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非之地。但现在他是苏军最高领导人之一,又全力狠抓远东苏军的建设,调来中国当顾问也不合其身份。

    我硬下心肠,开始着手准备回国事宜。由苏联回国,以前一般是坐火车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转入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北宁线入关。但现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军队在嫩江铁路桥激战,中东铁路已经不通车了。所以共产国际安排我先坐火车去德国,由德国共产党接上,安排乘船前往上海。共产国际原先计划派人全程陪同,我婉言谢绝,坚持我一个脱离革命中心已经4年的默默无名之辈,一个人反而更安全。确实,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每个苏联人都受到西方间谍机构的高度关注,目标太大。最后共产国际同意了,叮嘱我注意安全,告诉了我在德国的接头地点,以及到上海找中共中央的地址和接头暗号。实际历史上,周恩来、瞿秋白等高层领导人从苏联回国也不过是两三人随行的。

    苏联人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就在斯大林9月28日接见我之后的2天,9月30日,我拿着以假乱真的护照(当然是假名),踏上了从莫斯科开往柏林的国际列车(一般人认为当时苏联被西方封锁,其实不然,季羡林在《留德十年》中记载他30年代通过坐火车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去到柏林)。

    10月2日,列车驶入了柏林腓特烈车站。我自己找个旅馆安顿好后,没有急于与德国共产党取得联系,因为我有自己的打算。

    次日一早,我步出旅馆,沿着腓特烈大街走到兰德维尔运河的大街尽头,左转入吉特什涅尔大街,又钻进了一条比较僻静的街道,来到一间标有中文的小饮食店前。

    我这样走,当然不是为了散步,也不是专程前来这里吃中国早餐。

    由于时间早,店里没有顾客。一位小老板装束的人背对着我,正在店门口的摊档上煮什么东西。

    我没找错地方。站了一会,我才徐徐说了句:“叶师长,您早。”

    小老板猛一回头。他先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看到我肯定的眼神,迟疑了一会,才迅速走过来抓住我的手:“巫山,真的是你?”

    “是我,希夷兄”。

    希夷是叶挺的字。这个看上去有点落魄的小老板,就是当年威震中华大地的北伐名将、铁军独立团的团长叶挺。1927年他任第24师的师长,所以我称他为叶师长。

    叶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第4军独立团的团长。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肇始。叶挺在北伐战争中蜚声中外,1927年在我军建军著名的三大起义中,叶挺先后担任过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和广州起义总指挥,如此资历在党内军内均罕有其匹。毛泽东曾当面赞誉他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1955年授衔,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大元帅中就有两位叶帅。叶剑英一听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新四军就出两位元帅了。

    但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退出了中国共产党,告别了轰轰烈烈的国内革命战争舞台达10年之久。这里面有段曲折的历史。

    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已经在莫斯科开始。叶挺接到党中央通知,要他到苏联莫斯科去休养治病,同时讨论广州起义的问题。在大会上,叶挺的广州起义报告受到了米夫、王明集团的严厉批评与无情打击。在王明一伙的影响下,共产国际也没有人理睬叶挺。当时莫斯科东方大学打算邀请叶挺前往作关于广州起义问题的报告。共产国际知道后马上进行干预,不让叶挺去作报告。对于这些不符合事实的无理指责,叶挺感到极其苦闷和彷徨,性格刚毅的他一气之下独自离开莫斯科,自动脱离中国共产党,漂泊德国,从此度过了十载的流亡生活。期间他生活十分艰苦,只能靠打工过日子,后来才开了个小饮食店,勉强糊口。

    关于这次出走,叶挺在抗战时期曾多次表示这是他“一生的遗憾”。1946年他重新加入共产党时也说过:“那时党内清算中国革命失败的问题,我觉得有些脱离事实。同时因失败情绪的影响,与国民党、共产党都脱离了关系。”后来,叶挺曾一再谈起脱党这件事情的教训:“这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可耻!”“干革命不容易的。革命路上,随时都会碰上艰难危险,会有挫折和失败,但是,要干就要干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刀放在脖颈子上,也要把革命继续干下去!”

