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芄凰伎嫉氖焙颍谖夷院V惺紫确⑸晌剩褪俏易约旱木秤鑫侍猓嗉次沂欠窠槐沧釉诖酥志秤霾豢桑约霸跹拍芡牙胝庵志秤龅奈侍狻薄K镏猩揭恢比衔泄┟竦纳畈桓贸ご苏庋Э嘞氯ァV泄亩Ω糜行忻追钩浴S筛鋈司蒲莸蕉砸桓雒褡迕说乃伎迹歉锩矣τ械男鼗场
  幼时的孙中山活泼好动。放风筝、踢毽子、跳田鸡、劈甘蔗等都是小孙中山喜欢玩的游戏。淘气的他还常常爬上参天高的大树取鸟蛋,用石头投掷小鸟,乡亲见他倔犟好动,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石头仔”。
  邻居有一个专营豆腐业者,被乡亲称为“豆腐秀”,他的两个儿子都比孙中山大,常常欺负小孙中山。有一次,孙中山忍无可忍,一直把那两个孩子撵到豆腐店里不说,还拿石头把人家的豆腐锅砸破。自知理亏的“豆腐秀”只是责备了自己的儿子,孙中山的母亲杨太夫人觉得“豆腐秀”生活艰苦,自愿赔偿损失。“豆腐秀”感激不尽,此后他的两个儿子再也不欺负别人了。
  1875年,同治皇帝病故,醇亲王之子爱新觉罗·载湉继位,改年号光绪,东、西太后再度垂帘听政。这一年,9岁的孙中山进入村里的乡塾读书。每次从私塾放学回家,小孙中山一定帮助家里做农活。他还喜欢泅水,“入水如蛙,村中儿童,皆不能及”。
  村塾设于翠亨村冯氏宗祠,老师姓王。那时王先生给孩子们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评注》、《幼学故事琼林》以及“四书”、“五经”等。王先生教书严格,对读书勤奋、成绩突出的孙中山也格外喜欢。
  有一天,正在村塾读书的孙中山看到一伙海盗光天化日之下入村抢劫一个从美国归来的华侨的住宅。全村人和师生们都四散逃跑,只有孙中山没有跑,一直站在那里冷静地看着这场野蛮的抢劫。被抢的华侨看着被洗劫一空的房子,绝望地哭诉:“我完了,许多年来我冒了生命危险远渡重洋,辛苦积攒的钱,现在全被强盗抢走了。如果我留在洋人的地方,那里还有政府和法律的保护,何至如此?回到自己的家园,反倒没有保护了……”
  这位老华侨绝望的声音,在小孙中山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中国没有洋人那样的法律?为什么这个华侨冒了生命危险挣到诚实的金钱,洋人允许他带回来的,在中国竟得不到法律保护?”这也许是孙中山意欲推翻腐败的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家最初的思想动力吧。
  那时,翠亨村有一个参加过太平军的老农民叫冯爽观,早晚在孙家住屋前的榕树下乘凉,常常对孩子讲太平天国反清的革命故事。孙中山每每听得出神,对洪秀全很是敬慕,有一次情不自禁地说:“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了!”这位老兵见孙中山特别爱听这些故事,就对他说:“你长大后也当洪秀全吧!”他还让孩子们称孙中山为“洪秀全”,孙中山也以“洪秀全第二”自诩。在和小朋友玩打仗游戏时,孙中山就扮演“洪秀全”,有的当“太平军”,有的当“清兵”,玩到傍晚时还不回家,于是家长们都猜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跟“洪秀全”打仗玩了?可见,当时村里的大人们都知道小孙中山“洪秀全第二”的“大名”了。
  缠足是中国延续了千百年的陋习,女子从七八岁开始缠起,脚趾骨被勒断,不让脚发育。妹妹孙秋绮自然也免不了这个痛苦。看到妹妹因缠足而一夜一夜辗转反侧,痛苦地呻吟着,孙中山看不下去,他对母亲说:妹妹实在太痛苦了,请不要再缠她的脚吧!他又抗议说,中国女子把两足毁伤实在是毫无道理。虽然他的抗争并没有替妹妹改变被缠足的命运,但妹妹孙秋绮生前每每回忆此事,都对哥哥充满了感激。


中山舰(图)




中山舰


中山陵祭堂大厅(图)




中山陵祭堂大厅


中山陵墓室孙中山卧像(图)




中山陵墓室孙中山卧像


南京中山陵(图)




南京中山陵


宋庆龄、孙科为孙中山守灵(图)




宋庆龄(中)、孙科(左一)为孙中山守灵


孙中山与陈粹芬(图)




