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6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故,余入则乱,乱起则不调伏故,显十住法,慧能说故」。这是清凉大师为我们开示的。入定的人是法慧菩萨,为什么他老人家入定?他是大众里面首领的缘故,好像我们这一个课堂里面,他是班长。在这一会里头他是班首,只有他来代表最合适,如果其他的人入定,就会把次第扰乱了。这就是说明,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世间法,自古以来它重视伦理,伦理里面讲究的长幼有序,你的社会才能安定,所以秩序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大家把秩序丢掉,家就不像家,社会就不像社会。佛是老师,集合大众在一起学习,学长、学弟这不能不讲求,所以决定不能够乱。
  这一会,法慧菩萨要代表佛来说法,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能看出,佛陀教学的方法确实如经典里面所说的善巧方便。学长学了有相当成就,可以教学弟,老同学可以辅导新同学,这绝对不是老师偷懒,老师要把学生带出来,让他教。让他教,他就不能不认真的学习,他就不能不充分准备。过去,我年轻的时候还没出家,在李老师会下学经教。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你们学讲经的人,明天要你上台去复讲,把今天老师讲的这堂课重复讲一遍,今天这堂课你会专心、专注认真来听这一堂,为什么?明天轮到你复讲。同样是同学,在一起学经教的,明天不是你讲,老师说大概能听一半就不错了,能听到百分之五十。明天轮到他复讲,至少他可以听到百分之八十,专心。如果不是我们学经班的,一般的听众,老师说大概就一成、二成而已,他不能专注。所以这种教学的方法,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老师就开始了。这一会初住菩萨会,这一会谁讲?法慧菩萨他来讲,老同学了,所以他就必须要专注,他一定要入定。入定是什么意思?下面入定依、入定名,我们再来说明为什么要入定,这个意思很深。
  心要不能定下来,你就学不到东西,想学东西,一定要把心定下来。然后我们用这个原则来观察现在的学校,我们进入学校的课堂,你仔细观察学生的态度,他心不定,我们一般人讲的心浮气躁。中国的学校我很少接触,早年我在学校教过课,离开台湾之后,中国学校就没有接触过。外国学校接触很多,连伦敦剑桥大学我都去看过。老师上课,学生能听大概只十五分钟,还像个样子,十五分钟以后,心不在焉,东张西望,你看那个神情不定,那能学到东西吗?学不到。所以现在为什么学校的学生水平不断的往下降?老师讲的跟从前差不多,教材是一样的,学习的心态不一样。从前学生学习的心态是尊师重道,他心是定的。现在心为什么不定?被社会扰乱了。这个社会是个混乱的社会,让一切众生六根接触的境界眼花撩乱,他心怎么能定下来?这才是所有灾难真正的因素。戒定慧能消灾免难,这个道理很深,我们细细去参究就会明白。
  学道尤其要心定,这个定是有标准的,三昧就是定,这不是小定,大定,为什么?它是出世间法,真的出世。世、出世,界限在哪里?界限在十法界。世间禅定,我们一般讲是六道,六道里面的四禅八定。六道外面是外凡,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他没有出十法界。四圣法界的禅定功夫比六道里面高多了,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我们在前面都讲过,在《妄尽还源观》里面也说得很多。这些理要懂,不能不懂,不懂,我们不知道怎么修行,我们也不知道抉择法门。佛法修行,法门虽然很多,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通常经教里面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查查《佛学大辞典》、《教乘法数》,你都看得到,真的是八万四千,一条不少。而实际上,实际上法门是无量无边,八万四千是释迦牟尼佛将它归纳。方法、门径虽然多,没有法子计算,但是它们的方向、目标是一个,都是修戒定慧,不管哪个法门。
  在我们中国有十个宗派,现在小乘两个宗派没有了,大乘讲八个宗派,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都是修戒定慧,都是依据《大藏经》。《大藏经》里面的律藏是讲戒律,经藏是讲定学,论藏是讲慧学,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顺序不能颠倒。我们念佛法门也不例外,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不是佛法。你看看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导我们「都摄六根」,这就是持戒,你要是把这个原则丢掉,你怎么会成就?六根摄住之后,「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定。什么叫净念?这个法门叫净土宗,我们现在称为净宗,我们的著重点在哪里?著重点在清净心。契入大乘,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到最后有三门,觉正净三门,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我们学佛人一入佛门传授三皈就教给你了。佛是觉而不迷,叫皈依佛,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用佛法僧三个字来代表,就把这最高的原理原则传授给你。落实在修行上,禅宗、性宗是从觉门入的,他们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上上根人。像六祖在《坛经》里面说的,他所接引的是什么人?上上根人。上、中都没有办法,他悟不了。上、中根性的人走哪个门?走正门,正而不邪。正门是什么?正门是经典,就像我们学校上课一样,由浅而深,有次第的,像《华严经》这都属於正门,它有次第。十信位,从初信就好比是一年级,二信是二年级,三信是三年级,从初信到十信,分配在哪里?分配在十法界。
