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不演义-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报突厥的援兵已经在路上,马上就能到。

不过数日,所有的困难全部散去,这证明,成功就是多坚持一会儿,多往前走一步。

大军开拔的时刻终于到来,前面,是唐军的第一个拦路虎。

隋朝虎牙郎将宋老生奉杨广之命,率两万精兵驻守霍邑,堵住了唐军南下的道路。此人就是前面被李世民形容为轻浮,一战可擒的主。

李世民确是抓住了宋老生的七寸。

八月初三,霍山。

到处弥漫着晨雾,雾气中隐隐有金戈的声音传来,仔细观察,在霍山脚下,一支大军沿着山脚小道急行军,从其红白夹杂的军旗来看,这是李渊的唐军。

史书记载,放着大道不走,却走山道,这是霍山山神的指引。到底李渊有没有见过山神无从考证,但走山脚小道却是正确的选择。

当李渊的大军开拔到离霍邑城只有十余里时,城内的宋老生仍然没有发现对方的行踪。

李渊叫停了大军,眼睛直盯着前方,白雾的后面就是霍邑城了。

这是出太原以来的第一场大仗,其胜负将决定南下的走向。

风从山谷间刮来,不一会儿,刚还充盈山谷的白雾被吹得干干净净,仿佛从来没有过,发黄的树林,结露的草丛,金黄的秋天露出了它迷人的一面。这是收获的季节吧。

李渊大喜:“如此景色,真是天助我也。”

也不知道根据什么理论得出风扫白雾是助他李渊,这种风吹大雾尚可,可要吹倒霍邑的城墙显然是异想天开。

李渊叫来了他的将领,分析了敌我势力,指出宋老生此人不难对付,但如果他怯而不战就不好办了。

“你们有什么办法?”

“如果用轻骑去挑逗宋老生,宋老生一定出城应战,我们趁机在城外擒拿宋老生!”李世民迫不及待,抢先答道。

李渊笑了,像是考验李世民一般问了一句:“要是对方不受挑逗呢?”

“不会的,宋老生一定会出来!”

“哦,为什么?”

“宋老生此人出自寒微,勇而无智,因为以前讨捕小盗,立过一些功劳,才被派到这里来,来之前一定拿了不少赏赐,如果不出战,他怎么向上面交代?如果他真的固守不出,我们可以散布消息,说他跟我们相通,他并不是霍邑的地方官,根基又差,左右都不是亲信,到时自相猜疑,相互密奏,不用我们动手,江都自会来取他首级。”

“当然,宋老生还是有些小聪明的,不出战的这些后果他都知道,所以,他一定会出城应战!”

李渊惊奇地望着自己的儿子,他本人就擅长分析对手,喜欢从对手的性格、爱好、习惯等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对方的下一步,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但没想到李世民完全继承了这一思路,而且扩展到对方的出身上面。

沙场就是双方将领的博弈场,胜负的关键在于你了解对方有多少,李世民年纪轻轻,却差点把宋老生的祖上八代拿出来研究了。宋老生如果有感应能力,大概在城内也要打一个寒战吧。

时间来到了午后,是时候请宋老生出来喝下午茶了。

霍邑城(今山西霍县)。

宋老生也知道自己耐不住暴脾气,为了克制自己,他把自己关在城里,没有出去搞偷袭。

这一天的下午二三点,宋老生爬上城楼,远远看见一队骑兵跑过来。

人数不多,只有数百骑。

离城数里的地方,这数百骑停住了,从中又分出数十骑径直冲到了城下。

这数十人道德水平实在不高,站在城外,对准城头,直接就问候起宋老生祖上来。

宋老生混元守一,决心抛弃祖宗名誉,下定就是把他祖坟刨掉都不出城的决心。

可最终,他还是坐不住了。

对方停止了辱骂,开始挥鞭指点城池,而先前的数百人突然分为十队,从东向西开始奔跑,一看就是在勘察地形。

难道对方不只是激将,真要在城外扎营准备猛攻。

很快,宋老生肯定了自己这个想法。远方,一大队兵马正集结而来。

不能坐等对方布营结阵,趁对方立脚未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宋老生点起三万精兵,从东门跟南门杀出。

一出来,就上当了。

外面叫骂的骑兵一哄而散。

领头骂城的正是李世民,看到宋老生出城之后,他压抑住狂喜,迅速跑到了李渊的身边。

“宋老生出来了,事情成了!”

望着兴奋的李世民,李渊摇了摇头:“不,还没有成功。宋老生只是出了城,他随时有可能退回去。要想让他有来无回,还得让他再前进一点。”

李渊很快布置了方案:

骑兵分为两路,李建成率左路,李世民率右路,等双方一交战,你们迅速脱离战场,李建成奔东门,李世民抄南门,堵死宋老生的退路!

然后,李渊又令:“中军后退!”

