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是一样的。哪个地方有缘,他哪里就现前,他真看到,而且自己真参与。有没有来去?没有。有没有先后?没有。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个故事,天台智者大师,这我们在大师传记里面看到的,当然这不是妄语。法师讲《法华经》,讲到「药王品」,他老人家入定了,当然入定的时间不很久。当他出定的时候告诉大家,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那一会没散,他刚才见到了,他还去参加,去听了一段,现在回来了。这不就是「一切诸世界中悉亦如是」?在,不是不在。问题是什么?你有没有缘!缘每个人都有,这个我们相信,你的缘有没有成熟?什么叫成熟?那些障碍你的缘还在不在?如果障碍你的缘不存在,你缘就成熟了。我们今天是处处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烦恼习气,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人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拿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想见哪个就见哪个,一切法想听什么就听什么。其实听来听去,法法皆如,法法皆是,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这妙不可言。虽然参访十方诸佛如来,供佛闻法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是真正的大乘。
  清凉大师说得好,「通上六段」,从第一段到第六段,「入殿事讫」,世尊从菩提树下,不离菩提树上升忉利天,在忉利天妙胜宝殿,到达妙胜宝殿,这段事交代了。他说「下四段文」,从第七到第十,后面四段,「殿中之事」,妙胜宝殿里面有些什么事?我们来看看。我们看「第七」,第七段,「乐音止息」。由此可知,欢迎佛有音乐。
  【尔时帝释以佛神力。诸宫殿中所有乐音自然止息。】
  这个经文不长,清凉大师注解不多,意味很深,注疏里面说,「谓摄散归静,得定益故」,这句重要。我看到这一句,就想到从前章嘉大师教我,我一生就遇到这么一个老师,其他的老师教我的方法跟现在人没有什么两样,唯独章嘉大师。他欢迎你来,他不跟你说话,他跟你对坐,就像禅堂一样。什么时候他开口跟你说话?大概你整个精神、情绪定下来,才跟你说话。你在心情没有完全定下来,他帮助你,也都是加持你,你看他在定中,他不是闭著眼睛,他看你,我也看他。我们看个五分钟到十分钟是正常的事情,最长是头一天见面,我们静坐了半个多小时,「得定益」。不定,什么都得不到,心浮气躁哪能学东西?所以佛进入大殿,大殿上所有的乐音自然止息,真的是大德一人,能化一切,今天这个大德是释迦牟尼佛。
  戒、定、慧是自性本具的三德,一切众生各个具足,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是迷失了自性,迷了之后,把自性的般若智慧转变成无明;把自性里面的美德「戒德」变成烦恼,贪瞋痴慢都属於这一类的,迷了之后变质了;把定变成散乱,妄念纷飞。现在如何能够回头?怎么回头法?再把性德找回来。佛教给我们修学,戒学、定学、慧学,其实慧不要修的,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开慧。如果有意去求智慧求不到,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自然显示出来的。心不清净哪来的智慧?我们所学的只能学常识,所谓知识,你能学到知识、学到常识,学不到智慧。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也就是说知识是从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智慧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它不一样。
  因此,我们的学习,特别是菩萨在偈颂里面教导我们,总要记住「常欲利乐诸众生」,要记住这个话,常常想到要利益要叫众生离苦得乐。我们看看现在的众生,毛病习气这么多,怎么去帮助他?做好样子给他看。现在的众生确实是多数不诚实、虚伪,我们怎样帮助他?我们用真诚心待他。他以虚伪的心对我,我用真诚心待他,久而久之慢慢就感动他,他觉悟,他回头了,这就对了。你去劝他、教他,他不会接受,他骗我,我不骗他,这就是教化他。我在经上、在老师那里学到这些道理,很难得我还有个菩萨做了个示现给我看。早年,台湾松山寺的道安法师,我亲近他有一段时间。这个人是好人,财看得很淡,但是老和尚好名,所以有信徒骗他,开个公司请老和尚去当董事长,向老和尚要钱,他给钱,其实是骗他。以后老和尚知道了,但是骗他的这个人不知道,这个居士我都认识,也很熟。有一天我去看老和尚,老和尚告诉我,他说有个某某居士刚才在我这个地方,好像才出门,你有没有看到他?我说看到,在门口,我进来他出去,给我打招呼了。他说他今天又来骗我。我说你有没有给他?给他了。这个不容易,骗他的人不知道,到老和尚往生之后他才晓得,原来每一次欺骗老和尚,老和尚都知道,而且都给他,惭愧心生。老和尚用这个方法度他,回头是岸。像这些方法在佛法称为妙法,并不责备他,并不喝斥他,用个爱心摄受他,这是菩萨事业,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
