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统统舍弃掉,这样我们才算真的把什么叫做佛法、什么叫世间法,搞清楚、搞明白了。只要你还有妄想分别执著,一切法都叫世间法,没有一法是佛法。如果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放弃,都放下了,一切法统统叫佛法,分别在这个地方。法上没有世法、佛法,世法、佛法在你的心里,就是说能看破、能放下就叫佛法,你看不破、放不下全叫世间法,《华严经》也是世间法。我们总算是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的用功用在哪里?就用在看破、放下,那叫真会用功。
  看破是什么?看破是智慧。放下是什么?放下就是戒定。六波罗蜜里面布施、持戒、忍辱都是放下,甚至於包括后面精进、禅定,前五度都是放下,第六般若波罗蜜是看破。你放下,智慧就开了,你执著,智慧就没有了,智慧就变成烦恼,智慧就变成妄想,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所以佛教我们,我们实在讲迷得太深,迷得太重,章嘉大师教我先从财布施下手。没有财,没有财大师就问我,一块、一毛有没有?这个有。那你就从这儿做起!这他教我。可是施有果报,你欢喜布施、喜欢布施,财就愈来愈多,愈多怎么样?愈多就多施。收入少少施,收入多多施,不要留。我做了五十六年,真的是愈施愈多。
  所以相信老师教给我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不得,求不得是你有业障,你把业障消除,消业障。业障怎么消除法?忏悔。怎么个忏悔?后不再造。这我懂得了。所以孔子对他学生,他学生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三千弟子他只赞叹一个人,颜回。为什么赞叹颜回?颜回改过自新大概是孔子一生当中见到的第一个人,孔子自己都说做不到,比不上颜回。颜回能不贰过,就是说他的过失只会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重复的过失没有。很不幸颜回早死,三十几岁就走了,夫子非常悲痛,这么好的学生。我们世间人讲好人不长命,但是这个好人到哪里去了?好人到天上去,享福去了。他那个德行在我们世间找不到这个福报,他到天上享福,这肯定的。学佛之后我们才晓得,业力的感召他生天了。所以从佛法看好事,决定不是坏事,佛法是讲三世因果。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己想得财富,你就认真修财布施,全心全力去修布施,不要想明年。因为想到明天、想到明年,自己就不敢施舍。为什么?怕布施掉之后,明天缺乏怎么办?所以他有恐惧,不敢施舍。法也是如此,自己会的,纵然是喜欢教别人,后头留一手,为什么?怕别人将来超过自己,吝法。不知道佛在经上常讲,吝财的得贫穷果报,吝法的得愚痴果报,不肯修无畏的、不肯施无畏的,短命的果报。在六道里头,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不能不知道。你要想得人间的富贵,这三样东西都得到,那你就得认真干。所以,每个人的命运不是操纵在别人手上,不是佛菩萨控制的,也不是上帝、阎罗王能主宰的,都不是,全是自己。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怎么能怪人?
  即使遇到天然灾害也不是偶然的,就像美国预言家凯西所说的,他说世间所有的人,每天所遇到的一些事情,都跟前世有业因,决定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前因而突发的,他这个说法。这个说法,现在我们知道那是真的,他讲得一点都不假,一饮一啄都有前因。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晓得都有后果,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动个念头没有人知道,那就完全错了。动个念头都有果报,何况这个念头变成行为,那个果报就更显著、更明显,不能不晓得。
  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你的财物,你没有财物你用什么布施?要外财。物品都属於外财,物品里面包括佛经上讲的国家,他做国王了,他位子让给别人,国都能够布施,王位能布施,何况其余!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我们看到许多王公大臣学佛之后,到他过世,他都把他自己的这些产业布施给寺院,改变成道场,提供给大众做修学的场所,这都是属於外财。佛在财布施里面最赞叹的是内财,内财是什么?内财是用我们的智慧,智慧是内不是外,用我们的劳力,现在讲做义工。诸位要晓得,义工是属於内财布施,在布施功德里头超过外财。你有财富,你拿个几百万、几千万很容易的事情;你在道场里面做一天的义工,这个不容易。所以有一些这是富贵人家,他学佛之后他也想修福,他在家里面有人侍候他。他到道场里面来他去侍候人,他来当义工,这是什么?这是他懂得了,到道场里面来修福。道场修的福是真实的,果报无比的殊胜。这个道场是正法道场,修行道场,教学的道场,这属於正法。所以我们没有钱,没有钱就做义工!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没有钱,寺院里面有活动的时候去帮忙,做义工。
  法布施,佛在经上赞叹得就多了。我想很多人都念过《金刚经》,《金刚经》上就讲得很多,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此经四句偈。此经是《金刚经》,所以《金刚经》大家很重视,为人讲四句偈功德超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个话是不是说得太过分?我们初学的时候,都认为世尊这是一种夸大的说法,也就是鼓励人常常学法布施,那个时候完全用自己的标准来看佛法。以后稍稍契入一些就明白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完全是真话,没有丝毫夸大。但是效果现在看不到,没错,效果,譬如你以财布施,真的帮助人家生活解决困难;你给他讲四句经他也没听懂,他得什么利益?这个利益怎么能超过财布施?对,当前他是没听懂,他是不得利益,但是这些经文「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是他来生后世闻法得度的因缘。因为这个因,他将来能了生死出三界,哪里是大千七宝能够相比的!
