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暖人生-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笑了笑; “真的;我得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个任务;让我觉得我不能死;我得等着你们。”  他的语气;仍然像个士兵。  采访结束的时候;他很关心地问:“节目什么时候能播?”我说大概要两个月,因为我们还要采访别的战俘;我们要做一个系列节目。我发现;他竟有点面露难色。  “我会再争取等到播出那天的。”他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天气很冷;老丁非要亲自送我们出来;上出租车之前;他伸出两只手来;伸得很远,和我重重地一握;这让我突然觉得像是战友之间的道别;或许;他是习惯了。  这一幕;刚刚发生;就在昨天。    这两年;我和我的同事们;走了很多的路;找了很多的人。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闭上眼睛眼前晃动的全是长腿长脚;行走着的风景;模模糊糊;绵绵延延;因为两年的时间里;有大半的光阴我是坐在车窗一侧——汽车;火车;TAXI;大巴——看窗外的一切拖着尾巴向后奔跑;风景一刻不停。  我们寻找的人,大多在民间,不在镁光灯下;甚至不在大城市中;因此注定我们也得一刻不停。  醒来在祖国各地的宾馆;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如果这两年的时间;没有做“冷暖”;我现在会在做什么呢?  这假设往往只是一闪而过;还要赶路;不能想太多。  有一次,出差途中和组里人吃饭;席间我豪言壮语:“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要用摄像机画一张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清明上河图。” 兄弟们看着我笑;可是我知道;他们同意我。  真的;那恒常生活中的诗意;升斗小民的生命力;深厚;温暖;而苍凉。  如今,他们说要把那许多镜头画面誊写在稿纸上;一时还真有点不知所措。编辑拿给我看目录的时候;暗中吓了一跳;第一次以这样的思路、这样的规模看这些故事;似乎有了一种额外的力量。  拿着这张单子;那些个面孔旋即在我眼前列队出现;当然;还有那一个转身;那一次的握手;那在暮色中认真看向我的一双眼。  我想;恐怕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如此清楚地知道;如果从不曾与他们相识交谈;如果从不曾遭遇他们赠予给我的那些个瞬间;我会多么遗憾。      2005年4月


第一部分花祭(1)…(图)

  1993年11月19日,星期五,下午1点25分;  港商独资企业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致丽玩具厂,突然发生大火;  300余工人正在加班,在大火中,84人死亡,51人受伤;  死亡者中,有2名男工,其余为女工,年龄最小者15岁;  四川省忠县死者37人,伤者17人;  王小芳,18岁时外出打工,死时23岁;  陈玉英,火灾的幸存者,受伤时18岁,伤势最重者之一;  兰淑、兰淑琼、兰明秀和兰秀兰4个堂姐妹在火灾中同时遇难。    陈晓楠:大火如今过去了已经整整十年。当年这场大火曾经震惊中国,曾经震惊亚洲,媒体的报道也曾经铺天盖地。不过在这之后,这场大火也迅速地淡出历史。但是,我依然相信:直到十年以后的今天,对于那些千里迢迢出外打工却遇到一场噩梦的打工妹们,对于那些送子外出,却再也没能够见到他们的家人,这场大火绝不仅仅是后来我们所看到的那几行文字、那几个数字和那一段渐渐被人们遗忘的历史。  十年过去了,这场大火中的很多人都已经不知去向。但我很想知道,十年前的那一天,对他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们决定,穿过那些至今看起来仍然让我们触目惊心的数字和文字,去探访那些真实的人,去感触他们真实的生活。  在社会学者整理的死伤者的名单当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相同的地址:四川省忠县。实际上在致丽玩具厂打工的很多女工,都是来自川东这一片贫瘠的土地。而在忠县的拔山镇,死伤者最为集中,可查的死亡者37人,伤者17人,所以我们这一次的寻访就从这个离长江一百公里的川东小镇开始。  十年前,一群来自大山里的花季女孩,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农村来到了城市。  一场大火,127个打工妹的命运就此改变……  十年后,我们再次寻访,再次追踪,再次倾听……    1993年11月19日,在很多人的记忆当中,是一个黑色的星期五。下午1点25分,港商独资企业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致丽玩具厂,突然发生大火。着火厂房的窗户被铁条钉住,四个出口中的三个全部被厂方锁死或焊死。  火灾发生时,300余名工人正在加班,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赶制一种意大利品牌的玩具。他们没有能够及时疏散逃生,最终导致84人死亡,51人受伤。在死者当中,除了两位男工之外,其余的都是打工妹,最小的年纪只有15岁。  迄今为止,这仍然是在中国外资企业发生的最严重的一场事故。


第一部分花祭(2)…(图)

