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巴顿-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小队的装备。据报告,有的师团的步枪总数只有600支左右。”无怪蒙巴顿后来洋
洋得意地对妻子说:“这是迄今为止日本人在东南亚遭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失利,
因为被消灭的人数比太平洋岛屿的任何一次作战都多。”
    东京不会饶恕战败的将军。整个英帕尔战役失败后不久,1944年9月到10月之间,
大本营撤掉了牟田口的第15军司令官职务,并更换了该军参谋长和全部主要幕僚,
改由片村四八中将任军司令官,吉田权八少将任军参谋长。河边正三也跟着牟田口
承担了失败的责任,被免去了驻缅方面军司令官职务,由木村兵太郎中将接任。接
着,日本南方军总司令部在自己的任免权限内,还将第15军各师团的参谋长也全部
更换了,“以图全面刷新、重建全军”。
    英国舆论界普遍认为,英帕尔战役的胜利,称得上是蒙巴顿“个人的胜利”。
因为他一开始就对这次战役抱有必胜的信心,并且顶住了伦敦某些人的压力,坚持
把战役打下去。据那位缅甸的流亡总督多尔曼一史密斯回忆,在日军刚刚发起大规
模进攻时,他有一次聆听了蒙巴顿在高级军官会议上的讲话,“蒙巴顿绝对充满自
信地指出,日本人推进多远都没有关系,他们最后将被歼灭掉。”蒙巴顿的理论是:
“让日本人自己去消耗,然后,在雨季切断他们的补给路线时,再一举歼灭之。”
战役过程中,白厅没有给蒙巴顿多少帮助,有时甚至压他停下来。当5月份英印军队
基本上顶住了日军的进攻,初战告捷后,蒙巴顿曾打电报给参谋长委员会,要求得
到“明确的最新指示”。布鲁克看法早就是明确的。他认为,这次战役是是劳民伤
财,现在应当对蒙巴顿的职权作出规定,以便“如果可能的话结束我们在那一地区
不断增长的义务所带来的压力”,即不主张蒙巴顿动用更多的师进行全面反击。蒙
巴顿立即派参谋长波纳尔返回伦敦,向白厅的官员们,“令人振奋地描述了英帕尔
战场的情况:日军将被歼灭,我方部队的土气非常高涨,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
们现在认为和日本人作战是射击游戏的一种极好形式”。这番夸大其辞然而奏效的
描述,才使布鲁克等人同意蒙巴顿全面反击的计划。当然,“假如布鲁克当时能够
想象得出这次胜利的规模,也许他就不会那样冷淡了。”尤其欣慰的是,丘吉尔首
相在整个战役中赞同和支持蒙巴顿的主张,使他能够打下去。
    在英帕尔战役的同时;史迪威指挥中国军队约3个师的兵力在缅北发动了密支那
战役。史迪威事先没有把自己的作战计划通报给蒙巴顿,因而蒙巴顿也基本上没有
过问密支那战役的事情。不过,蒙巴顿对史迪威不把自己的计划向他报告感到恼火,
但却并没有像史迪威本来想象的那样有受侮辱感和勃然大怒。他对别人只是这样平
淡地说:“占领密支那机场真是一条好消息,对吗?那是我最感兴趣的战线之一,
是由我的副手史迪威将军指挥的。”
    日本第15军虽然未遭到全军覆灭的下场,但它的战斗力几乎完全丧失,这就造
成了日军在缅甸已陷入整体上的防御阶段,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主动进攻性军事行
动。然而,蒙巴顿明白,要彻底击败他的对手——整个日本驻缅方面军绝非易事。
特别是他在英帕尔战役后期亲临一线视察时,深刻感到了被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
大多数日本军人的顽强:“毫无疑问,日本士兵还是像以往那样刚毅顽强,英国人
虽然打死了成千上万名日本兵,但是统共只抓住了600多名俘虏,其中大部分人还是
由于身负重伤或是被营养不良和疾病折磨得气息奄奄,才无力自戕,当了俘虏。日
本兵宁可用双手结果自己的性命也不愿投降,第14集团军穿过渐沥滴水的丛林追赶
敌军时,一次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触目惊心的战地医院里,他们看到
过一行行排列整齐、躺在担架上的日军尸体;每个死者的头颅上都有一个子弹穿过
的弹孔。从他们从容的姿态可以看出,他们宁可死于同伴之手,也不愿被生擒活捉。
在丛林深处,行进的尖兵部队曾碰到整车整车肃然僵坐的日本兵尸体,他们都是被
一名军官从后脑射杀的,而那个军官自杀后就扑倒在他们旁边。”况且,日本的后
备役兵员补充制度相当完善,他们在前线的某个师团只要未遭全歼而被撤销了建制,
该师团在国内的留守处,往往能很快在指定地区征集预备役人员运来填补缺额,尽
管日本的人力资源这时已不敷使用,征集到合格的兵员越来越困难了。
    “战胜这些狂热的武士,夺取缅甸的内地,绝非指顾之间所能完成,必须有完
整的计划和充足的部队和资源。”战役临近尾声时,蒙巴顿带着这样的想法前往锡
兰(今斯里兰卡)的康提总司令部,谋划下一期作战计划。
    蒙巴顿的总部不是设在印度的德里吗?何时又迁到锡兰去了呢?欲知事情的原
委和蒙巴顿在那儿的情形,且看下章叙说。   
  蒙巴顿        
      第十七章  运筹反攻
