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6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连外国人也逐渐了解这些事实真相,美国在二战那个时代,也就是六十多年前有个预言家凯西,这很有名,很多人都知道他,他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每个人一生的遭遇,决定没有一桩是没有前因而发生的,突发的这不可能,统统都有前因后果。」这是肯定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希望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把这一生的功课做好,不再留级,当然更不会降级,往上提升。那就得把这些关系处理好,怨恨要化解,欠债要还清,我们就没有障碍,就会自然往上提升。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认真去学习布施,布施是好事,一生都要奉行,对自己决定有利益,不但对将来有利益、对来生有利益,现前就有大利益。但是一般人他不敢做,想做不愿意做,世间人所谓的是「善财难舍」,赚钱很不容易,赚到之后为什么要送给别人?他不晓得,布施是因,你命里得财富,那是果报。这一生当中发大财的,拥有亿万财富的,那是什么?过去生中财布施多,他在这一生当中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他都赚钱。命里如果没有的,用什么方法你都不会赚钱,你跟那个人做同样的生意,他赚钱,你蚀本。不可以说我的运气不好,不如人,不是的,你命中没有那么多的财富,这是有前因后果。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没有一样是没有因果的,所以认真去修因。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只要认真修这三种布施,你就得三种果报。儒释道三教在中国几千年,中国人世世代代接受三教的教诲,所以这个地区的居民几千年来长治久安,确确实实生活在幸福美满当中。只要遵守圣贤的教诲,纵然过去世造作的不善,也有能力改造命运,所谓断恶修善。近代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介绍的,《了凡四训》就是好例子,《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是老法师一生遇到人就推荐、就介绍。确实度了很多人,帮助许多人回头是岸,帮助许多人改造命运,我也是其中之一。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接受老和尚的推荐,在这三种书里面受很大的利益。
  诸佛菩萨他们在十方世界种种方便示现受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人能够看出来、能认识、能接受教化,那个人就叫做善财童子,世尊跟历代的祖师大德们,都希望我们是善财童子。我们认识善知识,哪些是善知识?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社会上不但一切人是善知识,一切动物是善知识,一切植物是善知识,连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善知识。怎样才能认识?把《华严经》念熟、念透,你就认识他;如果不熟、不透,确确实实善知识与我们在一生当中往往当面错过。他以种种方便示现化导,我们由於愚昧、无知,不认识,不但没有受化导之益,反而造许多轻视、毁谤的罪业。所以佛菩萨慈悲,不以佛菩萨的身分示现;要是以佛菩萨身分示现,那众生造的业就更重,谤佛、谤菩萨那就更重。他示现一个普通的人来帮助你。
  像《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所说的,他老人家朝五台山,从南方到北方,三步一拜这种虔诚心,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么远的路程,不是短时间能到达,一次朝山时间都要一、二年的时间。你想想看,三步一拜一天能走多远?当中免不了生病。他确实在途中病过两次,病倒的时候都是在旷野,附近连村庄都没有,两次都是被一个叫化子救了,同样一个叫化子,这个缘很稀有。他在《年谱》里面记载著,这个叫化子叫文吉,姓文,文章的文,吉祥的吉,要饭的。虚老和尚问他,你家住在哪里?他说他家住在五台山下,你到五台山去问大家都知道我。救过他两次命,老和尚到达五台山之后,就打听这个人,没有人知道。到寺庙里面问问这些同参们,他们就告诉他,那个人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才恍然大悟。那不是别人,你在有急难的时候他就出现,你的身体养好,可以走路,这人就没有了,这是化身。像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八十年,那是应身。
  在中国佛教里面,不但有出家的法师,还有在家的居士,也有不少是佛菩萨的应身、化身,他的身分没有暴露,我们不知道,我们以为他是凡夫,其实他是圣人,不是凡夫。所以真正修行人,要知道这个事实,对一切大众不敢轻视。这也是在半个世纪之前,不算是太远,抗战期间这个人还在,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人家称他作金山活佛。这个人的样子,很像小说《济公传》里面写的济公,很像他,也是像疯疯癫癫的。确实有神通,别人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你心里面在想,他就把你心思说穿。你说他有神通,你怎么知道我的心思?他说:你胡说八道,我胡言乱语的。给人治一些疑难杂症,所以他法缘非常殊胜!一生不洗澡,一生就是身上穿的一套衣服,他没有第二套,里面穿一套小褂裤,外面一个长衫,也是破破烂烂。当然从来没有洗过,所以衣服就很脏,他也不忌讳,看它很肮脏,但闻闻它的气味那叫莲花香味,这都不是凡人。这些人示现的比较特殊,容易引起人注意。所以诸佛菩萨的应化身很多,我们学《华严》的,能够学到善财学习的精神、学习的态度,我们相信在这一生当中,决定会有像善财同样的成就,善财的成就是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套一句宗门里面的话,他会学,我们不会,他会。经教里面,我们就要学这个本事,会学,无论什么境界里面,我们遇到了,要懂得回光返照,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无一不是善知识。所以这条是「智明善巧受生」。
