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她们-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张国焘的执意西进,朱德明确表示反对,主张北上抗日。康克清再一次找到刘坚,希望她能在领导干部会议上发言,阻止张国焘的行动,挽救数万红军不要偏离中国革命的正确轨道。刘坚又一次心领神会,在会上,她把总司令和康克清的意图传达给与会的干部,并对军心民意进行分析,就左路军当时的状况据理力争。她的言论激怒了一味只想向西进入新疆的张国焘,张拍着桌子大叫:“是谁让你这么说的?” 


  刘坚也不示弱:“这是我自己的看法,也是广大指战员的呼声。” 

  张国焘被说得哑口无言。 

  会后,康克清风趣地夸奖刘坚,称她为不简单的小钢炮,居然一炮就把张国焘打哑巴了。 

  在四方面军,康克清还曾身染重病,险遭寄放。刘坚把此事汇报总司令后,朱德策马飞奔康克清住处,面对那个执意要留下康克清的秘书长,朱德坚决果断地给予拒绝:“康克清不能留下!”他使劲拍了一下桌子,语调变得有些激愤,“你们不是说她是太太吗?是我的太太,所以她留下来就会被敌人杀掉。”话语里流露着对年轻妻子的爱。就此事,朱德还教育在场的人:红军、共产党决不能干那种过河拆桥的事,要人工作时就使唤人家,不能工作了就扔下不管。 


  刘坚毅然挺身而出,肩负起抬康克清担架北上的任务。 

  此时此刻,康克清这位从不轻易流泪的坚强女子早已泪流满面。人间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这位率真而又倔强的女性面对丈夫和战友们的爱护与帮助,怎能不动情!在左路军,朱德、康克清这一对老夫少妻虽然在政治上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在广大指战员中间,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赢得了大家的拥戴。 


特殊环境下的三对夫妇(1) 

  沙窝会议后,周越华和丈夫总卫生部部长贺诚随左路军行进。一天深夜,他们被一阵翻找东西的声音吵醒。来人谎称总司令生病,请贺诚前去看病。机警的周越华这时掀开窗帘的一角向外张望,发现有人包围了整座房子。 


  为此,贺诚与张国焘大吵了一架。周越华明白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但这个女子有着从不屈服的性格,越是艰险越能激发她的斗志。她出生在湖北广济县周围镇,原名周月华,参加革命后自己改成更有进步意义的周越华。她从参加支援北伐战争的革命活动开始,进入黄埔武汉分校女子大队学习,并奉命赶赴南昌准备参加八一起义,因为到达南昌时,起义已经结束,她便与起义撤离的队伍一同南下。就是在这支队伍中,周越华认识了贺诚。此后,又与贺诚一起参加了广州起义,担任战地救护。并在香港和上海等地,以开展医务工作和开药房为掩护,进行地下工作。 


  一次,一个联络员没有甩掉盯梢的特务,直接来到贺诚所在的华中大药房。无知的特务本想敲诈身为老板的贺诚,没想到联络员沉不住气跳楼跑了。趁特务开枪追捕联络员的时机,贺诚通知周越华药房已暴露,之后便匆忙从后门跑出去报告党中央了。 


  听到通知,周越华并不紧张,而是镇定自若地处理了药房里的所有文件和证据。当特务返回身来质问她的时候,周越华不慌不忙地告诉他们,自己是家庭妇女,不识字,并不知道老板在做什么。她虽然被投入监狱,但敌人从她那里未获得有关共产党的只言片语,很快周越华便在贺诚同学的担保下被无罪释放。此后,她又两度入狱受尽了敌人的折磨,但她始终不改口供,都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 


  不久,周越华与贺诚一起来到了中央苏区,在培养医生和自建药厂方面做出了贡献。 

  这样一对对革命怀有满腔热忱的夫妇,面对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行径,怎么可能坐视不理呢?于是,她和贺诚就四方面军的医务人员对待伤病员的态度问题,起草了一个文告,并对他们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 


  曾在干部休养连任秘书的吴仲廉因为怀孕反应强烈,过黑水芦花后,住进总卫生部附属医院,并随四方面军过了河西。吴仲廉也是很早上井冈山的几位女同志之一,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另一位井冈山女人彭儒的哥哥。他牺牲后,吴仲廉与江华结了婚,并改原名“吴统莲”为“吴仲廉”。曾日三是她的第三任丈夫,此时任左路军总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部长。 


  吴仲廉在甘孜生完孩子以后,曾一度抱着婴儿骑在马上行军。后因部队打了败仗,不得不忍痛把孩子寄养在一个保长家里,只身随部队突围,后被马步芳的军队俘获。多亏遇到曾被红军俘虏后释放的马匪军医官罗诚训。这位马步芳陆军医院的上尉医官,在甘柴洼战斗中,他所在的医疗队整体被红九军俘虏。当时在红九军的政治干部吴仲廉,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并执行红军的俘虏政策,为愿意回家的俘虏开具了释放证明书,还给他们发了路费和干粮。罗诚训一直对这位写得一手好字的女红军怀有崇敬之意。 


