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首偈二十个字,它的内容深广无尽,也把宇宙万有的真相说出来了。大乘教里面最简单的一句,许多同学都能够道得,就是「万法皆空」,这四句就是解释万法皆空;《心经》里面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是讲到真正究竟处,为什么无智、无得,这四句讲得很清楚。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八首偈里面,前面六首是讲「内证」。这是内证的第一首,也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教下里面所说的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不同宗派所说的名词术语不一样,但是内容都是一桩事情,这个我们总得要明白。这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正明证入」,正是正式的,明是明了、明明白白,他证入了。证入什么?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在这首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个小时,『诸佛所得处』,成佛,成佛是得道,我们世俗人讲得道了,成就佛道了。他所得的是什么?「处」就是菩提涅盘。菩提是什么?涅盘是什么?六祖惠能大师在开悟的那时候,他明心见性了,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话就是菩提,第二句话就是涅盘。他第一句怎么说?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清净就觉,染污就不觉,他说出我们的自性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有没有染污?没有,从来也没有染污过,过去没有染污,现在也不会染污,未来还是没有染污。清净心生智慧,这叫菩提。没有染污,我们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末后两句说到粗细,粗是什么?六粗,细是三细,三细六粗没有,哪来的染污!可是我们现在的麻烦,麻烦在我们三细六粗统统有。
  三细六粗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前面一堂课,我们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三细相是妄想,是起心动念;六粗就是分别执著,六粗前面四条是分别,后面两条起业相、业系苦相是执著,所以从三细六粗就说得更清楚、更明白。没有!没有,我们以为是有,不但以为是有,我们还执著它是真有,这个麻烦大了,就是错在这个地方。但是不管你怎么以为、怎么执著,它都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几时要是明白了,三细相是什么?三细相是自性里面的幻相,不去理它,没事。所以大乘教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佛祖说,讲我们这些众生,「真如不守自性」。这就是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为什么会有无明?是真如不守自性。这句话是双关语,两重意思,第一个是讲到根本,三细是非常微细的波动,昨天我们说得很清楚。
  我们看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世尊问弥勒菩萨,我们凡夫常讲一念,起个念头,这念头很粗,世尊问弥勒菩萨,这一念里头有几个念?那就是细念,我们这个念是粗念,这一念是粗念,一个粗念里头有几个细念?有几个形?有几个识?形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弥勒菩萨的答覆是「一弹指」,一弹指是一个粗念,一弹指里面「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就是三百二十兆。你看我们的一个粗念、一个念头分析出来,这里头分成细念,就是阿赖耶讲的细念,三细相的细念,有三百二十兆个细念。我们通常弹指,试试看一秒钟,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再乘四,现在都用一秒钟做单位,一秒钟有多少个细念?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细念。弥勒菩萨说得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这个形就是阿赖耶三细相最后一个叫境界相,境界相是什么?物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念头一动,宇宙就出现了,所以说宇宙从哪里来的。宇宙出现了,依报出来了,形皆有识,识是什么?正报出来了,识不是别人,识是我,我从哪里来的。我跟宇宙是同时发生的,都是自性里头的幻相,不理它,没事。不理它,这种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净土宗常讲的,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头有三细相,没有六粗。六粗在哪里?六粗在十法界、在六道,这是把宇宙根源说出来了。
  我从哪里来的?禅宗有参话头,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最初父母未生前我们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就是自性清净心,那就是本来面目。在《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是什么?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说一句,惠能大师说了五句。给诸位说,五句跟这一句意思完全相同。自性,六祖说自性;自性清净,你看清净有了;圆是圆满,不生不灭是圆满,本自具足是圆满,本无动摇是圆满,能生万法也是圆满。它还有个明,明是什么?明是自性觉,就是清净起作用,那是明,那就是菩提。所以六祖讲五句,《还源观》上讲一句,自性清净圆明体。发生现前这个幻相,《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从一体起二用,起了两种作用,怎么起的?就是真如不守自性,这是真如不守自性的第一个意思。起了一点非常微细的波动,这个非常微细你要知道,它的时间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在那个短短的时间。