    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但由于不是党员,不仅不能参加核心讨论,也不能看文件,实际上被完全架空,有职无权。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皖南事变后叶挺关被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就要大展拳脚,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我不能让这位旷代名将就此埋没。从历史书上我知道他现在就住在柏林这个地方,所以找上门来。

    “希夷兄,人说吃在广州,以前我尝过你的手艺,确实口福不浅。不请我尝尝。”

    “唉,是我怠慢了顾客,请坐请坐。”

    坐下后我仔细打量了这个真实出现在我眼前的北伐名将。望着他落魄的样子,心里一阵酸楚。叶挺以带兵严厉刚毅闻名,北伐湖北时夏斗寅叛变,北伐军一部抵挡不住溃逃。这时叶挺骑着白马飞奔上前,所有溃兵见到白马立即转向,躺在担架上的受伤军官也立即跳下,率部投入反冲击,可见叶挺治军之严,官兵畏之如虎,堪称巴顿式的铁血猛将。现在的他,一脸疲惫,为糊口而起早贪黑,跟街边的摊档小老板没什么两样,哪有一丝铁军名将的风范?

    “巫山,你不是在前线身负重伤、去苏联疗伤吗?几年没有你的音讯,我以为你已经……”

    “在床上躺了4年,刚刚才好。”我开门见山:“希夷,我这次来,是请你出山的。”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哦,这几年我的遭遇你不知道吧,我已经……”

    “你的遭遇我全知道。”我打断他,喝完最后一口粥:“你的手艺退步了,走,到你家去,我要尝尝秀文嫂子的佳肴。”

    叶挺的妻子李秀文是澳门的大家闺秀,是叶挺的贤内助。叶挺流亡德国,李秀文一直陪在身边。1931年,我算了算,他们的儿子已经1岁了。

    大革命时候,叶挺这位名将对蒋先云是非常看重的,蒋先云对叶挺也非常敬重,常到叶家作客。北伐时,两人双双打出声名,号称“北伐双雄”。现在,在遥远的柏林,即将上演一出“双雄会”。

    不出所料,叶挺的住处十分简陋。与李秀文嘘寒问暖一番后,李秀文沏下一壶茶,就以照看孩子为名出去了。他知道我们有大事要谈。

    “巫山,不瞒你说,这几年我迭遭打击,已经心灰意冷了。出山之事,怕要辜负你一番好意啊!”

    也许他不知道我现在的底细,居然要试探老战友一番。“希夷兄,你就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我指了指角落桌子上的一堆德文军事书:“你的心冷了,血还是热的。”

    我研究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除了修俄文外,对德文也有涉猎,不过不如英文、俄文娴熟。扫了一下,就看到其中一本书,是鲁登道夫1929年出版的《总体战》。

    叶挺一怔,突然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我是不甘心啊!前年5月,国母庆龄女士从苏联途经柏林回国时,特意抽空来看我,并对我予以接济;不久后周主任(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般下级都以周主任称呼)在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回国途中经柏林时又专程前来,对我进行了严肃而诚挚的批评,讲了好多道理和形势,最后批评我:‘总不能放弃革命不干。’我何尝不想投入革命的大洪炉中,投入热血沸腾的战斗!但蒋介石不放过我,全国通缉;党这边,我又已经脱党,是挂了号的人。党内斗争的残酷,我是知道的,许多坚定的老党员都被打到了,何况我这个掉队的,回到以前是不可能了。周主任虽然表了态,但他不是一把手,我怕他到时说不上话,反而会给他带来麻烦,所以拖到现在还在这里。”

    宋庆龄、周恩来在柏林见叶挺是历史上确有其事。而叶挺回国已是1932年秋天了。我要提前一年把他弄回去。

    “希夷兄,今时不同往日,日本已经侵占东三省,每个热血男儿都恨不杀敌死,你这位铁军名将就甘心在这卖早点吗?不然你研究德国军事干什么?”

    “巫山,九一八后,我恨不得早日回国杀敌,这几天专门去图书馆借了军事书。德国军队是世界最强大的陆军,我想进一步学习新的军事科学,特别是掌握有关工兵等方面的知识,研究爆破技术,准备日后有机会时再返回祖国显一番身手,但奈何报国无门啊!”

    “我这次来,就是给你开这扇门的!有的话这里不方便说,你叫秀文嫂子进来,我叫他帮你收拾一下行李,你和我一块回国。”

    由于叶挺的儿子太小,我劝李秀文先留在德国照顾小孩,并给了他一张金本票作生活之用。现在全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德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受危机打击格外沉重,希特勒也趁机上台。现在德国马克贱如纸,买不到什么东西,但瑞士银行的金本票却是硬通货(美国当时也好不到哪去),可以买到稀缺的物品。共产国际这点小钱还是有的,我估计足够他母子二人10年开支了。

    告别叶挺一家后,我坐出租车前往菩提树下大街的某处,与德国共产党接上了头。联络员知道我要来,正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