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如果有自性,那就不可能有这个现象,没有自性。性是讲体性,一切法没有自体,怎么成就?佛讲因缘和合,许许多多条件凑起来形成的,所以它没有自性,它没有独立的。因此,一也是众缘和合,多也是众缘和合,所以一是圆满的,多也是圆满的,没有一样不圆满,圆满就自在。我们现在自在的意思没有了,处处都有障碍,不自在!原因要记住,佛是一语道破,总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你的性德,你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本有的德能不能现前,本有的相好也不能现前,这麻烦大了。
  如果我们对大乘教义稍稍有点通达明了,你的人生观会改变。也就是说在这一生当中你会找到一个正确的,这一生生活在这个世间,我的目标在哪里、我的方向在哪里,你会找到。你会跟诸佛菩萨一样,你会把所有一切都放下、都舍弃。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我要把自性找回来,回归自性。用回归自性你什么都得到,什么都圆满,你才真正得大圆满。你要不能回归自性,麻烦可大了,为什么?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六道是有为法,梦幻泡影。《证道歌》上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十法界是个梦境,迷在里面永远出不来。这是诸佛如来常常感叹的,这些众生叫「可怜悯者」,这些众生迷而不觉。
  所以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用凡夫的眼光来看、来感触,那真正是无尽的慈悲。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帮助我们回头,帮助我们觉悟。所以世尊示现降生在王宫,舍弃王位,要把自己找回来。在中国,宗门常说的,禅宗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什么时候你能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那个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是佛。所以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是佛,现在又发心学佛,你说你会不会成佛?肯定成佛。要怎么样成佛?成佛要放下,你真能放得下,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佛是什么样子?佛是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佛的世界、佛的形像,《华严经》里面所描绘的华藏世界就是,所描绘的毗卢遮那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自己,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我们能接受,我们能信,为什么?佛说这是平等的,不是哪个人有、哪个人没有。
  佛在《涅盘经》里面,肯定了一阐提也有佛性,这是世尊过去讲小乘、讲大乘,都说一阐提没有善根,没有佛性,那是什么?方便说。涅盘会上讲真话,一阐提也有佛性。佛法是真正平等法。佛门里头有个公案,就是有个故事,「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是道生,他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四大弟子之一,讲什么法叫顽石点头?就是讲一阐提。道生法师他想来想去,一阐提应该有佛性,为什么?佛曾经说过,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无情是讲植物、矿物、山河大地)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佛性是法性里面的觉性,就是智慧,智慧、德能,法性具足佛性,佛性离不开法性,实在讲这是一桩事情。所以他就曾经说:一阐提有佛性。没有人相信,佛在经上没说过。人不相信,他聚集一大堆石头,对著石头讲话:一阐提也有佛性,你们信不信?石头就点头。
  到以后《涅盘经》到中国来,翻译出来之后,佛果然这样说,大家没有话讲了。那个时候《涅盘经》没到中国,《涅盘经》是唐朝时候翻译的。所以佛说过的,虽然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的法师有这么高的悟性,明白这个道理。一阐提是梵语,印度话,意思就是讲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佛在以前方便说:没有佛性;到涅盘会上佛才肯定,没有善根的人也有佛性。他为什么没有善根?他迷得太深,迷得太重,他必须要长劫薰修去培养善根。用个最粗浅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建立自信心。我们是不是一阐提?如果我们不承认、不相信自己有善根,那你就是一阐提。佛讲我们有佛性,我有善根,我马上就承认,这个难得,不容易!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学佛之前我上班工作,我有个同事跟我是好朋友,学了佛之后我到他家作客,他请我吃饭,我跟他讲些佛法,他的太太不敢承认,不敢进寺庙,不敢进大殿,为什么?我一身的罪业,不好意思进大殿。你说她有没有善根?有。她看到佛菩萨像,她感觉她自己有罪过,不好意思,这就是有善根,迷得太重,不敢见佛。以后常常接触多了,慢慢的她就明白了。首先要给她解释:佛不是神,佛是老师,等於说现在老师我们塑个像供在那里,挂个照片搁在那里,又不是真人,你有什么不好意思见面?能够见佛,低头一拜都种善根。所以说了这么多,都是讲不离菩提树而升忉利天。清凉大师在开示里头说得简单,前面讲得详细,所以后面不必再说,读到这个经文就可知了。
