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最终修订版(完本)-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驷儿……”太后喊着站起来,眼见嬴驷去了,摇头拭泪,“又是个犟种……”


    “母后,教他去。我像他那么大,已经打了两年仗了。”


    “都像你?”太后长长嘘了一口气,“总算过去了,那阵子我也提心吊胆,和荧玉通宵合不上眼。说起来,还是卫鞅,泰山石敢当,不愧国家栋梁。你小妹还发了个誓……”


    “娘!”荧玉满脸通红,“人家那是求上天庇佑秦国。”


    “噢?庇佑秦国?”秦孝公恍然大悟,不禁揶揄地笑看妹妹。


    “荧玉,你去给二哥收拾饭来,他一准儿没吃。我和你二哥说说话。”


    “哎。”荧玉笑着跑了出去。


    太后低声笑道:“荧玉立誓,卫鞅若平息动荡,她就嫁给卫鞅。”


    秦孝公惊讶地一怔,立即恍然,不禁高兴得爽朗大笑,胸中的郁闷烦恼一时舒缓了许多。


第十章蒹葭苍苍(2) 

    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卫鞅有许多大事急于请秦孝公最后定夺,但却没有立即晋见。


    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微妙的想法,应当给国君些许时间,让其余声音先行上达,让国君先听到对他的仇恨和怨愤,他自己应当先看两天。卫鞅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感到惊讶,觉得自己似乎有了一些不该有的东西。仔细回味,又觉得有理。国君几乎一年不在栎阳,自己单独扛过了变法初期的巨大压力,而且在平息最危险的动荡中惩罚了太子,刑治了两位太子傅。如果算上前面已经对他有怨恨的“孟西白”三将和老太师甘龙及太庙令杜挚等,变法开始时的所有贵族元老已经都变成了他的敌对势力。最重要的,是失去了根基雄厚资望极深的嬴虔这个盟友力量。以嬴虔品行,他可能不会反对变法。然则以嬴虔的个性和难以克服的贵族痼疾,他也不会漠视个人仇恨。在嬴虔看来,他这个太子傅本来就是虚职,刑治公孙贾一人已经足以服众,将他牵连进去一同治罪,完全是卫鞅取悦民众的手段。卫鞅也曾反复问自己,那天不处置嬴虔能不能平息动荡局面?以卫鞅的能力,再加上嬴虔的支持,应该说能。然则,不处置嬴虔,能不能抚平孟西白三族老秦人彻底冰冷的心?能不能避免由此引发的诸多隐患?显然不能。处置嬴虔这个朝野赫赫重臣,有利于一举稳定国中大局,有利于消除隐患,有利于向国人宣示无可阻挡的变法决心,且必然换来一段长期的稳定安宁。如此说来,嬴虔从直接事件的意义上本来是可以开脱的,是卫鞅基于大局需要,将他做了牺牲。


    这种权衡局势而牺牲重臣的做法并非新鲜,然则都是国君的权力。一个尽管握有实权但爵位毕竟只是左庶长的他,竟断然将国君长兄、一位一等爵位的公族重臣处了劓刑,割了鼻子,这在战国变法权臣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样做,国君当做何想?当国君身处异地远离权力中枢的时日,同意他临机处置,这是稍微明智的君主都可以做到的。然则国君回到了国都,回到了权力情境,还能否对他这种大有越权嫌疑的行为保持清醒判断?卫鞅第一次感到了一丝迷茫。


    “君心无常,伴君如虎。”这句古老的典训顽固地钻进了卫鞅的心头。


    虽有一丝迷茫,但卫鞅依旧沉浸在准备第二次变法的繁重国务中。他有一个顽强的信念,只要他不在二次变法之前倒下,他的人生就可以满足。所以无论心中有何波澜,他都没有一刻停止公务。前一个月,他已经通令各郡县准备第二次变法,并将第二批法令的大要告知各郡县官署。目下,景监已经督促府中吏员辛劳月余,将他反复披阅增删的第二批法令全部缮写刻简完毕,单等国君定夺后颁行全国。


    “左庶长,国君已经回到栎阳,当即刻将第二批法令送呈国君了。”景监指着长案上满满当当的竹简,提醒卫鞅。


    “莫急。”卫鞅笑道,“教君上歇息两日。”


    “左庶长,你当先见君上,要使君上尽早知晓左庶长想法。”


    卫鞅微笑:“先入为主?夜长梦多?”


    景监苦笑:“哪里话来,早见君上早开始也。否则,我先去见君上。”


    “不用。我自己来了。”一阵大笑,秦孝公信步进门。


    卫鞅霍然站起:“君上……臣,卫鞅参见。臣正欲入宫晋见,不意君上亲临。”


    “景监参见君上。”


    秦孝公笑道:“你们事比我多,当然该我来。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景监也成大忙人了,再不泡棋案了?”


    “君上宵衣旰食,左庶长昼夜操劳。景监何敢荒疏?”


    卫鞅感慨一叹:“君上辛苦,黑瘦多也。”


    “黑瘦?是结实!”孝公笑着挽起袖口,露出黑黝黝的胳膊,“看,比你等瓷实多了!”说着放下大袖,坐在景监搬来的石礅上,感慨道:“此次西行,看到了陇西北地两郡有了起色,我委实高兴。这两座屏障安稳,乃我秦国万幸也。左庶长,这正是变法的威力啊。”


    “君上,二次变法完成,秦国将有更大的变化!”景监兴奋插话。


    “准备好了?”


