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空间-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味和汤中香气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尝到名贵金银花茶的真香实味。此味令人神醉,正如宋人范仲淹茶歌所说“茶味今轻醍醐”、“茶香兮薄兰藏”。综合欣赏金银花茶特有的茶味、香韵,谓之“口品”。
民间有“一口为喝,三口为品”之说,细细品啜,才能出味。一开茶饮泡饮一般中档金银花茶,不强调观赏茶胚形态,可用洁白瓷器盖杯,冲泡100℃沸水后盖上杯盖,5分钟后闻香气,品茶味。此类金银花茶香气芬芳,茶味醇正,三开有茶味,耐冲泡。
泡饮中低档金银花茶,或金银花茶末,北方叫“高末“,一般采用白瓷茶壶,因壶中水多,保温较杯好,有利于充分泡出茶味。视茶壶大小和饮茶人数、口味浓淡,取适量茶叶入壶,用100℃初沸水冲入壶中,加壶盖,待5分钟,即可酌入茶杯饮用。这种共泡分饮法,一则方便、卫生,二则家人团聚,或三五亲朋相叙,围坐品茶,互谈家常,较为融洽,添增团结友爱、和睦的气氛。
张太平以前曾在淘宝上面邮购过一些金银花茶,对于这个了解的非常清楚。
转头向着范茗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采摘这些金银花的?”
每当夏秋季来临,我国南北诸省的山区、丘陵,都有这种蔓藤爬攀植物,开黄白两色的鲜花,开时初为纯白,继而变黄,十分好看。随处可见看似不太值钱,但是采集该花却颇有讲究,须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时摘取,并及时晾晒或阴干,这样药效才佳。故张太平有此一问。
范茗想了想回答道:“我们是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采摘的,当时上面还带着露水,弄湿了衣袖,不过这会儿都已经干了。”
听她如此说,张太平便动了将这些金银花留下来制成金银花茶的想法,向着正在吃西瓜的一众小娃娃们问道:“你们准备卖这些金银花吗?”
山里的娃娃们夏天暑假的时候都会在山里面采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草药卖给镇子里面的药店来换一些零花钱,金银花就是其中的一种,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东西具体值多少钱,而家长们也大多不了解,所以往往会被镇子里面的药店骗了只拿到很少的一部分钱。即便是这样,他们依旧兴高采烈乐在其中。
“嗯,卖!叔叔你要吗?”一个稍大点的男孩子问道,其他的娃娃们也都点头看着他。卖给他自然是最好不过了,就像前几次的杏核跟蝉壳一样不用他们再到镇子里面跑一趟。
一般人工种植的金银花差不多的**十块钱一公斤,好的会上百。小孩子们的这些金银花都是在野外采摘的朝阳未出、晨露浸润的上品,他打算按照一百块钱的价格计算。
“就给你们按照五十块钱基本上每个小孩子都提了个小篮子或者布袋子,少的也有二三两重,所以最后每个人得了十块到二十块不等的钱数。
“这么多钱呀?”一大群孩子拿着手里面的钱有点不可思议,他们以前卖给镇子里药铺的时候总共合起来也才二三十块钱,最后平分下来也就每人一二块钱。
有一个脑子灵光的立即问道:“大帅叔,你以后还收金银花不?”
张太平点了点头说道:“收,你们采多少我就收多少,但一定要是太阳没有出来之前上面还带着露水的金银花,不然会给的钱少。”
一群小孩子喜形于色,小鸡啄米般地点着头。
正文 第412章
对一个年龄不大的山里孩子来说十几块钱可不是下小数目,得了钱之后一群小孩子们连西瓜都顾不上吃了,一哄而散。有的是到商店里面买东西去了,有的是到伙伴或者单人跟前炫耀去了。
张太平找了个簸箕过来将金银花铺开敞在阴凉处让其风干。
有对着叶灵说道:“你去后屋将老爷子的茶壶取出来,我来用金银花泡些茶。”
没有经过炮制的金银花是最原始的金银花茶,也不分等级优劣,在农村中就是一种普通的饮品罢了。
电磁炉烧了一壶水,先将金银花清洗了一遍,然后给老爷子泡了满满一紫砂壶让叶灵又送进去。而后用一个盆子泡了半盆子,给里面添加了一些蜂蜜,不把它当茶喝,而是当成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良药。
泡出来后颜色淡金,随着热气的升腾散发出甜丝丝的蜜味和淡淡的药味,看着就很有饮用的**。给姑娘们每人盛了一碗,又给鬼脸和阿黄的食盒里面分别倒了一些。对于犬类来说夏天六七月份是一年中最难熬的两个月,张太平对于它们的照顾也很尽心。
剩余的放在冰箱里面冰了起来,以后渴了的话随时可以盛出来,既解渴又解热。
喝了一碗茶稍稍歇息片刻之后就临近中午了,张太平有些奇怪都这个时候了蔡雅芝怎么还没有回来。
“叶灵,你知道你姑姑和吕阿姨出去做什么了吗?”
