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常常想念父母,不让父母为我担心,这是孝顺。我们如果造作不善,父母也担心,一个担心是怕你犯法,你将来被发现了要判刑、要坐牢,更深一层的,父母了解因果报应,看你做错事情,晓得你将来堕三途,你说他心里是什么感受?做儿女的不相信这些因果报应,认为是迷信,老人相信,到将来果报现前之后,后悔莫及。荣宗耀祖是大孝。你的心善、言善、行善,不但世间人赞叹你,天地鬼神都赞叹你、都拥护你,父母欢喜,大孝!这些都是出自於爱缘慈悲。
  如果接受到圣贤的教育,对於理事渐渐明白,我爱父母,我也爱别人的父母,也爱一切众生的父母,把这个爱心扩大,能够推己及人,佛说这叫「众生缘慈悲」。这里面的果报很明显,爱人者人恒爱之,你爱人,没有人不爱你;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重别人,别人当然会尊重你;助人者人恒助之,你乐意帮助别人,你走遍天下,人人自然愿意帮助你,这是因果的道理。是不是你要求?不是,自然的。在菩萨道里面,这都是出自於布施。所谓财布施,财有外财、有内财,内财更胜於外财。内财是什么?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自己的智慧,贡献出来为一切众生服务。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年龄跟我们父母差不多的,都看作父母这一辈孝敬;年龄跟自己上下差不多的,兄弟姊妹,兄弟和,孝在中,没有不和的;年龄比我们小二十岁的,都看作是自己的儿女,这样扩大。扩大到极处,那是世间的圣贤,为什么?因为他分别执著没断,这叫世间法,成为世间的大圣大贤,果报不在人间,在天上。
  在出世法里面,佛讲二种,一种叫「法缘慈悲」,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是属於这个范围。这些人长时间接受佛陀教化的薰陶,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但是怎么样?没有证得,这叫法缘。没证得,可是也能做,也能像佛一样,慈悲遍法界,善意满人间。真正落实戒定慧三学,这是自爱,落实戒定慧三学是自爱,同时叫爱人,为什么?你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做最好的示范,放下分别执著,这是众生放不下的;世出世间法也在这里分别,放下就是出世间法、就是佛法,放不下就是世间法,这要记住。我们学《华严经》,还有分别执著,这是世间《华严》,不是出世间的。我们学《弟子规》、学《感应篇》,我们放下分别执著,那是佛法,那是大乘《弟子规》、大乘《感应篇》。所以法没有什么世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是在我们怎么用心,从这里分的。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穿衣吃饭都是佛法,有妄想分别执著,读诵大乘、读诵《华严》,还是世间法。法无所谓世间、出世间,没有这个,绝对没有这种分别,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看到清凉大师末后这一句,饮蔽邪光。看看我们现前生活的这个社会,它也放光,科学技术都在放光,一般大众感触都很美好,都很认真努力在学习。是不是真的好?不能说没有聪明人,有真正聪明人,不多,看出来了,这好里面有不好,那就叫邪光。我们以生产技术来做比喻,畜牧业、农产品用的这些化学饲料、化学肥料,能够促使这些畜生快速的成长,也能够叫农作物改变品种,让它长得又大又好看,长得很快,这都在放光,大家都欢喜,不知道它有负面作用。负面是什么?动物也好,植物也好,它含著有严重的化学物质在里面,而这些物质对人身体是有害的,所谓是致癌的物质。现在癌症为什么这么多?病从口入。科技给你带来的这些光,你要付出代价,要把自己生命赔上,值不值得?所以英国汤恩比博士在七十年代真的是大声疾呼,希望每个国家地区这些农民要恢复到从前用手工从事於种植的时代,他说那个对於人体是最健康的。而且还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要设限,要加以限制,这个限制的标准,决定不能伤害人的身体,这个身体是身心两方面,不能伤害社会安定的秩序。这个话说得好!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佛法是真正的圆满究竟。所以汤恩比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他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讲得有道理。孔孟跟大乘在哪里?我说过很多次,四书五经、十三经能不能救现在社会?大乘佛法,《华严》、《法华》、《楞严》、《般若》,能不能救?肯定救不了。世间这些学者专家不少,我参观了伦敦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汉学系,这里面的课程是儒释道三家的经典。我去过两次,细心观察,那些学者专家自顾不暇,他怎么能帮助社会?汤恩比的话是不是讲错了?他的话讲得不错。为什么儒跟道救不了这个社会?儒跟道变成学术,变质了,变成儒学、佛学、道学,只限於研究、讲解、写文章、著述,与生活脱节了,与思想生活脱节了,这就没有用。所以我在学校里面讲演的时候就提醒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要学儒、学道、学佛,那就有救,而不是搞儒学、道学、佛学,那个没用。我这个话是在伦敦剑桥大学讲演的时候提出来的。学儒跟儒学不一样,儒学是拿著四书五经、十三经去做学问,学儒呢?学儒从《弟子规》开始,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学孔子、孟子他们怎么做人,他们存的是什么心,他们说的是什么话,他们是怎么生活,怎样待人接物,你学这个,这个管用。所以我们在汤池做的实验,学儒,不是搞儒学,时间不长,产生很好的效果。
