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奠基者-部长与国家-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看:

20世纪前叶的1859年,“上校”德雷克先生在泰特斯维尔钻出第一口油井的第二年,美国就发生了内战。

1872年,洛克菲勒发动“我们的计划”,第二年诺贝尔家族就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

1885年,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在苏门答腊岛发现石油,老牌帝国主义者便开始将掠夺的魔掌伸向南亚纵深。

1896年,标准石油托拉斯的进一步风起云涌,使亨利·福特开动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而在这之前,蒸汽机无法实现文明人对机动车的文明要求。

190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平德托普油田喷油,使美国人陷入了石油革命的狂欢之中,两年后,赖特兄弟因为有了汽油,才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离开地面的飞行。

1904—1905年,日本击败俄罗斯,靠的是军舰,而日本军舰之所以所向披靡,首先要感谢美国人给予了他们足够的石油。

1908年,波斯湾发现丰富石油后,世界便开始混乱起来,新老帝国主义便从这时起各打各的算盘。

1911年,英国的丘吉尔亲自出任海军大臣,他看中的是由石油支持动力的军舰可以战无不胜。

德国人不傻,他们早已磨刀霍霍。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机械化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基本形式。

而1919年俄国人在列宁领导下,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那一声攻击冬宫的大炮就是从军舰上打出来的。

1931年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它的直接因素就是觉得自己国小无资源,踩上中国东北的富饶之地,就是想获取更多的石油与其他能源。

1933年,罗斯福和希特勒这两个巨头同时登上各自国家的最高权力宝座,由于他们的目光里都知道石油的意义,于是战争就变得随时可能发生。

1937年,日本人已经全部用军舰和飞机直接开进中国关内关外了。

1939年,德国人也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入侵波兰行动。二战便这样开始。

1941年,日本人靠石油支撑完美地执行了“珍珠港”行动,也彻底地迎来了美国人靠飞机运送原子弹往广岛投放的悲惨日子。

1945年日德投降,除了他们的非正义外,没有源源不断的石油燃料供应来维持军械所需是特别重要的原因。

1958年,伊拉克革命。后来掌权的萨达姆在世界面前牛了二三十年,凭的就是手里有丰富的石油。

之后,中东就没有安静过,理由种种的背后就是为了一样东西:石油。

终于,1980年,中东的两个兄弟伊拉克和伊朗开战。

1990年,刚刚从“两伊战争”走出来尚未喘过气的伊拉克入侵邻国科威特,还是为了那儿的有取之不尽的石油让萨达姆眼红。这回美国人不干了,“沙漠行动”将伊拉克人打得差点回不了家……

20世纪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它带着石油的浓香腥味,影响和支配着人类的这段最辉煌也最悲惨甚至有时是最卑劣的历史。

正如《石油风云》的作者、丹尼尔·耶金先生所说:“石油带来了我们的文明中最卓越、也是最糟糕的东西。它一直既是恩惠也是负担。能源是工业社会的基础。在所有能源中,石油,由于其核心作用、战略性质、地理分布、反复出现的供应危机的模式,以及为了获得石油的报偿而控制石油所不可避免和不可抗拒的诱惑,一直看来是最大、然而也是最成问题的能源。如果我们到本世纪末,石油的卓越地位不一再受到(也许已预见到)也许是突如其来的政治、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危机之考验和挑战,那将是异常了。在一个由石油如此深刻地形成影响的世纪中,不应不作如此预计。石油史一向是杰出成就的概论和一系列灾难性而且代价巨大的错误的冗长陈述。它一直是人类崇高的和卑劣的品质的表现剧场。创造力、献身、企业家能力、独创性以及技术革命始终跟贪婪、腐化、盲目的政治野心和暴力同台共存。石油有助于主宰物质世界成为可能。它实际上通过农业化学和运输给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面包。它也为全球争夺政治和经济的优势的斗争提供了燃料。很多的血以它的名义而流。只要石油仍然居于核心位置,对石油以及它所带来的财富和权势所进行的激烈有时是凶暴的探求,必将继续下去。因为我们的世纪一直是一个世纪,我们的文明的方方面面始终是由石油这个现代和使人着迷的炼金术所改造的。我们的世纪确确实实仍然是石油的世纪。”

我们今天的世纪确实依旧是石油世纪。21世纪了,石油依然是核心的能源,而且比20世纪更加突出了它的核心地位——至少我们目前还遥遥无期地看不到可以彻底替代它的新能源产生出来。那么,21世纪——至少是这个世纪的前50年里,我们将继续饱尝尤其是飞速发展的我们中国人将饱受前所未有的关于石油带来的幸福与痛苦、机遇与危机。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应当更加动员全体国民记忆1959年9月26日这一日子。

当然,我们记忆这个日子是为了更好地记忆起那些在这个日子里为我们民族创造了奇迹的人,以及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国家精神是什么!

