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拍舅腔畹模巧模灰谎K灾泄俗鲅实睦砟畈幌嗤椒ㄒ膊灰谎泄讼惹蠖ɑ邸7鸱ㄒ嗳缡牵鸾倘讼惹蟾局牵缓蟛呕嵊泻蟮弥恰8局蔷拖褚豢么笫魉母⑺谋荆蟮弥鞘鞘裁矗渴侵σ痘ü挥懈灸睦吹闹σ叮空飧夤乃枷搿⒗砟畈幌嗤阆感娜ス鄄欤感娜ニ嘉颐抢献孀诙鞒夤耍庵纸萄У姆椒ㄓ械览怼N迥暄Ы痰敝校褪前涯愕奶安_痴慢打掉;现在人一开头就想学很多,贪心!谚语有所谓「贪多嚼不烂」,囫囵吞枣,你没消化,你所懂得的是一点皮毛,没有深度。所以一门深入可不一样,他有深度,他专攻,他真消化,变成自己的智慧,变成自己的德能,还有变成自己的相好。相好是什么?健康长寿,他为什么会健康长寿?他心清净,他没有烦恼,他不复杂,他就会健康长寿。
  你看看现在的教育,我们看谁?看小学生,你看小学生学得多辛苦,背的书包,我看看那个分量很重,背那么多,学了许多的科目,他不是专攻,他是广学多闻,所学的那些常识把他头脑都学乱掉。所以有的小学生压力太大,小学生会自杀,这成什么社会?小学生为什么自杀?学得太辛苦,不想活了,这都是现在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读书乐,现在读书苦!没有伦理、道德、因果的概念,学了这些技术,学完之后为什么呢?终极的目标是损人利己,干这个事情。他有些技术,有能力,为了怎么样去赚钱,怎么样自己得到名闻利养,别人的生死与我不相干。现在连一些少数的医生都是如此,没有医德,这怎么得了?所以各行各业里头还有德行的人,你细心观察,还有帮助别人的人,能够自己少得一点利益,多帮助别人一点,这都是「佛菩萨等」,都是那些人出现在世间。他做生意也赚钱,绝不害人,货真价实,这都是菩萨商人,菩萨生意人。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帮助这个社会才能够再恢复安定和谐。所以这个世间虽然有灾难,菩萨不少。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一七卷)  2008/12/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最后的一段,「上方坚固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四首看起,第四:
  【若佛菩萨等。不出於世间。无有一众生。而能得安乐。如来等正觉。及诸贤圣众。出现於世间。能与众生乐。】
  这是坚固慧菩萨十首偈里面的第二段。第二段有四首偈,前面我们学过两首,现在接著学后面这两首。经文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若佛菩萨等』,因为下面一首偈有讲到『及诸贤圣众』,所以此地「佛菩萨等」是专指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连到下面就好讲。法身菩萨是天台大师所说的分证即佛,天台家最著名的讲六即佛,也就是把「佛」给我们分析说明有六种,有六种佛。第一种,那就是《华严经》上常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从心性上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说「理即佛」,那是我们一切众生个个具足,从理上讲众生都是佛;从事上来讲,众生是凡夫不是佛。如果说佛,就是迷失了自性的佛,这样说可以。迷了之后那就得修,修什么?要认清楚哪是迷、哪是觉,必须把迷惑放下,一心求正觉,这就是佛门当中常说的回头是岸,回归自性。
  回归自性的路很长,时间要很久,不是很快能成就。但是从理上讲,凡夫成佛确实在一念之间。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给我们表演过,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也给我们表演过,真的是在一念之间。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善财一生成佛,在《法华经》上我们看到龙女八岁成佛,那都属於顿超,在佛法讲上上根人,一般人做不到。做不到有做不到的方法,叫渐修,慢慢来,像爬楼梯一样,一层比一层高,用这个方法叫渐修。所以《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华严经》上说的。贤首、天台,讲五教、讲四教,那就讲得更详细了。没有修行的时候,就是我们一般人叫「名字即佛」,为什么?你迷了理,就是迷了自性,你是个有名无实的佛,叫名字位中。这是包括学佛、不学佛都可以说是名字位中,有名无实,这才开始修行。
  修行这两个字一定要认识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个名词术语的意思一定要搞得很清楚。我们的行为就太多了,佛是把无量无边无尽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叫身口意,不管你的行为有多少,你总离不开身口意;身是身体的造作,言是言语,口是言语,意是念头,我们讲思想。你思想错误、见解错误、言论错误、行为错误,你得把它修正过来,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自性。这个标准好!不是佛菩萨制定的,凡是随顺自性,与性德相应的,这是正确的;与性德相违背,那就是错误的。譬如我们平常讲自私自利,自性里头没有;名闻利养,自性里头也没有;五欲六尘,自性里头还是没有;贪瞋痴慢也没有,没有就都错误的,这些东西我们把它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所以修行,佛就开了许多的方法,诸位常常听到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八万四千是个数字,实际上不止!我们在四弘誓愿里面念的是「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不止八万四千。所以我们要知道从哪里修起,我们功夫才真正得力。
