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不演义-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结果如下:唐军大败,八总管上一个败一个,数员大将被抓,士兵伤亡半数以上。李世民弃掉高﨡,逃回了长安。

据史书所记,李世民在病床上听说刘文静领兵出城的消息后,连忙下了一道命令前去制止,遗憾的是,命令还没有到达浅水原,唐军已经大败。李世民没有办法,只有选择撤退,他身染重病,还跑得如此神速,也是精神可嘉的。

这是唐朝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败,也是李世民军旅生涯的第一次大败,当然,根据史书所说,这事不能怪李世民,要怪就怪刘文静殷开山不服从安排,擅自出兵。这两位也受到了惩戒,两人被免职为民,戴罪立功。这是唐朝政府以及史书的最终认定,但真相似乎并不是如此。

这擅自行动的两位仁兄,损师大半,导致京师震动,差点让刚成立的唐朝夭折,其处理结果仅仅是免官,连板子都没打,而且还在军中,可以戴罪立功!实在是皇恩浩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而且这两位也太大胆了,刚听完李世民的指示,马上就敢反其道而行?再者,从李世民跑路之迅速,还能临床指挥来看,病情似乎并不重,绝不至于丧失指挥权。再综合李世民以前速战速决的作战风格,以及考虑小李向来喜欢改写历史的不良记录,大概可以判定,此次战斗的指挥者正是李世民本人。

当然,李世民是王子,又处在要树立威望的关键时刻,是不能失败的,李世民不能败,就只能委屈一下两位亲信背一下黑锅。

下属挡了子弹,史书改了记录,李世民不光彩的一页隐藏在历史的迷雾当中,李世民可以用这些来骗过所有的人,但有一个人他是无法骗过的,那人便是他自己。曾经横扫千军、气吞万里的他怎么面对自己的骄傲?他又怎么去接受丧师过半的耻辱?

那一场大战的每个细节已经被史书略过,但接下来的日子,这些细节无时不出现在李世民的脑海里,他不停地问自己,自己是怎么败在了薛举的手下?

这不亚于经常揭开快好的伤疤,仔细观察那些血淋淋的表象,提醒自己伤口是如何而来。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真正的名将一定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

在李世民反省自己的同时,李渊也在反省着自己。

【李渊的应对】

李世民找部下顶包一事,怕是骗不过李渊的,但李渊没有深究,而是低调处理了刘文静殷开山两人,这样做的目的除了稳定大局之外,还因为他知道失败的责任并不全在李世民身上。

此次大败,固然是因为李世民年轻气盛轻敌所致,但失败的根源还是在李渊的政策上。大概是当了皇帝,李渊有点大意,平时常用的拉拢打压等绝技都没有发挥出来,就让李世民直接领着部队上战场了。

把战争想得太简单,以为不过是战场上单纯的厮杀,其结局自然是承受失败。

在困境之下,李渊终于清醒了,又恢复了往常的水准。

打开地图,李渊盯着西北方面,很快,他找到了症结所在。

在西北面,唐朝要面对许多的挑战,但并非每一个都是敌人,其中有一些是可以利用的。

李渊找到的是盘踞在河西五郡的李轨。显然,这是根据联弱抗强,远交近攻的方略找到的盟友。

很快,李渊的使者出现在武威城内,面对共同的敌人薛举,李渊顺利跟李轨达成了协议,为了表示亲近,李渊称李轨为兄弟。李轨欣然唤李渊为大哥。

李渊实是认兄弟的祖师爷,宋江认了兄弟,不过用来当当山寨头目,打打小县城劫个小狱,李渊认一个李密,就挡了东边的兵马,认一个李轨,就成功打破了西北的僵局。当然,李轨这位兄弟实力相较李密要差一点,还无法独当一面,要真正解决西北的困境,还需要另一个老朋友。

李渊又想起了突厥人。

为什么要说又呢?那是因为李渊已经晾了人家好久了。唐朝跟突厥的友好关系由热转冷,这得怪李渊。

李渊这个人实在缺乏契约精神,进了长安之后,就完全忘记了当年跟突厥人达成的土地归唐公,子女玉帛归突厥之协议。

大概是没有签合同的原因(好像这种事也不好写到合同里),李渊就有点赖账了。玉帛也不按时按量送到,美女就更不用说了,李渊自己身体好,欲望强,很快就将杨广后宫精英进行了收编,剩下的竟然遣散了。这算怎么回事,始毕可汗眼巴巴在汗廷等着呢。

因为李渊不及时按量足质交纳提成,突厥人对李渊相当不满,经常派使者到长安城里大吵大闹,每次李渊都赔笑脸,指使外交部好好招待。当然,在长安城可随便吃,随便喝,但要打包,那是不行的。

现在李渊又想起要用人家了,再不拿点真金白银出来是不行了。

不久后,从长安城出发了一队使节团,除了外交大臣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人员,她们是色艺双绝的长安艺妓,这是李渊送给突厥始毕可汗的大礼。

