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经的用意好!对症下药。
  我们要想修清净心,要想断烦恼,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你说这个多重要。我们的信心从哪里建立?前面第一首非常重要,尤其是末后这一句。你相不相信你自己是佛?这个重要,你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中国从前儒家的念书人,也从这里建立信心,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他相信这个。我的性本善,为什么变成不善?染污了。佛告诉我们,本来是佛!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你被染污了,你迷惑了,从迷染里面变现出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这么来的。而这个东西全是假的,你现在确实是佛,我常常讲糊涂佛,被染污的佛。
  好像我们把佛比喻作黄金,大家看得最宝贵的,黄金、钻石。你是黄金,你是钻石,现在怎么丢在粪坑里去了,所染的、外面所包的统统是粪便。你嫌不嫌弃它?真的懂得的人不嫌弃,不能丢掉,丢掉了,宝就丢掉了。把它清洗干净,它就又恢复了。脏的东西不是它本有的,它本来没有带脏的东西,那是不小心掉下去了。佛菩萨眼睛里面看我们芸芸众生就是这样的,我们的本质里头没有染污,没有烦恼习气。自性里头,你的本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你知不知道?我们从这里建立信心。
  我今天接受佛陀的教诲,为的是什么?要把我的染污把它洗刷干净,洒心易行,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是清净无染。佛教我们从哪里学起?我们现在不孝父母,不尊重师长,要知道孝亲尊师是性德,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不要人教的,自然的、天生的,这叫性德。哪个人不爱父母?哪个人不爱老师?哪个人不爱兄弟?哪个人不爱朋友?性德。你之所以不爱,迷了,迷了才起贪瞋痴慢、怀疑、邪知邪见,这统统是染污,垢浊全包括在里头,心不清净。
  所以,你要不信身心如来知见,那是自己!你的信心从哪里来?学佛,你看看头一句就把这个教给你。儒家从小朋友开始上学念书,《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把这个教给你。你一生的方向、目标就是这个,一生努力的方向、目标,要把我们迷失的本善找回来。佛法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本来是佛。你要是真的肯定了、真听懂了、接受了,你就有自尊,自尊而后能尊人。他为什么不尊敬别人?他没有自尊。他为什么不能爱别人?他不自爱。自爱而后能爱人,自尊而后能尊人,尊重自己的佛性,尊重自己的本善!
  清凉大师前面的小注注得很好,他老人家讲「知见相为菩提,知见性为涅盘」。所以《法华经》上讲,「开佛知见,为无上义」,这个地方就讲「双开菩提涅盘」。你没有信心你不能成就,没有信心的人读经不能体会,听讲不能开悟,这就说明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做的注解,「心净为性,故能翻不信浊」。信心本来是清净的,《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实相般若。翻就是反过来,不信是垢浊,信是清净,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第二句:
  【灭除憍慢恭敬本。】
  你就看这两句,骄傲、傲慢这是烦恼。这个烦恼不轻!在根本烦恼里面它排在第四,前面三个是贪瞋痴,接著就是慢。今天世界的动乱,诸位都知道非常严重,为什么不能化解?从事於和平工作的志士仁人里面真有有智慧的,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谈到,所谓面子放不下。面子是什么?憍慢。每个人都不肯低头,有一人肯低头,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往年我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用什么方法团结?灭除憍慢,恢复恭敬,就团结了。我们每个宗教去拜访,见到他们的神像,我们就先磕头、去顶礼,他们看到欢喜;对他的经教、对他的传教师恭敬,虚心向他请教,怎么会不能相处?他对我们很欢迎!如果总觉得我们的神是真的,你们那都是假的;我这是正法,你们都是邪道、都是外道,怎么能和睦?永远没办法和睦。
  宗教如此,你在家里一家也是如此,你对待你的家人没有傲慢,上上下下都恭敬,你这一家和睦。扩大到世界国与国之间,如果我们也放下面子,大国能对小国恭敬,小国感恩;强国对弱国恭敬,弱国感激。哪有化解不了的问题!所以全是烦恼在作祟。由此可知,我们从经文里面就体会到,不信自己的性德,不信圣贤的教诲,宗教里头不相信神,不信上帝,麻烦就出来了。如果真的有信,这个世界是和平的,本来是和谐的,天地万物没有一样是冲突的,确实是一团和气。你有没有看出来?你什么时候能看出来,整个宇宙一团和气,然后你回过头来再看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切众生,也是一团和气,在这个地球上和谐共存,这是事实真相。