  这个短短的时间,清凉这里说得好,「不可以识识」,你没有办法,这个识是什么?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分别,你没有办法用分别去认识它;「不可以智知」,智是什么?智是智相,六粗里的头一个,智相,我们今天讲的知识,这不是智慧,是知识,知识达不到,你没有办法用知识去了解它,所以说不可思议。最后的结论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讲到大乘教里面所谓的菩提涅盘。菩提、涅盘是个假名,你不要以为真有菩提,是真有菩提,但是它名字并不叫菩提;真有涅盘,它也不叫涅盘,这是个假名。譬如我们人都有个名字,名字是假名,名是我吗?名不是我,我可以把名字改掉,换个名字。你们看近代弘一大师,这也是个书法家,他常常写字送给人,写完之后他题个名字,大家拿到都不一样,凑起来之后,他的名字有一百多个,随心所欲,没有一个名字。这就是什么?名是假名,老子说得好,「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所以贵在什么?贵在你体会它的意思,所谓是言外之音,你要是执著在名相里就全错了。
  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跟我们说,他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全否定了,他说我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什么人要说我说法,这个人叫谤佛。这话什么意思?这个话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名相是假的,你要从假相里面去悟入真实。真实在不在假名?不在假名里头,执著假名你就不能够悟入真实,你必须不执著假名。假名不碍事,它是假的,它是虚妄的,所以从虚妄里引导你入真实,那就对了。像我们现在走路,你们在高速公路上走,每一段有个岔路它就有个指牌,那个指牌是指示你道路的,它写著南京,那是向南京方向走。你要是不懂得,「南京到了,这就是南京了」,就完全错了。佛讲一切经就是这个意思,到处插指路牌,绝对不是那个地方,你循著这个路走,你就对了,你看到之后,你把它丢掉,你往前面走。所以决定不可以执著,不但不能执著,分别也不可以。佛法难也就难在这个地方,如果你真懂了,真懂它不难,它的确也很容易,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放下,自性清净圆明体你就证得。
  在哪里?就在现前,就在当下。所以悟了的人,你问他:性在哪里?他跟你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在当下、没有一法不是。古大德用比喻告诉我们,他用黄金比喻自性,以金器比喻万法,器器皆金,哪一法不是自性!我们今天讲法,有色法、有心法,归为这两大类,色法是物质,心法是精神。精神跟物质是分不开的,精神里面有物质,物质里头有精神,所有物质里头有精神现象,就是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这个现象是最近这十年,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实验证明出来了,水是矿物,它真的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换句话说,它不是死的,现在所谓是有机体,它是活的。佛告诉我们,不但是水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任何物质,物质讲到最小,现在讲原子、电子、粒子、基本粒子,我们肉眼都看不见,在显微镜之下才看到的,它是物质,物质就有见闻觉知、就有受想行识,无论什么物质都没有例外的。弥勒菩萨讲的,「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精神现象,就是讲的见闻觉知、受想行识,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统统都有,只要六粗里头都有。
  三细相里面有见闻觉知,没有受想行识,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相,就是说他没有分别,智相是分别,他没有分别就没有受想行识,有分别就有受想行识。所以在十法界里面,高级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菩萨、佛在十法界里面是高级的,他有没有受想行识?还是有,为什么?他分别的习气没断。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分别断了,分别习气没断;十法界里面的佛分别习气断了,他妄想没断,他还会起心动念,所以他还有智相,很微弱的智相。智相一断,十法界就没有了,真的是觉后空空无大千,十法界也没了。这是什么境界现前?实报庄严土现前,实报庄严土是三细相,极其微细。所以「不可以识识,不可以智知」,这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证方知。怎么证法?放下就证得了。我们今天的麻烦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没有想到佛在《华严》里面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知道之后,我们於一切法,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不再有执著,不但没有执著,我相信分别也放下了,放下起心动念不容易,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能够把执著放下,这就证果,不是究竟果,但是真的证果了。果是什么?佛经里面有句话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果。这是梵语的音译,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