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仗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折了张国焘。我当即向上海临时中央发报,称张国焘在前线英勇作战牺牲,其叛变一事功过相抵,为稳定人心和考虑到党的形象起见,不必公开其反革命罪行,宣布其为革命烈士即可。

    我这样做,当然是给足王明一伙的面子。将张国焘选为政治局常委的是他们,派到鄂豫皖来的也是他们,少说也有个失察之罪。现在将此事平和处理,王明和临时中央故不必受到追究,共产国际东方部的负责人米夫也曾提携过张国焘,这样冷处理也让他有了下台的阶梯。故共产国际和临时中央均迅即回电,同意我的安排。

    我之所以决定为张国焘保留“名节”,是从维护红四方面军的团结考虑,这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的。

    无可否认,张国焘为人阴险狠辣,通过大肃反迫害、杀害了一大批鄂豫皖根据地党和红军的优秀干部,给革命事业造成巨大损害;但他同时也提拔了一大批青年军官和干部,在鄂豫皖和红四方面军还是有相当人脉基础的。特别在当时极左路线下,象高敬亭(抗战初期被错杀)等许多领导干部受张国焘影响很深,视其为革命领袖。而我要清算张国焘的肃反错误,将在白雀园被关押即将处死的2500多名红四方面军指战员解救出来,如果彻底将张国焘打倒,无疑将造成两派人马的冲突,搞不好甚至会造成红四方面军的裂痕。历史上党中央纠正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分裂党的严重错误,是严格把握了方针政策,把张国焘的错误与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功劳和贡献区别开来,明确指出,红四方面军所犯的错误,应该由张国焘负最主要的责任,对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献身于苏维埃事业的忠诚,表示深切的敬意。还有就是毛泽东同志巨大的人格魅力,才把那些被张国焘误导的红四方面军部分高级将领争取了过来,维护了红军的团结。而以我现在的资历和本钱,要是强行清算张国焘的话,毕竟此时张国焘的劣迹还未得到充分暴露,很可能会把握不住,造成不可逆料的严重后果。所以我对此采取冷处理,利用张国焘出人意料上前线的这个机会,巧妙地将其“处理”掉,使其以“革命烈士”的身份死去,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矛盾。至于白雀园的受害者,毕竟保住了性命,中国文化传统讲的是“死者已矣”,他们只会把死去的张国焘看作是一名极左路线的执行者,也不会过分追究的。但要是张国焘象以往一样不去前线,我就没有办法了,只好进行硬处理。可以说,张国焘的临时决定,无意中保住了他的名节。

    张国焘在前线被敌军炮火炸死,当然是我安排的。

    在七里坪红四方面军总部听说张国焘到了黄安战役前线后,我就立即想到了“借刀杀人”的办法,并征得了胡底的同意。在郭受九的前线指挥部,我说要将战役部署向上海的临时中央和中央军委发报,其实按照惯例只需向临时中央发报即可,但张国焘不知就里,以为是新的规定,就没有过问。我发给临时中央的电报是真的电报,但发给所谓中央军委的电报,实际上是一份暗语电报。

    这份电报的接受电台频率是胡底提供的,当然不是中央军委的,而是国民党最大特务机关中统的上海分部!

    由于红四方面军电台的报务员是张国焘心腹,所以这份电报,表面上与给临时中央的大同小异,只是侧重于军事方面。但实际上,这份电报是用“徽宗语”写成的。

    “徽宗语”为北宋徽宗皇帝赵佶所创。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赵佶被金军俘至东北五国城,君臣思念故国,不敢直接用汉语对话,于是以汉语为基础改创此语,作为谈心工具。它将汉字的读音以平上去入四声为导索分为二段至四段成为半音阶,连贯构成,最终仍还原为汉字本义。

    当年,南宋派使臣去金国觐见徽宗之时,由于关押人员在场,徽宗不得不以此种语言加手势,表达他在北国度日如年、希望能尽早救他回国的愿望。相传,南宋使臣在跪见他之时,徽宗眼含泪水,说了一句“寨艮:代顾热制热主涅连,流李卖根夜尥借六寨艮”。使臣不懂其意,徽宗“用手指自己,再指天摇头,然后指使臣,指南方”。使臣会其意,将徽宗说的20个字音反复研究,译成:“朕度日如年,你们要救朕。”

    徽宗语因无文字传承,仅能口传心记。元统治者将大批蒙古族人移居中原,每个汉族家庭必须供养一人,以强化元帝国的统治。中原汉人不堪外族人的压迫,集聚共商诛灭鞑虏,约定农历八月十五杀家鞑。八月十五中秋夜,当人们正在团聚时,街上忽然响起锣声,有人连续高喊“筛嘎节芽代嘎”!众人明白是徽宗语“杀家鞑”三字,随即一起动手,将各家鞑人诛灭。

