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烦大了。正知正见的,真正的好书,能够修心养性的,确确实实恐怕只有万分之一。一万本里头,九千九百九十九本邪知邪见,这怎么办?这个邪知邪见就是与自性、与性德相违背。违背性德就是造罪业,造作罪业果报在三途,麻烦在这个地方。真正懂得修福的人,福慧双修,印送经书、佛像,佛菩萨、罗汉的画像、塑像,能给一切众生种善根。所谓是「一历眼根,永为道种」,他只要看了,阿赖耶识里头种了佛菩萨的种子,这是福慧双修。印送经书、善书、道德之书,这是帮助一切众生改邪归正,破迷开悟,这个功德很殊胜,是人天真实的福报。有力量的人,有能力的人,在从前雇人、请人来写经,来画佛像、塑造佛像;没有能力的自己干,自己学著写,自己学著画!现在印刷术发达,你欢喜那一尊佛像可以大量的翻印,到处送给别人供养。尤其是高度的艺术品,人见了真正生欢喜心。
  我这一生供养佛像,供养彩画的多,为什么?方便。佛像,供养佛像真正的意义,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彩画的就行了!我要翻印的,我不要原版。原版是艺术品,那是很珍贵的,有许多人喜欢收藏的,价值很高的,那怎么样?我们前面曾经读过「舍重担」,你要收藏这个东西,这是重担。我们把这个担子放下,我用影印的,影印得多了,一张才几块钱,十几块钱,一点负担都没有。所以,我一生决不收藏一件什么艺术品,我不搞这些,对自己、对道场、对大众都没有好处。这种珍藏的艺术品应当由国家去保管,国家有博物馆、有文物馆,他们可以负责来收藏,我们个人决定不要这个重担。我曾经见过有些出家人喜欢收藏这些艺术品,真的他有负担,出门都提心吊胆,怕他这些宝物被人家窃盗,哪有我们出门这么自在!什么都没有。我们懂得他的用意是表法,用意是提醒我。
  早年有位老居士,他是多年自己收藏一尊阿弥陀佛像,这个像是磁的,白磁,告诉我,这一尊像大概有三百多年。那个时候我们在台北建一个华藏图书馆,图书馆没有佛像,这是第一尊,他送来的。他送来的时候跟我们讲,寄放在我这个地方,并不是赠送的。我们非常欢喜,把他供奉在图书馆的讲堂当中,是一尊白的。在图书馆供了不少年,老居士也往生了。韩馆长往生的时候,我就把这一尊阿弥陀佛像后面衬上蓝色的底,把他照像,大概照了有十几张照片,选一张最好的把他印出来,现在全世界流通。你们看到这个蓝底白色的阿弥陀佛,这一尊像现在还放在图书馆,让他们收藏,我只要这个纸画的就行了,随身携带,非常方便。我得到真实的利益又没有负担,收藏的人他就有负担。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世尊对我们教诲的真实义,我们依教奉行。这段经文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底下有个结论。
  【诸佛子。丰溢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
  这是讲真的,《华严经》上常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量无边无尽的名号,说之不尽。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这叫『四圣谛』。末后这两句话重要。
  【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这句话我们要记住,自行化他,受用无穷。名号从哪里来的?随心应量。现相怎么生的?也是随心应量。你要是问宇宙之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现相无量无边,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来的?为什么来的?这八个字都是最好的答覆,『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在法性里面什么都没有,那叫真相,那叫做诸法实相;凡是现相了,都是幻相。你要知道它是幻化,你就知道实相了。《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现相是梦幻泡影,刹那生灭,刹那不住。所以,虽然有相,这个相没有妨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相怎么生的?相由一念无明生起,它的生跟灭不碍法性,也不障法性。那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是自己迷惑,自己障碍自己,所以孟夫子讲「反求诸己」,这句话说得太好太好了!反求诸己就是忏悔,就是真修行,就是回头是岸。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不再跟著烦恼习气转,随顺自性,自性是「湛、寂、空、灵」,这四个字是不是佛在经上讲的大涅盘,我们这个经里面讲的「四圣谛」里面的苦灭圣谛?所以,自性是清净寂灭。
