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一个问题,他说「问题永远在自己,不在别人」,这一句提得好,这是智慧的语言。这个世间人,六道凡夫,他不会想自己,他处处想别人,认为问题永远在别人,不在自己。只有佛菩萨,只有真智慧的人,他知道问题是在自己,与别人无关。为什么?因为整个宇宙是你自己心性变的,所有一切众生也是你自己心性变的。就跟作梦一样,梦中你梦到山河大地,梦到天地,梦到许许多多的人,梦中也有苦乐忧喜。你醒过来之后想想,在梦中所有一切境界,问题是在自己还是在别人?你就会明白,梦中所有境界、所有一切众生,全是自己自心变现的。自心要善,全都善了,没有一样不善;自己心不善,外面全都不善。这是佛陀在经上讲的。所以讲到最后,佛说「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这两句话把世出世间一切法说尽了。
  他最后这句话说,「身外无一物,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想成的,自己痊愈了,周围的一切自然就健康了」。这话说得很好,健康就是一真法界,健康就是永久的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万物,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永远没有矛盾,永远没有冲突。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教我们心想善,不要想恶,想真,不要想假的。真是自性,代表自性的是佛菩萨,所以念佛、念菩萨就是念自性。佛名号是性德,菩萨的名号是修德,性德跟修德是一,叫性修不二。所以我们的心想,为什么不想佛?为什么不想菩萨?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佛很多,希望我们专一,「教之道,贵以专」,就想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菩萨就想观世音菩萨,想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大慈大悲。想观世音菩萨的人他的爱心能遍法界,他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当然就不会害一切众生。这是真观。
  真观是观性,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我们得要搞清楚。《唯识》里面讲四分,心心所统统有四分。自证分是本体,就是法性。证自证分,你怎么晓得有自证分?他自己知道有个自证分,这个知道是智慧,就是自证分里面的一分本有的智慧。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这一分就叫证自证分,我们也称它作佛性,佛是觉的意思。见分、相分,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因缘生法。
  所以下面两句话说「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也就是说世间所有的言论、所有的名词、术语,你不要认真,全是假的。这个话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老子《道德经》上头一句话就说出来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有没有名?没有名。名字是什么?是人给它加上去的,假名。古时候人都知道是假名,所以对名不执著。可是名用久了,人忘掉了,对这个名很执著,这就错了,不知道是假名。为了便於指事,便於互相之间沟通,用这些假名,方便,叫方便法,你怎么能把方便当真实!你不要认真,它就很善,给你带来方便;如果你要认真的话,它里面会起冲突、会生烦恼。所以要晓得,全都是假名说,说也都是假的。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蒲团上没说话,文殊菩萨敲大磬,敲大磬是说法的,佛没说话。文殊说,「无说是真说」,佛是真说法,「无闻是真听法」,这两句话属於哲学的领域。无说、无闻是最高的境界,为什么?言语有局限,思惟还是有局限。佛家讲真实第一义,能不能说得出来?说不出来;能不能思惟?不能思惟,思惟达不到,思惟是第六意识。唯识法相里讲得很好,思惟只能达到阿赖耶,这就很难得了。阿赖耶之外是自性,自性就不能用思惟,达不到,那言说就更不必讲了。所以言说、思想都有一定的范围,没有办法超越,真理没有范围。
  佛教人,这是言说,有言语、有表法,只能把你带到一定的阶段,向上,向上没有了。这个阶段在《华严经》上分得很清楚,界限在哪里?在十信位菩萨,贤首菩萨。言语、思惟就到这个地方,十法界。十法界以上的,妄想断了,就是起心动念没有了,你想想看起心动念没有,还有什么说的,还有什么好想的?想,不就起心动念了吗?你就往下坠落下去了,说就更糟糕了。所以,老子这句话含义很深,「道可道,非常道」,不是常道,常道是真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切万物本来没有名,本来没有名叫常名,一有名是假的,暂时的。意思很深!所以初住以上,这是世尊对凡夫,为我们介绍他们修学的状况,《华严经》,初住以上还能讲吗?不能讲。所以一开端,你看他们的境界。我们从这里去体会,要从这里去学习,没有别的,真放下、真看破,纯真无妄。