          总部迁往宁静地,风景小城筹战计;
          多方掣肘心苦闷,顾全大局舍两栖。
    康提,在僧伽罗语中是“山”的意思,它位于锡兰的中部,在马哈韦利河支流
安班河的上游河畔,是当时锡兰的第二大城市。不过,那里的居民并不多,仅有五
六万人。它在锡兰的康提王朝时期,曾是抗击葡、荷、英殖民者的英雄城市,被称
为“马哈隆瓦尔”,意即“伟大的城市”。
    实际上,蒙巴顿司令部的大部人员在英帕尔战役开始后不久,就已经陆续迁到
了这里。美英首脑在决定建立东南亚战区总部时,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曾建议这个总
部不应设在印度,最好是设在锡兰。美国人无所谓,因为它实际上是英国人的。只
是丘吉尔首相坚持应把战区总部设在印度,认为即使不把总部设在德里,至少也应
把它设在加尔各答,理由是锡兰离战场太远了。其实,丘吉尔的真正想法主要还是
从政治方面考虑的。当时印度民族主义运动仍很活跃,国大党等各主要政治力量不
情愿、有的还公开号召印度人民不参加“英国的战争”,日本也图谋扶植傀儡政权,
煽动印度人“进行反对英国的独立战争”,以达到它自己取而代之的梦想。丘吉尔
坚持把战区总部设在印度,目的是借这个机构所形成的威慑作用,镇住当地的反英
情绪,并把印度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阵营内。因为作战部队的最高指挥部就设置于
印度,它还能摆脱这场战争吗?
    这就是丘吉尔的政治算盘。胳膊拧不过大腿,参谋长委员会的将军们只好同意
首相的意见,将东南亚战区总部设在德里。到了1944年初,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印度的局势经蒙巴顿等人的努力已经缓和起来,同时,蒙巴顿本人也不想呆在德里,
丘吉尔终于同意东南亚战区总部可以迁往锡兰。
    蒙巴顿对德里的印象一直不佳。1944年4月13日,他从英帕尔前线临时返回总部,
见到德里的人们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气愤地说:“为什么在德里总是有一种消极的
气氛,而在前线每个人都充满了勇敢和进取精神?”他不由得又想起上任前摩根爵
士的告诫,应当尽一切可能避开德里。参谋人员已经选择了康提作为总部机关的新
址,4月15日,蒙巴顿下令开始搬迁,至5月中旬,总部各部门及其大部分人员都在
康提安顿了下来。而蒙巴顿则带领几名得力的作战参谋前往卡拉米,继续指挥英帕
尔战役。
    康提是东南亚著名的旅游城市,周围群山环抱,气候宜人,植物茂密,风光绮
丽。刚打完一次大胜仗的蒙巴顿,抵达这里便感到一切都是那样地舒心,该好好享
受一下了。他把康提王朝古老而豪华气派的王宫辟为自己的官邸,在著名的贝拉德
尼亚植物园中盖起了一座座漂亮的办公楼和宿舍,让总部众多的男女工作人员搬了
进去。“康提也许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方,也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地点。”蒙巴顿满
意地写道。
    出身于贵族的蒙巴顿,是好讲排场和享受的,尽管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他
也能跟下级一起去吃苦。可是,在眼前的情况下,新的总部很快就成了奢华的代名
词。拉尔夫·阿诺德发现;总部的工作人员们看上去都“很有排场、时髦而且富有”,
“数量众多的漂亮汽车”使他感到惊异,“我感到康提的气氛对我来说显得太豪华
了”。总部机关所在的植物园内,栽培着各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花团锦簇,争奇
斗妍;饭厅很舒适、雅致,饭菜也不错。但一切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相同级别的
麦克阿瑟战区总部的物质供应,比蒙巴顿这里更丰富,然而却学不来英国人的贵族
式风格。         人们对康提新总部的另一项指责是说它人浮于事。蒙巴顿最初计划总部的全部
编制为4100人,但不久便迅速膨胀了。锡兰驻军司令莱顿将军写道,“人们确实怀
疑,一位司令官是否应当用7000人来制订和监督连规模都还没有确定的作战计划”。
总部人数最多时,曾突破了万人。在人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伦敦方面也对这种过
分的铺张感到十分不悦。
    新总部在支出方面也不节省。蒙巴顿在距离康提30公里的山上修建了一座简易
机场,花了将近50万英镑,然而却几乎没有使用过。他还在科伦坡定做一辆镶着金
箔的豪华马车,在总部编制里保留着一支由30名乐师组成的乐队,这一切都表明了
他骨子里的贵族习性。“康提的新司令部即使只有较少的人力财力,也能发挥同样
的作用。除了蒙巴顿的最热心的崇拜者之外是没有人否认这一点的。”伦敦舆论是
如此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