9月26日,松基三井的井台上一片繁忙,大家期待已久的目光全都盯在那根通向采油树阀门口的一根长长的出油管……下午四时左右,主任地质师张文昭一声令下:“开阀放油!”

“哗——”那根8毫米的油管里顿时带着巨大的呼啸声,随即人们见到一条棕褐色的油龙喷射而出……

“出油啦!”

“出油啦!”

那一刻,整个松辽平原欢呼和震荡起来。32118井台上一片沸腾:包世忠抱着油管直哭,朱自成跟着队长也哭了起来,张文昭从老乡那儿拎来一只葫芦瓢盛满新鲜的原油,他看了又笑,笑了又看,最后竟然情不自禁地坐在地上失声嚎哭——那是兴奋的。突然,张文昭捧起原油,飞步离开现场……

“出油了!我们出油了!”这一天,黑龙江石油勘探大队党委的领导同志正在松基三井驻地开会,张文昭端着葫芦瓢闯进会议室,欣喜若狂地向与会者喊着。会议室的同志“哗啦”一下围住张文昭,争先恐后地抢着看那瓢中散发着清香的油花。有人太心急,将手伸进瓢中,于是葫芦瓢承受不了太多的手,“扑通”一下落在地上,黑色的原油顿时溅在所有围观者的身上。大家兴奋得顺手捧着原油往自己的脸上和手上抹,仿佛少抹了会吃亏似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出油啦!油量而且很大!日产能达十几吨!”身在哈尔滨的康世恩比预定的时间早出两小时,给北京的余秋里报告道。

“好嘛!”这头,余秋里像早有预料似的,回答得特别简单,只是“好嘛”这两个字说得比平时爽朗和有力得多。

这一夜,秦老胡同反倒安静了许多。一则因为康世恩不在北京,二则松基三井出油后,余秋里表面上变得不像初来乍到石油部时急切期待能够立马“抱个金娃娃”的那股劲头。

孩子们这一晚见自己的爸爸总在电话旁打着一个又一个电话。忽而往松辽那边打,忽而往中南海打,忽而往地质部何长工家打,忽而干脆坐在木椅上一声不吱地猛抽烟……

“爸爸今天有点怪喔!”晓霞拉着妹妹晓红偷偷从门缝里看着父亲,回头对妈妈说。

妈妈便笑盈盈地告诉孩子们:“松辽那边出油了,你们爸爸今天事多,别去打扰他。”

晓红和晓霞手拉手,轻声细语地走到会客厅:“我们要睡觉了!晚安爸爸!”

沉浸在思考中的余秋里,一见是两个宝贝娃儿,顿时站起身来:“好,睡觉!我今晚也早点睡!”

余秋里睡下了,但他哪能睡得着嘛!他的心早已飞到了松辽……

松辽那边此刻早已热闹透了。热闹的还有黑龙江省委的上上下下。

“喂,是李局长吗?我是省经委老封呀!你们快把松基三井的石油送点来给省委领导报喜呀!”松辽石油勘探局的李荆和局长刚从32118队现场回来,省经委封仲斌的电话已经追到他的办公室。

“好好,我马上派人送喜报。”李荆和放下电话,就找到黑龙江石油勘探大队党委书记关耀家同志:“关书记,省里等着我们报喜去,你下午就动身上哈尔滨吧,带上油。”

关耀家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并随即起草了一份喜报,请李荆和审定后写在大红纸上。下午,他和办公室秘书小李俩人抱着喜报和两瓶原油,从安达火车站赶到哈尔滨。经委封主任约定他们明天在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门外等。

第二天上午,关耀家他们准时到达。不一会儿,封主任满面春风地对关耀家他们说:“走,我们上对面的‘107’去。”封主任说的“107”是黑龙江省委的招待所,这所看起来很普通的两层建筑,其实是省委领导经常开会的地方。

封主任带关耀家等来到“107”二楼的一个会议室,当他们推开大门时,正中央坐着的一个身材中等、年约六旬的老同志立即站起来:“来来,是松辽前线来的同志吧?快过来让我们看看油是什么样的!”

封主任向关耀家等介绍说:“这是我们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同志。”

关耀家早听说过欧阳书记,但却是第一回见面。他抱过油瓶和喜报,正要张开红纸念时,欧阳书记笑着对他说:“喜报就别念了,给我们讲讲就行。”看得出,欧阳书记也有些迫不及待了。他指指关耀家放在地毯上的那个瓶子,问:“这就是原油吗?”

“是的,就是埋藏在1000多米的地下喷上来的原油。”关耀家说。

欧阳书记的眼里露出了光芒:“是真的吗?拿火点点看能不能着呀?”

关耀家说:“能着。”说着他便顺手卷起一个小纸条,然后伸进油瓶内蘸上原油,再用火柴点燃。

原油熊熊燃烧。

欧阳书记兴奋地冲屋里的常委们大声说道:“看见了吧?这是真正的原油啊!我们这里出油啦!这太好了!”

常委们无不欢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