜。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告诉人们:自信,是成功的起点。
每位考生都应坚信,经过几个月的全面、系统的复习,对各科知识已掌握得
比较好,坚信自己一定能考得好。请记住,失去信心,势必导致失败。
其次,必须有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的恒心。经验告诉我们,各科考试试题
的难易的比例历来是呈现“阶梯型”。因此,考生必须花少量的时间,对整
份试题通盘浏览,做到心中有数,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去解答,合理分配有
限的时间,做每一道题都必须集中精神,排除任何杂念,对周围的一切“视
而不见”、“听而不闻”,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穷
源溯流,严密审视试题前后左右的联系,决不放过试题中任何蕴藏着的条件,
从蛛丝马迹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这样,就能发挥最佳水平。
第三,必须具有坦荡博大的胸怀。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在高等教育
远未普及,招生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许多应试者名落孙山是正常的事。这决
不是耻辱。即使这次高考落选,深造的机会仍有,成才的坦途仍在。有了坦
荡的胸怀,树立崇高的志向,作好考得上和考不上的两手准备,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只要你能心地坦荡,情绪饱满,临阵不慌,思想上没有包袱,就
能应试自如,取得理想的效果。
157.大考前夕,还在突击自己的薄弱环节怎么办?
大考前夕,争分夺秒地复习,积极主动地去应考,这是绝大多数考生的
正常表现。只要考生自我感觉良好,没有因为过分用功而出现精神恍惚、健
忘或头疼的现象,一般不要去干预。但如果发现有的考生还在钻研自己的薄
弱环节,甚至还在“难题”这些硬骨头上费时间,老师和家长则需要适时地
去提醒一下:
需要订一个有前有后的时间表。大考前夕,考生面对六七门课整体作战,
应该按照考试秩序或顺序、或倒序地复习,如果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某一门
课,就难免顾此失彼了。必要时,可与考生研究,让其安排一个时间表,根
据考生对某课程的熟悉程度,适当地安排时间,从而保证不疏不偏,把每门
课的竞技状态都调整到最佳位置。
需要有一个有取有舍的作战方案。高考的六七门课中,总有考生比较拿
手的、能够考出好成绩的课,或自己比较怵头的,总也考不理想的课,这是
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对所有的课都很喜欢,都能考出理想成绩的考生
是少数。正因为这是普遍性的问题,在高考临近,重点突击时间上已不允许
的情况下,应该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有取有舍的方案,保证总分
过线。在时间安排上,不应再集中于考生的弱项,而应集中于强项,保证能
拿到的分一分也不丢。
需要有一个短促突击的实施对策。利用高考前的短暂时间,适当地搞一
点查余补缺,尤其是那些以背功见长的课目,更是轻易不要放过这段时间。
当然,这段时间已经不允许拉开架式,再拉一次大网,但适当地过过“电影”,
少数遗忘部分查查资料还是来得及的。譬如,高考第一天,一般上午考语文,
下午考化学(文科考地理),而高考的前一天,无论按什么样的复习计划,
思想都要集中到这两门课上来了。考生根据自己对这两门课的掌握情况,或
集中于语文,或集中于化学(或地理),从而使这两门课都能取得比较理想
的成绩。
158.大考前夕,专生不能失去自信心
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自信和不自信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自信
和不自信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高考时间紧迫,复习量大,竞争激烈,
再加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考生在紧张的备考中,有的突然失去自信,
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地认为失败已成定局了,这是一种反常的思想反映。遇
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不要太着急,只要不是出现在考场之中,都可以通
过“冷处理”,使其情绪镇定下来,恢复自信。
首先是放下包袱,排除烦恼。毛泽东有句名言,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只有轻装上阵的人,才能出战斗力。为什么尚未出师,这个考生就认为失败
已成定局了呢?就是被高考这个包袱庄倒了。家长、老师和这个考生应先不
谈失败与否,而是一门课一门课地去分析,按照过去的实力和备考的情况,
一点一点地鼓励他,振作精神,恢复自信。
其次是分析难点,找出对策。一般失去自信的人,总有一个关节点,即
比较大的困难和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碍。本书中曾经介绍一位考生,下了3 个
星期的功夫去突击数学,满以为能把分数突击上去,结果依然故我,气得他
大哭了一场。通过分析试卷后,他看到了自己的进步,鼓足了信心。失去自
信心的考生,自然要比上述这个例子程度要重,如果找不到进步的亮点,是
很难恢复自信的。在帮助过程中,可以算一下有得有失的帐,把每一门课前
后的基础分争取全部拿到手,集中相当的时间去争取中间可以争取的分,最
后以7 门课的总体成绩争取出线,从而绕开那个丢分严重的关节点。
第三是巩固阵地,坚定信念。通过具体分析和论证,使考生认清自己的
长处和短处,基本上树立信心之后,鼓励他积极参加高考,认真去拼搏一番。
同时,对失败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战而败,放弃了一次竞争的机会,
从而失去一次胜利的可能,是人生信念上的失败;努力拼搏,固然也有失败,
那是强者的挫折,是人生中交的学费,也是奋斗者的一个起点,从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