    卫鞅:“君上,这是第二批法令。单等君上定夺颁行。”


    “左庶长先大要言之,若无不妥,即行颁发。”


    卫鞅指着案上的竹简:“第一次变法,为秦国划出了一个总框架,解决的是田制、激赏军功等当务之急。第二次变法,是要理顺秦国之民生国计、权力范式、民风民俗等错综复杂的关联,犹如人体之根本调理。二次变法的大要目标有五:其一,秦国地广人稀,土地荒芜甚多。而毗邻的魏赵韩三国,则多有无地可耕之民。秦国要鼓励三晋穷苦民众来秦国定居,开拓致富。此乃激赏移民之法令。”


    “好!有十万户迁入,秦国就成了第一流大国!”秦孝公拊掌大笑。


    “其二,秦国无统一治理全国的官署体制,封地自治、部族自治与国府直辖之郡县同时并存,导致民治混乱,国力分散。本次变法,要建立国府统一治理国家每一寸土地的权力范式。具体而言,就是建立郡县制,将国家权力分为国、郡、县、乡、亭、里六级。取缔一切部族自治与封地自治。如此秦国上下统属,如臂使指,国力当大有增强。”


    “好!此乃天下一大创举也。李悝、吴起、申不害,谁也没想到!”


    “其三,秦国民俗蛮荒,大损秦人身体。举家男女同居一室,三代四代不分家;西北部民众冬天寒食,多有恶疾;栎阳国人粗朴脏乱,城内秽物如山,导致国人腹泻多发,六国商贾亦大是为难。凡此等等,非但弊端丛生,难以管制,且大不利于吸引山东流民定居。本次变法,要强制民户除夫妇之外,男女一律分室而居;男子年满十七岁便可成婚,独自立户,不得与父母同户。还须强制取缔寒食陋习与脏乱痼疾。如此清理,一来移风易俗,使民众文明彰行。二来使户口增加,税源扩充。”


    秦孝公沉吟道:“这件事较为麻烦琐细……然则,还是要做。秦国应当效法魏齐鲁民俗,使秦国甩脱西蛮称号,文明起来。”


    景监笑了:“左庶长要不受河丫扰乱,安得对秦人陋习感同身受?”


    秦孝公与卫鞅同声大笑起来。


    “说吧,其四?”孝公急迫问。


    “统一度量衡,杜绝商人欺诈与官吏伤农,并为吸引六国工商大量进入秦国做准备。官府铸造法定的斗、尺、秤,公开悬于各县府,供工商民众校准。丈量土地以六尺为步,百步一亩,步过六尺者罚。如此可使农工商百业,公平竞争,百业兴旺。”


    “好!其五?”


    “建立新军制,统属国君统率调遣。戎狄的部族军兵和少数世族的私兵,一律取缔遣散。旧式战车全部淘汰,新建一支神速快捷的辎重车队。秦*旅之主力,则是以铁甲骑兵和野战步卒为主的新军。有三万真正精良的铁骑,两万勇猛善战的步兵甲士,则秦国足以纵横天下!”


    秦孝公不禁大笑:“景监,拿酒来!”


    景监高喊:“上酒——”


    老仆人大盘捧来三爵一尊。秦孝公上前,亲自掌尊,斟酒入爵,双手捧起第一爵递到卫鞅手中。景监迅速将第二爵捧给孝公,自己端起一爵。


    秦孝公慷慨举爵:“来,为秦国第二次变法,干!”


    “叮当”一声,三爵相碰,三人一饮而尽。


    “君上。”卫鞅深深一躬,“臣请罪。”


    “请罪?左庶长何罪之有?”秦孝公惊讶。


    “臣擅自治罪于太子及太子傅,请君上处罚。”


    “处罚?”秦孝公喟然叹息,“左庶长不必惶恐不安,这次动荡由嬴驷逆子引起,若非你临危不乱,执法如山,岂能如此迅速地安定老秦人之心?扪心自问,你是救了嬴驷逆子的一条命。若我在栎阳,面对汹汹国人,岂能不杀太子以谢天下?我已经削去太子封号,命嬴驷以士子之身到山野磨练。他没有了母亲,我是想留他一条活命,也没有再严厉追究。左庶长,你不怪嬴渠梁枉法徇情吧?”


    “君上……太子毕竟年幼啊!若有闪失,何以为继?”卫鞅哽咽拜倒,“臣请君上收回成命。臣以为,臣之处罚合乎法度。”


    “左庶长,快快请起。”秦孝公扶起卫鞅,“生死由命,国运在天。只要我等顺应民心潮流,变法图强,秦国岂能因没有了一个嬴驷而后继无人?公子虔的事,你也无须在心。嬴渠梁不能做变法后盾,岂非枉为国君?”


    卫鞅感动沉默,热泪纵横。


    “左庶长,你忙。我还要去办一件好事。”说完,颇为神秘地笑笑走了。


    渭风客栈可是大大热闹了起来,不阔都不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