  这个事实真相,初学佛的人不懂,老修也未必能透彻,那要真正明白教理,你就晓得法布施确实不可思议。功德,人不知道,你自己也不知道,佛菩萨知道,比我们等次高的鬼神知道。所以,鬼神对於修法布施的恭敬供养,他供养不是以财物来供养,恭敬、赞叹,他也发心来护持道场。就像我们一般人在道场做义工一样,做义工是护持道场、庄严道场,这都是属於法布施。佛,佛经里头说过,佛陀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来学习。佛不在世呢?佛不在世,佛法僧三宝,法是第一;佛在世,佛是第一,法、僧是其次;佛不在世,法第一,佛跟僧是其次。
  法是佛的教诲,佛不在世,这些教诲就是留下来的经卷,经典是法宝,所以传法的功德决定是真实的。在从前传法要靠书写,为什么?以前没有印刷术,印刷术没有发明,经典要手写,所以写经的功德大!手写的经卷我们知道数量很少,所以很容易失传。经典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经过多少社会动乱、灾变,水火的灾难,失传很多。到印刷术发明之后,印刷术发明,木刻版刻本宋朝才有,唐朝时候都是卷子,写经。印刷术发达之后数量就多起来,随著印刷术的发达到现代,现代的印刷术比过去进步太多,成本比从前就低多了。所以留存到现在的经典,我们知道应该不会再丧失,因为经本流通到全世界,许多图书馆收藏,博物馆收藏,寺院、学校、道场都收藏,我们就可以放心了,经卷不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掉。
  可是世间有这么多人,如何能教大众都有机会闻法,这是我们现在做法布施一个重点。在隋唐那个时候,写经是重点,多写一部这世间就多有一部。现在我们要怎样帮助大家,有机会能够见到佛像、听到讲经。我们就想起来,利用现在的高科技,读经,我们也做了几种。现在有很多同学,每天在家里面放《地藏经》,念的,念诵的光碟,有文字、有音声,有声的《地藏经》。放在电视机里面,你看到文字、听到声音,一个人可以跟著学,很多人在一起也可以跟著学。这个好!如果我们整套《大藏经》,全部《大藏经》都能做成这样的光碟,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修法布施要朝这个方向,光碟的《大藏经》。有没有?有,我看到了,但是它有文字,没有声音。要有文字还要有声音才好,有文字、有声音。这是一个方向。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佛是教我们依法修行,这才是真正的法布施,依法修行。自己能够做到信解行证,给社会大众做出学佛最好的榜样,这真正叫法布施。所谓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论、行为,都是社会大众最好的榜样,统统都跟佛陀教诲相应。把佛经让我们在生活当中做出来,这是真正的法布施。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就做出来了。你说三藏十二部经在哪里?就在释迦牟尼佛形相上。你看他的一举一动、言谈说笑,全都是把经教表演出来,这是法布施真正的意义,是积极的。
  我们做保存经典,这是属於消极的,自己念佛求往生,这都是属於消极的。积极是大乘,消极是小乘,只有自利而没有利他,大乘是自利利他,利他就是自利。下面讲到戒律我们会说到,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过,小乘著重自利,没有想到利他,这就是破戒,小乘人「发二乘心,则破净戒」。你就想到清净戒是以利益众生为第一桩大事情,我们自己修清净心、清净的行为,是利益众生的,是做给别人看的,做好样子给别人看,这是菩萨戒。只有自利没有利他,大乘净戒就没有了,所以大乘是念念不舍众生。
  法布施得智慧,从前我们接受李老师的教诲,老师告诉我们,法布施里面第一个手段就是讲经。使我们了解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孔子周游列国回来之后,办教育,教学,那个时候教学也没有书本,完全是用言说,老师讲,学生听;学生问,老师答。少数有人听讲记一点笔记,要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