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不演义-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将大军推进到王世充的眼皮底下,为了迎接对方,王世充亲自出城,与李世民隔着谷水对望。

平心而论,两位都是胜利者,他们都是经历了血战,战胜了强大的对手才站到了这里,区别是,王世充已经到达他的极限。

皇帝已经当了,还求什么呢,能维持这样的生活就足够了。

于是,王世充向对岸喊话,表示现在隋朝已经完蛋了,大家和平共处,唐帝管关中,我帝河南,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我王世充也从来没有西侵过,怎么唐帝举兵而来?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吧。

显然,王世充想回到南北朝时期的分裂状态,这是一个不怎么美好的愿望,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纵观中国历史,《三国演义》一句话已经解释至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已经分裂了三百多年,大分裂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一统天下的时代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身处最后黑暗的枭雄唯一可以争取的就是成为大统一时代的唯一胜者。

这是一场必须决出胜负的竞赛,这场残酷的竞赛只给最后的胜者发放金牌,第二名跟第三名得到的不是银牌,也不是铜牌,而是棺材。

李世民笑了,他不明白凭这样的觉悟,王世充是怎么掌控住洛阳的。他也不是第一天参与这个游戏,应该知道这个游戏里没有平局,只有胜利者跟失败者,胜利者拥有一切,失败者一无所有。

李世民断然拒绝了王世充递出的橄榄枝,告诉对方,此次奉诏取东都,上面不让讲和,你要谈,就跟我爹谈去。

这就是打太极了。

王世充,别天真了,求情是没有用的,正如你一路走来,求情、妥协何曾起过作用,在乱世里,只有实力才能决定生存。

觉醒的王世充终于抛弃掉了幻想,并对李世民的拒绝迅速做出了回应。

十三日,洛阳,早晨。城门大开,从里面杀出两万兵马来,因为跟唐军打了大半年,兵力损耗严重,这两万兵马也算王世充倾城而出了。

此时,李世民正在洛阳城西的青城宫扎营,因为初来乍到,还处在修安置房的阶段,营房的壁垒还没有完工。

两万兵马冲到谷水,摆出了渡水袭击的阵势。

唐营开始骚动。史书记载,诸将皆惧。

这是王世充的机会,但王世充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他并没有下令马上攻击,而就在岸边鼓噪。

王大爷啊,这可不是漓江对歌,喊是喊不死对方的。

让王世充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他的胆怯,此时的战场用一句歇后语表示应该是恰当的:麦秆打狼——两头害怕。

两方对峙在江水边,直到有一股狼烟升起。

就在王世充的两万大军在谷水边叫阵时,对岸的邙山上,一支骑兵登上了山头。

李世民望着对面的郑军。

对方既然来了,为什么又不攻击呢?

观察一阵后,李世民终于洞察到了王世充的内心。

这是王世充的最后出击,因为是最后一击,所以老王心理负担大,想赢怕输的思想很重,这才出现杀到一半就停步不前,指望唐军被吓退,好趁机偷袭。

好吧,如果这是王世充最后的侥幸,那就彻底击溃他。让他从此再不敢从洛阳城里冒头出来。

李世民叫来了屈突通,嘱咐他率五千步兵渡河发起攻击,并特别指示,只要一交兵,就放狼烟。

步兵,狼烟,渡河先击。

这是李世民的惯用套路。

在兵法上,有一对重要的概念叫正奇,所谓正就是堂堂正正地用兵,奇则是用诡计奇计。但如果大家就此区别正奇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军事家们看来,正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跟阴阳一样,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变,正可以为奇,奇可以为正。真正的名将可以将正奇运用如神,正亦为奇,奇亦为正,正奇进入到无形的境界,从而变化莫测。

提起李世民,大家多认为是贤明的君王,事实上,他也是一位将正奇运用自如的名将。

屈突通的五千步兵渡过谷水,冲向了王世充的两万大军。

狼烟点起之时,唐军祭出了以奇制胜。

一千余精骑从邙山直奔而来,这是李世民的玄甲军,所有的骑兵全部黑甲黑衣,由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别统率,前三位大家都熟,后一位是李世民收编的原薛仁果部将。

这支玄甲军将成为唐初最为善战的骑兵,它的威名甚至影响到三百多年后。唐亡之时,李世民的一位粉丝也组织了一支黑衣军,也曾经横扫中原,所向无敌。那是后唐李克用的黑鸦军。

灰色的狼烟跟黑色的玄甲军很快混成了一片,突然杀出的骑兵开始主宰这场战斗。

冲到谷水对岸后,李世民做了一个出其不意的决定。

他率领数十骑径直冲开了王世充的军阵,一路杀一路跑,竟然冲穿了对方的军阵,杀到了对方的身后。史书记载,李世民是嫌刚才在山上看得不清楚,这回亲自以身为尺来量一下王世充大军的厚度。