叶灵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但却对张太平说道:“我去做饭吧。”
张太平问道:“你打算做什么饭?”
“师傅想要吃什么?”
张太平问向大家说道:“大家想要吃什么?”
范茗说道:“吃扯面吧。”作为一个陕西关中人,一天不吃面都会感觉全身不舒服的。
张太平白了她一眼说道:“你也帮忙做了好多天饭了,难道不知道扯面要提前好几个小时将面准备好吗?现在哪能行。”
“哦,那吃什么?”
“吃水水面!”这时候丫丫举手说道。她所说的水水面是山里面人的叫法,其实就是蒜蘸面或者蘸水面。
张太平想了想,蘸水面做起来简单吃起来也不错,便说道:“那就做这个吧,不过范茗你要给叶灵帮忙做饭。”
范茗点了点头,挽起袖口跟着叶灵一起进了厨房。
张太平又朝着天天小姑娘问道:“天天,你知不知道你妈妈和蔡阿姨做什么去了?”
“我妈妈和蔡阿姨到奶奶家里面去了。”天天说道。
她在王家的爷爷和奶奶都早已经去世了,这里所说的奶奶应该指的是外婆了,在山里面有的小孩子会将外婆和奶奶分不清。张太平点了点头,只要知道她们的就在他准备出去转转的时候老爷子老爷子出来了,身后一个年轻女子扶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妇人跟着,看这架势应该是老人的腿或者腰身有问题。
“这位病人准备在这里住一段时间进行长期治疗,你到村子里面给她们找一家能住的房子。”说完后老爷子就转身又进后屋了,现在附近村子里面的人都知道他又下山了,有了病不管大小都过来瞧瞧,所以他从早到晚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张太平见到老爷子这么劳累怕他身体吃不消想要让他放弃给人看病,但是老爷子没有同意,张太平也就没有办法了。
张太平点了点头说道:“行,这事情交给我了。”
那个扶着老妇人的年轻女子轻轻点头道谢:“真实麻烦你了。”
张太平摇了摇头带着两人朝村里面走去,由于老人行动有点不便,张太平走得很慢,边走向着年轻女子说道:“听你的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呀,怎么会到这山里面来看病呢?”
那女子小心地扶着老人前行回答道:“我们确实不是本地人,而是南边汉中的。我妈这腰上的老毛病看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医院了,但都不见好转,有这个亲戚在你们这里的镇子上,对老先生很是推崇,我便带着我妈过来试试看。”
那个老妇人谈着气说道:“我都说过好多遍了,治不好就不要再浪费钱了,但她就是不听,这次连工作就放下了,真是不该呀!”
张太平笑了笑说道:“老人家不要这样说,我看你岁数还不大,只要有一线治好的机会就不应该放弃,而且这是为人子女的一份孝心和应尽的义务,只要能治好花多少钱都无所谓。”
老妇人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个道理我也知道,不过看了好多地方了都只是花钱却不见好转。”
张太平点了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一般腰上和腿上的病都很难治疗,而且有些治疗过后还会反复,好多人都是因为这样花钱不讨好才放弃了治疗的。”
“对对,就是这样,要不是我女儿死活要让我过来治疗,我也就放弃了。”老人家很赞同张太平的说法,然后又问道“那个老先生是你的亲爷爷?”
“是的。”
“这得有多少岁了呀?”老妇人有点惊讶。
张太平回答道:“我爷爷有九十多岁了。”
“九十多岁了身体看上去还很硬朗,无病无灾的。我现在最羡慕的就是你爷爷这种老人了。”
“老爷子当了一辈子的中医,懂一些调理之法,所以比别人身体会好很多。”
“那不知道老先生能不能只好我的病?”老妇人最后问道。
张太平笑着说道:“这个“有这样的说法?”年轻的女子也颇为惊讶。
“这是老爷子行医多年的规矩,你那位亲戚没有告诉你们吗?”
“没有。”年轻女子摇了摇头。
本来村长家里面比较大一点会有空房子,但是这些天村长一直在忙活着温泉的事情,张太平不想在过去给他添麻烦了,所以直接将母女两人带到了王八斤的家里面。
“大帅要啥东西呀?”看店的是王八斤家里的媳妇韩翠花。
“不是来买东西的,带两个人过来。”张太平回答。
韩翠花看了看张太平身后的母女说道:“啥子事情呀?”
张太平指了指身后的母女说道:“这位老人腰身上有些病痛,现在正在老爷子那里治疗,暂时要在村里面住上一段时间。我家里面也没有什么空房子了,所以过来让他们暂时住在你们家里面。”
“要住多长时间呀?”韩翠花问了一句。
张太平明白她心里想的是什么,笑着说道:“少则二十几天,多则就要看情况了。”
听到时间不短,韩翠花脸上面立即就露出了笑容,住这么长时间肯定不会是白住,能赚钱的事情她自然高兴了,热情地说道:“我这就去收拾房间。”
“你着急什么?”张太平在后面说了一句。
“啊?还有什么事情?”
张太平看向那母女两人。年轻女人问道:“住房子多少钱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