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六个粗的,第一个是智相,「智相: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境界相就是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三细相现前,他不明了这是自心所现的相,他要去研究它从哪里来、研究它几时来、研究它为什么会有,好了,这个麻烦就来了。所以妄起分别,分别就是有染净,所以十法界里面就有染净,四圣法界是净土,六凡是染土,就是染净。没有善恶,四圣法界没有善恶,有染净,因为他只有分别,他没有执著。到六道凡夫里面去,那就是染里面,染里面有善恶,净里头没有善恶,染里头有善恶,善就变成三善道,恶就变成三恶道,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有执著就有善恶,有分别就有染净,分别执著都没有,善恶染净也就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那就回归到三细相。回归到三细相的时候,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讲一真法界。如果真正能够入大乘佛法少分,你对於现代这些科学跟哲学上所说的,你就知道它的问题在哪里。科学,许多问题不能解决,宇宙是从大爆炸,是假设的,为什么?没办法自圆其说。人类是从微细胞动物里头慢慢进化出来的,这个也不能自圆其说。进化为什么不能都进化成人,还进化到畜生?是猴子进化出来的,那现在为什么还有猴子,它为什么不变成人?所以很难自圆其说。佛法里头没这个东西,佛法讲一时顿现,什么时候?当下。当下这个时间多长?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三细六粗就从这个地方演变出来的。
  我们现在也体会到古人讲的,真如不守自性,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守自性是什么?守自性就没有妄念,就不去分别执著了。不守自性才分别执著,才要追究它什么原因、几时、在哪里发生的,我们世间人现在都有这种习气。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这个习气?没有,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他如如不动。你要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你不问他的时候,他什么也不知道,这很奇怪。为什么不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的心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为什么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怎么不知道!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有所知就有所不知,你知道的很有限,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障碍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什么是智相?《起信论》里这么说,「智相: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於净境则爱,於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这境界里头,这里头没有善恶只有染净,这是十法界四圣法界的境界,他还有相续相,他要没有相续就好了,没有相续的时候,他就不会堕落。所以第二,「相续相:谓依前智相分别」,所以智相就是分别,三细相是起心动念,这个要搞清楚,那是很微细的振动,起心动念。智相就粗了,他就有分别。於爱的境界他就生乐,不爱的境界他就生苦,「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是名相续相」。因为相续,所以这个幻相(虚幻的世界相)它不断。智相、相续相并不稳定,它动的时候不稳定,就像万花筒一样,所以它千变万化,这就是《还源观》第三条讲的「示三遍」,这个现象我们要知道。第一个就是智相跟相续相「周遍法界」。我们这个念头,分别的念头,起心动念的念头,分别的念头跟执著的念头,再微细的念头,不管是粗念、细念统统周遍法界,这是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到的,你就晓得它速度多大!物质境界里头速度最快的,光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电磁波的速度跟光差不多,可是不能跟我们念头,就是起心动念是细念,分别执著是粗念,不能跟念头这个波比,念头一起来,这个波立刻就周遍法界,绝不是物质波动所能够相比的。
  第二个特性是「出生无尽」,随著你的念头,外面这个境界在变。我们常讲,善的念头、清净的念头就变成净土,染污的念头、不善的念头就变成我们现在地球上这个样子,这就是相宗经论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起心动念,所现的;变化,变化是识,识是什么?识是分别执著。我们要想把地球变成极乐世界,能不能?能,在理论上讲能,只要地球上的人都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所以环境是随著我们念头转的。我们念头不善,这环境就变成很恶劣;念头要是善的,这环境就变成很美好,就这个道理。从哪里转?从我们自己内心去转,这个要紧!如果我们从外面转,叫别人转,永远没希望,一定要从自己内心转,为什么?因为环境是我自心变现的。你的环境是你的自心变现的,他的环境是他的自心变现的。我们现在三个人都在一起,我们所变现的各个不相同,但是又相似,这个相似叫「同分见妄」,见是看见,妄是妄相,同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环境感受不一样,那叫「别业见妄」。诸佛菩萨如果跟我们在一起,他跟我们在一起,他现的也是同分见妄。他的感受呢?他的感受跟极乐世界一样。他看的时候,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佛,在这里造作一些是糊涂佛,所以他不起心、不动念,他的心是清净平等。那我们凡夫,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我们看到善人欢喜,看到恶人讨厌,你就在造业,你就堕落了。我们把这个当作是真实,佛菩萨看到是幻相,那怎么会一样?所以智相、相续相这两个是讲分别。