  诸佛、法身菩萨能随顺自性,我们要问怎样才是随顺自性?就是禅定。六根可以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分别执著不要说了。决定不起心不动念,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随顺法性,这是法性自然流露,妙不可言。一起心、一动念,麻烦大了,就堕落,就是凡,就不是圣了。凡,起心动念;圣,不起心动念,凡圣差别就在此地。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五段,东北方,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能劫夺。或名非善友。或名多恐怖。或名种种戏论。或名地狱性。或名非实义。或名贪欲担。或名深重根。或名随心转。或名根本空。】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第五段里面的第一个小段,『苦圣谛』。也略举十个名号,第一个名号,『能劫夺』,「劫」是盗匪抢劫,「夺」是夺取。什么人能劫夺?苦报能劫夺。「苦圣谛」是讲世间果报,这个名词里面真正的含义,就是一切众生生生世世决定不能够避免报应。报应劫夺了你什么?你损失了什么?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被报应劫夺了。这桩事情知道的人不多,唯有佛清楚,佛明了。经论里面常讲,法身、般若、功德、法财,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无边,那是性德,不是修来的,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现在都没有了,贫穷困苦到这样的程度!我们自性本有家珍被人劫夺,果报能劫夺。
  果报从哪里来的?是自己迷惑颠倒自己造的,真的叫自作自受,我们不能不知道。决定不是佛菩萨惩罚我们,也不是上帝、阎罗王惩罚我们,自己造作自己要承受。所以,你真正明白了、搞清楚了,受再大的苦难,再大的委曲不会怨天尤人。要知道怨天尤人是罪上又加造罪,那不是解决问题,那是把问题愈搞愈复杂,你受的苦愈受愈多,愈受愈苦,这叫愚痴、无知。从这些地方你才能真正能够体会到佛菩萨慈悲,佛菩萨怎么慈悲,佛菩萨慈悲在哪里,就知道了。佛菩萨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我们这才知道人的一生,决定没有突发的事情,决定没有偶然的事情;换句话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要追究其根源都有因果。前世今生我们造作一切不善业,感召得眼前、来生、后世种种不如意的果报。我们看看现代这个社会,看看别人,看看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些什么?然后你冷静的去思惟,你将来应该得什么样的果报,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哪里还要去问别人,用不著了。
  所以,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就先要对别人好;我们对别人好是造因,别人对我们好是果报。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我们一定要尊重别人;我们希望别人不要造谣生事毁谤我们,那我们首先就不能造谣生事毁谤别人。种什么样的因,你一定得什么样的果报,人生在世,说穿了就是这么一桩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你想想看还有什么事?佛讲人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酬业!过去生中造的善业、不善业,这一世来酬偿果报的。过去做的善,你是来享福的,享善福的;过去造作的不善,那你是来受罪,就来干这个,这是报。
  但是,受果报的时候你又造作,果中有因,因中有果;因果相续,因果循环,因果转变,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缠绵不断。如果没有圣贤的教诲,这愈转愈下,他往下堕落,不会向上提升;遇到圣贤教诲,果然能够依教奉行,那就帮助你向上提升。一切众生在六道、九法界就干这些事情,只有这个事情是真实的,其他都是虚幻的。我们有幸遇到佛,这是世出世间大圣人,真正通达明了诸法实相的人,只要我们对他信受奉行,我们就得好处,就得利益,肯定向上提升。
  但是事实摆在我们眼前,有些人真的生生世世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相当高度了,一时迷惑一下就堕下来,甚至於一次堕到底谷。譬如一百层的高楼,好不容易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快要到顶端了,距离顶端不远,一个不小心,没有踏上上一阶,一下跌倒了,这一跌就掉到楼底下去了,粉身碎骨!这桩事情很多,不少!太多太多了。这是什么原因?达到相当高层的时候忽略了、迷惑了,得意忘形了,这一得意忘形必定就违背性德!自以为是,就怕这一点,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想的、自己说的、自己做的是对的。菩提道上最怕的是起这种念头,这是无明,这是迷惑。菩萨能成佛,从初发心到菩提道,到无上道,念念小心谨慎,不舍如来教诲,所以他成功了。
  从前章嘉大师教我,不舍如来教诲里头最重要的一条,第一个戒条,就是三皈。三皈是最先传授给你的,是佛对众生第一个戒条,永远遵守,永远不能够违背。那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永远保持觉、正、净。只要你有一念违背了觉正净,你在那刹那之间就大幅度的下降,你说这多可怕!我们举眼前最明显的例子,在我们现前的这个社会上的大贵之人,贵是在这个社会上有权势,有权力、有势力、有地位。国王、帝王,现在所讲的国家领导人,那个福报不是一生一世修来的,最低限度十世以上。十几世,几十世,就好像爬楼梯一样,爬高楼,爬了十几层,爬了几十层,他才到达这个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