  小芳  陈晓楠:在这个川东小镇,人们很容易发现,年轻人的人生轨迹惊人的相似:上学,辍学,外出打工,然后回家结婚,有时连蜜月还没有过完,就再出门继续打工。对于他们来说,成婚的那几天,或许是人生当中仅有的最被别人注目,最可被自己享用,也最有光彩的几天。但是,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的人生就停摆在离幸福最近的时候。我们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了她的名字,王小芳,于是她成为我们第一个追访的对象。    王小芳就埋在自家的田地里。父母上街、过路、到田里做活儿都可以看到她的坟墓。她永远长眠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小山村。从忠县到拔山镇,开车需要两个小时。再从镇上到王小芳家的村子,还需要在坑洼的小路上走上40分钟。而车行到离她家还有几里路的地方,就不能够再前进了。人只有靠步行才能走进这个小山村。  十年前,王小芳就是这样走出了小山村,又从忠县坐十个小时的慢船到重庆,最后再从重庆做火车到深圳去,去完成她对家庭和父母的承诺。  陈晓楠:小芳当年已经23岁,在当地这个年纪还没有成婚的已经不多见。小芳的婚事一拖再拖,主要是因为弟弟还在上学,更重要的是她还没有挣出为父母和弟弟盖房子的钱,于是她和未婚夫只好分隔两地继续打工。      公平地说,小芳的爸爸对她的要求在当地并不算苛刻,也绝不少见。农村中,盖一所砖房是每一个家庭梦寐以求的事业,也是每一个年轻人似乎必须完成的一个使命,而除了外出打工,他们再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不过,在送小芳出门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即使是踏上这条打工的路,以小芳当年微薄的工资,盖起至少需要两三万元的房子似乎也是遥遥无期。  小芳当年已经领了结婚证,准备在1994年正月和未婚夫把婚事热热闹闹地在家乡办了。她甚至已经计划好腊月初九就从深圳出发,然后回家去完成人生的这件大事。  虽然当时领了结婚证的小芳并不想接着出去打工,而是希望好好待在家中,可是家里的情况却让她不得不肩负起生活的重担。父亲也劝她说:“不出去怎么办?办事情(结婚)要办家伙(嫁妆),加上你弟弟的房子也没有,哪里有钱?弟弟又小。”  在父亲的劝说下,听话的小芳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陈晓楠:小芳走的时候你还记得吗?  王父:记得,(去)打工的头天,她还给我们家里的粪池挑了一粪池水才走的。  陈晓楠:走的时候路上她哭了?  王父:嗯。  陈晓楠:你最后跟她说了什么?  王父:最后我说:“别哭,看着家里面现在经济很困难,只有那个(办)法,只有去打工,只有打工才能挣到钱。”    尊敬的奶奶、父母及弟弟:  你们好!近来全家身体一定很健康吧?生活也很愉快吧?农活也许不大忙了吧?但我又觉得你们的农活担子是否又更重了,不是吗?等着要栽大秧,准备收麦子等活了。特别是妈妈的担子更重。也许在喂小蚕?是否喂订下的六克蚕种?望妈妈及全家辛苦一下,喂好蚕,赚点钱,做零花用。  ——小芳家书


第一部分花祭(3)…(图)

  小芳每个月会给家里寄钱回来。她那个时候的工资最多五百块钱一个月,而且小芳做的是手工,工资相对会比较低。如果遇上工厂没有订单等等意外状况,这点工资也没有办法保证。    陈晓楠:(小芳)一年能寄多少钱回来?  王父:一年寄两千块钱。  陈晓楠:她一共给家里寄了多少钱,打工这几年。  王父:她打了四年的工,不过才四五千块钱。    可是,小芳自己的陪嫁钱起码需要四五千,而且还要给家里和弟弟盖房子,这些预算都加在一起,共需要两三万块钱。这个巨额数目相对于小芳微薄的工资,实在是一个极大的反差。    还是谈谈我工作的事吧,我将工资表示意如下,你们看一看。一共159块8毛7,不过工资的多少,还得由每月的货多、货少而言,并且价格的高低、做货的好孬决定。  这月经自己认真干,挣得了这点钱,我准备寄150块回家。在生活上,我基本上习惯了,每天两餐,早上买3毛钱的东西吃,菜是白菜,有时改善一下是豆腐、豆芽,白菜里有几点肉和着。  身体也很好,只是有时发火,也许是水土不符(服)吧。不过,这个请你们不要担心,我自己会处理好的。  ——小芳家书    小芳出事后,厂方发电报到家中。小芳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就摔在地上晕了过去。悲痛欲绝的父亲上午接到电报,下午就从拔山坐汽车到重庆,再转火车到广州去。  小芳的父亲从来没有到过广州。第二天中午到广州的时候,他已经迷路了。天空下着雨,想到无辜惨死的女儿,老汉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王父:后来一个武警战士,开着车子出来,看见我在那里哭,车子开过来就停了。然后他们走下来问我,问我的情况。我就把那里发过来的电报拿给他们看,他们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