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不演义-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城门外搞隔离工程很简单,但要攻进城就比较麻烦了。

洺水城虽然是个小城,但有一个有利的防守条件,城的四面被水环绕,水面阔有五十步,深达三四尺。

要攻到城下,必须先解决过河的问题。

刘黑闼采取了一个笨办法。

在城的东北角两处,刘黑闼组织了民兵填柴运土,准备填一条直通城墙的甬道。这个方法简单,但有效。

【铁血孤城】

“如果让刘黑闼修成甬道,洺水城一定守不住。”

在唐军的军事会议上,跟刘黑闼屡有交手的徐世勣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世民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洺水城会让老刘发这么大的火,这可能是因为他生来就不知道背叛的滋味,也就无从了解这种羞愤经常会让人失去理智。

在徐世勣表示自己的担忧时,李世民并没有露出应有的紧张,相反,他的脸上浮现出了神秘的笑容。

兵书里写道愤军必败,现在刘黑闼就处在这个阶段。一直以来,李世民都在试探对方,大打太极,忽悠对方轻易出招,但没想到这个草莽英雄也是太极门的高手,你玩游骑,他也玩游骑,就是不露底牌。

现在,洺水城的意外叛变终于让老刘暴露了他所有的主力。

在所有人看到危机时,李世民却看到了胜机,难怪以后,李世民谈起兵法,连军事教父李靖都连连称赞。

决战的机会浮现了,可有一个问题。唐军的主力还没有集结完毕。

在唐军完成集结前,必须要将刘黑闼拖在洺水城外,显然,现在的守城将领王君廓是无法完成这个使命的。

于是,李世民扫视了他的部将,这里面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到了这个关键时刻,他只有寄希望这些部将的个人能力了。

“谁能代替王君廓去守洺水城?”

这是一个死亡任务,也是一个吃苦不讨好的活,历史上出彩的总是攻城拔寨的大将,很少有人会想起死守一城的将领。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有一个人站了起来。

“我愿以死守之!”

洺水城头,王君廓已经快陷入绝望,他对刘黑闼这种简单粗暴的打法毫无办法,只有眼睁睁看着对方的甬道向自己的城墙铺进。

当甬道修成之时,也许就是自己捐躯的时候。

关键时刻,王君廓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

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登城督战。上城之后,他看到一阵骑尘卷来,看清旗帜后,他万分激动。

那是李世民的王旗。

紧接着,王君廓看到对方的令旗挥动,传递过来一个让他倍感亲切的命令:

突围撤退!

率领亲信,王君廓准备从南门跑路。事实证明,前方刘黑闼的土方没有白挖。经过一番冲击,竟然冲不出去。

此门不通,还有其他的门。

行到北门,在城外兵马的接应下,总算冲了出来。

离开洺水城时,暗叫谢天谢地的王君廓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竟然有一支二百人的唐军跟他擦肩而过,重新冲进了洺水城。

率领这支唐军的是一个熟悉的身影。

谢天谢地谢秦王之余,还得感谢这个以命为赌注,接手这个死亡任务的人。

站在洺水城上,直面刘黑闼攻击的人是罗士信。

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唐军竟然还换了一次班,刘黑闼再一次被激怒了。

一定要拿下洺水!

刘黑闼向洺水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站在城下,刘黑闼指挥着冲车撞击着本就不高的城墙,火光之间,刘黑闼突然看到漫天的白色。

下雪了。

一股喜悦在刘黑闼的心中涌起。

李世民让罗士信空降洺水,并不是让对方去送死,事实上,他只是让罗士信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直到唐军主力集结完毕,这样,就可以采用中央开花的战术将刘黑闼一举消灭在城外。

这个奇计只差一步就成功,李世民算到了唐军集结的速度,也找到罗士信这样以死诱敌的勇士,可他却无法掌控天时。

天降大雪,大路变得泥泞,唐军无法顺利组织大军。救援被阻断在路上,只好眼睁睁看着刘黑闼的甬道修到了洺水城下。

在外无援兵,内无险关的情况下,罗士信支撑了八天。

八个日夜不停的进攻,刘黑闼终于进入洺水城,登上城楼那一刻,他也震惊了,城内一片狼藉,所有的石头巨木都已经用光。

要是城内还有防守器具,也许今天自己还无法站在这里吧。

接着,刘黑闼听到一个让人气愤的消息,当初降唐的洺水军将们都逃跑了。愤怒之后,总算有一个好消息。

唐军的主将被抓住了。

在得知抓住唐军的主将叫罗士信时,刘黑闼终于觉得这数日的苦战有了回报。他马上下令好好对待罗将军。

刘黑闼亲自来到罗士信的面前,苦口婆心劝他跟自己一起干。让老刘意外的是,罗士信断然拒绝了他的好意。

刘黑闼曾经跟罗士信同在瓦岗、洛阳共过事,算是资深同事了,对这位罗士信,刘黑闼自认是了解的。罗士信并不算是一个忠诚之人,当年张须陀兵败,他向李密投降,李密兵败,他向王世充投降,为什么今天不肯向我老刘投降?