用中军诈退吸引对方,用两翼堵住对方的退路,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但完美的计划需要对方完美的配合。

宋老生并没有上当。

李渊露出了破绽。

战场之上的变化复杂无比,后退的有可能是真的胆怯,当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乘势攻之可以取得大胜,但后退还有一种可能:诱敌。

这两者怎么区分呢?答案就在撤退的阵形里。兵书讲解,溃退之兵一定是军旗参差不齐,鼓声大小不一,军阵喧哗而步伐凌乱。如果旗帜整齐,鼓点统一,号令如一,撤退有序,则一定是诱敌。

作为一名没有出身全靠打拼上位的将领,宋老生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他一眼看出李渊的陷阱。于是,他在城前结阵而没有发起攻击。

诱敌之计已经失败了,看到宋老生连上前喊别跑的心情都没有之后,李渊做了一个决定。

将中军向东推进,跟在东边结阵的李建成会合。大概是为了防止宋老生突然向兵少的东翼发动进攻,把他的宝贝儿子抓走。

两军对峙,最先沉不住气的总是要出岔子的。

当李渊的中军向李建成移动时,军阵开始拉长,空当开始出现。

宋老生抓住了这转眼即逝的机会,迅速下达了进军的命令。三万精锐猛地冲向了李渊跟李建成。

也许是上天眷顾,宋老生发现自己刚冲击,对方就是一阵骚动,并且开始撤退,此时,军旗倒了,战鼓乱了,步调散了。

宋老生心中一阵狂喜,这是童叟无欺的溃退!

李渊将诈退表演得如此逼真,他也不愿意的。

李建成摔倒了。

也不知道这位公子爷在想什么,宋老生这边刚冲击,他就莫名其妙地从马上掉了下来。看来,李建成也是一位坑爹妈的主。

本来的诱敌假戏成真,在隋军的猛烈进攻下,唐军节节后退,眼看就要一败涂地。

宋老生惊喜之下,忘了敌人不只有一阵。

震天的呼啸声从后面传来,回头一看,宋老生看到一人满脸绛紫率领一队骑兵从南原的高地上冲了下来。

经常在史书中救亲爹、救大哥的李世民又来了。根据各种史料推测,这一次真实性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李世民本来在南边布阵,离这边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是察觉到了这边的异常。

率领着骑兵,李世民从高而下冲进了混战的沙场,据史书记载,李世民相当勇猛,挥舞双刀,扑向了宋老生。

据我所知,在《三国演义》里用双刀的都是超级龙套,比如为了衬托关二爷勇猛而壮烈牺牲的守关六将之一的孟坦。

显然,隋唐英雄的设定跟三国不同,李世民头号主角,却耍起了双刀,而且颇有关羽耍大刀的杀气,一口气斩杀数十名敌人,最后,双刀出现缺口,李世民的袖口溅满鲜血(别人的)。李世民相当注意个人形象,停下来将袖内的血拧干才又冲进战场。

李世民的突然杀出终于稳住了形势。李渊恢复了镇静。

当老狐狸恢复正常水平时,就没有人能够算到对方会出什么样的招数。

李渊只用一句话就瓦解了隋军的意志:“我军已斩宋老生!”

宋老生已经被斩了?隋兵愣住了,他们忘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回过神来后,心绪大乱。个别无组织无纪律的已经开始拔腿往回跑。

那么,宋老生到底是死是生呢?

傍晚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宋老生的踪影,他面容失色,正策马向城门狂奔。

史书没有记载宋老生是跑向了哪个门,但基本上区别不大,两个城门都已经关上了。

在宋老生被李渊宣布死亡之时,李建成与李世民就心有灵犀,按计划分别去抢占城门。守城的倒是手快,一见唐军攻来,连忙放下了滑门。

可怜宋老生回家无门,情急之下,宋老生跳下马,跳进壕沟,爬向了城墙。

天色已暗,城上还有眼尖的,竟然发现了宋老生,扔了一根绳子下来。宋老生抓住这根救命绳子开始往上爬,估计平时缺乏锻炼,爬了一丈,唐兵就追了上来。

宋老生壮烈牺牲在城墙之下。

这说明,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确是真理。

【赏罚之术】

用了一个下午,李渊拿下了霍邑城,但必须得说,他攻克的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城池,还有一座精神上的城池需要他攻克。

李渊找到了攻城的办法。

进城之后,李渊开仓济民,会见城内的工商农各界代表,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并抽空审理了案件,最后特别下令,授城内七十以上的老人散官。对于宋老生从关中带来的士兵,李渊表示,愿意留下来的可以留下,不愿意的,授五品散官,发放路费。

我相信,这些才是李渊横扫天下的真正原因,因为在他的眼里,不只有对手而有盟友。凭借着广封赏的策略,李渊在接近有征无战的至高境界。

在给霍邑的乡亲发红包时,李渊没忘记自己的将士。这一次似乎出了一点问题。

下面报告,攻城的将校开始发牢骚,表示怎么奴隶也跟我们一样领赏赐。

在李渊的部队里,还有西突厥的兵马(不是前面的东突厥),而突厥还是奴隶社会,突厥人领了奴隶前来助拳。

攻下霍邑后,李渊特别下令发奖金不能忘了那些奴隶。

显然,李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