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随缘不是自己「我要想现」,不是的,众生,众生他想什么,示现跟他想的是一样的,这叫随缘,不是攀缘。我刚才讲,连五十三参都是随缘,善友是老师介绍的。现身,无论现什么身,决定是给众生做好样子,「威仪有则」,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不是给他做坏样子,给他做好样子。「柔和质直」,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众生的现相都粗暴无礼,让人接触到感到很不舒服,那菩萨所做的是什么?柔和,处处表现和颜悦色,化解粗暴;现在人心虚伪,质直就是至诚,菩萨示现的是真诚心。末后一句「代众生苦」,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代众生受苦,做出典型给大家看。
  「如初发心功德品自明」,初发心功德品在下面,到底下这一品经里面就会讲得很详细、很明白。「以是义故,於此十住位中,入初发心住者」,这就是初发心的菩萨,我们常说的,起心动念刚刚放下就是初发心的人,发心住的菩萨。「住一切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中住」,我们现在是解一切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我们现在能理解,理解得还不够深刻,理解得还不够清晰,为什么?我们的心没发出来。如果你理解,理解是看破,你理解这个事实真相够深刻、够精细,你那个心马上转过来了。我们现在怎么办?不要著急,著急没用处,愈急愈糟糕。急是烦恼,烦恼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薰修,经教的薰修。我薰修得不够!天天学习,天天薰修,再加个几年,也许你真的就明白,你的菩提心发出来了。
  我们不是上上根人,这就是从前我三个老师,三个老师好像他们是见过面,但是没有深交,见面什么?在一般聚会当中有机会见面,没有深交。可是他们教导我的叫异口同音,不能不信,方老师、章嘉大师、李老师都跟我说:「你不是上上根人,你不能学惠能大师,你不能学他,你学不到,你是中下根性,要从教下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也就是说,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你愈爬愈高,你要走这条路,不可以像惠能大师。惠能大师是一步登天,他有这个能力一下就能上去,是好事情,那毕竟是太少了。他告诉我,「惠能大师以前没有一个,惠能大师以后到今天也没有发现第二个,这是特殊的案例。」说明理上可以,事上不行,事上我们得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往上去爬。他教的这个原则好,为什么我们放不下?我们没看破,现在我们看得也差不多了,也将近到看破那个程度,也慢慢接近了,还得加功。这个问题还得常常提出来讨论,一定要到我们哪一天自自然然、不知不觉的放下,没有了,那功夫成熟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接受磨炼不拒绝,顺境来不拒绝,在这里头炼不生贪恋,顺境不生贪恋,逆境不起瞋恚,所有境界里面都是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在境界里修成,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方老师拿著《华严经》告诉我,他对於佛法佩服到五体投地,人家是真实智慧表演做出来给你看,善财童子是做出来给我们看的。善友给他介绍,互相介绍的境界,真的有善有恶、有顺有逆,善财不拒绝。那我们遇到绝不回避,善缘不回避,恶缘也不回避,为什么?这就是我们锻炼的境界现前,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是往上升还是往下堕落?这个与境界不相干,这是自己的事情。境界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也可以帮助我们堕落,提升、堕落的权不在境界,在自己,懂得这个道理就没有问题,决定不能怪别人,别人没过失。
  所以中国老祖宗的教诲高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有一切的问题都在自己,你反省回头,你才能找出答案。如果一昧向外面去找,你永远找不到,所以向内才能有出路。佛法称为内学,佛法就是彻底回头、彻底的反省,反求自己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不无道理,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我们迷失自性这是向外追求。佛法告诉我们向外追求很辛苦,而且一无所得,你什么都得不到。而自己自性里头是样样圆满,样样具足,真实不虚,我们全走错了路。所以它教你回头,教你反省,教你向内去求,你自性里头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的福报,你向里面发掘不尽,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外头没有,外面是假相。就是连快乐、法喜都是在里面,不在外面,外头没有,外面只有苦,哪有乐!自性里头才真有乐趣,这说得多好,说得多圆满,让人听到真是心服口服。你要离苦得乐,苦在外头,乐在里头,你把外面舍掉往里面追求,苦就离掉,乐就得到了。这一回头,就住一切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这句话全是自性。