刘黑闼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明白这其中的原因的,这个原因在于信仰二字。无论张须陀也好,李密也罢,或者是王世充,对罗士信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驿站,而唐朝对于罗士信来说,却是最终的归宿。

在唐朝,罗士信看到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我愿意以一个唐朝军人的身份死去,我相信我的名字一定会跟一个伟大的皇朝联系在一起。

唐朝的皇帝虽然姓李,但唐朝是天下的唐朝,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

罗士信说出了他的理由,最终激怒了刘黑闼,慷慨赴死。

这一年,罗士信二十岁,征战沙场六年余。

罗士信死后,被安葬在邙山,在他的墓边躺着的是裴仁基。这是罗士信的遗愿。

当年张须陀兵败之后,罗士信曾经投靠过裴仁基,并受过对方的礼遇。在攻破洛阳之后,罗士信寻找到裴仁基的尸首,自掏腰包在北邙山上找了一块墓安葬对方,并许下“我死后,当葬此墓侧”的愿言。

两个并不相识的人,因为乱世走到了一起,他们并未许下同生共死的誓言,如今,相伴而永眠。

从今以后,罗士信去老朋友家串门就方便多了。

【血淹三军】

罗士信的死让李世民意识到,刘黑闼是一个比窦建德更为凶险的对手,此人跟窦建德一样善于安抚人心,却比窦建德更坚决,更勇猛。

对于这样的人,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李世民重新拿出了绝活,断粮路。

经过两个多月的骚扰,李世民确认刘黑闼已经无粮可吃,接下来对方一定会做出倾巢而出的举动。

这将是一举全歼对方的机会,可是仅仅做到这一步就足够了吗?

三月二十六日的中午,刘黑闼率领着最后的两万兵马,抢渡洺水。

洺水很浅,刘黑闼很容易渡过了大半的河域,顺利之下,刘黑闼没有想明白,春天已经到了,春汛早来了,为什么洺河水还这么浅。

渡过大半时,刘黑闼就发现唐军已经列阵于河岸之上。唐军没有宋襄公那样高尚的道德水准,自然是不会放弃半渡而击这个大好时机。

好在洺水不深。

刘黑闼马上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就在洺水之上,两军的主力展开了厮杀,本就不宽阔的洺水河被搅得血水横流。

不断有人倒下,尸体倒浮在水面上,而旁边的喊杀声并没有停止。人生在战场之上变得简单而残酷。要么站着离开,要么倒着死去。

没有人选择退却。

在这一天黄昏的时候,刘黑闼的大将王小胡冲开重围,来到刘黑闼的身边,焦急万分地告诉他,现在应该马上离开战场。

注意,他说的是离开,而不是鸣金撤退。

因为两军混战一块,撤是撤不出来了。要走,只能丢下死战的兄弟,自己一个人悄悄逃走。

刘黑闼双眼血红,扭头看了王小胡一眼。

你在胡说什么!你是第一天跟我吗?我刘黑闼岂是丢下兄弟一个人逃命的人!

可听完王小胡的话,刘黑闼的脸变得惨白,愤怒之中,他掉转马头,无奈而悲怆地吼道:走。

远处,洺水正像翻滚的刀片一样直扑而来。

李世民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大战,为了这一天的大战,为了击败这个无比顽强的对手,李世民不得不布下一个死亡之阵。

在开战前,他派人到洺水上游筑坝截断了洺水,并告诉他,等我与对方开战,你就决堤放水。

水淹七军并不罕见,据说关羽,蒋介石都是这一计策的用户,但李世民的水淹之计有一些特别,从史料上分析,他用了一个弃卒夺帅之计,弃的是自己的唐兵,夺的是刘黑闼。

大水袭来之时,卷走的不仅是刘黑闼的部下,还有为拖住对方留在河道上的唐兵。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从来不只是一句戏言。每一个字都是用无数的鲜血写就在史书之上。

洪水过后,战斗终于结束了,唐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此战斩杀敌军万余人,淹死数千人。刘黑闼的大军只有两万人,这意味着,除了被大水冲走外,所有的刘军将士都选择了战死。

望着堵塞河道的尸体,李世民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样,战争终于结束了。

这是一场真正的殊死较量,是唐军从未遇到过的顽强之敌。获胜方取得的无疑是一场惨胜。

为什么这些人从不退缩,为什么他们选择死战到底?

事后看来,李世民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在惊叹对手意志顽强之余,他只是庆幸自己取得了胜利。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判,没有搞清对手为何以死相搏,就不会明白战争并没有结束。

两个月后,仅以数百骑突围的刘黑闼又一次杀回了山东。

起事以来,刘黑闼一直保持着独立性,没有向突厥屈过膝,现在为了复仇,他放弃自己的这一原则。

卷土重来的刘黑闼身后跟着大群的突厥铁骑。回到山东之后,亡命天涯的部将重新聚集在他的麾下。

这一年的冬天,刘黑闼横扫山东,大败唐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