  下面讲执取相、计名字相,这两条是讲执著,愈来愈严重了。「执取相:谓依前相续」,依前面的相续相,「缘念苦乐等境,心起著故,是名执取相」。这里面最重要就是心起了著,著是什么?我们说个简单的,诸位容易懂,控制、占有,这是执著。你想控制他,对人、对事、对物,只要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那就是执著。没有执著,就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更没有占有的念头,你才能随缘,随缘你就得自在。你有控制,你有占有,你就有苦头受了。这是六粗里前面两条是分别,后面两条是执著,最后两条是造业受报。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心不起执著,这是什么人?阿罗汉,你在六道里头教化众生真得大自在,那就是《还源观》第四条教给我们四种性德。《还源观》第三条的三遍,最后一个我要说一说,我们都得把它记住,包含空有,你心量多大!「含容空有」,含就是包含。含空,包含空,就是我们讲的「心包太虚」,容有就是「量周沙界」。你本来的心量是那么大,遍法界虚空界是在你胸中,在你心里头。现在心量变成这么小,连一个人都不能容,一个物也不能容,你太苦了,本来没有苦,是你因为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全是假的,统统没有了,它自然含容空有。
  了解事实真相,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这是四德,这个四德是性德,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一点勉强都没有。第一个是「随缘妙用」,随缘,随著众生的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菩萨就应。妙用是什么?妙用就是他虽然应化在我们人间,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妙。起作用的时候跟我们完全没有两样,好像他也有妄想、也有分别、也有执著,他那是什么?那是假的,像唱戏一样表演的,实际上完全没有,叫妙用。第二个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世间人做好样子,叫「威仪有则」。威仪是行住坐卧,则是原则,他有原则、有规矩,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那就是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都相应。如果讲得更简单一点,在中国就是五伦八德,他自自然然的,他不会违背,像孔子所说的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纯熟了,随心所欲,与五伦八德完全相应,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第三,那也很重要,这是性德,每个人都有的,「柔和质直」。柔和表现在外面,谦虚、恭敬,对人、对事、对万物都是那么样的谦虚、恭敬,柔和。质直就是真诚,没有一丝毫虚伪,对一切法、对一切人。末后一条,第四个「代众生苦」,众生迷惑颠倒造业,在六道轮回里头受苦报,这些菩萨到这里来应化干什么?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无非为这个而已。所以《还源观》里最精彩的就是前面这四段,后面两段是教我们修行。
  所以我们要学,学把控制、占有淡化,常常想到:我到这个世间来,什么也没带来,将来我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去。在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过眼云烟,一切都随缘,何必要控制?更何必要去占有?占有是错误的,为什么?占不到。这么多年来,我在讲席当中讲过很多遍,人要觉悟,人不是说死了你才真的觉悟,死了也不觉悟。可是我们常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说我们每天晚上都死一次,你睡觉睡著不是等於死人一样吗?人在睡著的时候,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知道。你在睡著的时候,试问这世间哪一样东西是你的?包括身体都不是,要觉悟!所以睡觉,宗门常讲「你会么?」会睡觉的他就觉悟了,他成佛了,不会睡觉的那就迷惑颠倒。会睡觉的时候就觉悟,晓得人生如梦,一场梦,时时刻刻都警觉自己,都提醒自己,这样才能够真正放得下,真正把分别执著淡化。只要这个东西一淡化,佛说得好,烦恼习气少一分,菩提智慧就长一分,真的互为消长。
  为什么我们今天不开智慧?就是我们天天长的是什么?天天长的是烦恼,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天天长,所以智慧就消了。如果我们这个东西少了,一天比一天少,一年比一年少。我现在教人,那是什么?那真有大福德的人,在这个世间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