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3、[商战风云] 工业霸主 作者:齐橙(起点vip2013-01-01完结)-第7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说看吧。”

    “我……”孙兴苦着脸,“唐总。我是接广告的,不是做广告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自己的广告啊。”

    唐笛道:“那你就想想,那些过去我们报道过的机构,为了挽回影响,是怎么做的?”

    “砸钱!”孙兴对这个问题可是门清,他回答道,“那些企业为了挽回影响,都是大幅度地增发广告。上次我们打某省的电信。他们一个月之内在咱们报纸上砸了1000万的广告费来求我们封口,弄得我们不得不出了几期专刊才把那些广告费消耗掉。那一次,新闻部可是立了大功了……”

    “老孙。你跑题了。”张泓不满地打断了孙兴的美好回忆,“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咱们自己的报社如何应对这次危机的问题。”

    “我说的就是这件事啊。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嘛!”孙兴拽了一句文,直接把一屋子文化人都给雷倒了。不过大家也懒得去帮他纠错了,陈达胜问道:“孙经理,你说说看,怎么攻这个……就算是石吧!”

    孙兴抬起手来,想做个手势然后再慷慨陈词,但手举起来,他却找不到可说的内容了:“我觉得吧……那个……我们当然不能……呃。要不大家先说吧。”

    大家发出一阵轻轻的嗤笑,直接把孙兴的馊主意给否决掉了。砸钱去挽回影响,这只有对那些财大气粗的企业来说才是有可能的,南导虽然也算是有一定规模,但这些钱都是不容易来的,哪能拿去应付这样的事情?再说了,一家媒体。为了挽回面子而在其他媒体上大打广告,这事只要一出来,立马就会成为整个新闻界的笑柄,南导未来也别想在圈子里混了。

    “危机公关有几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及时响应舆论的质疑。把舆论引导到有利于我的方向上去。所以,我建议我们应当立即进行自辩。反击《南导揭密》里披露出来的那些不实之辞。”张泓献计道。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沉默了差不多有一分钟之后,高瑞建小声地问道:“张经理,你认为,那本书里说的,都是不实之辞吗?”

    这话就相当于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说出来的真话了,《南导揭密》这本书所以可怕,恰恰是因为它说的都是事实。南导的记者和编辑们为了炒作话题,大搞春秋笔法,甚至无中生有,这在整个报社是公开的秘密了。记者们私底下聊天的时候,都说如果不会编瞎话,还能当南导记者吗?

    编瞎话这种事情,在新闻报道中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比如说某地拆迁,推土机压死了一个村民。这样的事情如果简单地报道出来,恐怕很难引起社会震动。在这个时候,南导记者就会这样写道: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介绍,事发前,乡长曾大声宣称,尽管压,压死一个奖励500块!

    有了这样一个花絮,读者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了。至于乡长是不是说过这话,你能找谁对质去?记者也不是本村的人,现场那么多爆料者,记者记不清是谁爆的料,不是很正常的吗? 再说了,人家都说了不愿意透露姓名,我们怎么能出卖线人呢?

    记者们常用的一个大杀器,就是在报道一个事件的时候,宣称当地政府已经发出了“封口令”,所以其他人再去调查的时候,就再也得不到与南导相同的内容了。至于说既然有了封口令,南导又是如何得知的,那就更好解释了:现场总有一些正义人士吧?至于你说这些正义人士是谁,不好意思,我们要保护爆料人。

    新世纪以来,网上爆出的各种“雷人雷语”,有几则是经得起推敲的?读者永远只会相信别人第一次灌输给他们的说法,他们永远也不会去追究一下什么是事情的真相。记者可以把手一摊,说自己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确认这些话是真实的。但当事人头顶上被挂上的什么“哥”、什么“帝”之类的恶名,那可是永远也摘不掉的。

    所有被南导打击过的机构或者当事人,都选择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想追究,也不敢追究,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任何丑闻都必然是越描越黑的。但今天,汉华站了出来,一条一条地把南导撒过的谎列出来,逼着南导自证。这种手法与南导对付报道对象的手法何其相似,不管真假,我列出几百条罪状,你敢一条一条地反驳吗?

    一个人就算是一个月做错一件事,有个十几年时间,也能凑出200条,把你的成绩扔到一边,把200条错误汇集到一处,要毁掉一个人真是易如反掌。同样的道理,汉华弄出了一本300多页的书专门数落南导的错误,南导能如何自辩?

