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真实教诲,这是对自己有真实利益。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第二、第三、第四,这是第一。
  我们再看下面这两句,「总明自有,非是他法」,这两句话说的妙极了,一切法不离自性,既然不离自性就是统统自己统统具足,圆满具足,究竟具足,不是他法。我们今天展开这个《大方广佛华严》,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是我自性的《大方广佛华严》。我自性里面的《华严经》跟释迦牟尼佛的《华严经》无二无别。我自己不知道自性有,我看到释迦牟尼佛有,回光返照原来我自己跟他一样,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蕅益大师的注解,《弥陀经要解》讲信愿行,他讲这个信讲六个,第一个信自己,第二个才信他;他是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头一个要信自己。他是什么?自性弥陀,自性释迦,唯心净土,唯心娑婆。这就对了,这是你真的明白了,真的觉悟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00卷)  2003/12/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00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李长者的《合论》,现在看第五小段,我们把文念一念。
  「一切处文殊师利同时说颂者,明信心者,自己妙慧择法遍周」,这几句前一次跟诸位报告过了。总而言之,一切众生自己都有妙慧,妙慧也都是周遍法界。正如「出现品」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由此可知,我们的亏就吃在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我们染上了,像吸毒一样,上了瘾丢都丢不掉了,很想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偏偏放不下。想尽一切方法还是放不下,这个亏吃大了,害自己无量劫来堕在六道,受生死轮回之苦。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了解,也要有高度的警觉心、觉悟心,那就是怎么样把它放下。佛教的方法,妙绝了,不想就放下了;想怎么样放下,那个想就是障碍。所以佛法真正的秘诀就是四个字,「不可思议」。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可思,不可思就是决定不可以起心动念,不可以分别执著,不可以去议论,我们现在讲研究讨论。研究讨论是所知障,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烦恼障,二障障碍了自性,障碍了妙慧。妙慧之大不可思议,周遍法界无量无边的智慧。
  后面这句话说得好,这是一个总结,「总明自有,非是他法」。智慧你自己有,德能自己有,相好自己有,世出世间应有尽有,你没有一样欠缺。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这就是世尊在大经里头很感慨的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病根,九法界众生的病根、病源,诸佛如来一语道破,我们的病根、病源在此地。佛的话你有没有听懂?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诸佛如来是一念觉,我们一念不觉,差别就在此地。他能保持一念觉,我们一念,立刻就堕到不觉,什么不觉?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那个时候是觉。
  在觉的状况之下,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没起心动念,那叫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什么叫根本智又无知?根本智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无知是什么?你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换句话说,你起心动念的知,他没有,你分别的知没有、执著的知没有。无知是没有这个知,不是不清楚不明白,看得清楚、听得的明白,没有起心动念。这个知跟无知意思一定要清楚、要明白,你就不会疑惑了。换句话说,般若之知,根本智,是一切通达明了。而且怎么样?过去未来、此界他方都明白了。前面说过在这种状况之下,空间没有远近,时间没有先后,所以彻始彻终,这是性体、这是性德法尔如是,这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佛有,菩萨有,你有,我也有,他也有,平等平等,所谓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没有两样,两样就在起心动念。
  凡夫起心动念,什么时候起心动念?现在。不是过去,不是什么无量劫前,不是,哪来的无量劫,就是现在一念。现在一念为什么起心动念?为什么分别执著?这叫什么?不老实,还要批评张三、批评李四,其实张三没有过失,李四也没有过失,谁的过失?自己烦恼在作祟。岂不闻蕅益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境,物质环境,缘,人事环境,一切物质环境、一切人事环境里头没有过失。我去分别他,我有过失;他分别我,我不分别他,他有过失,我没有过失。这是怎么回事情?这就是佛跟凡夫,凡夫批评佛菩萨,佛菩萨没有分别凡夫,这叫凡圣差别。
