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本身做不到,口里说得再好听,别人不服,很难接受。
  所以,佛法,宗教,实在讲宗教还是社会教育。我们细细去研究、去读诵一切宗教的经典,他们的圣人,他们的神,他们的上帝,是怎样教导他们的信徒?怎样教导整个社会?所以我跟许许多多宗教接触往来,我的体会,所有的宗教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论哪个宗教,我们今天讲吸收信徒,这是现在一般人说的,实际上应当说接引信众,而不能用吸收这个名词,接引信众,都是神圣的教导。而且基本的理念完全相同,都是教你孝顺父母,尊重师长,都是教你爱护众生,绝对没有教你杀害众生,没有!没有教你偷盗,没有教你邪淫,没有教你妄语。佛经上讲的这些基本的德行,所有一切宗教统统都有。
  一般宗教都肯定宇宙之间有一个真神,这个真神是宇宙的、众生的创造者。上帝造天地、造万物、造人。佛教里面同样也承认,也肯定,不过佛教里头没有称他作上帝,没有称他作神;称他是什么?称他是自性,称他作法性。儒家称他作本性,名称不相同,真的是一桩事情。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的?世界从哪里来的?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外国人的宗教讲神造的,大乘经里面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识就是上帝,就是神,就是大梵天,各个宗教称的名词不一样,事实是一样的。我们就真正体会到真神只有一个,佛法里面称为法性,称为性识。
  佛经里头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感应道交,现身说法」,「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所以,身没有一定,法也没有一定。於是我们就明了,所有一切宗教,他们崇敬的神明是一个;在基督教里面示现的耶稣,在犹太教里面示现的摩西,在伊斯兰教示现的穆罕默德,在佛法示现的释迦,在中国示现的孔子。一个人!随类化身。所以我说世间所有一切宗教信徒是一家人!神圣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各个不同的文化领域,示现的身形不一样,教化的方式不一样。细细观察,他教化的宗旨相同,方向相同,目标相同,我们要学习。
  所有一切神明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展开基督教的经典,「神爱世人」,那个世是遍法界虚空界,那个爱就是佛家讲的慈悲,真诚清净平等的慈悲,这个爱称为博爱。他们经典里面讲得很好,爱不是占有,当然爱也不是控制。如果有控制、有占有在里面,不爱了,那个爱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个爱是烦恼,不是性德,不是神圣。神圣的爱里头没有占有,没有控制,那个爱是神圣的,无条件的;附带条件的就不是真的。
  所以,所有一切宗教,真的是一个宗教的分支、支派。我们自己迷了,不知道那个根,永远都是执著在枝干上,没有找到根。找到根之后,才晓得是一家。所以,我进任何教堂,看到他们的神,我统统都拜,看到他们的经典我也拜。人家问我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根」,我知道是一不是二,他们有分别,他们在枝干上有分别,我在根本上没有分别。像一棵大树,我找到根,这个根长了好几枝树干,干又长好多枝,枝又长好多条,条又长好多梢,梢又长好多叶。所以,入要入得深,入到根本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的。
  这个教导才究竟、才圆满,才把所有一切冲突、矛盾化解掉。所有一切对立消除了,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是和睦的,是平等的。是自自然然没有一丝毫勉强,没有一丝毫意思在里面,自自然然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敬爱,彼此关怀,彼此照顾,彼此互助,彼此合作,自然的,决定没有加一点意思在里头。大乘佛法里面讲法身,法身是一个身,整个宇宙是一个身,这叫法身。我们这个人是法身里头的一部分,我们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法身,那我们这个人,是这个身体上一个细胞;这一个细胞是小我,这个身是大我,你从这里去体会。现在我们这个身是小我,整个宇宙是大我,大我不生不灭,小我也不生不灭,你就把自己真正找到了。
  这个时候妄想分别执著,不要离,自然没有了。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必求,本来如是,自然现前了,性德现前。智慧现前,光明现前,迷惑没有了;平等现前,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清净心现前,染污没有了。这个时候这种境界,大乘教里面称之为明心见性,称之为如来境界。如来境界是我们自己一切众生本来有的,本来具足的。现在搞成这个样子,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搞成这个样子。搞成这个样子是你自己迷惑,你自己受苦,於本来一丝毫没有改变。不是说我迷了,自性就真的迷了,我现在被染污,我自性就染污,没有这回事情,於自性毫不相关,自性一丝毫没有改变。只是你现在不得性德的受用,你得不到。自性全体大用不可思议,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无尽的相好。我们世间人念念所希求的聪明智慧、财富、健康长寿,人希求这个,自性里头统统具足,圆满具足,一丝毫没有欠缺。所以,你见了性之后,你就得大圆满。