就效果来看,一个艺妓抵十个外交使臣,很快,始毕可汗狼颜大悦,马上派了突厥高级干部骨咄禄特勤前来联络感情。但要靠一群艺妓就让始毕可汗出兵是不现实的,最后,李渊终于拿出了真正值钱的东西:土地。

李渊割出了五原郡跟榆林之地,这两处在河套地区,是中原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条防线,如果打开地图,从草原南下,过五原郡是朔方郡,而朔方郡的梁师都是突厥人的马仔。经过朔方郡,突厥的战马可以一直冲到长安城下。这不是危言耸听,数年之后,突厥人就将饮马渭水。

在中国历史上,将战略要地割给草原民族的,李渊不是唯一一个,数百年后,一个叫石敬瑭的人将幽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人。石敬瑭凭此一举成为了千古第一汉奸,被翻来覆去骂了千多年(宋人骂得最狠),而李渊躲过了这个骂名。其原因很简单,石敬瑭卖了就卖了,而李渊卖了还能抢回来。

低调处理兵败,结盟李轨,贿赂突厥,作为一位战略家,李渊完成了他所有的布局,而最后的一击,依然需要他的儿子李世民来完成。

【皇二代的直接对话】

李渊父子反思时,薛仁果却只能一个人哀思,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了。

浅水原大败李世民的一个月后,薛举就生了病。薛举找了一位巫师来治病。经过占卜,巫师说了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这是死去的数万唐军冤魂在作怪。

在浅水原,薛举干了一件不太地道的事,消灭了数万兵马,也不尊重死者,反而把唐兵尸体堆在一起,搞了一个景观来炫耀武力,就巫师看来,唐兵死不瞑目,正组团从黄泉前来问候他。

听完巫师的话,薛举头晕目眩,没两天就一命呜呼,这说明,第一,要尊重死者,第二,有病还得去正规医院,请算命的看病,不病死也得吓死。

在这之前,薛举采纳谋士郝瑗的建议,准备出兵长安,刚收拾利索就挂了,也算出师未捷身先死吧。但这也未必全是坏事,一来,两位儿子可以直接面对面了,再来人死万事空,以后不用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大秦帝国的重担落在了新任皇帝薛仁果的身上。

薛仁果也不含糊,化悲痛为力量,登基之后,第一个命令就是进攻泾州城(甘肃泾川)。

此时,薛仁果正率领他的部下驻扎在离泾州城不远的折墌城,这个折墌城属于小县城级别。薛仁果就是在这里从太子晋级为皇帝。

这个城太小了,实在不匹配大秦皇帝的身份,而长安城又比较远,一时半会儿也攻不到,就近攻个泾州城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吧。

于是,薛仁果率领大军将泾州城围了起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也违背了薛举的遗志,薛武帝(武皇帝是薛举的谥号)本来是准备趁长安大败,根基动摇之际直取长安的。薛仁果放弃长安,直奔泾州的原因大概是大秦帝国的幕后策划师郝瑗也生病了。

薛举病逝以后,郝瑗追思先帝,十分悲伤,最后悲伤过度而致病,一病就撒手人寰(不起)。这个病实在蹊跷。当年刘备对诸葛亮有三顾之情,托孤之重,诸葛亮都没有悲伤不起,你郝瑗才在薛举面前打几年工,就不起了,人家儿子仁果哭丧不影响吃饭睡觉上阵,你一外姓人就不起了?更何况薛举当日可是劫持过你。

见过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但没见过病得如此严重的。

薛仁果知道长安不是好攻的,可他没想到的是,区区泾州城也是不好攻的。

驻守泾州城的人是唐朝骠骑将军刘感。刘感已经在泾州坚守了很久。渐渐地,粮食不够了,刘感将自己的马杀了充军粮,在将士分马肉时,他跑到一边,取了一些马骨煮汤混着木屑吃。

靠着与全城将士同甘共苦,刘感以孤城抵抗着薛仁果的大军,最终等来了唐朝的援军。

唐朝的长平王李叔良率领士兵进入泾州城,这李叔良是李渊的堂弟,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他的曾孙相信大家都听过,他的曾孙叫李林甫。

援兵的效果是明显的,城外传来消息,薛仁果不但解了包围,还引兵朝南而去,从方向上看,应该是回大本营秦州了。原因据说也是没有粮食了。

泾州之围解了,但马上又传来了另一个好消息,从高﨡城来了一位老乡,表示薛仁果一走,高﨡人愿意重新回到唐朝的怀抱,请将军马上派兵主持大局。于是,李叔良指示刘感马上去高﨡接管城池。

刘感来到了高﨡城下,他或许已经感觉到这是一个陷阱,但官大一级压死人,况且李叔良的级别比他还不止高一级。

高﨡的城门紧闭着,刘感大声喊话,告诉对方自己是应约前来搞接收的。过了一会儿,门没有开,却从上面传来一个声音告诉刘感,秦兵已经走了,将军可以翻墙进来。

刘感笑了,秦军已经走了,还让我翻墙?骗小孩吧。

望着紧闭的城门,刘感下令:放火烧门。

点火的士兵刚把城门点着,就被城上倒下来的水浇成了落汤鸡。

不用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