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不演义-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李世民有篡改史书的不良记录,以上这段话通常被认为不是原话,这其中经过了相当的润色。而后面这一句,被改动的可能性极小。

听到父亲让他去洛阳后,李世民表示自己不愿意离开父亲,并当场流下了眼泪。李渊挥了挥手:

“天下都是一家,东都跟西都又很近,我要是想念你,随时都可以去看你,你就放心去吧。”

说完,李渊起身离开。

这一年李渊六十岁,从这几年他连续生二十个儿子的事迹来看,李渊并不服老,身体也倍儿棒,眼不花,耳不聋,骨质未疏松,腰未垮。但在转身离开的这一刻。李渊突然感到莫名的疲惫,将一切掌控于手心的他第一次觉得力不从心。

这便是老去的感觉吧。

在长安城里,李建成感觉自己最无辜,自己明明是老大,一切按套路来不就行了吗,偏偏跑出来一个咄咄逼人的二弟。李世民觉得自己最冤,明明这天下是自己拼了老命打下来的,为什么最后让那个坐在长安城享福的人接班?李元吉也恨上天不公,不给自己早投胎的机会,也不给自己统率兵马的能力。

他们都不知道,长安城里,最苦恼最无奈的人是他们的父亲。

这位隋末群雄逐鹿的胜出者战胜了许多强劲的对手,这个名单里包括狂放的杨广,凶悍的薛举,骁勇的刘武周,聪慧的李密,狡诈的王世充,豪迈的窦建德,等等。可在自己的家事上,他善于成名创业的谋略第一次失去了作用。

这大概不仅仅是靠智力就可以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曾经困扰过秦王汉祖,曹武隋文。现在,李渊给出了他的答案。

李渊用骨肉分离,兄弟分处来解决这一难题。这不算是一个高明的方案。但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方案。

李渊的处置方案传到东宫,李建成彻底慌了。

现在李世民在长安都有点搞不定,要是让他到洛阳搞割据,不亚于放虎归山,到时,谁能制得住他?谁能保证这位二弟以后不兴兵杀回长安?

于是,李建成赶紧叫来了自己的死党四弟李元吉商议对策。最后,这哥俩得出结论,绝不能让李世民到洛阳去。

商定之后,李元吉拔腿就走,准备联络后宫嫔妃,刮一次枕边风,让李渊改变主意。

但李建成拦住了他。

“你要用什么理由来阻止李世民去洛阳?”

李元吉倒没想到这一点,但事情紧急,只好路上再想,好的理由想不出来,莫须有的总可以编一些吧。

李建成笑了,然后告诉李元吉,只有一个理由可以阻止父亲让李世民去洛阳。

“告诉父皇,秦王府的人听说要去洛阳,无不欢喜雀跃。”

这句话传到李渊耳里,李渊彻底愤怒了,自己骨肉分离,你们秦王府的人还敲锣打鼓欢天喜地,这实在太过分了。

当年为了让二儿子打天下,李渊将精兵强将、智囊谋臣调给了李世民,可他没想到,这些人开始怂恿着自己的二儿子将战斗延续到了长安城。

是的,就是秦王府那帮人教坏了自己的儿子。

在李渊把注意力转移到秦王府的那群人时,东宫早已经关注他们很久了。准确地说,李建成李元吉早已经在打秦王府人才的主意。

【挖墙脚是不厚道的】

秦王府之所以敢以一府之力单挑东宫齐王府,全靠秦王府的那一群幕僚府将,只要将他们拉拢过来,李世民变成光杆司令,就算闹到天上去,也就封一个齐天大圣看果园去。

这种挖墙脚的办法是不错的,如果成功实施,确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可有一个问题,秦王府人才太多,著名学士有十八位,悍将可以组成一个合唱团,要挖墙脚,这第一锄从哪里下手?

想了一会儿,李元吉提供了一个目标:秦王府左二护军尉迟敬德。

据记载,李元吉本人也是一员猛将,身体素质过硬,从后面的事情来看,论单挑李世民也未必是他的对手,而李元吉第一个就挑上了尉迟敬德那是因为他相信,如果长安城内有人比他更能打,那这个人一定是尉迟敬德。

这不是猜测,这是教训。是二哥李世民给他的血淋淋的教训。

数年前,洛阳城外,唐军大营。

某天,身为唐军副帅的李元吉找到李世民,表示要跟尉迟敬德比试一下马槊。我们介绍过,尉迟敬德有一项绝招,就是避槊术,巧得很,李元吉也有绝招,就是马槊术。

尉迟敬德的绝招因为颇具传奇性,在军中广泛传播,李元吉相当不服气,要求现场比一下,到底尉迟敬德能不能避开自己的槊。

堂堂副统帅竟然要跟一员军将比武,这个举动太危险,常识告诉我们,领导要避免跟下属在业务水平上竞争。李世民想了一下,欣然同意了这个请求。

校场上,李世民叫来双方,并下令大家先去掉槊刃,用槊杆较量,免得造成人员伤亡。

尉迟敬德马上表示,自己遵命去掉槊刃,但齐王的槊刃就不用去掉了,因为就算加上槊刃也伤不到我,没必要费这个力气。

这就是狂到没边了。李元吉也不客气,拍马上场,挺槊就刺。

事实证明,尉迟敬德的狂是有高超技术保障的,在槊术高手李元吉的奋勇刺杀下,竟然毫发无伤。事情到了这一步,胜负已经分出,尉迟敬德无槊能伤的传奇也得到了验证,该打完收工了。可李世民不太讲究,突然把尉迟敬德叫了过来:

“夺槊、避槊,哪个难?”

