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烦恼缠缚,一时顿成根本智慧」,这就是前面三住。这个地方特别要交代明白的,那就是菩萨十信圆满,十信心满,修圆满了,入初住,破无始根本无明,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起心动念,这是禅宗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见性就成佛,在《华严》就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就见性成佛。这个地方李长者还跟我们讲断惑,他还有迷惑吗?没有,无始无明断了。李长者有没有说错?没说错,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由此可知,此地所讲的断惑,从初住往上去一直到等觉,都是断无始无明的习气。习气怎么断?习气不需要断,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历事炼心,让这些习气自自然然的没有了。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人家是真有功夫,他们确实是即一切法、离一切法。他不是躲避到一个深山里面去修行,与这个社会断绝,不是的;他就在红尘当中,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但是众生会被环境影响,会被环境染污;他们在这个世间,不受环境的干扰,没有环境的染污,这就高明,真正高明。现什么相?不一定。
  长者在此地,每段都引用五十三参的例子,来给我们做证明。这段文字好!让我们明了五十三参奥妙地方之所在,妙在哪里?妙在在尘不染,在动常寂。由这个地方显示出性相不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才是究竟圆满的大彻大悟。这里面深妙没有边际、没有止境,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我们向这个地方去体会,就会有受用。第四生贵住菩萨,就是第四住菩萨,他代表「对治世间法则,及生死烦闠不自在障」,闠是热闹的场所,这是讲外面的环境,我们现在是大都市,特别像市场,超级市场,指这些地方。你进去之后,你看看里面所有一切的陈设五花八门,都在那诱惑你,你六根所接触到的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到这些地方去。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示现在我们世间不例外,他们也常常去。我们在这些场所,总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在这里挑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必须的,挑选这些物品。菩萨也在市场里面,看到好像他也在挑选,其实他在修行。他修行修的是不著相,这个高,太高!他在那里修什么?我们简单的讲他在那里修清净心,修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从事相上说,他跟我们毫无差别,没两样;从理上讲,从境界上讲,完全不相同。不但是我们不能够跟他相比,十信菩萨达不到他的境界,十信位的菩萨是离开染污得清净心;他们不是的,他们染污已经没有了,也就是说染净没有了,善恶就更不必说。
  染净没有,这是什么境界?我们细心的去观察,虽然我们入不了这个境界,但是这个境界里面的现象,我们可以略知一二。何以能有这种能力?那就是我们在经论上得到的这些信息,能体会到他们的境界,他们是真的不是假的。这里面奥妙的道理,实在说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里面,给我们讲透、讲明白,那就是《金刚经》上的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他不动心,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分别执著就是不分别、不执著,这太高了。为什么?你去想显一体、起二用、示三遍,你能把这三段明白,五十三参你就清楚了。我们能不能学?不是不能学,能学,但是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还源观》上前三段是讲看破,后面三段是讲放下,这是对法身菩萨讲的,先看破而后放下,那个放下是什么?放下无始无明的习气。对法身菩萨来讲,先看破后放下;对我们来讲,我们得先放下后看破,放下之后才看破,这个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烦恼障重,不放下烦恼,你就看不到事实真相。他们的烦恼统统放下,所以他真的看破,虽看破,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有,这个习气不是说我放下就能放下,不是的,叫无功用道,它是要用时间慢慢的、自然的化解,这个地方不能用功,不能用力。
  你想看看,在十信位菩萨里面,修十波罗蜜,《华严经》上讲的,用布施这个方法破除我们无始以来贪欲的障碍,用持戒来破除无始劫来恶业的障碍,一法对一法,对治,好像有病一样,咱们得用药物来调理。明心见性之后,你的毛病都没有了,你的病都治好了,不需要药物,但是什么?需要修养。你身体是复原,还没有达到完全健康,刚刚复原还很虚弱,用不著药物,就像这个意思一样,得好好修养,你的状况会一天比一天好,就这么个意思。这个虚弱是什么?就是病的余习,无始无明的余习,现在这边所讲的统统是断无始无明的余习。我们了解这个,你就不会再怀疑,他跟十信位的完全不一样,十信位真的是有事,十住以上没有了。在余习里面,他是样样去经历,这就是清凉大师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说的「历事炼心」,他要不经历这些事情,他怎么知道他的余习习气还有没有?