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从我历年讲经,你要是常常听(现在都保留的有录相带),你能够觉察得到我境界不断的提升。这种提升,你要做不到四不,你很难。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学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无论什么人,我眼睛当中都是佛菩萨,无论你怎么做都好,你做得对很好,你做得不对也很好。好像完全没有是非黑白了,我清清楚楚是非黑白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们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好,我都好。
  前几年在新加坡,有人告诉我弘一大师在新加坡住过,就住薝葡院,离我们净宗学会很近,广洽法师的道场。他跟广洽是非常好的朋友。到现在新加坡这些老人还常常谈到弘一法师平易近人,很好伺候。讲这个饮食,厨房里面做的菜有的时候做得太咸了,广洽法师说:太咸了,你怎么拿这个给老和尚吃?老和尚怎么说呢?咸有咸的味道,他一点都不排斥。那个菜做得很淡,老和尚说:淡有淡的味道。完全恒顺众生。这是什么?这是他已经做到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常在定中。
  大乘经教里我们常常念到,「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两句话常常念,但是究竟是什么境界不知道。看看弘一大师你就明了,看看虚云老和尚、看看印光大师,那就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自己没有嗜好了,没有想怎样怎样,你们大家说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在定中。定中境界我们凡夫不知道,实际上定中境界,一味,酸甜苦辣咸在他口里头是一味,这一味是甘露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什么?佛经里面《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他有能力转,我们凡夫没有能力转。他有能力转,把一切味转成一味,把一切法转成一法,纯真无妄。我们常讲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统统把它转成一法。那一法,那一法是真,二是妄。转妄成真,这还了得吗?我们会学的人学这个功夫,学这个本事,我们就没有白学了。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这一句是总说。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前面我们把「随机心现」这一句也是简略的介绍。这句话里头含义无有穷尽,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要做深一层的体会,佛如是,众生也如是,我自己也如是。这个意思就深了,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这个受用不可思议。如果长时间薰修,一定有一天能契入境界。入这个境界,不但念佛往生有把握,真正是大幅度的提升了往生的品位,这个利益就不可思议。所以经教的薰修是很重要的一桩大事,读经读得很勤,可是经义不明、不能了解,也障碍了你的悟门。这一生当中你得的利益就不多,只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一个种子而已。这个道理古大德讲得很多,我们要明了。
  这个地方讲放光,放光是一次,「唯一放光」,光「同时顿照」尽法界虚空界,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在这部经里面经文有二十六节,「节节各见」,不是节节都放光,光是同时放的,节节各见。「则如来光明,节节而照」。这是从事上说,差别境界里面讲,如来光明节节而照,照见,这是佛力加持。我们今天在此地这一会,如来光明有没有照到?有,如来光明永远不会间断的遍照法界。我在前面说过,心愈清净的人、愈定的人他就有感受。随著你自己定力的浅深,你得到的加持、利益不一样,大定开大慧,小定开小智慧;这个开智慧就是你得的利益。我们今天没定,小定也没有,也能得一点相似的智慧,这是什么?这是经教的教诲。不要以为这个智慧不希奇,没什么了不起,这一点点相似的智慧就比世间世智辩聪高出很多。对於观察现前世间的事物,处理一切事物,就显出你比别人高明。这不是自己智慧开了,这是你在经教里面得的一点利益;契入,那还得了吗?