  这一次,在被俘的红军中,罗诚训见到了吴仲廉。于是,他决定报恩,帮助她摆脱俘虏身份。经过他的一番奔走,吴仲廉真的被解救出来,暂时住进了罗诚训家里。 

  一天,自由了的吴仲廉来到敌人的新剧团看望姐妹们。这个剧团全部由被俘的四方面军女文工团员强制组成,在这里,她知道了左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张琴秋也已经被俘,且处境危险。于是,吴仲廉回到罗家以后,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罗诚训,请求他救助张琴秋。罗诚训先是想办法让张琴秋住进了他所在的中山医院,并与妇女团的陶万荣营长住在一个房间。 


  不久,罗诚训实践诺言,想尽一切办法,将吴仲廉和张琴秋、陶万荣送出青海。但让罗诚训意想不到的是,他虽把三位享有盛誉的女红军送出了青海,却又因他所托付的恰恰是想要送张琴秋向国民党邀功请赏的人,而使这三位女红军再次身陷国民党南京监狱。后经周恩来、叶剑英等多方营救才被保释出来,几经辗转又回到了党的怀抱。 


  李建华是组织上为了照顾她与岳夏的夫妻关系,被调到四方面军的。当李建华得知,她可以随同岳夏带领的中央军委无线电一分队,去到四方面军工作时,她是多么的兴奋啊。这位出生在江西高安县一个商人兼小土地出租者家庭的女子,十五岁就与同乡好友李赤华一起参加了彭德怀的军队,为了在队伍里两个人便于照顾,她改本名“涂秀根”为“李建华”。 


  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缴获了国民党军阀张辉瓒的电台,为此,办起了无线电报务员训练班,李建华是第一期的学员。在苏区工作时期,她与由上海派来苏区工作的岳夏恋爱,并于长征开始前两个半月才刚刚结婚。自从瑞金出发,一路上,这对新婚不久的夫妇总是聚少离多。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也只能是匆匆说上几句话。到了四方面军后却能天天厮守在一起,就连工作也在一起,岳夏做无线电技术工作,李建华担任收报工作,夫妻俩终于能比翼双飞了。 


  但这种兴奋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他们夫妇是从一方面军过来的人,狐疑的张国焘害怕朱德利用岳夏手里的电台与毛泽东取得联系,收缴了他们的发报机,夫妇俩只能守着收报机抄新闻。当他们将一方面军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播出去以后,张国焘更视他们为眼中钉,处境越来越不利。 


特殊环境下的三对夫妇(2) 

  但夫妻二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他们更加埋头工作。张国焘对待这样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也无从下手。于是,他们挨过了漫漫长夜,一、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使他们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不过,这一天的到来,比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日期晚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冰河犹踏铁马无情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的时候,四方面军的大部队已到达兰州以南地区,正向宁夏和黄河挺进。此时,张国焘和陈昌浩之间第一次产生了分歧。张国焘主张过黄河北进宁夏,而政委陈昌浩却想在甘肃南部建立根据地。但最后陈还是服从了张的决定。但就是这一决定,使四方面军遭到了灭顶之灾。 


  一年多以前,也就是1935年8月,当王泉媛被编入左路军随张国焘出发时,她一定不会想到今后的路会是如此坎坷,本该和姐妹们在延安的窑洞开展工作的时候,她却落入了敌人的魔窟而受尽凌辱。还有她更想不到的是,刚刚开始的新婚生活,却因这一调动,苦守四十八载却物是人非……人生就是如此残酷,一步的错误竟会殃及整整一生。当然,造成这个错误并不在于王泉媛,她毕竟只是一名无职无权的红军战士,但不管是谁造成的错误,王泉媛迈向四方面军的这一步,却注定一生艰辛。 


  但王泉媛却对自己选择参加红军无怨无悔。即使在生病掉队的时候,她仍然对革命,对红军队伍坚信不移。她劝诫在路上遇到的原一方面军的几个战友:我们是为革命走到这里的,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上队伍。那次病情危重的王泉媛,居然因为用野菜、草药充饥,而治好了自己的病。巧的是,就在她病好不久,和她同时编入四方面军的吴富莲,带着队伍来接应掉队的他们回到了部队。 


  王泉媛和吴富莲随四方面军再一次翻过夹金山后,张国焘组成了西北行政局,自任书记。吴富莲调任西北行政局妇女部长,王泉媛则在下设的四川省苏维埃政府任省妇女部长。当朱德总司令及夫人康克清等在左路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这两位同是来自一方面军的女战士却得到了张国焘的重用。说不清个中原因,但她们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斗争经验,应该是她们被重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