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5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接触到佛法大概一个多月,就有另外一个朋友给我介绍章嘉大师。那是什么?那是专门学佛的人,佛门的一位大德,难得!我亲近他老人家,老人也是给我两个小时,每个星期两个小时。我就不到方老师那里去了,我就亲近章嘉大师,专门学佛经。方老师是学哲学的,我受他的影响至少三年,那是什么?用哲学的角度来看佛经。以后渐渐深入才知道,佛法超越了哲学,哲学看佛法只是佛法里头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在那个时候(那时候方老师四十多岁)他告诉我,佛法里头有十分之二、三是高深的哲学,是世界哲学之冠,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附带给我说一句,佛教经典里面还有十分之六、七是迷信,他把它分成两部分。哲学的部分是什么?性宗跟相宗,性相两宗。中国佛法不是八个宗派吗?这两个宗派他说那是最高的哲学,其他的那些宗派是迷信,我入门的时候受这个影响。
  可是方先生到晚年,境界不一样了,晚年他真正悟了,真正契入境界。契入境界了,非常可惜,他寿命到了,他走了。他是一九七七年,七十九岁。我也是入佛门大概七、八年慢慢就转过来,知道方先生以前所讲的迷信那一部分,那部分很高深、很高深,绝对不是迷信。才肯定了佛陀真实智慧,真实教诲,即使对五逆十恶,佛经上讲一阐提的众生,他都不舍弃。教导他的东西很简单,教你五戒十善,五戒十善的道理就非常非常的深,给你讲善恶报应,一点都不迷信,这里头的理论通大道,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只有好学,只有亲近善知识,才能够远离「染著性」,才能自救。再看底下一句,第六句:
  【或名驶流。】
  清凉大师也有注解,「苦名驶流者,刹那性故,即行苦也」。所以,这底下的几个名词,就是讲的三苦;「染著性」是坏苦,『驶流』是行苦,下面「不可乐」是苦苦,三界统苦。行苦就是你在世间,你在三界六道里面,决定是刹那生灭,决定不会停在那个地方,就像流水一样,它止不住!这种现象我们要是冷静的思惟,人从出生,刹那刹那往死亡这条路上走,他不会停住,一分一秒都不停。我们在讲席里头曾经讲过,这真正是勇猛精进,向哪里精进?向坟墓精进。一年一年接近,一月一月接近,一天一天接近,再给你细说一点,一秒比一秒接近,这是行苦。人想到这个地方真正是意冷心灰,人生有什么意思!
  如果遇不到佛法,遇不到圣人教诲,你这一生叫白来一趟,白受这几十年的辛苦。受苦是业报,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报应!但是在受苦当中,你又造业,你不会把造业这桩事情停止,你还是造业。真的不造业了,像袁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算了命之后,他不造业了,他善恶都不造。善恶都不造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为什么说没有好处?堕在无明里头,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那个停不过是暂停而已,不是永远停,永远停就得定了,这些现象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你才知道遇到圣贤教诲、遇到佛法,那是无比的幸运。你会非常珍惜,认真努力学习,这一生没有空过。如果没有遇到圣贤教诲,没有遇到大乘佛法,真的这一生空过了,这一生来得很冤枉。你这一生到这个世间受报的,来受报应的,前生修福,你享一点福报;前生造业,你这一生过得很辛苦,就干这个。你说有什么意思?只有真正明白人、真正觉悟人才奋发、努力学习。世间没有一样是真的,应当放下,随顺性德,伦理道德能帮助自己提升,认真努力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圣谛,第七句:
  【或名不可乐。】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苦名不可乐者,苦苦也」,确实。苦苦就是常讲的八苦,八苦交煎!这欲界,哪来的乐?佛告诉我们,世间人所感觉到有乐受,那只是苦稍停,你感觉得有一点乐受,实际上在生活当中,我们应当有灵敏的感觉。现在多数人实在是变得麻木不仁,为什么说他麻木不仁?他不知道苦,事实摆在我们眼前,你一餐饭不吃,两个小时没有喝水,你就感觉得苦了。一餐饭没吃,饿!两餐饭不吃,就有一点受不了,一天不吃饭,问题就来了,你就感到很苦。如果是一天不吃饭,一天不喝水,你感觉到苦,到时候给你一点东西吃,给你一口水喝。你想想看,这个身体如果得不到饮食,他就是苦,身本来就是苦。到时候是什么?饮食,佛法里叫药石,药!到时候你就服药,你要不服药你的病会发作,什么病?饿病。
