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3、[商战风云] 工业霸主 作者:齐橙(起点vip2013-01-01完结)-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要罐头?有的是,10个车皮,够不够?有肉罐头,蘑菇罐头,水果罐头,保证都是质量最好的。还有香烟,中国最著名的牌子,中南海,在中国那是最有身份的人才能买得到的,我给你弄两个标准箱。什么?我怎么能弄到,开玩笑,你到中国打听去,还是大家托着蛤蟆镜在街上买的时候,我就已经在做生意了,我的关系网大着呢。”祁仲谋手舞足蹈地诉说着。

    “祁先生,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非常需要的,这些商品在俄罗斯的市场上都是抢手货。可是,我没有现金可以支付给你,你看有什么办法吗?”俄罗斯官员结结巴巴地问道,他实在是太想得到这些物资了,但整个俄罗斯,哪里能弄到现金来支付这些货款呢。

    祁仲谋道:“我知道,这些事情在我出来之前,小林……哦,对了,我说了你也不知道,总之吧,组织我们到俄罗斯来的人就已经向我们介绍过了。没有钱不要紧,我们可以搞易货贸易嘛,你手里有什么物资吗?中国现在非常缺乏重工业产品,你有原材料、机器设备,或者汽车之类的,都可以,我们可以交换嘛。”

    “重工业产品?”俄罗斯官员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突然眼前一亮,冒出一句话来:“对了,飞机,我有四架图154,你们要吗?”

    “图154”祁仲谋也吓了一大跳,他知道这种机型,这可是最大起飞重量100吨,能够载150名乘客的大飞机啊。惊诧之余,他的心里开始快速地盘算起来。

    祁仲谋的中意公司此前已经在俄罗斯开过一些商店,专门销售来自于中国的商品,但这些销售主要是面向零售市场的。这一次,林振华组织大家过来与俄罗斯官方进行贸易,走的是大宗商品批发的路子。

    中俄两国的商品,其实有很强的互补性。前苏联过度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市场上的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十分短缺。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采取了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大量承接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主要也都是轻工业。前两年,由于市场疲软,中国的许多轻工业企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品滞销情况,全国的大小仓库里堆积着数百亿元的积压商品,急于要找到销路。

    林振华在与皮尤津沟通之后,向国家计委提出了动员民间力量,与俄罗斯开展大规模易货贸易的建议。国家计委对此事高度重视,会同其他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把积压商品卖到俄罗斯去,换回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种重工业产品。

    祁仲谋本来就是一个赌性极强的人,遇到这样的好机会,自然是不甘落后。他把自己这些年经商所积聚下来的资金全部抽调出来,再加上银行贷款,足足凑出了价值几个亿的商品,准备到俄罗斯来大赚一笔。

    在此前,他已经用那些积压的食品、服装、电器等商品换到了许多各色物资,这些在俄罗斯多得几乎烂街的物资,一旦运回国内就会身价百倍,这足以让祁仲谋这一次的俄罗斯之行获得空前的大丰收。在他所收获的物资清单中,有钢材,有铝材,有重型机床,有载重卡车,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人想往他这个清单上再添上四架大型飞机。

    可是,我要飞机干什么?祁仲谋对自己问道。飞机和机床、卡车之类的东西不同,飞机只能卖给航空公司,可供选择的客户数量非常有限,而后面两样东西的适用面很广,很容易出手。祁仲谋有心想拒绝这位官员的推荐,可是心里却有另一个念头不可遏抑地勃发起来。

    换回钢材和机床算什么?古往今来,有哪个私人能够从海外换回飞机来吗?如果自己能够做成这笔交易,那么即便是10年、20年后,仍然有人会记得自己的壮举,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

    “这些飞机都是全新的,是我们当地的航空公司前年刚采购回来的,刚飞了几千小时呢。”俄罗斯官员见祁仲谋脸色阴晴不定,连忙强调道。

    “好,成交”祁仲谋下定决心了,他举起酒杯,与对方重重地碰了一下。宾主双方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452 自然时效

    452 自然时效

    继5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中俄合作就这样展开了。为了让俄罗斯政府中那些新西方的新贵们在西方国家面前能够有所交代,中俄双方采取一种心照不宣的民间驱动的方式,把绝大多数的合作都交给了民间机构去完成。