这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在击穿对方的军阵后,李世民发现已经跟随从走散,而自己来到了一条长堤边,往前是河水,往后是郑兵。而坐骑已经中箭。

李世民骑的依然是那匹飒露紫。

紫色的大马渐渐放慢了飞奔的脚步,一支箭深深刺在它的胸前。它曾经与他的主人出生入死,让对手望尘莫及,但此刻,它无法再驮着自己的主人杀出重围。

郑军已经靠近长堤。

秦叔宝不在,程咬金不在,尉迟敬德不在,翟长孙也不在,但总算还有一把刀在。

一位大将回马,面对郑军连发数箭,紧追不舍的郑兵放慢了脚步。此人翻身下马,将马让给了李世民,自己一手牵住了飒露紫,一手提起了大刀。

此人,唐将丘行恭。

怒吼声在长堤边炸响,丘行恭挥舞大刀,护卫李世民冲出了重围。

回到军营之后,丘行恭扶住马头,慢慢拔出了飒露紫胸前的一箭。对他来说,这匹战马就如同战友一般。

箭出之后,这匹征战沙场的宝马倒在了营前。

此情此景后来被雕刻成石像,立于李世民的昭陵之前。现在大家想看原物不太容易,这座雕像现藏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李世民没有亲自去拔箭,因为他需要的是复仇。

回到大军的李世民重新组织了进攻,应该说交战双方都体现了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人胆怯逃跑。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决定胜负的一战,所有人的前程、性命就跟此战联系在一起。

从早上开始交战,到了中午的时候,胜负终于分出,王世充下达了退兵的命令,开始退入城内。而李世民乘胜追到了洛阳城下,并趁机将洛阳城围了起来。

现在终于可以确定,王世充再不会出城袭击自己,但最终的胜利并没有来到,事实上,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李世民将要面对的是战场上最为残酷的战斗:攻城战。

【李世民的短板】

十余天后,李世民向洛阳城发起了攻击,他自信已经击破王世充的胆气,只要发动攻击,洛阳城指日可下。

在攻城的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为什么雄霸中原的李密艰苦奋斗数年,还没有拿下洛阳。

洛阳并不易攻,事实上,任何一座城池都会成为名将的滑铁卢。

连下七十城的战国名将乐毅最后的胜利却被阻止在莒城和即墨两座残破的小城外。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五十万大军乘胜南下,却被阻在了仅有数千士兵的盱眙城。赵匡胤数围太原,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岳飞在幽州城下,仰天长叹幽州如山般高的城墙。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动用了最精锐的军队,也被阻在襄阳达三十八年……

跟野战不同,城池攻防战更多的是意志较量,只有杀戮与死亡,只有每一块城头的冲杀与搏斗。没有多少技巧,没有多少捷径。只有用血与肉去堆一条通往城门另一边的道路。在这个较量当中,伤亡会每天累积,疲惫会每天增加,锐气会渐渐磨去,信心会渐渐失掉。所以,兵神孙子才会在其著作中警告所有的后辈,绝不要让自己陷入强攻一座城池的境况。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攻篇》。

以李世民的军事经验来看,攻城战并不是他的专长,他擅长的是野外作战,利用机动灵活的铁骑发动突然攻击来击败对方。面对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池,铁骑无法发挥它的优势。

当然,说李世民没攻过城池也是不准确的。他曾经也参与攻克过长安,但辩证法告诉我们,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长安跟洛阳虽然都是大都会,但两者还是有差异的。

差异不在城墙的高度,也不在城池的深度,差异在人的心上。

读过《西游记》的都知道,孙悟空能够大闹天宫,是因为神仙们都是替玉帝打工的,而取经路上,转业当妖怪的神仙坐骑都能将孙大圣搞得焦头烂额,四处请神拜佛,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妖怪们都是自己创业的。

长安洛阳亦是如此,长安城的守将都是替人打工,老板杨广跟老板娘们更远在江都,自然出工不出力,但洛阳就不同了。王世充是自己创业的。

王世充没有退路,他要想继续活下去当他的皇帝,就只有守住洛阳城。

而李世民也没有退缩,因为他要想接下来有机会当皇帝,也必须攻下洛阳城。

上个月,李渊叫人给李世民带了一个口信,告诉他,这次出兵不拿下洛阳绝不收兵,攻陷洛阳之后,洛阳城内隋朝皇室的车驾仪仗、图书簿籍以及器械除去私人必需的,你都收集起来。

至于这些东西收集起来,以后是上交国库,还是儿子你留在秦王府里自己玩,李老爹没有说。

为了鼓励二儿子艰苦奋斗,李渊经常玩这样的小暧昧,让李世民产生“这个天下现在是我的,将来就是你们的”的感觉,这个“你们”包括李建成,也包括李世民。

这个口信将李世民搅得热血沸腾,他反复琢磨着这句话,仿佛又看到了一些暗示。

因为积极性瞬间高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