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不演义-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士信年少气盛,脑筋不容易转弯,到了关键时刻,就暴露出战场经验缺乏的毛病。好在,突袭的队伍里并非只有罗士信一员大将。

此刻,另一位隋唐英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一名军将翻身下马,也不踹门,也不挖洞,直接爬营楼。这就对了,推不倒高墙,翻墙总是可以的嘛。

此人动作相当熟练(练过),不一刻,就爬到了营楼之上,罗士信醒悟过来,翻身下马,也朝墙上爬去。

不一会儿,两位跃上营楼,罗士信大喝一声,拔出腰刀扫开一片空当,而那位仁兄也不帮把手,却转身直扑对方旗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夺营先夺旗!究其原因,三军之战,夺气为先,这跟踢馆的先砸人招牌的道理是一样的。

奔到旗杆之下,这位仁兄一把扯下对方军旗。

一边被冲上来的愣头小子猛砍,一边军旗都被拔了,大家的感觉像是底裤被扒了一样。整个大营人心涣散,顿时无组织无纪律地四下逃散。

紧闭的营门打开了。

现在,是时候介绍一下这位夺旗勇士了,其实也不用多做介绍,此人正是传说中人称“小孟尝”的山东好汉秦叔宝。

秦叔宝,历城人,演义里,他是高级将领之后,地方志里记载他跟以后同他一起客串门神的尉迟敬德一样是打铁的,但又据出土的墓志铭表明他家以前也是做官的。众说纷纭,不去管他,因为英雄是不论出身的。

跟罗士信这位沙场新丁不同,秦叔宝是一名职业军人。很早以前,他就是一员隋将,早些年还去辽东征过高句丽。多年的征战使他比罗士信多了一分成熟与稳重。

打开营门之后,秦叔宝立刻下了一个命令:“放火烧营!”

正撒开步追张须陀的卢明月见到自家营寨中三十多道烟火腾空而起时,没忘了说出那句经典台词:“中计了!”

卢明月拨马就回,大概老婆孩子以及这些年打拼下来的家产就在营中吧。

冲回来后,等待他的是刚热完身的秦叔宝跟罗士信,没多久,张须陀杀一个回马枪,出现在后方。

卢明月大败而逃,十多万的兵马只剩下数百骑向南逃去,能成功脱逃已经算是祖上积德。

顺便说一句,这位卢明月倒是非常顽强,跑到南方之后,又拉起了一支队伍,据记载兵数达四十万之众,还搞了个封号叫“无上王”,但不幸的是,南方也不是好混的,在那里,有一个比张须陀下手还狠的人。

知人善用,足智多谋,为人仁义,英勇无双,这样的张须陀实在是山东义军的噩梦。

翟头领同样有恐张症,张须陀因为剿匪得力,被杨广提拔为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剿匪总司令),翟让的瓦岗也在他的征讨范围。有空时,张须陀也会来找翟让的麻烦,相互交战三十多回,翟让一次都没赢过。

翟头领平常打个劫,抢点粮食,乡下的派出所他是不惧的,可现在惊动了野战军前来围剿,着实让人胆战心惊。

翟让马上跟李密讲起了张须陀的那些恐怖的战绩,惊慌之下,翟让忘了李密这些年就在山东这块游荡,不可能没听过张须陀的名字。

最近,隋朝政府搞了一次调动,将张须陀从齐郡调到了荥阳,很明显,这是为了保证东都洛阳的安全,也不知道翟让这个老大是怎么当的,出兵之前也不踩个点。

而李密应该是知道这个调动的,事实上,李密来到荥阳,不是为了粮食,不是为了基地,正是为了等待张须陀。

李密不但知道张须陀,他甚至比任何一位义军头领都了解张须陀。

行走于各地义军处时,他见过那些头领谈张色变的表情,那时,他就知道,要真的征服这些山头,成为他们的领袖,就必须要击败这位隋朝大将。

与过人的口才、诱人的前景相比,最有说服力的是实力。

张须陀,你将荣幸地成为第一个被我击败的人,一个必须要击败的人。

翟头领不幸成为了李密的诱饵,此时,他急得团团转,搞不好,要扯块白布出去投降。

李密按住翟让,用极其冷静的声音说道:“张须陀没什么了不起的,不用怕他!”

“啊……”翟让抬起头,他望着李密,他本人比李密要高,可此时竟然生出仰望的感觉。

“此人虽然勇健但没有谋略,而且屡战屡胜一定让他生出了骄气,这样的张须陀必败无疑!”李密继续说道。

到了此时,翟让才明白李密不是在开玩笑,他瞪大了眼睛望着神采飞扬的李密。

“不用担心,将军只管列阵应敌,我保证替你击败张须陀!”

保证,拿什么保证?山东群雄都是张须陀手下败将,你凭什么说一定击败张须陀?