    数以百计的中国商人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跨国贸易,他们用中国积压的轻工业品和农产品,从俄罗斯企业那里换来各种重工业产品,然后再把这些重工业产品转卖给国内的企业,从中获取超额利润。当时的中国刚刚从经济低迷中走出来,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对于原材料和机器设备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还有一些商人则看得更远,他们组成财团,到俄罗斯去投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和森林等。林振华请吴荣祥带人去采伐的那3000平方公里森林,就是他和另外几十位企业主联合投资买断的。那些木材运回国内之后,能够加工成家具、地板以及其他建筑板材,正好迎合了中国家庭大规模乔迁新居后装修和更换家具的需要。林振华知道,国内木材市场的繁荣至少还能持续20年以上,谁手上掌握了森林资源,未来可就是财源滚滚的。

    还有一些交易则是必须在官方层面上完成的,那就是军事装备方面的交易。由于受到海湾战争的刺激,中**方迫切希望获得高新技术装备。俄罗斯方面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境,也顾不上考虑诸如“远交近攻”之类的顾忌,向中国提供了包括驱逐舰、常规潜艇、高速反舰导弹、重型歼击机等在内的一大批装备。从中国来的这些订单也让断粮多日的许多俄罗斯军工企业重新燃起了炊烟。

    林振华是中俄合作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汉华重工,自然也成为在这项合作中得益最多的民间企业。

    在这项合作中,汉华重工获得了上百名俄罗斯的技术专家,以及几百名高级技工,这些人才被分配到化工设备、机床、汽轮机、制冷设备等各个项目中,使各个项目的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有来自于俄罗斯的专家参与,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对于俄罗斯资料的分析也深化了许多。在原来,中国的研究人员们由于不了解俄罗斯方面的研究思路,看这些资料只能是一知半解。等到俄罗斯专家来了之后,给大家讲解了前因后果,许多困扰中国研究人员多时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俄罗斯弄来的设备也不少,极大地充实了汉华重工的各个生产部门。这些设备如果要在市场上购置,起码得三五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而林振华把它们从俄罗斯收购过来,也就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代价。在这些设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安雁、熊立军他们用积压的家电换来的。

    除了人才和设备之外,林振华还从俄罗斯的一些大型工厂中淘到了一些非常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数千吨存放了多年的锻件和铸铁件。可别小看这些傻大黑粗的铁块,它们在工业生产中可是无价之宝。

    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从材料的残余应力说起。

    钢铁在锻造或者铸造成型的时候,材料内部会产生出大量的残余应力。这就好比把一张坚韧的纸揉成一团,它会有一个自然舒张开的力量,看似平静的钢铁铸锻件内部,也有无数这种等待舒张释放出来的力量,也就是残余应力。这种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使加工好的零件发生变形、降低构件的强度、降低疲劳极限等等。

    为了消除残余应力的影响,人们研究出了许多方法,包括对材料进行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或者进行一些机械处理等。在所有各种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自然时效处理,也就是把锻件或者铸件堆放在自然环境下,甚至让其经受日晒雨淋,使残余应力自然地消失掉。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应力,有些材料甚至要堆放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

    汉华旗下的机床公司要生产出高精度的机床,遇到的一只拦路虎就是机床底座的残余应力消除问题。机床底座一般都是大块的铸铁件,如果铸造之后不能消除掉残余应力,未来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力逐渐释放出来,就有可能导致机床底座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到整台机床的精度。此外,机床在进行机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振动,如果底座有较强的残余应力,也会在这种振动下加速疲劳,出现断裂等损坏。

    国际上一些大型的机床厂都有这样的传统,就是提前铸造好一些机床底座,然后堆放在仓库里慢慢地消除掉残余应力,过上十年或者二十年,再把这些底座拿出来生产机床。这种行为,有点像酒厂在酒窑里存酒。一座历史悠久的酒窑对于一个酒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一批存放多年的机床底座对于一家机床厂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林振华和马胜凡都是搞机械的,自然知道自然时效这回事。岑右军虽然过去不懂,但当上了机床公司的总经理,慢慢也就学到这些知识了。为了机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林振华下令铸造了一批机床底座,存放在一个专门的仓库里,准备让它们沉睡上二十年。但这种举措只是为未来预做的安排,机床公司眼下就要出产品,底座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在这个世界上,用钱几乎能够买到一切东西,但就是无法买到时间。过去没有做足积累,如今才开始做,颇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意思了。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林振华在俄罗斯的一些机床厂里发现了大批珍贵的机床底座以及轴类零件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都是已经堆放了几十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