  我们学佛决定不能止於经教,那就错误了,我们一定要契入。契入,你要真修行才行,把你错误的思想行为改过来。错误的思想,总的来说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要改,要很认真努力的去改。行为上面一定要符合经论的教诫,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我们净宗同学修学的纲领,五个科目一定要记住,念念行行希望都能够相应。一时相应也不是简单的,慢慢做,点点滴滴,希望能够有十年、二十年做到有几成相应,好,这对你往生有很大很大的帮助。
  「金色文殊,节节而至」。这个现象到经文里面我们就看到了。「乃至法界,各见亦尔」,这一句重要,说明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再看下文,「在佛文殊,节节皆遍,如月普遍,百川各见」,这就是照。佛是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在本经二十六节里头,节节都看到。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要给你讲真实话,不止二十六节,有多少节?等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佛无时无处不在,文殊菩萨也是无时无处不在,遍在!你要问这是怎么回事情?这叫称性。既然是称性,那我们要问哪一法不称性?法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大乘经教第一句「如是我闻」。所以有人讲佛经太多了。可是佛经非常简单,简单到就一句,就是如是我闻。这一句里头实际上就一个字,如。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说什么?就说了一个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说无量无边法,也是一个如,这如可妙了。
  「如」怎么说法?本来就是的,就叫做如,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众生不如,把如搞乱了,这一乱就搞成十法界,搞成六道,搞成三途。不管怎么乱法,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所以一觉问题马上解决。这个乱就好像作梦,做恶梦,梦中一片混乱,一觉醒来了全没有。事实就像这个样子,一切众生现在在做恶梦,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在做恶梦,世间大乱。所以你要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心里能定下来,他乱我不乱,他动我不动;不乱、不动,你再看动乱,你才能看得出真相,你才晓得毛病发生在哪里。你自己本身一乱一动,你怎么能知道事实真相?
  世间人所犯的过失,没有别的,起心动念、妄想执著。我们学佛还是起心动念、妄想执著,叫白学了。但是怎么样?不知不觉总是堕在这里头,这一觉悟、这一回头,真是难。这一回头你就转凡成圣,你就转迷为悟。这个事情是真难、是不容易。所以我深深体会到古大德教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天天要薰。我能有这么一点成就,没有别的原因天天在薰修,经天天要读,天天要讲解。古人说「不学则不智」,你要不天天在认真学习,你就没有智慧;「不教则不仁」,你学了之后,不肯教给别人,你没有慈悲心,仁就是慈悲,你没有慈悲。教学相长,教能帮助学,学能帮助教。所以菩萨自行化他,自行是自学,化他是教人,永远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如来地,就是学、教,学帮助教,教帮助学,相辅相成。原理原则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单单从学这方面来讲,那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实际上,看破是慧,放下是定。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功了。
  诸佛如来皆遍,不但没有一句话说,真的是一念不生,诸佛如来!各个都在大圆满的境界里面,各人自度大圆满,大圆满是一个;人人都证得法身,法身也是一个。大乘经教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常常读,常常体会,常常观察,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他就入这个境界。你有念入不了,有分别执著你就更入不了。这个法离念即是。所以「在佛文殊,节节皆遍」,我把这个意思引申在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只是有觉、有不觉,有见、有不见。觉了就见,迷了就不见。他举个比喻也很好,如月普照,百川各见。月亮,天上月亮只有一个,在地面上,哪个地方有水你就看到那个水里头都现月亮。遍照各见,这个比喻是比喻这个意思。下面这一句说得尤其是好。
  「若法界机,顿见前来诸类所见,信会既尔,住行等会,同遍亦然」。这几句话说的妙绝了,这才是诸法实相。但是怎么样?法界机,这要问你是什么根机。现在一般讲根机,讲五乘,某人小乘根机,某人权教根机,某人是大乘根机,某人是上上乘根机。法界根机是华严根机,是圆顿一乘根机。每个人根机不一样,我们一般人讲天分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受过去生中的影响。根机利的、根机好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修行,根利;根机差的,过去生中修行的时间少,阿赖耶识里头含藏佛的种子不多,含藏的烦恼习气种子很多,这就是根机劣。所以这一桩事情我们要晓得,要不断的薰修。
  凡夫修成佛果在时间上讲要无量劫,多生多世,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一生一世做不到。人在这个世间修福修慧不相同,缘也不相同。遇到正法,我们一般人讲你走运了。为什么?你能够修到真实的福慧。你要遇到邪法,真实的福慧修不到,能修什么?能修世间有漏的福慧,这个有漏的福慧出不了三界。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所以佛才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初学,自己没有慧眼,没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没有能力辨别,那就是看你的缘分了。《楞严经》上讲我们现前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看看《楞严经》,《楞严经》后面讲的五十种阴魔,换句话说,那不是正法。我们读了《楞严经》这段的经文,没有能力辨别,我们看到那个境界就会把他当成真佛,怎么知道他是魔?李老师以前用比喻给我们说,魔的法像这一杯里面盛著醍醐,满盛著醍醐,最好的饮料,里面加上一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