  长者接著说,「即五位通修」,五位要记住,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觉叫十一地,通修,一修一切修,一切修就是一修,一即一切,一多不二。「以初住及十地,不离一佛智慧境界故」。法身是一体、一心、一智慧,前面我们读过「力无畏亦然」,力是能力,经上举十种叫十力,四无畏,没有一样不具足,样样都具足,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特别强调的是「一佛智慧境界」,《华严经》上佛为我们说出十种智明,我们念佛人在回向偈里面常常念到,「愿得智慧真明了」,这就是智慧明了。智慧明了那个境界是无量无边,也是没有止境的,佛在教学当中把智慧明了也举十个例子,十代表无尽,所以说十种智明。经上的大义是这么说的,「智明者,智慧明了也,谓以十种善巧之智,明了通达一切众生境界,教化调伏,令出生死苦海而成正觉也」,这是总说。你看这多么重要,这些话正是以我们现前众生境界来说的,针对我们来讲的。
  下面说十种,第一种,「知众生业报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了达一切众生造诸恶业而受苦报,是名知众生业报智明」。佛说这些事情,实在讲,在一切大小乘经论里讲得太多了。众生为什么受这么多苦?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个世界,哪个众生他享乐不受苦?大概一个都找不到,所以佛说三界统苦。归纳起来说,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有八苦,就是八大类的苦,前面四种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避免的,生老病死谁能够避免!生很苦,父母很苦,特别是母亲,婴儿自己也很苦,佛在经典上的形容如同亲历其境,我们读了之后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的?我们自己生的苦都忘得一干二净,他怎么还那么清楚,他都能说得出来?坐胎时候受的苦,把这个胎比喻作监狱、地狱,叫胎狱,十个月坐胎就像在地狱里受罪一样。地狱里我们晓得所谓是度日如年,我们人间看起来他是坐胎十个月,他自己感受的时间太长了,这是生苦。生之后免不了慢慢的会衰老、会生病、会死亡。死亡苦,你灵魂脱离身体那时候离开的那种痛苦,佛在经上形容犹如生龟脱壳,像活的乌龟,你把它的壳拔下来,人灵魂离开身体就像那样的痛苦。经过这么大的痛苦,所以许多事情就忘记了,记忆失掉了。这种情形我们能够理解,有很多聪明的儿童生一场大病之后,他的聪明、记忆能力大幅度的衰退,这种情形我们常常看到。当然这多半还是生理上的障碍影响到心理。
  要照佛法理上来讲,一切众生聪明才智是平等的,为什么造成不平等?是你们的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每个人妄想分别执著不相同,那就是业报。你的真心做不了主宰,妄心做主,妄心所造的是六道轮回。妄心所造最殊胜的是四圣法界,那些人是佛的好学生,都能认真依教奉行,所以他们学佛学得很像、很到家,学得很入味;六道里头不行,六道里头业障习气太重,诚意不足,信解行都不能够圆满,所以怎么比都比不上四圣法界。我们知道这种情形,应当常常生惭愧心,人真正有惭愧心,有忏悔的意思,那就像宗教里面所说的,这个人得救了,他具备得救的条件,他真想回头。前面我们讲三种缘,苦受尽了,想回头了,「苦尽甘来,乐极生悲」,还得要苦尽甘来,慢慢他觉悟了。所以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他有次第,首先帮助我们断恶修善,为什么?培养我们的善根,有善根你才有缘分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没有善根不行,不是佛菩萨不来,是你自己没有感。诸佛菩萨纯净纯善,我们跟诸佛菩萨有没有感应?有,感应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的诚敬心不纯,里面掺有杂念,所以有感不是没有感,但是不纯不净,效果就不是很殊胜,道理在此地。
  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一切恶里面最严重的两条,一个是财,一个是色,最严重的两条。这两条你能够放下,其他的就容易了,不难,这两条最难。所以佛的戒律,根本戒里面对这两条就非常重视,布施断贪欲,教我们要放下;根本戒里面教我们断淫欲,这是救自己,这里面的道理,中国《黄帝内经》讲得最清楚,毁灭自己的身心、智慧,为什么要断,理由说得清楚。不杀生是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你的冤亲债主从哪来的?多半从杀生来的,这不能不晓得,所以我们要改邪归正,要回头是岸。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那你就要守住不杀生、不偷盗,不跟众生结冤仇。偷盗是什么?占别人的便宜,我们还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个念头叫盗心,虽然没有行为,你有这个念头,在大乘戒里面你就犯戒了。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小乘戒里面你没有犯戒,你有占人便宜的念头,但是你没做这个事情,不犯戒;可是大乘不行,大乘有这个念头就犯戒,所以大乘戒难持,小乘戒容易,这不能不知道。淫欲是害自己,当然有时候也牵涉到其他的,也会害人,最重要的是害自己。
  但是杀生、偷盗害人,害人就跟人结冤仇,所以冤亲债主一大堆就这么个道理,从哪里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