  无差别当中,不得已勉强说个差别,让你什么?让你觉悟,目的在此地。说个差别已经错了,但是这个错是不得已,这个错可以帮助你觉悟,但是你不能执著言说,不能执著名相,希望你从这个现象里面豁然悟入诸法实相,那就叫妙慧。这些理事、境界,《华严经》处处都说,会会都讲。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不断重复薰修。我们真正是烦恼习气深重,听一遍、听十遍、听百遍,回不了头;听千遍、听万遍,还是回不了头。总得要听几万遍,这个印象深,印象深了不知不觉会回头。所以古人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在教学里头是非常巧妙的方法,不断让你薰修。你不觉悟、不回头,没有关系,那是什么?薰习不够,要不断的薰习。
  我们千万不要疏忽古人传授给我们这种方法,这一部经学个几遍够了,你没开悟。我过去跟李老师学经教,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我劝大家,我们这部经学会了,学会了是要上台去练讲,去讲经,要讲多少遍?讲十遍。十遍够不够?不够!但是再说多遍,他就不耐烦了,只好跟他说十遍,十遍,想想还勉强能做得到。十遍的薰修是什么?你对於这个经的大意能记住,没契入。要契入怎么样?真的,百遍、千遍。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要想契入这部经的境界,你能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讲一千遍,我也像夏莲居老居士一样,保证你开悟。你能够专心在一部经上,锲而不舍,一遍一遍的讲,能把这部经讲一千遍,你肯这样做,你是菩萨示现以身作则,做个榜样给大家看,给现在人看、给后世人看;我一生就讲一部经,专讲一部《阿弥陀经》。这经不长,简单的讲,一天讲两个小时,三天就讲圆满,五天讲圆满,七天讲圆满,两个星期讲圆满,一个月讲圆满,都可以。你只学到一个月,不要再太长了,一个月就很不错了。
  到处讲,自己不要道场、不要家、不要庙,哪里请就到哪里去讲。你许个愿,我把《弥陀经》讲一千遍,不难。几个同学邀你讲,在他家里讲,讲三天,一天两个钟点讲三天。张家讲完之后到李家去讲,李家讲完之后到王家去讲,他要叫你讲的详细一点,你就五天、七天,简单一点三天,可长可短,可浅可深。所以无论在家、出家人请你,统统去讲。
  读《弥陀经》,读弥陀经注解,弥陀经注解也要一门深入,为什么?你看很多人讲法,人家讲法不一样就会把你搞乱,熟一家之言。《弥陀经》古注里面有三种权威注解,这是净宗大德都公认的,第一个是莲池大师的《疏钞》,第二个是幽溪法师的《圆中钞》,第三个是蕅益大师的《要解》。这三本书是《弥陀经》权威的注解,我们依靠它就行了。学讲,这个注解里面你去读,你能懂的你讲,不懂的不讲,没有过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过失在哪里?强不知以为知,那就出了麻烦了,就把经讲错了。
  中国地方大,一个县去讲一遍,你讲一辈子讲到死,中国各个县市还没讲完,你得要长寿。能活两百岁,差不多中国每个县市你都会去讲一遍,好事!听众,三个、五个不少,十个、八个不少,几百、几千个不多,得大自在。绝不计较听众多少,绝不计较时间长短,一切随缘,一部经。别人找你讲其他的经,其他的经我不会,你们找另外法师。你能一生这样做,你就是祖师的典型。
  我给同学们说,我在年轻早年时确实发了这个愿,一生讲《弥陀经》。我没有遇到殊胜的缘,实在讲,在那个时候虽然知道一门深入,我认识不够深,所以别人请我讲这个,请我讲那个,我统统都答应了。这一生讲了几十种经论,不能给现前后世人做一个最好的榜样,我没做到,这就是我涉猎的范围太广了。涉猎的广,於自於他实在讲弊多利少。怎么说弊多利少?如果我一门深入,那我这五十多年的功力,诸位想想,《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我很可能证得。不是在功夫成片,是能够提升到一心不乱。功夫上乘的提升到理一心不乱,那还得了!这个利太大太大了。不过我这一生无论讲什么经论,都是引导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才能得这一点利益。如果方向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方面的,那就完了,那这一生什么成就都没有。这是李老师教导的,我在他那里学的。我在台中十年听他讲大大小小的经,我听了三十多部,他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讲《金刚》、讲《楞严》,都是导归极乐,劝人求生净土。
  今天我们在《华严》里面,真的把境界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了,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总明自有,非是他法」。所以要知道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有一些冤亲债主,俗话讲冤家对头,冤家对头是怎么来的?是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含藏不善种子起现行,还是总明自有,非是他法。你要能懂得这一点,这些冤家对头也很可爱,你对他不会有一点怨恨心。他对我有怨恨,我对他没有怨恨,为什么?我明白了,他还没觉悟,他如果觉悟一定是跟我一样哈哈大笑。宇宙之间,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不是自己,善缘是自己善心所变现的,恶缘是自己恶心所变现的。这就是蕅益大师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