  怎么能把现相看成假的?现相是假的,我们都迷了都以为是真的,如何看出它真相是假的?在中国的佛教,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几乎没有人不念《金刚经》的,没有人不念《心经》的。《般若心经》编在《朝暮课诵本》里头,这是早晚一定要念的;《金刚经》在一切经里面知名度是排名第一的,家喻户晓,你就知道中国人对这个经的重视。为什么?用它来观察诸法实相。《金刚经》上几句非常重要的话,佛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又说,不但相没有,见也没有,相是阿赖耶的相分,见是阿赖耶的见分,见也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因为有见,相就发生,为什么?相从心生,这无中生有,见也没有。见从哪里来的?迷了本性生起来的。所以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说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占有。像我们看电视、看电影,看屏幕上的,你可以欣赏,你得不到,你不能控制它,你无法占有它,它刹那就灭掉了。这个现象,末后一首偈子讲得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跟你说假的,存在的时间很短,「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露是露水。闪电是比喻真相,它一闪就没有了;露水是告诉你,现前看的这个相,是这些虚妄的相似相续相。就是那个闪电连接起来,它一直闪著不停,你就看到光,实际上它是一次一次闪,闪电是连接著的,我们叫相续相。没有一个相是相同的。这就像我们看万花筒一样,没有相同的相,一万次、十万次、百万次也不可能有一个相同的相。这是佛告诉我们一切法的真相,迷了叫凡夫,觉了叫佛菩萨。所以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接著下面第二首,这还是真观,『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前面这两句,不生不灭,这真的,就在现前。「一切法无生」,那我们看看明明它生了,明明有生有灭,人有生老病死,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这不都是生灭现象吗?怎么说没有生灭?如果我们真正体会到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的生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灭即是不生灭。为什么?生灭的相不可得。确实是有生灭,但是它速度太快,我们念头才起,那都不知道多少生灭过去了。你想一弹指,一弹指有多少?三百二十兆。这个我们没有法子想像,所以我平常只教人,你就看电影放映机,为什么?一秒钟只有二十四个生灭,你在银幕上能得到吗?得不到,它没有了,一秒钟二十四次它就没有了。现在弥勒菩萨告诉你,我们现在这个现象,一弹指是三百二十兆。经文上讲的「三十二亿百千念」,那个念就是生灭,这是事实真相。念念不可得,念念无所有,念念毕竟空,释迦牟尼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的。
  《中观论》上讲「八不」,八不这两句是根本,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生不灭」。接著给我们说「不来不去」,不好懂。我们到讲堂,不是明明从家里到这里来了吗?听完了从这里回去,不是有来有去吗?真的不来不去,这道理太深了。所以你要了解事实真相,《楞严经》上讲两句话,「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真相;一刹那现的时候,就在当处马上就灭了,在第二个现相出的时候,它立刻又随处就灭尽了。这一定要用电影幻灯片你去想,我们这个就是这样的。如果你不相信,用现在的电视摄影机看不出来,用什么?用拍电影的那个摄影机看得出来。譬如你从远处来了,我在这里就给你拍摄,你一步一步走,走到这个地方,五分钟、十分钟你走到。然后给你看那个底片,底片不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哪里来?没来,你没去,张张不一样!这是个连续相,快动作给你一放,你看到那个连续相你迷了,那是假相,不是真相。拍摄的片子那是真相,那个显示出来,显示出来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有来去?没有生死,没有来去。「不一不异」,你不能说是一个相,譬如给你拍的就是一秒钟,一秒钟二十四张,一秒钟这二十四个相不能说是一,它们不一样;也不能说是不一样,为什么?张张是一个生灭。前面一个生灭跟后面一个生灭,只可以说相似,它不是一;相似,也不能说是不一样,相似相续相,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因为它是无常的,刹那就灭了;也不能说它断,为什么?底下它又接著。所以,《中观论》上讲了八个不,这是教什么?这是教我们看宇宙所有现象的真相,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了。
  《般若经》给我们提出这些重要的观法,在这里头建立了宇宙人生观,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你的心是定的,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了解事实真相了,不再执著,不再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