  没有见性的人很苦,没有见性,性德统统不起作用,你什么都得不到。你把智慧变成烦恼,把德能变成愚痴,把你的福报变成贫穷。迷的人怎么办?佛也救他,也不是不理他,佛还是慈悲帮助他。那怎么样?你临时去打工,维持你的生活!临时打工就是教他修布施。你修财布施,得财富,这是六道里头的,不能出六道;你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你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统统在三界六道,有漏福报。明心见性是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福报,那就不得了,那个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无量寿命,无量财富,无量相好,无量德能,自性是没有限量的。不能见性,佛就教你修有量的,解决现前的苦难。「教导」!不教不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道圣谛第四句:
  【或名善回向。】
  『善回向』,也是菩萨修因的总的德号之一。「回向」我们很熟,为什么?每天都要念回向偈,一天至少要念两、三遍,哪有不熟悉的道理!可是念是念了,你懂得什么叫回向?尤其这上面加个「善」字,善加在这上面,意义就不平凡,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先来谈谈回向,经论里头佛菩萨常讲回向有三处,回是回转,向是方向,回转向著哪一个方向。佛告诉我们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是「实际」。实际就是自性,要回向自性;换句话说,不离自性,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第二,回向「菩提」。菩提是觉悟、是智慧,菩提是梵语;换句话说,我们所有一切的修持,求什么?求智慧。回向实际,就是我们要求与性德相应,与自性相应。第三,回向「众生」,决定要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修持,我们所求的,求愿就是这三桩事情。今天我们虽然每天回向偈念好几遍,与这三条相不相应?难了!所以,回向只有言语,真的有口无心。果然要是有心、有愿,你在修行过程当中,你就有很大的成就。这个成就,就是一般讲的契入佛的境界,悟入心性。
  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能成片,学教不能开悟,什么原因?我们天天回向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我们的修学就会有非常好的成绩展现出来。学习过程当中,学习包括我们的生活,包括工作,包括处事待人接物,与自性相不相应?回向实际就是与自性相应。与智慧相不相应?那就是说,与烦恼轻、智慧长相不相应?与众生相不相应?我们每天的修学是不是给众生带来幸福,带来真实利益,有没有?诸佛菩萨的回向决定落实,我们每天干的落空了,不知道回向。那我们再看看,我们天天念的回向偈,回向偈是祖师大德,都是大彻大悟的人;换句话说,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做的,他们的回向。我们天天念,不懂得意思。
  头一句,「愿以此功德」,所以先要问问你,你这一天有什么功德?这一句是能回向。我今天有什么功德,总不可以拿烦恼习气去回向,今天我做了些什么好事可以回向的?「庄严佛净土」,这句话就是回向实际。佛净土是什么?法性土,也就是说与法性相应就庄严;与法性不相应的时候,那不是庄严。这八句偈里面,所包容的无限的深广,称性,称性哪有边际!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两句是回向菩提,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德能。没有真实智慧,哪里知道报恩?与性德不相应,他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恩德,更不知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怎么会有「下济三途苦」的这个意愿,这个愿心生不起来。所以这两句回向菩提,大菩提心生起来了,那个现象就是这两句,报恩、度苦。度苦,「下济三途苦」也是回向众生。这四句偈,前面四句偈,第一句「庄严佛净土」,回向实际;第二句「上报四重恩」,回向菩提;第三句「下济三途苦」,回向众生。你所做的,「愿以此功德」,这个功德是什么?我们用一句话来说,如教修行,这就是功德。佛在经典上怎样教导我的,我完全接受过来,我把它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功德。我真做到了,我把这个回向给与自性相应,与菩提相应,与一切众生相应,真正利益众生。
  底下那一首,那是劝导别人的,「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这是一个愿望,希望见到我的这些众生要学我,跟我一样,我们都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就是回向心。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回向众生,真正的菩提心;「四弘誓愿」也是真正的菩提心。最后这两句是自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