  今天我们在此地,我们希望是学佛。学佛从哪里做起?从持戒做起,持戒修定开慧。持戒从哪里做起?还是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是戒律,《感应篇》是戒律,《十善业道》是戒律,这是儒释道三家的根本戒律,也就是说,儒释道三家基本的生活规范。这个东西做不到,那都变成玄谈,经论都变成玄谈,能说不能行,你做不到。我们现在要做到,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道做起,从大慈悲心做起。让我们在思想上、行为上真正产生变化,那就得受用。儒佛都是立足於孝的理念基础上,你看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他怎么会尊重老师,怎么会尊重道业。我们再看偈颂第二首:
  【拘那牟尼见无碍。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介绍这尊佛的德号,「拘那牟尼,旧曰金仙,亦云金寂,寂故无碍,金故明见」。古人在佛经注解里面,只要说个「旧曰」,旧曰都是指唐朝以前的,特别是玄奘大师,玄奘大师以前翻译的都叫旧曰,从前人怎么翻的。玄奘大师他回来翻经,叫新译,或者叫今译,现在是怎么翻法。譬如我们翻菩萨,玄奘大师以前那些翻经的法师把它的意思解释为大道心众生,菩萨旧曰大道心众生,玄奘大师翻的叫觉有情,新译的叫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其实意思是相同的。这是我们讲到佛经里面看到旧曰,就晓得是玄奘大师以前古德所翻的,翻作金仙。『拘那』是金,『牟尼』是寂、是寂灭。释迦也是牟尼,释迦翻作能仁、仁慈。所以从佛的名号我们就能够想到,这尊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他用这个名号教化众生,就想到那时候众生的根性,应机施教。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众生,从释迦牟尼佛出世那时候起,世尊告诉我们,他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大多数,不是完全一类的,大多数,自私自利,没有慈悲心。尤其是现在人,所谓本位主义,连父母都不要,妻子儿女他都不顾,顾自己,本位,人伦没有了,这个观念很可怕,这是自私到了极处。所以佛教化众生,在教学纲领里面就提倡仁慈。释迦是仁慈的意思,处处想到自己就应当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仁慈。对自己,不知道清净心对自己是最有利益的,身心清净你安稳自在,定慧增长。
  所以现在人可怜,经上常常看到「可怜悯者」,可怜在哪里?身心不安,无论是富贵贫贱都一样。富贵人身心也不安,贫贱人身心也不安,你说多可怜。不安显示出来的现象就是烦躁,中国人所谓是心浮气躁。现在这个现象几乎蔓延到全世界,心不浮气不躁的人好像很少见到,可是身心安稳在古代中国你到处见到,为什么?读书人给社会造成良好的风气。所以不可以轻视那些穷秀才,那些穷秀才对社会安定做出莫大的贡献。他们读圣贤书,从前读书的目的,志在圣贤,学圣贤。学得像不像是另外一桩事情,只要他肯学,他就会产生影响力。古时候教育不发达,受过教育的人不多,没受过教育占绝大多数,十之八九。可是这大多数人对於读书人没有不尊敬的,所以就受他气分的影响,懂得五伦十义,明了四维八德,他会做个好人。
  在社会教育这方面,说唱的艺术,诗歌、民谣、戏剧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那是教育。中国古时候的戏剧都能够遵守最高的指导原则,老祖宗所说的「思无邪」。所以演出的节目表演,你看它的内容,总不会离开忠孝节义,他演出来给你看。乡下人不认识字,我母亲不认识字,她懂得伦理道德,她相信因果报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她不会害人;家里面虽然很清寒,在能力达得到的,都很乐意帮助别人。现在这个社会风气没有了,怎么没有了?没有那一批穷秀才产生孔孟之光,没有了。现在光从哪里来?现在光从外国照来的,中国自己的光没有了,外国的。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人自己对传统文化丧失信心,不愿意学,不愿意接触,学外国人东西。外国文化它的基础是功利,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孝悌忠信,不一样。佛教的文化基础是建立在慈悲的基础上,这个要懂得。
  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