这些问题,翟让在后来才想起来,当场应该问清楚的,至少,要让李密立个军令状什么的。可此时,翟让望着李密,感觉到一种神秘的光芒笼罩在对方身上,那里面传出的声音充满磁力,让人无法抗拒。

鬼使神差,对这种毫无抵押品的担保,翟让竟然点头同意。

荥阳城郊。

远处,乱尘飞扬,一队骑兵疾驰而来,近了一看,当头一人正是翟大当家。

从翟当家灰头土脸的模样来看,形势应该是不利的。

就在不久前,翟让怀着忐忑的心情集结部队,跟张须陀叫阵,结果不用多说,因为是被赶着鸭子上架的,翟让完全无心恋战,交兵没多久就败下阵来。

当然,以对张须陀交战三十多回的经验来看,翟让很清楚老张不是点到即止的人物。

环顾着四周,喊杀声越来越近,翟让的脸已经铁青。

李密不见踪影!

那个死小子不是说为我击败张须陀吗,他跑哪儿去了?伏兵怎么还不出来?

想到这里,翟让就有直接问候李密祖上的冲动,这也难怪翟头领窝火,老大在前面拼死拼活,小弟却躲着不出来,这也太不像话。当然,要是翟让知道自己现在正是李密线上的诱饵,只怕就不是骂人的事了。

李密哪儿去了?

荥阳城西,那里有一座著名的寺庙叫大海寺,在此时,它应该叫代海寺,取代替南海之意,是南海观音菩萨的道场。而后来之所以改名为大海,据说是因为唐朝太宗李世民小时候患眼疾,在此寺求佛而愈,当上皇帝后,李世民将此寺扩建,因为花公款不心疼,此寺被建得波澜壮阔,似海一般,遂名大海寺。

今天,大海寺将亲眼见证一位霸者的诞生。

大海寺北边的林地里,李密正紧紧盯着战场的方面,也许是冲天的火光,也许是沸腾的血液,李密的眼睛变得通红,全身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鱼已经入网了吗?

有那么一会儿,李密似乎听到了张须陀的喝斥声,这是让人胆寒的声音,但今天,这横扫千军的咆哮只激起了李密的斗志。

张须陀,无论你多么神勇,你都注定只能当我向上的垫脚石,是我成功的注脚。

因为,我非战胜你不可!

时间的脚步,再往前走两步吧,张须陀,再奔跑一会儿吧,翟让就在你的前面,离开你的大将,脱离你的大军,去追逐翟让吧,就像鸱鸮猎食麻雀。

而我,将是猎鸮的鹰。

长风掠过密林,四下的喊杀声越来越混乱,忍耐已久的李密终于等到了出击的时刻。

身后的劲卒,随我进击吧,去战胜我们的宿敌,去击败传说中那位不败的男人。

【将道】

张须陀并不难找,凭着老张那标志性的喝斥声,李密领着一千养精蓄锐的精骑包抄到了他的身后。

很快,翟让也杀了回来。

据说,翟大头领本来准备一口气奔回瓦岗的,但徐世勣拉住了他的马头,告诉他,后面的厮杀声发生了变化,一定是李密杀了出来,现在回头,前后夹击张须陀,一定能取得大胜。

翟让、李密、徐世勣、单雄信、马、枪,张须陀被围在中央。

张须陀已经落单。

从史书上分析,张须陀为了活捉翟让,采取了分兵追击的策略,现在看来,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张须陀的身边已经没有了力大无穷的罗士信,也没有了骁勇无比的秦叔宝。

但,张须陀依然是勇悍的张须陀。

明白自己中计被围后,张须陀并没有慌乱,从军大半辈子,他的一生就是在包围与反包围中度过的。

提枪,纵马,暴喝,张须陀卷起怒涛,冲向了四围而来的瓦岗军。

三军可夺其勇乎?四虎可困猛龙乎?

枪花开遍之地,一条血路已经打开。

张须陀杀开重围,脱身而去,失败对他来说并不新鲜,只要活下去,他一定能够卷土重来。

可跑了没一程,张须陀勒缰驻马,往后望去。

惨叫声接连传来,部下正被重重围住,然后一个个倒下。

沙场向来是残酷的,张须陀自然也不是第一次见到死亡。可张须陀没有犹豫,做出了一个在别人眼里显得莫名其妙,但在他看来天经地义的选择。

掉转马头,重回战场。

我绝不会放弃我的士兵,胜利也许是一个将军追求的目标,但同生共死才是我的将道!

张须陀去而复还,又杀进了包围圈,他对自己的部下大声喊道:“你们跟紧我,一起冲出去!”

大概瓦岗军们并没有想到这还有回来的,一时不备,又被张须陀冲了出去。

当跑出一段距离后,张须陀告诉跟他突围出来的部下:“你们先走,我还要回去。后面仍然有兄弟没有出来。”

说罢,张须陀又打马回身,冲向了重围。

史书记:来往数四。

平常四字,字字浸透悲怆壮烈。

当张须陀最后一次杀回包围圈时,他猛然发现,战场越来越安静,偌大的战场,自己人已经所剩无几。

对手越来越多,自己的体力越来越差,张须陀突然意识到自己已到了极限。

是了,这里就是我马革裹尸还的地方。我也不需要再突围了,我已经将天子交付的兵马丧尽,当年项羽不愿只马见父老,我张须陀又怎能孤身复天子?

想到这里,张须陀翻下马来,一拍,将马赶走。

战马啊,你陪我征战沙场,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你去寻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