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者对自己的朋友、亲人以及下属甚至陌生人都会加以鼓励之词,如:“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在我心中,你是最棒的一个,要多加油啊”,“我发现,在你身上有一种非凡的潜质……”;愚者常会对周围的人说:“算了吧,别瞎费劲了……”,“就凭你的智商,想过关,没门……”,“你实在太笨了,不适应干这行……”。
  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人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曾经有一位父亲,带着已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到心理学家那里去。那个孩子已经被严重灌输了自己没有用的观念。刚开始,不管心理学家怎样询问、启发,他都一言不发。心理学家一时之间也真是无从下手。后来心理学家从他父亲所介绍的情况和所说的话里找到了医治的线索。他的父亲坚持说:
  “这个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望了,无可救药!”
  心理学家开始应用激励的方法。他找到了这个孩子喜欢雕刻这个爱好,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聪颖的天赋,还颇有高手的意味。他家里的家具到处是被他刻伤的刀痕,因而常常受到父母的责备和惩罚。心理学家买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给他,还送他一块上等的木料,然后教给他正确的雕刻方法,不断地鼓励他:“孩子,你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最会雕刻的一个。你是个天才的雕刻家。”
  从此以后,他们接触频繁起来。在接触中,心理学家慢慢地找出其他事项来激励他。有一天,这个孩子竟然不用别人吩咐,自动打扫房间。这个事情,使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心理学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孩子回答说:“我想让老师您高兴。”
  后来这个孩子真的成为一个雕刻家。
  激励是人们进取的财富,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核反应堆。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凯苏拉多年从事心理咨询,曾经帮助许多失意者走出迷茫、走向成功。有人曾经问她:“你帮助他们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是靠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我使用的这种方法有种魔力,用它可以帮助哑人说出话来;帮助灰心失望者露出笑容;帮助受到挫折和不幸的人获得幸福……这种力量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诚恳的鼓励和赞扬。”
  在一所学校高三毕业班的联欢晚会上,老师要求大家在纸条上写上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和原因(不能写自己),它竟让人发现: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班里有一位模样平常、年龄偏大、学习中游、性格孤僻的农村女同学常被大家忽略和淡忘,一个好心的同学估计没有一个人会写她的名字。于是灵机一动,在自己的纸条上写下了她的名字,并编了一个关于喜欢她的理由——也许你并不知道你的美,其实,你的执著和聪明,是女孩子另一种味道的美,相信你一定能在事业上成功的。
  当主持的班长念到这张纸条时,全班人都愣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就转移到了她的身上,她更是没有想到会念到她的名字。她慌乱地抬起头,惊讶地望着班长,像是在问,这是真的吗?班长微笑着向她点头。同学们一齐为她鼓掌,掌声真挚而热烈。在这突如其来的“幸福”面前,使她脸色绯红,眼里闪烁着泪花。
  在剩余的一个月时间里,她像换了个人似的,她终于第一次和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走在一块了,她开始和男生们大大方方地交谈,教室里有了她明朗的笑声,她从此对人生有了希望,对自己有了自信。
  中学毕业后,她的同学都走上了社会,大部分进入工厂,成了一个令人自豪的工人,她也进入一个街道办的一个福利小厂。后来,高考恢复后,同学中有很多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但她只上了一所省内的一般学校,不过,后来她读到了博士后,成为一位农业学院的教授,而那些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便参加工作,度过了自己平凡的下半生。 
 



第38节:关心他人,快乐自己(6)


  短短的一句鼓励的话,让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增强了人生的信心,结果就可以让一个人改变命运。
  如果我们鼓励我们遇到的人,我们不仅能使他坚定信心,而且还能走向光明。
  如果给人泼冷水,哪怕是一句很不得体的冷言,都会给人的心理上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甚至使人的一生毁灭在你的冷嘲热讽中。
  有一位母亲,生了个智商不高的儿子。一表人才、身为处长的丈夫便同她离了婚,无奈之下,她带着儿子离开了北京回到东北老家工作。但是,她创造了一个奇迹,用不断的、小小的激励使她的并不聪明的儿子最终考上了大学。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每一次接孩子,老师的话都令她失望。
  第一次接孩子,幼儿园的老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她从老师眼里“读”到了不屑。
  回家的路上,儿子天真地问她,老师说了什么?有没有批评我?在班上,她老批评我。她鼻子一酸,泪差点儿流下来,然而,她却这样告诉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凳子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2分钟了。别的妈妈都很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坐在凳子上吃饭,而且是一次吃完的。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学校对学习不好的是要劝退的。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儿子,她又突然想起第一次接孩子的情景,便振作精神,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笨,只要能努力些,会超过你的组长,这次他排在第23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沮丧的脸也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一,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把握不大。”
  那位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晚上,她抚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到了。学校来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拿通知书,并祝贺他被重点大学录取了。儿子走后,悲喜交加,再也按不住十几年凝聚在心中的泪水,她在家里大哭起来。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她手里,抱住她动情地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妈妈把一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激励成了一位最好大学的学生,这说明了什么?
  在生活的田野中,如果你想得到鲜花,你就要用雨露来浇灌花木,如果你喜欢荒漠,你就用无情的冷风把周围美好的东西都吹得离你而去吧!但是我知道,智者都不会这样做的,除非愚者才会那样干。
  24.智者善于替人解围,愚者遇事避而远之
  人都难免遇到尴尬或下不来台的时候,那时我们心中多么渴望有人会出面解围,或伸出援手帮我们一把,如果那样,我们又会多么地心存感激之情,由衷地敬佩此人。
  智者在人需要的时候,常会不失时机地为人解围扶困,从而赢得更多的友谊;愚者对于己无关的事会避而远之,以为好闲事不如赖不管,落得清闲自在,这样,却会把自己陷入孤立之中,没有人愿意和他接近,更没有人在他危难之中,替他说话,为他办事。
  在生活中,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未必是件好事儿,我们可以看到热心肠的人往往比自私冷漠的人生活得快乐,在工作和事业中大多都比自私冷漠的人成功。 
 



第39节:关心他人,快乐自己(7)


  有时候几句得体的话,能化解一场无意义的争吵,从而使争论双方皆大欢喜,也给自己铺下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清末陈树屏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大臣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历来关系不合,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等人。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执不下,都反唇相讥,谁也不肯丢自己面子。陈树屏知道他们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但是又怕扫了众人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辞谦虚地说:“江面在水涨的时候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说得都没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二人本来是信口胡说,由于争辩而下不了台阶,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于是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争论便不了了之。张、谭二人对陈树屏都心存感激,不久张之洞便上言朝廷把陈树屏升至知府。
  大太监李莲英为人机灵、嘴巧,很善于取悦于慈禧,常常为慈禧和下属解脱困境。从而使自己在宫中稳坐太监总管的位子。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