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庭立道-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就是一个壮汉拿着几磅的大铁锤也休想在一时半刻里砸的动。

哗啦一声,把身上装满铁砂的背心脱下来,扔在树下,王禅就势便脱了个精光,连底裤都不留一条,反正这时间,这深山老林的除了他以外也不会有别的人来,况且这也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了。

王禅长得其实并不高大,却显得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全身骨骼粗大异常,头顶上也是光秃秃的一片,油光可鉴,一身裸露在外的皮肉筋骨好似他身后的千年老松一样,所有的肌肉都无时无刻呈现出一种类似辐射爆炸的姿态,一条条肌肉纤维结实的就如同好几根钢丝拧在了一起,那种结实的程度仿佛纯钢锻造之后散发出来的天然纹理。

而这也恰恰使得他的身体,一眼望过去,根本就不太像正常人类所拥有的血肉之躯,真好像那种按照人类模样铜浇铁铸后又用细沙仔细打磨过千百遍后的“铁人”。

王禅先拿了那金黄颜色的酥油在掌心里揉搓着化开来,从头到脚慢慢的,仔细的均匀的涂抹到全身上下每一寸皮肤的所在,不使任何一处得以漏过。他练的是真正的十三太保横炼功夫,讲究的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在全身上下涂抹酥油药油是修炼这种功夫最为必要的步骤之一。

和其他练习硬气功外功的人不一样,王禅用的根本就不是寻常意义上活血化瘀,开窍洗练的药油药酒,而是秘传的“金刚醍醐”。据收养他的王老头讲这秘方还是他当年在蒙古的时候,洗劫一座著名的喇嘛庙时,从一个广受当地牧民敬仰的老喇嘛活佛手中弄来的,是藏密佛门不传之秘。

是一种花费极大力气制成的酥油,功效比起什么药酒药油都要神奇百倍。练功之前,以这种酥油涂抹全身,其中药力渗透肌肤筋骨,甚至可以直达脏腑皮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功用,最厉害的是这种金刚醍醐还能内外通达,熔炼有无,久而久之作用到筋骨皮膜上,就会让使用的人身体越来越强健,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在佛教的许多佛经中就曾讲过有信众,僧侣,经由大能以醍醐灌顶,瞬间有所成就,化作护法金刚的例子,其身躯坚硬,发力之时坚不可摧,散力之后,筋骨如绵,且力大无穷,腾空掷象,生裂虎豹,传说就是用了这种秘制的金刚醍醐酥油所致。

只是这东西来历奇特,用来制造的种种配方更是不乏许多少有人闻的珍贵药材,尤其是近些年来人类的足迹遍布整个地球,肆意的浪费资源已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消失。就以这张秘方中最常见的两味中药,虎血和熊胆而言,对大山外面绝大多数的人来讲都已经是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东西了。

更不用说这金刚醍醐里最主要的一味主要还需要用到三百年以上的山参了。

如果不是王禅自幼就生长在大兴安岭深处,又拥有一些常人难以比拟的本事,只是这些药材,放到外面就绝对是有价无市,天价的买卖,寻常人想要得到那基本就和做梦没什么两样。

在身上涂抹了酥油,王禅开始用力的摩擦双手掌心,初时速度极慢如老牛破车,而后渐渐加快,双手如闪电般伸缩来回,直到两只手掌通红好似烧红的烙铁一般,这才猛然低吼一声,分开了双手,换了动作,双掌开阖,上下纷飞,朝着自己身上来回不断击打。

刚开始时,还能看得见他两只手掌此起彼伏轮流拍打在身体正面不同的位置上,每一处都是连拍九掌,噼啪作响,到了后来动作逐渐加快,月色之中便只能看见一团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影连成一片,覆盖在王禅身体表面的每一分寸。而王禅身体也随之高低变化,前后突起,虽还是站在原地脚下不动,一双长臂却似没了骨头一样,不论头顶脚底,还是后背脊梁都被他自己逐一敲打了个遍。

仿佛铁匠炉里几十个铁匠在一起打铁,砰砰当当,相互叮当,分不出个个数,寂静的夜晚里一直能传出十里地去。

身体表面涂抹的酥油在不断的拍打过程中,慢慢的融化,上下一片,约莫半个小时的功夫过去之后,王禅额头微微见了汗珠,也使得他周身上下全都光华油亮,散发出一股子酥油特有的奇异香气,叫人提鼻子一闻,立刻就是神清气爽,如同刚刚被人醍醐灌顶般的感觉。

不论什么酥油,在低温的状况下都是凝固成一团一团的,王禅用这金刚醍醐酥油涂抹全身,再以十三太保横炼里的拍打功夫,不断拍打挤压,便能最大效果的提升自身对酥油中药物的吸收,令金刚醍醐酥油在最短的时间里均匀的渗透到全身的每一处角落,久而久之便会让自己的皮肤筋骨越来越强健坚韧。