  从初信,我们没有做到,初信的条件是什么?佛在经上常讲的,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入初信,就是华严小学一年级,不容易。八十八品见惑讲的是什么?在佛法里面再把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好讲,这五大类展开是八十八品。五大类头一个就是身见,头一个放下身见,知道什么?身不是我,现在连外国人都晓得。我过去在香港,有个同修送了我一本美国魏斯医生的书,叫《前世今生》,是他临床的经验。他是个心理医生,善於催眠术,对病人用深度的催眠,让他说出他过去生中的事情,证明人确实有轮回。人没有死,死是什么?身体,他灵魂不死,灵魂他又去找个身体了,不过换个身体而已,所以肯定人没有生死。以后陆陆续续他又出了三本,他们都买来给我看。我觉得这个书对我们学佛的人有帮助,头一个消除对於死亡的恐惧,你就清楚了,灵魂不死。可是跟佛法比,他还差得很远,为什么?灵魂出不了六道轮回。灵魂生活的空间很大,他在六道里头去投胎,出不了六道,这个不能解决问题。什么才能够解决问题?佛法里面说的灵觉,觉悟了,灵知,灵知、灵觉就是灵魂觉悟了。迷了叫灵魂,觉悟了不叫灵魂,叫灵性。灵性有知有觉,他不迷了。他到哪里去?他不在六道,他到十法界去了,他变成阿罗汉、变成辟支佛、变成菩萨、变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到。
  初信位的菩萨,他断烦恼的层次跟小乘须陀洹相等。小乘,佛在经里面跟我们讲,它有八个位次,叫四果四向,大乘十信有十个位次。大乘的初信等於小乘的初果须陀洹,身见放下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做到了,刚刚入门。这四相要不破,你没入佛门,你在佛门里面是幼稚园,幼儿园的学生,不是一年级。一年级有地位了,幼儿园没有地位,你说多难。身见破了,边见破了,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烦恼没有了,这才是初信位,我们从小乘来看,小乘是初果须陀洹,到这个位次。再往上提升,二果向,二果向就相当於《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升入二信位。小乘到二果,相当於《华严经》的三信位菩萨,二果是斯陀含。三果相当於四信、五信位的菩萨,它这里面有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到六信相当於四果向,七信相当於阿罗汉,出六道了。由此可知,《华严经》里面讲的初信到六信,还在这个世间,没有出六道轮回。到七信位出了六道,八信位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缘觉,九信位是菩萨,十信位是佛。《华严经》的十信位就是讲的十法界,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真不容易。这是什么?这是走的正门,你就晓得它难处。
  在大乘讲,小乘四果四向,大乘是怎么讲法?大乘讲的是烦恼跟习气。初信是见烦恼断了,可是见烦恼的习气在。见烦恼的习气断掉了,他就是二信位的菩萨。他再断思惑,断思惑就不容易,没那么简单,八十八品思惑要在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六个位次断干净。断干净之后,他就是七信位菩萨,七信位菩萨还有思烦恼的习气,思惑没有了,思惑还有习气。思惑习气断尽,他就是辟支佛,升了,缘觉,升了一个阶层。缘觉,连见思习气都没有,都断尽,但是他有分别。分别断掉,他又升了,他就是菩萨,可是菩萨没有分别,有分别的习气。分别的习气统统断尽,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佛虽然是分别执著习气统统都断尽,他有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也就是讲的无明。他把妄想断掉了,不起心不动念,那恭喜他,他超越十法界,初住菩萨。到初住,成真佛,这不是假佛,初住。可是初住无明断掉了,无明习气没断,但是它不碍事,无明习气虽然没断,不碍事。而无明习气也没办法断,只有随它去吧!时间长了,慢慢就没有。要多少时间习气才真正没有?佛经上佛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可见得无明习气不好断。在一真法界里面,诸位想想,他已经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还有什么阶级?还有什么十住十行?哪有这种道理!有分别、有执著才有这种分别,他没有这分别了,这个我们在《华严》前面跟诸位讲过很多遍,希望大家记住。
  所以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