    “徽宗语”影响不止于汉人,少数民族贵族也曾经利用。清朝皇族的皇姓“爱新觉罗”,据考证就与“徽宗语”有关。“爱新”(阿什),女真语意为“金”;觉罗”,是徽宗语“赵”字的反切还原。努尔哈赤取“爱新觉罗”为氏的用意是:既要继承女真人创立的大金朝的光辉事业,更要如“赵官家”的君临中华。其整个姓氏都表现他的雄心壮志。

    孙中山在发动辛亥革命时,根据徽宗语有保密性质的特点,在革命党人秘密联络中也曾变通使用,后人称此语言为“中山语”。以后国民党军政、特务机关的秘密联络包括电台,就一直使用“中山语”。此语的特点原只适用于对话,不适用于书写。但国民党特务机关密码人员经研究,借“徽宗语”其分音特点拟成符号,表面看来是完整的汉字,实则是借此字形而组成自己的语言体系。满纸普通文字,却隐藏着谁也无法识破的秘密。这是一种自成一家的保密文字,被同行称为有字天书。由于“徽宗语”的高度保密性,国民党军政、特务机关均用作绝密联络。胡底和其中统内线袁殊,就是熟练使用的高手。至于红四方面军的电报员,却是按照苏联的方法训练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徽宗语”。

    我知道届时敌军解围的31、33师,加上黄安城内的69师,加起来有几十门火炮。我事先与胡底商量好,背下其提供的有关文字;后来当着张国焘等人的面,似乎一挥而就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实际上却提供了张国焘所在的郭受九具体方位,称此处为红四方面军总部,要求两路敌军内外夹击时一同集中火力轰击,可收奇效。袁殊接此电报后(按照中共特科原则,只无条件执行上级任何指示,不得质疑),立即报告中统总部,称其在中共内部高层有一绝密情报来源,提供了这一关键性情报。这样,这一“绝密情报”就通过国民政府军政部、武汉行营、鄂豫皖边区绥靖公署,传到了黄安城内69师的师长赵冠英处。69师长期盘踞黄安,对周围的制高点方位无不测得清清楚楚,随即用电台通知了解围的33师的师长葛云龙,约定双方联合出击前,先集中炮火猛轰郭受九,打掉红四方面军总部,意图造成红军指挥失灵,扭转战局。

    事后证明张国焘果然被炮火击毙,袁殊的情报无比准确。中统大喜,立即向上邀功,袁殊也得到提拔,更受信任。至于以后中统逼袁殊再拿出“绝密情报”,袁殊只需称其在中共高层的内线对外联络困难、时断时续即可搪塞过去(我当然会利用此提供一些对我有利的“情报”)。对于张国焘莫名其妙被炸死,红四方面军内部少不得会有人怀疑,但我已取得控制权,到时要胡底负责“锄奸”工作,反正张国焘已经制造冤假错案无数,胡底揪出一两个替死鬼也不是难事,也不会有人敢于过问(历史上张国焘白雀园肃反时,甚至杀害了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而在程训宣被关押的几个月时间,徐向前却从没有过问。直到几年后长征到达延安,徐向前才问原鄂豫皖苏区保卫局负责人周纯全:“到底为什么把我老婆抓去杀了?”“她没有什么罪。”周纯全说,“当时抓她,就是张国焘为了搞你的材料。”一语道破历史的真相。徐向前苦笑一下,多年来积压在心中的疑虑、怨气,总算找到了可信的答案。由此可见当年肃反政治气氛之高压、以及保密制度之严)。

正文 第十章:岁寒冬青(3)

    嶂山大战已经结束,黄安城已是指日可下。我随即向徐向前等辞行,立即赶往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白雀园,这个小镇历史上这里没出过名人、奇案,中国分省地图上都难找到它的位置,可是从张国焘在这里发动“肃反”,白雀园出名了。在红军“肃反”史上,“白雀园肃反”成了最触目惊心、最血腥的一页!我在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研究红军史时,以这一页最不堪回首!

    早在1931年8月初,张国焘严密控制下的鄂豫皖政治保卫局曾在麻埠后方中心医院,把投诚起义人员中一些对生活、医疗方面有意见而发牢骚的人打成“反革命”,是所谓的“AB团”组织(AB团的名字来自英文“反布尔什维克”(Anti…Bolshevik)的缩写,全称为“AB反赤团”,是北伐战争时期在江西建立的国民党右派组织,其目的是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

    张国焘一口咬定鄂豫皖革命队伍中有反革命组织,遂滥肆捕人,严刑逼供。恰在此时,国民党又制造了一个离间计。张国焘则利用其作为进行红四方面军大“肃反”的根据。

    8月初,一个自称钟蜀武的人,带了国民党最大特务组织复兴社的“十三太保”之一曾扩情的一封亲笔信,来找鄂豫皖红4军红12师师长许继慎。复兴社是蒋介石组织的军统特务组织,蒋介石自任社长,其核心人物主要出身于黄埔军校,如戴笠、贺衷寒、康泽、酆悌、桂永清、曾扩情以及周佛海等人,被称为复兴社“十三太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