又过了一回儿,见到身上的酥油已经全部融化,王禅突地开圣吐气,如虎啸山林,两只大手再不单纯的拍打肌体,而是转而向外,练了一套拳架子,或以掌拍,或以拳击,或以爪抓,甚至是头撞,背靠,跨顶,膝撞……,身形滴溜溜乱晃,围着练武场的周围连连变幻,看的人眼花缭乱。

一套拳翻来覆去打了十几趟,身上的酥油渐渐吸收干净,转而从皮肤毛孔中向外冒出大量的水气,白蒙蒙的好似浓雾罩在身上,王禅这才长长吐出一口气,缓缓收了手。一把甩掉头顶光头淋漓的汗水。

经此一来他浑身气血通达,四肢百骸都已锻炼到了,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寅时,今天的功夫便也练完了。

------------------------------------

新书上传,各位老大多多支持!另外这一章是改了一下的,和还真道的主角串了角色!!!呵呵,!!!

第二章我从山中来

十三太保横炼这门功夫,在传统的武术流派中是属于典型的外家功夫,性质刚猛暴烈,常人修习若是不得其法,没有名师指引,最是伤身伤神不过。而且这功夫最重循序渐进,初学之时不能心浮气躁,勇猛精进,否则自身气血生成赶上不上每日消耗,时间一长就能把人炼得废了。当年王禅和王大梁子刚开始练习这路功夫的时候,就是先用草药内服外洗,足足巩固了两年气血后才敢练习,其间不知浪费了多少珍贵的药材,后来王大梁子去世了,他又循序渐进练了十三年,这才有了今天的这些成就。

站在原地上,以逆腹式呼吸将自身的气息调匀,变得宁静深远,王禅穿上衣裤,从随身带的鹿皮兜囊里拿出一本薄薄的线装手抄本来。这也是王大梁子临终前留给他的遗物,算是秘笈一类的书册,但不是纸质的东西,似乎是经过特殊方法鞣制后的羊皮,书页薄而坚韧,显然不会是近代的产物。

书册已经变得好像枯叶一样的发黄,在这本书的首页上被人用朱砂墨以小篆的文体写了《横炼》两个字,最下面的落款是一个叫做“安敬思”的人名,再翻开来只有寥寥三五十页,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文字,画有图形人物,动作姿态,虽是用的毛笔白描誊写,映入眼中却是样式古朴,栩栩如生,向外透出一种磅礴的大气。

整本书都是手抄的小篆,要不是王大梁子在关帝庙里的藏书不少,王禅一人独守深山,闲来无事也时时翻阅体悟,这满本鬼画符似的小篆他怕是连半个都人不出来。而在这本书里,记录了十三太保横炼功夫的只是前面的一部分而已,书册的下半部分全是文字没有图形,记录的是一篇类似《悟真篇》和《周易参同契》一样的玄学著作,满纸都是什么龙虎铅汞,婴儿姹女的,也不知道是具体什么来历。

王禅曾经有过一段时日,对这部分内容加以研究翻译,最终才发觉里面记述的内容实在玄之又玄,不足采信,像是这种言论的文章,在《道藏》里简直比比皆是。

古时候的道士笃信人上有仙,通过长时间的服食丹药和打坐炼气之后便能白日飞升,羽化登仙。历代求索以来,偏偏又不愿意法外别处,所以便将自己求道的感悟用种种“密语”来写,若不是自家真正的传人,换了哪一个去看,也只能是一头雾水,就算写的全是真实的,没有高人指点也绝对看不明白。

好在王禅自己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研究了几天之后便不再理会,只一心一意练习前面记载的横炼功夫。十三太保横炼本来就不是什么秘不示人的功夫,不说各家各派都有一些记载,就是当今社会文明昌盛,火器兴起之后,从前用以防身保命绝不外传的武术都已经成了普通大众锻炼身体的门道,不管是新华书店里成批次印刷的,还是网络上真真假假的秘术口诀,都是泛滥的一塌糊涂。

王禅虽然久在深山看守庙宇,却也绝不是一步都没有出过山外,否则他日常用需,材米油盐又从哪里来的?他那关帝庙本是在清朝时候,来大兴安岭采棒槌的参客们,为了祈祷平安镇压邪祟而出资修建的,这些年来虽说早就没什么人特意来庙里烧香,但一年到头却也总有几个进山采药打猎的老客去庙里驻脚,所以倒也不担心王禅会因为终日无人问津而丧失了什么人类自身的本能。

距离虎头岭一百三十里外的虎头镇因为近年来国家改革开放的原因,和对岸的俄罗斯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已经成了乌苏里江岸边一处不小的贸易口岸,所以地方虽然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应该有的,不应该有的,是一样不少。王禅三个月下山一次,去镇里卖掉自己采集的草药,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和网吧,所以也查看了不少有关于十三太保横炼功夫的资料。

只是那些东西,大多数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新奇的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比起他手里书册中记载的只是皮毛而已。

“要是按照外面流传的那些法门来练习横炼功夫,充其量就是一门硬气功,运起气来虽也能挡得住寻常刀剑的劈砍,却始终无法长久,一旦散去内气,比起常人来也不过是多上一些气力而已。比起我练得这些,却少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无法内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