  你要真正能想到这个,这身有什么好处?这个身是病的根源,从生下来到哪一天死亡,到时候就要服药,不服药他就受不了,你有什么乐!吃饱了,喝足了,觉得很快乐,那是药物产生的效果;饮食就是药,佛家称为药石。从前修行人,释迦牟尼佛在世,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现在人受不了,现在人这个身比古人比不上,古人身体比我们健康,一天服药一次就够了。现在人很多人三餐都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说明什么?说明身体不如从前人。身为苦本,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人要不真正饿你几天,你不知道苦,你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恩。真正饿极了,人家给一碗饭给你吃,你才真感激,救命恩人。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韩信,受漂母布施他一碗饭,看他饿得可怜,给一碗饭给他吃。那真的是饿苦了,知道这一碗饭恩德之大,一生都不忘记她。以后发达了,找到漂母报她恩,知恩报恩。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修行,物质、生活环境,实在讲,天天在享福,不知道施主的恩德。应该怎样?至少饿上三天三夜,然后才给你一碗饭吃,给你一杯水喝,你就知恩了。这是学什么?学知恩报恩。天冷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房子遮蔽风雨,过那个生活,你才晓得什么叫苦,才真正体会到古人讲的身是苦本,『不可乐』。三苦八苦平常讲得很多,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省略了。再看底下这个名称:
  【或名覆藏。】
  『覆藏』就是隐藏的意思,藏得很密,密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这种事情常有,比较珍贵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你把它收藏起来,收藏之后忘掉了,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许多人都有这个经验。这个地方的「覆藏」,我们看看清凉大师怎么说的,「苦名覆藏者,藏苦因故」,实际上解释就这一句,下面是举例子,「乐藏坏苦故,不苦不乐,藏行苦故」,这么一解释我们就明了了。藏得确实非常隐密,连自己都不知道。苦苦不要覆藏,为什么?太明显了。乐里头有苦,你知不知道?中国古人常讲乐极生悲,乐里头有苦;不苦不乐里头有行苦,它不能永远存在,随著时间刹那刹那流转不住。所以,这个地方「覆藏」的意思是指坏苦跟行苦。
  但是,我们今天初学,读这个名词,这个名词世尊在教学当中常常说,名词是一样,在某个地方它的含义并不相同。一般上来讲,我们真的,它前面这一句说得好,「藏苦因故」,自己所造作的罪业对别人隐瞒,这就是覆藏。自己做一点好处赶快宣扬,让别人都知道,人家对你赞叹几句,报掉了,所以你的福积不住。你的罪深藏在心里,一点点善马上就报掉了;换句话说,你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唯恶无善,这还得了吗?佛菩萨怎么教人?不但佛菩萨,世间圣贤也常常教人,隐恶扬善,对别人,积自己的德行;如果对自己来说,发露忏悔,自己所造一切恶业要宣扬出去,让大家都知道,绝对不隐瞒。知道的人责备你,责备,就是报掉了,重罪轻报!罪要赶快报掉。善,善要隐藏,叫积阴德,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善心善行,人家知道赞扬你,就报掉了。所以,善要覆藏,恶决定不能覆藏,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可是一般人,无始劫以来,他就隐藏自己的罪业,夸张自己的善行。没有善行,也搞一点假的善行,假形象,博得舆论的赞叹,觉得自己很荣耀,自己很有面子。不知这个罪业就更重了,他不是真善,伪善;他是实恶,伪善,真实之恶,假善。这样的人我们知道,他的果报决定是在阿鼻地狱。什么人做的?实在讲,真的这些人在世间都是聪明绝顶的人,古人讲的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因为太聪明了,造作的恶业别人不知道,造作的假善让别人恭敬赞叹,最后自己堕阿鼻地狱。自古至今这样的人很多很多,我们稍稍留意就能发现。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反省检点,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自己要是这样的人,麻烦可就大了,晓得你将来要往哪里去?不要问人,问自己就知道了。
  佛菩萨、善知识是不是不需要接受这个世间赞扬?也不是。佛家常讲,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也接受名闻利养,示现为国师、为大富长者,接受有没有过失?没有过失。为什么?他如如不动。他为什么要接受?接受,世间人需要。世间人需要亲近一个大众都尊敬的人,大众都赞扬的人,这是教化众生所需要,不是自己要!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自己如果要的话,你起贪瞋痴慢,你有罪;如果是为了教化众生方面,这是功德,你看看这个差别,理事、因果都要通达明了。在我学习的阶段当中决定不受,到你弘法利生的时候,遇到有这个缘,你应当要接受,为什么?能够扩大你弘法的效果,能够使接受你教诲的人对你更有信心。
  古时候出家人,接受皇帝的封赏,封你为国师,在佛门里面,尊你为祖师,这对你弘法利生产生很大的效果。这个效果就是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接受帝王的封赏,那就是帝王的肯定;你接受大众的赞叹,就是接受大众的肯定,让初学的人对你增长信心,是这么个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