  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细心去观察,学佛的同学,在家学佛这个烦恼习气,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还是统统具足。学佛之前是这个样子,学佛之后不见得减轻,甚至於学佛之后还增长,这个麻烦大!所以功夫不得力。出家学佛也不例外,戒律就不谈了,也谈这十六个字,出家学佛的人,自私自利有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有没有放下?五欲六尘有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有没有放下?如果这些东西不放下,那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没你的分,你不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说修行从哪里修起?总的纲领,十方诸佛还得包括三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总纲领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智慧,所以学佛学的是什么?学智慧。智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真实智慧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
  惠能大师开悟、明心见性了,也就是回归自性,自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那就是说自性的样子。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想到,没想到自性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佛法里面讲真假,标准就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不生不灭是真的,凡是有生灭都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你看看我们现实的环境,有情众生,这是佛经的术语,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什么?动物,有情众生是动物。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像世界、星球属於矿物,有成住坏空,那就是什么?统统有生灭。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不但这些东西有形相的有生有灭,还有没有形相的,空间、时间都不是真的。我们学佛,开始学没注意到,听到科学家说,才感觉到时间、空间不是真的。佛有没有说过?有!在《百法明门论》里面,二十四个不相应里面就有时分、方分,方分是讲空间,时分就讲时间,那是不相应行法,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说得很清楚。三千年前佛就把这个事情说出来,科学家到现在才发现,也算是不容易了。所以真的不生不灭,自性不生不灭,这就是真的。佛法里面说自性,也说佛性、也说法性、也说第一义谛,这桩事情的名词佛总说了将近一百个。为什么?这是教学的智慧,教你不要执著。名词是假的不是真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不要执著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名相,你懂得它的意思就好,不要去分别,所以这个用意很深。说到名字即佛,我们是有名无实。
  修行功夫得力,那就要升等,叫什么?「观行即佛」,观是观察,行是真干,真的向佛菩萨学习。怎么学法?经典里面的理论是我们思想见解的依据,凡是我们的想法看法跟经典的理论相应,这是正确的,这就没有错误。我们的言论行为要用戒律做标准,符合戒律的,你的言论是正的、你的行为是正的。所以经论是修正思想见解的标准,戒律是修正言行的标准。我们都能认真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这叫观行,功夫得力了,就是在外表上有一点像了,像学佛的人。照这么说来,现在在家出家学佛的,应该都是观行即,这才对!为什么连我们前面所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都放不下?原因在哪里?我们总得要去找!把原因找到,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功夫才能得力。如果这些障碍不消除,我们无法入门。
  这就要想到,古时候佛法传到中国来,是在汉明帝的时候,公元六十七年,将近二千年。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谓孝亲尊师。世尊灭度之后,他的弟子们也是四面八方去传教、去教学。在许多地方一、二百年,三、四百年就消失,就没有了,只有传到中国来的这一支,一直到现在还存在。中国这一支传到东亚,韩国、日本、越南,他们的佛教都从中国传过去,还包括蒙古跟西藏。要知道西藏的佛教,最早是文成公主传过去的,以后有一部分从印度直接传到西藏,最早是文成公主传过去的,把佛像、经书带到西藏。所以这一支真的是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成绩不但不输给印度,实在说超过印度多多!这什么原因?因为中国本土提倡孝道、提倡尊师,佛是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