  第二句「帝释遥见佛来者」,佛上升忉利天。帝释天主,中国人叫他做玉皇大帝,佛法里面叫他做帝释天,或者称为忉利天主,他住在须弥山顶,遥见是远远的看到佛来了,长者说这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事,第二个是表法。「事者,为如来於无去来性,示去来之相,故言遥见」,这从事上讲。这里面我们要注意到的,他没有讲佛,他讲如来,佛经上凡是称佛多半从相上讲的,称如来多半从性上讲的,差别在此地。你看十大愿王第一句「礼敬诸佛」,你就晓得从事相上讲的,第二句「称赞如来」,那就不一样。这就说明,礼敬是平等的,称赞就不一样,与性德相应的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不称赞。五十三参里面我们学到了,不批评、不称赞,因为他做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今天讲他是起反的效果。譬如他讲贪瞋痴,他表现的是贪瞋痴,贪瞋痴自性里头没有。我们见到,用什么态度?不批评、不赞叹,我们对他礼敬。礼敬是应该的,差别在此地。
  特别是在今天,我们要很认真努力去学习,为什么?这个世间批评人的人太多,就是讲不能容人,见不得人做一点坏事。你要晓得,今天的人干种种贪瞋痴慢,是正常的,为什么是正常的?他就受的这个教育,他学会了。谁教他?现在的小孩,从小父母教他,老师教他,教他贪瞋痴慢,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本因素。社会的教育、电视、网路,所有一切文艺的教育,你说哪个不是教竞争。竞争是什么?损人利己。所以现在综合西方的教育,包括学校都是自私自利,本位主义,只有我自己,没有别人。连父母都不关心,跟兄弟没有情义,只有利害,除了利害之外什么都没有。有利的是朋友,明天没有利的时候就不认识,现在是这么一个社会,你要了解。
  传统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已经疏忽、失掉了将近一个世纪。外国教育也是如此,不再相信宗教,从前外国社会是宗教教育维系著安定。现在相信科学,不再相信上帝,甚至於宣布上帝已经死亡。我在美国住的时间很长,几乎天天看到教堂插牌子要卖,卖教堂。问问他为什么卖教堂?已经没有人上教堂。所以东方,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越南的、南洋,这些法师到美国都喜欢买教堂,方便,买来之后把它改装,还是宗教用途,你要新建申请还比较麻烦,买教堂最方便。这是说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没有了,他怎么会不做坏事?要是再不会做坏事,那肯定是圣人再来的,佛菩萨再来的,那不是凡人。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时代,你就会原谅他,在圣贤教育里面不讲原谅,要怜悯他。要帮助他,怎样使他回头,怎样帮助他受教育,怎么可以去责怪他?
  怎么帮助法?世出世间圣贤都是从自己做起。在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说不要讲话、不要批评,自己做个好样子给他看。他自私,我们表现大公无私;他贪财,我们表现舍财;他贪名,我们表现舍弃名闻利养,要做出样子给他看。他不孝顺父母,我们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他不尊重尊长,我们要做出尊敬长辈的样子。你看他的毛病是什么,我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力行,让他去感悟,这才叫大慈大悲。不能批评,批评他不会接受,不但不接受,他跟你结了怨,中国古人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大乘经教里面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怎么可以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他毁谤我,他侮辱我,甚至陷害我,我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放在心上。
  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自己要深深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所以我们不但没有怨恨,不但没有责备、没有报复,反而生感恩的心,他提醒我。我如果有这些毛病,我改过,我感谢他提醒我,我没有这些毛病,他对我无故加予这些责难,那是替我消业障。我这一生没有这些业障,前世有,再前世有,生生世世不知道造了多少业。别人种种不善的言行对待我,都是帮助我消业障,帮助我提升境界,所以应该用感恩的心来对待。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间,我们这一生才回得了头。小小的逆境都不能忍,我们在佛法就寸步难行,你没有法子提升。学再多的经教变成什么?佛学家,佛学家就是从前修无师所说的「能说不能行」,他很会说,他一样都做不到,「不是真智慧」。
  真智慧不一定要说,重要的是能行,你真正能做到,你能够把六度做到、把十善做到、把三皈五戒做到,你这一生决定不堕三恶道。能说十二部经,连十善、三皈、五戒做不到,他还是要搞轮回,李老师以前常常警惕我们,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这个话说得好听,实际里头内容,该堕三途的还得堕三途。能说不能行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