“夺槊。”

“那好,你去夺齐王的槊!”

尉迟敬德马上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拍马回到校场。李元吉似乎没料到他那位二哥已经下了另一道命令,依照执槊冲了上来。然后,李元吉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自己的槊就到了尉迟敬德的手上。

尉迟敬德微笑着把槊还给他,然后退后三步,又用不怀好意的笑容看着他,李元吉马上明白了这个意思,涨红着脸冲了上去。一阵眼花缭乱之后,李元吉又被缴了械。

尉迟敬德再一次把槊递了回来。

如此,反复三次!

这是李世民给李元吉的下马威,这个事件给李元吉留下了不小的心理创伤,这个创伤大概可以叫恐敬德症。

如果可以,一定要拉拢此人,跟这样的人做敌人太可怕了。这便是李元吉从那一战中得到的教训。

要拉拢尉迟敬德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办法,只有相信金钱的力量吧。

这一天,尉迟敬德在家里接见一个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是东宫李建成派来的。

虽然东宫秦王府暗自较劲,但表面上大家都在唐朝政府上班,平时有个往来也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来人不是空手来的。

此人拉了一车的金银器,随礼还有太子李建成的请帖。里面写了一句比较肉麻的话:

“愿迂长者之眷,以敦布衣之交。”

翻译过来就是希望您老人家屈驾眷顾,我们加深一下布衣之交的感情。

尉迟敬德笑了,他告诉来人把礼拿回去,并转告太子,自己是秦王府的军将,是不可能效忠东宫的。为了让对方死心,尉迟敬德表示如果自己是随便叛变的人,就是投靠太子李建成也没什么用。

拒绝李建成后,尉迟敬德到秦王府向李世民汇报了这一事件。

李世民笑了,自己的这位大哥挖墙脚的手段也太拙劣了一点,选点也太离谱了一点。自己对尉迟敬德有救命之恩,再造之情,又曾经同生共死过,岂是区区一车金银器就可以收买的。

想了一会儿,李世民突然说道:

“要是对方再送东西过来,你但收无妨!”

“为什么?”

“我绝对相信你的忠诚,而你收了他东西,可以顺便侦知一下他们的阴谋,有何不可。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这句话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李世民颇具间谍意识,事实上,正是成功安排了一个双面间谍,李世民才顺利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种假投靠,尉迟敬德是懂的,可听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时,他又迷惑了,于是,他又问了一个为什么。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出了他的担忧:

“你如果断然拒绝,只怕他们对你不利。”

李世民的担忧不是没有理由的,很快,恼羞成怒的李建成就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不识时务的粗汉,而下面这个方案是李元吉这位莽撞青年友情赞助的。

这个方案是刺杀。

为了刺杀尉迟敬德,齐王府派出了数名杀手趁夜摸到了尉迟敬德的家里。一般来说,取人性命这种事不好敲门,翻墙是必须的。可正当刺客们要搭人梯时,却发现不用费这个劲了。

尉迟敬德家的大门洞开。

小心翼翼地迈进大门,来到庭院,刺客接着发现另一个让他们奇怪的现象。

屋里点着灯,尉迟敬德老老实实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显然,这是一个庭院深深版的空城计。

吃惊之下,刺客们连忙退出了院子,但工作还是要完成的,不一会儿,这些刺客壮着胆子又走了进来。

这里的庭院静悄悄,这里的夜很深,风高,但明显不是一个好的杀人夜。

刺客们又退了出去,不一会儿,又折了回来,往返数次后,刺客们终于做了最后的决定。

想一想有关尉迟敬德的传奇,刺客咬咬牙,一跺脚,转身就走了。

刺杀不成,李元吉是跟尉迟敬德耗上了,又趁机告了一状。也不知道李元吉告对方什么,总不成告人家晚上睡觉不关门,违反宵禁规定吧。总而言之,李元吉成功将尉迟敬德送到了牢里。但这一年,大唐武德律已经颁布实施,无凭无据也不好定一个人的罪。于是,尉迟敬德到牢里待了两天,又放了出来。

尉迟敬德不是第一个被拉拢的军将,许多秦府军将都收到了东宫的跳槽邀请,遗憾的是,策反工作没有任何成效,没有一个人愿意从秦王府跳到东宫。而上面这些名单,我相信大多是李元吉提供的,这位兄弟喜好打打杀杀,对武将相当重视,可要成功夺取一场政治斗争的胜利,就不能忽略另一类人的存在。

看着这个弟弟忙得一头大汗,今天要砍对方的大将,明天要收买对方的护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