  所以,儒、佛的教学在基本上理念是相同的,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首先要肯定,人之初,性本善。他所以变成不善,那什么原因?他是被社会不良的风气迷惑了,那不是他的本性,所以要原谅他。在佛法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它讲得更清楚了。他现在变成很恶的人,什么坏事都干,看他造地狱业要堕三途。菩萨看到,用怜悯心看他,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回头,能教的教,能劝的劝;迷得太重了,不能教、不能劝,示现给他看,做出好样子给他看。我们持戒就是最好的样子,我们学《弟子规》就是最好的样子。你看现在小孩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做出孝亲样子给他看;不知道尊重老师,我们做出尊师重道的样子给他看。做出来给他看,身教,身教比言教感化的力量还要强。
  别人毁谤我们,我们赞叹别人,他再不好,细心观察总有好的地方,干一百桩事情,九十九桩是坏事,他还有一桩好事,值得赞叹。那个九十九桩坏事我不放在心上,我只赞叹那一桩好事,这是真正的「常欲利乐诸众生」。众生不相信因果,我们做出相信因果报应的形象给他看,真有效果。劝人不要杀生,劝人不要吃众生肉,我们素食,素食有个很好的身体、很好的形相给他看。你看我吃素,吃了五十七年,身体愈吃愈好,这证明素食好。我这么多年在全世界各地方走,这个感人最深。跟大众相处,一般人别的没有注意到,头一个就注意到我身体健康,过来向我请教,法师,你用什么方法保养?他问我,我就好教他。我说我保养很简单,第一个清净心,第二个素食,青菜豆腐,简简单单的,你一生健康长寿。有些人讲求生理要摄取许多的营养,好像说得挺有道理的,身体都不怎么健康,寿命也不怎么长。我只想了一个道理,我说你看马、牛、羊一生就吃青草,它长得那么肥、那么壮,它没有讲求各种营养,我们何必操这种心?他听听好像是有道理,半信半疑走了。要做出来给他看。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丛林里面确实就是一个大锅菜,青菜豆腐,再配些咸菜。咸菜是我们家乡,实在讲古时候因为夏天没有冰箱,蔬菜不能保持长久,所以都腌菜。这个腌菜,有的时候蔬菜没有的时候,腌菜可以下饭。收成的时候把菜晾起来,水分晾干就用盐来腌。我小时候都跟妈妈做过这些事情,一坛一坛腌了好多坛,至少吃一年,最干净的、最营养的,愈简单愈健康。疾病之得来,十之八九是妄想,妄想才真正害人。所以心要清净,要得定,这个很重要,定不但能开智慧,定也帮助你整个身心健康。世间人对身体讲运动,而出家人他对保养身体只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动,动就是拜佛、经行,这两种;第二个,那更深的功夫,打坐,用定功,让心里不起一个妄念。我们再看下面第八段,「各念昔因获智益也」,前面得定益,这一段就是得智益,智是智慧。
  【即自忆念过去佛所种诸善根。而说颂言。】
  颂是第九段,是下面的,我们只说这个几句。最重要的,『自忆念』,你看看心定了之后,宿命通就现前,知道自己过去世。过去世曾经亲近过释迦牟尼佛,过去世曾经到过忉利天宫,这种境界不是今天才看到,过去生有这个经验,今天又遇到了。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散缘既止,胜德现前,寂然无思,发宿住智」,这个四句重要。散缘是什么?散乱心。散乱心止住是什么境界?《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这是得定。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一心就是真心,这不是妄心,这一心就是自性,性德自然现前,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都现前。后面两句是说发智,智慧怎么现前?「寂然无思,发宿住智」。宿是什么?本有的,宿住智就是前面讲的「三明」,宿命、天眼、漏尽,漏尽是烦恼断尽,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
  我们凡夫最难舍的是情执,最难舍,这什么原因?习性。无始劫以来,在三途六道染上这个习气,三途六道里跟众生结下无量的恩怨。这些恩怨非常复杂,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你不难理解。在哪里观察?在现前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你能够看到的。今天我跟这个人好,明天我又跟他恼了,为什么这么复杂?过去生中的业因。现前这些复杂的缘分,只有在不动心的时候你才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我心清净,我看清楚、看明白了,对方不清楚、不明白,他不知道事实真相,於是我自然就不会怪他,不会责备他,这是什么?这就叫化解。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解冤释结要靠智慧,没有智慧是不能够化解的,智慧现前才能化解。纵然在误会当中受什么样的委屈,也若无其事。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个最好的示范,《金刚经》上诸位念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你看那一段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