  我们再看下面一条,「舍离想受境界智明,谓菩萨以善巧智明,於一切想念受用境界,悉能舍离,是名舍离想受境界智明」。这条讲断烦恼的,断烦恼要智慧,智慧能断烦恼;定力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所以佛法修行总的指导原则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定怎么成就的?持戒成就的。於是我们就懂得,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是得定的。可是我们遇到一些持戒很严的人,他烦恼习气很重,傲慢、脾气很大,跟一些同参道友住在一起,他常常骂人,骂这个不持戒,骂那个破戒,这是不是持戒人?不是。什么是持戒人?六祖惠能大师《坛经》里面讲得很好,他讲了一句话: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这样持戒,你才能得定。你虽然戒持得很严,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你提出批评,你怎么能得定?戒是持得不错,可是你定得不到,那就不是真持戒。真正持戒的人,不见别人的过失,只见自己的过失,这是什么原因?他看到持戒的人很尊敬,看到不持戒的人不批评。持戒的人是善知识,是来勉励我的,做好样子给我看;破戒的人、不持戒的人也是善知识,他做出样子来警惕我。这样他才能得定,他才是会持、会修!哪有天天批评别人?哪有这种道理?你天天批评别人,你的心里所存的全是别人的垃圾,你都把它放在心上,你的心就变成垃圾桶。
  心是清净心,自己的清净心为什么变成垃圾桶?你收集垃圾。真正修行人怎么样?他不收集,不但是恶的他不收集,善的也不收集,他心才会清净。为什么他不收集?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他心清净,清净就是定,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道理要懂。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最高的修行指导原则就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佛家的经典,《大藏经》就是依戒定慧来分类的,定是经藏,戒是律藏,慧是论藏,经律论三藏。如果不从持戒下手,你就没有根,持戒的目的,是帮助你恢复清净心,帮助你得定,用意在此地。如果持戒得不到清净心,这种持戒叫修福,因为持戒是好事、是善行,你修的是福报;如果得定,那叫功德,就不是福德,你清净心现前。由此可知,与智慧还是有关系。
  舍离想受这是修定,想是第六意识,受是第七识,舍离就是把这两个放下,放下分别,想是分别,受是执著。你看看,放下受、放下执著这是阿罗汉,放下分别是菩萨。一切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你细心去观察,是不是这个样子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样子,他做得很逼真,一生持戒,在物质生活上,三衣一钵。那个时候教学没有经书,没有书本,只是佛说,大家听。佛法里面有经书,是释迦牟尼佛过世之后,学生们把世尊在世所教的,怕失传,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这才称之为经典,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没有经书。要不要记忆?不需要,佛要的是你开悟,不是要记忆。你记是别人的东西,释迦牟尼佛讲的,我们把它记住,也能讲得跟他一样,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自己的,这不是佛的意思。佛教你悟,你要是悟入,你跟他同样的境界,你说出来跟他一样的,但是是从你自性里流露出来的,不是他的,这才是佛的好学生。所以是要你开悟,不是要你记得多。记得多说实在话,这种学问在中国古圣先贤也不赞成,孔子在《论语》里面就讲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可是智者大师把这个级别降了一等,他老人家说得很好,记问之学可以为人师。你记得没有错,是古圣先贤说的,你能够教人,但是不是你自己的,你自己没有悟入这个境界,国之师也,你是个好老师。如果你要是悟入,就不是国师,国之宝也,国宝级的。智者大师这个标准也很好,也很难得!
  毕竟世尊那个标准是太高,我们就能想到,当年在世跟他的这些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不是简单人物,个个都开悟的,悟的有浅深不一样,最低限度都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此地讲的想受放下,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这个放下了。他们的境界跟我们的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