孙中山与陈粹芬


初出国门


  孙中山12岁那年,闯荡檀香山数年的哥哥孙眉回到家乡。这次孙眉回乡,一是应父母之命回乡与同乡姑娘谭氏结婚,二是准备招一批乡亲们前往檀香山。
  经过几年的打拼,孙眉经营的农牧业因成效显著而受到夏威夷政府的青睐。那时,夏威夷糖业生产发展迅速,急需大批劳力,因而在1878年6月回国前,孙眉得了夏威夷政府的特许状:“多招华人来檀香山大兴垦务。”此时的孙眉不但身带巨资,而且阅历经验都很丰富,洞悉西方科学文明的优点,与在老家务农的孙眉已判若两人,大有衣锦还乡之感,这在翠亨村及附近引起不小轰动。孙眉随即在家乡附近设立了移民事务所,与人合股接管一艘航海巨船,作为移民之用。
  这一次孙中山也恳请父母同意让他跟兄长一起去国外闯荡,但遭到父亲坚决反对。在孙达成看来,已有两个弟弟死在那里,自己的长子虽然暂时风风光光地回来,但也是为生活所迫、拿着生命冒险,不能让小儿子再离开家。所以,孙中山只好失望地看着哥哥孙眉带着招来的100多人离去了。
  第二年,孙眉的同事雇到一条约2000吨的英国铁壳汽船“格兰诺克”号,到澳门载运中国侨民。孙中山再次向父母提出要求,想搭乘此船去檀香山;经再三恳求,父亲终于同意。这年5月2号,孙中山跟着母亲,先乘帆船到澳门,再由澳门搭乘英轮赴檀香山,从此踏上他一生事业的起点。
  13岁的孙中山远离家乡,首次奔赴异国。20多天的航程中,他常常独自伫立在甲板上,久久凝视着浩瀚无边的大海,第一次走出故土,外部世界的刺激,对孙中山后来从事政治活动也产生很大影响。1896年11月,他给别人的一封信里还提及此行对自己的影响:
  13岁随往夏威仁岛(注:当时译名),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三周的海上航行后,孙中山与母亲终于到达了檀香山,孙眉在码头上迎接他们,此时的孙中山还穿着长衫,头上盘着辫子,戴着红顶绸布瓜皮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刚从蒙昧的中国一个被山谷包围的小村中走出来的少年。
  这时的夏威夷还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叫夏威夷王国(Hawaiian Kingdom)。1894年7月4日,夏威夷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Hawaii)成立,欧瓦胡岛上的火奴鲁鲁为其首府。
  对孙中山来说,檀香山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而奇异的色彩。虽然那时的火奴鲁鲁区域比现在小得多,并处于早期开发的原始状态,但依然建筑整齐、街道清洁,人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刚到这里的孙中山对邮局印象很深:邮政局是一座有游廊和栏杆的西式建筑,有人告诉他,只要在信封上写上收信人的名字和地址,再贴上一张邮票,投进信箱里,这封信就可以跟着船被送到中国去,而不必要等到好长时间,直到找到回中国的侨民才能带回去,这可以说是孙中山对现代文明的初次体验。
  然而,最打动的少年孙中山的,是这里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法治,以及当地人对法律和制度的尊重,孙中山感慨地说:当地人生活状况是好的,为什么呢?因为那里有法律,正是翠亨村遭海盗劫掠者所说的中国所没有的法律。
  孙中山与母亲被安置在爱槐镇的一所住宅中,过了不久,思家心切的杨夫人返回了故土,孙中山被安排在哥哥店中帮忙,孙眉也希望比他小12岁的弟弟能继承他海外的事业,协理店务。学习记账、珠算和当地楷奈楷人的方言。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孙中山对呆板的买卖生涯毫无兴趣,向哥哥提出上学的想法。
  孙眉是个极开明的人,虽然只在家乡读了四年私塾,仅粗通文义,但他对教育却很重视,两年前还曾资助过一位同乡少年进教会学校就读,对弟弟的请求欣然应允。


接受西式教育的孙中山


  到达檀香山不久,孙中山进入火奴鲁鲁意奥拉尼学校(Iolani School)读书,入校时的名字还是“孙帝象”。意奥拉尼是夏威夷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学校,是夏威夷群岛的国王卡米哈米哈四世(Kamihamiha)1862年提议下成立的。“意奥拉尼”在夏威夷语是“天空飞鸟”之意,寓意着国王希望学校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
  意奥拉尼学校仅仅在一年前才开始招收侨居檀香山的中国儿童入学,教师几乎全为英国人,学校收费也高于其他学校,每年学杂费要花上150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孙中山在这所学校读了3年,连同生活费用自然是笔不小的开支,但爱弟心切的孙眉不吝资助。
  孙中山入学时,课已开过了两个星期,他完全不懂英文,老师先是让他坐在教室里看了10天,孙中山慢慢体会到英文的拼写方法,进步很快,很快就可以读英文课本和用英文写作文了;他对数学也很感兴趣,也由此开始逐步接触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圣经等科目。
  孙中山在课余时间爱好历史,还进修中文。但十几岁的孙中山,却常常因脑后拖着的那条长辫而成了当地同学取乐的话题。有一次,几个同学使劲拽住他的长辫,一边乐一边喊“牛尾巴”、“马尾巴”,孙中山不甘受辱,不顾自己比他们年龄小,凭借从小就下田劳动练就的结实体格,扑上去和三四个混血土著人打了起来,结果这几个人竟不是他的对手。即便如此,孙中山自己也对长辫深恶痛绝,有一次放学回家,他拿起剪刀要剪掉辫子,结果被孙眉拦下。大哥训斥说:“蓄发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你剪掉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