一定要经历,才知道习气是不是真的断掉,这才说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我们不能说它无,也不能说它有,如果说它有,错了,为什么?人家都不起心、不动念,阶级从哪里来?阶级之形成肯定是由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都没有,哪来的阶级?你要说没有,确实习气有厚薄不一样。这是我们初学佛很难理解的地方,真正明白,我们的疑虑就没有,就断疑生信。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学,虽然学不像,学,决定有好处,不是没有好处。学了受不了,赶紧往后退,这一点很重要,不可以勉强,勉强就造业,就往后退。这对於会学的人,宗门古大德常常测验学生,问「你会么!」这句话的意思很深,会,对你有帮助;不会呢?不会,你造业了。眼见色,你在这里面,不是不叫你见,见的时候你动不动心?你起不起念头?不起心、不动念头。常常见,都不起心、都不动念头,你的功夫天天在这里磨炼,愈磨愈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的心清净平等觉。不通过实际上的锻炼,你说你的心清净平等觉,你说你不分别、不执著,那靠不住。早年方老师把这个经介绍给我,他对於大乘教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人家讲不是假的,是通过锻炼的,这是科学精神,是禁得起考验的。你的烦恼习气确实断掉了,你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断恶修善,你自己要做出断恶修善的样子来。你看看,你自己都不起心、不动念,还要做出断恶修善的样子,那是什么?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高明!谁看得出来?明心见性的这些诸佛菩萨、法身菩萨,他们知道,他们看得出来;不但六道凡夫看不出,十法界里面的圣贤也看不出。这些诸佛菩萨在哪里?就混在我们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咱们肉眼凡夫不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多,为什么?如果不是这些人夹杂在里面,这个世界早就没有了。众生造这么重的罪业,这个社会还存在,什么道理?必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其中,这叫大慈大悲,这真正叫悲天悯人。
  下面他举善财五十三参,「即如善财於巿肆之上,见弥伽长者,说轮字经,即表生死巿廛闹处常寂」。你看看长者在那里修禅定,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在哪里?在闹市,我们现在讲市场、百货公司,在这个地方。善财童子参访他,跟他讲轮字经,意思在哪里?意思就显示出大乘教里面常讲「动静不二」。生死是个动相,市场闹哄哄的是动相,可是菩萨是在定中,怎么知道他在定中?他是法身菩萨,他不是普通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还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没有了、断掉了,还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没有了这才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华严经》上称为法身菩萨。所以我们知道这些菩萨所示现的大用,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是与众生和光同尘,寂是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就显示动静是一不是二。
  我们再往下面看,「第五具足方便住,对治真俗身边二见,令大智境界得自在,破不自在障故」。五是具足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两个字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最好的方法。这没有一定的,为什么?这些事情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它是活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叫善巧方便。这就是智慧的起用,智慧起用就叫具足方便,就是善巧方便。它的体是自性般若智慧,起作用的时候就叫具足方便,大乘教里也常常讲「善巧方便」,它起作用。它对治真俗身边二见,俗有身见、有边见,俗是六道凡夫,身见是什么?执著身是我;边见就是现在讲的对立,边是二边,有真,真的对面就是假,善的对面是恶,好的对面是坏,长的对面是短。人生活在哪里?生活在相对的世间,相对就是边见。佛告诉我们,身见跟边见都是错误的,错觉,没这回事情,这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本。修行人首先要破身边二见,身边二见破了,五种见惑就不难断,因为它底下就是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的错误见解。确实要知道身是假的,身不是我,我是什么?现在科学家也相当聪明,他们在研究当中也发现身不是我,那身是什么?有点跟佛法讲的接近,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什么是我?灵魂是我。因为身有生死,灵魂没生死,灵魂在六道里面去投胎,这个身体坏了,用的时间长,用旧了、老了、坏了,不要了换一个。
  这不就是像藏传的活佛转世一样吗?他去换个身体。所以转世不希奇,活佛转世,哪个不转世!各个都转世,问题就是你转了之后,你得个什么样的身?活佛是个修行人,他愈转愈殊胜。如果我们能够懂得断恶修善,那个身也愈转愈殊胜,从人道转到天道,欲界天转到色界天,色界天转到无色界天,这不都是转世吗?天有二十八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