    “这个问题不必说了,记者也不是神,做新闻报道的时候,哪有不出错的?再说,就算我们有一些报道不实,也是为了倒逼真相嘛,这是完全允许的。但是,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咱们犯的一些小错误汇集成册,甚至用了正式书号予以出版,这就是其心可诛了。对于这本书上的内容,我的意见是,不宜过细地讨论,应当采取淡化处理。我们应当把精力用在树立南导的正面形象方面。”唐笛做出了指示。

    “唐总,你的意思是……”陈达胜和张泓同时问道,他们俩一个是新闻部、一个是网络部,都是直接面对受众的,要树立南导的正面形象,他们俩的任务是最重的。

    唐笛道:“就是宣传我们的价值观嘛,要向社会公众解释,南导致力于舆论监督,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为己任。因为这个原因,南导也得罪了不少人,包括许多实力显赫的大企业,也经常遭受打击报复。基调就是如此,至于怎么做,那就看你们的发挥了。”

    “明白了。”陈达胜、张泓一齐答道,不过就是装可怜骗同情嘛,这种事难度倒不大。不过,效果会是如何呢?两个人心里还真是没着没落的。

    算了,死马当活马医吧,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688 资本的力量

    作为资深的媒体人,唐笛等人知道,在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顺着汉华划下的道往前走的,你绝对不能对社会公众这样说:最近有人诋毁我们了,我们现在开始自证清白。如果这样说的话,你就完全陷入了被动,让人家知道你被戳中痛处了。

    要化解眼前的危机,一种办法是沉默不语,但这显然有些消极。另一种方法就是另外开展一个话题,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开。南导的管理层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选择后一种方法。

    陈达胜和张泓所开辟的新话题,是开展了一次有关南导创刊2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次纪念活动倒也是早有计划的,只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比原定的计划足足提前了半年。

    南导组织了全报社的记者,又邀请了一批社会上的公知们,撰写了大量的纪念文章,历数南导创刊以来在丰功伟绩,什么救助某地的贫困家庭了,什么促成某某恶法的取缔了,什么不畏强权仗义执言了。最后,连南导记者在马路上拣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事情都被挖掘出来了,只差举着大喇叭筒对全国人民高呼“我本善良”了。

    南导在搞舆论宣传方面,还是有一套的,手上掌握的资源也不少。这一组正面歌颂南导的纪念文章,除了刊发在南导的报纸版面以及网站上之外,还得到了许多其他媒体的友情转载,尤其是在各大门户网站,更是将其作为专题,把链接放在了首页最醒目的地方。当然,为了调动各大门户网站的积极性,南导开出的价码也不低,直接免掉了这些网站每年交纳的新闻转载费用,额度虽然不高,但也毕竟都是真金白银啊。

    南导的动作大,汉华方面的动作也不小。短短十几天时间。《揭密南导》这本书,在全国就发行了十几万册,几乎每一处火车站、汽车站的书摊上都能看到这本书的影子。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本书,汉华还收买了十几位书评人,在诸多媒体上发表对这本书的书评。这些书评人在行文方面非常谨慎,只说这样的书有助于百家争鸣,却不对书中内容和结论的真伪作出评判,南导想找书评人的麻烦也找不出理由。

    在网络方面。受雇于汉华的网络水军来势汹汹。占领了几乎每一个人气还过得去的论坛。有关南导造谣的帖子,在半个多月时间里一直占据着各大论坛点击榜的前几位。最开始,张泓还组织了几个枪手。让他们去和那些骂南导的马甲斗一斗,但枪手们刚一发帖,就被驳了个体无完肤。要知道,在网络的那一端,可是汉华花费重金雇来的资深评论员,无论是文笔还是学识,都远远超过了张泓的属下。

    最为歹毒的是,汉华还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了一批漫画家,把南导的那些劣迹都画成了漫画,甚至制作成flash短片,放在网上进行传播。这样一来。有关南导的负面报道传播起来就更快了,许多本身对这件事并没有太大兴趣的网友,出于对漫画或者短片的爱好,也会加入传播的行列。

    汉华憋足了劲揭南导的短,而南导则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粉饰。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些粉饰的内容大家看一眼也就罢了,但批判南导的内容却能够不断发酵,影响越来越大。

    “我说,振华,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在京城的某个小院落里。陈天面带笑容地对前来拜访的林振华说道。

    “不过分吧?充其量算是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林振华应道。

    陈天问道:“为了挫南导的面子。你们花了多少钱了?听老齐说,你光是给他那边的人付的劳务费,就花了上百万了。”

    陈天说的老齐,便是他自己的大舅子齐成。汉华这一轮对南导的舆论攻势,就是齐成一手策划的。齐成其人出身于安全世家,可惜因为不爱舞枪弄棒,进了宣传口,专事各种国际舆情战的研究。以他的能耐,算计一家南导这样的报纸,那还不是胜券在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