  禽兽愚痴,它也不侵犯别的禽兽,除非是什么?肉食的这些动物,实在是饥饿得没法子,才捉一只小动物来吃,算很不错。像狮子、老虎这些猛兽,它们吃一餐大概三天,也就是三天吃一餐。吃饱之后他就睡懒觉,那些小动物在它四周围跑来跑去,理都不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宇宙确实是和谐的,万物确实是能够和睦相处的。小动物繁殖力强,所以它永远能生存;虎豹繁殖力很低,上天很公平。人是很麻烦的,迷了之后,不吃它也要杀它,这就是违反性德,违反自然的规律,就要受苦报;换句话说,你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天灾人祸是自然的回报。你的善心善行就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是自然给你的回报;不善的心行,这个社会就是天灾人祸,我们生活就很痛苦。
  从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的,学习决定是在生活当中,离开生活到哪里去学?没地方学了。常常想到我的心不清净,我的心还有杂念,我的心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佛家讲的信我没有。信没有,愿就没有,信愿没有,行也是假的,念佛不能往生。我们如果真正想求往生,真正想亲近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那是圣人,想想看我们今天有没有胜德?诸位要知道,胜德是自己本有的,一定要记住本性本善,本来是佛。你自己要能肯定你自己,然后才力求上进,把我的不善东西淘汰掉,这是自性里头没有的。你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你就完全明白。佛在这里讲,信决定没有染污,信决定是清净心。我们心不清净,没有信;我们还有染污,没有信。
  这个第二句里面,清凉大师的注解也注得好,「信理普敬」。就是信的理体是什么?普贤菩萨十愿的第一愿「礼敬诸佛」。中国古人教我们的,《礼记》里面你翻开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佛家的忏仪,你们常常拜忏,「一切恭敬」。你看看普敬,这是信,信的理体就是普遍恭敬。「故翻憍慢」,憍慢是不敬,贡高自大,信里头没有。由此可知,修行这两个字怎么讲?行是行为,行为错了。行为就太多了,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行为归为三大类,身口意。你身的动作,这身的行为;口的言语,口业的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归为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行为错了,什么叫错了?违背了性德,违背了理性。你的本性被污染,被污染就不清净,被污染就生烦恼,就生起贪瞋痴慢。
  本性里头本来具足戒定慧三德,戒的反面是贪,定的反面是瞋,慧的反面是愚痴。迷了之后,你看把自性里面的戒定慧变成贪瞋痴,错了。今天佛教我们修行,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如何能把贪瞋痴恢复成戒定慧。我们现在谈到戒律,都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学习,错了。没有戒就没有定,没有定就没有慧;换句话说,你要不持戒,你要不学信,你的烦恼永远不会断。烦恼永远不会断,换句话说,念佛你也决定不能往生。往生虽然讲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经论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只带旧业,不带现行。现行,你现前的烦恼习气不能带,带从前的、旧的。那现在的,现在我们信愿行的功夫能够把烦恼伏住,不要断;断太难了,断,你就证阿罗汉果了。所以这叫易行道,你要能伏得住。
  伏跟断在相上讲没有两样,是相同的,但实际上讲不一样,功夫浅深不相同。断了,永远不会再起来;伏是你把它控制住,这是定功。念佛的功夫深,把它控制住,你一疏忽不控制,它又起现行。但是念佛人只要能把它控制住就能往生,这不可思议。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这些所有不好的习气都能控制住?这个念头才起,阿弥陀佛,赶快把它熄灭。憍慢的念头,染著的念头,我们《华严经》上讲执著,执著的念头,分别的念头,一起来立刻就控制住,这叫真念佛,这叫会念佛。不可以一面念佛,里面一面还起烦恼,那一点用都没有,那就是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三句,看第二首偈的第三句:
  【亦为法藏第一财。为清净手受众行。】
  我们看第三句。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十藏之内,信即是藏」,我们先说这句。十藏是十无尽藏,有十条。第一个就是「信」,十藏里面称信藏,头一个是信。确实信在一切法中,它都是站在第一位,它要是没有了,后面全都没有了,你说这个多重要。十藏就好像十层大楼一样,信是第一层,戒是第二层。我们今天讲,为什么不能持戒?十善是根本戒,还没有列在戒律里面,善!从十善再提升到戒,五戒。所以十善是福德,五戒是功德,那就不一样。我们今天不单谈戒,善都没有,这是戒的基础。没有十善,经论上诸位只要展开,你就会看到,佛称人是「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会这种称呼?具足十善。不一定皈依,十善修得很好,没皈依,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