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末当土匪-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朕代表中华帝国对此强烈谴责,并且将据各种反映而做出回应。我中华帝国绝对不会对此无视!”

之后,陈冬生又是一大篇的激情高昂的废话后,又扯上了军事方面:“目前,我帝国军目前地数十万将士以及刚刚新编的二十个师已经横扫全国各地,不日。我中华之一统就可以再次完成。”陈冬生这话一出,又让下面的人吓了一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一个欧洲国家掌握到了中国部队的详细战斗力以及数量,但是,如今按照陈冬生目前的说法,除去之前的那些部队外,另外又有了二十个师团的部队。这是多么恐怖的军事数量啊!这样一算的话。中华见拥有不少于五十个师团的部队。那就是高达八十万地部队。

要知道,目前的欧洲国家中。部队数量最多的法国和德国,人数也不过才五十万到六十万左右。而中国部队的战斗力到了现在已经没有了哪一个欧洲国家能够否认的。也就是说,就算法国和英国把全部陆军调来也不一定能够打败中华帝国军队。

当然,这是那些洋人们的误解。的确,现在地帝国军中,之前地十四个步兵师,假和尚后来组建的十个师,也已经到达了二十四个师,但是,那另外地二十多个虽然也有,却并不是洋人们想的那样,因为他们中,有十个师是刚开始铺设构架的新组建师团,甚至连新兵都还没有到位。而剩下的那些师就是帝国军的二级部队,也就是地方警备队组成的师团。而去是把东北,朝鲜,直隶,山东,等目前帝国军控制下的所有地方的警备队集合起来的数量。

军事说完,陈冬生又说向了关于经济方面,而陈冬生刚一开口,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目前,我们帝国正在处于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帮助以及外资等,所以,为此,帝国制定了一份规模庞大的计划。

计划中包括各种基础工程的建设,各种矿山的开采,铁路的修筑,以及其他反面的事务。这些计划中,我们将本着互惠互利的态度,欢迎各国以合作的心态参与进来!”

陈冬生微笑着看着下面的各人的反映,就知道,今天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成功了,而剩下的只需要等待而已。随后,陈冬生把计划中的详细内容交与韩章说明,自己就先前离开了。可以说,今天这个新闻发布会的最大目的不是为了清算旧账,也不是为了在洋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物理,而是为了抛下一个诱饵。一个可以让中国快速崛起的诱饵!

如果顺利,那么中国就可以吃到一条鲜美的肥鱼,如果不顺利。那么中国这个诱饵就会被吞地一干二净。但是,陈冬生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他手中还有着数十万将士!

等新闻发布会一结束,那些个洋人记者和那些公使们都作者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跑着向北京城的电报局赶去,他们要在第一时间把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消息传回国内去!因为,这样的消息绝对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走向。

即使是那些公使好那些记者们不太清楚详细的计划内容,但是。他们却听到了韩章说地这么一句话:这是人类目前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开发计划!

就在那些欧洲国家得到消息的次日,帝国外交部部长,段尚文在德国柏林和德国外交部长一同举行新闻发布会。

而这一次的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很简单:德国和中华帝国正式签订了多份条约。包括德国和中华帝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德国和中华帝国签约商贸互助条约,德国和中华帝国正式签订关于合作修筑京(北京)盛(盛京)线铁路,以及其他一系列方面的经济合作条约。

虽然这些条约是早就已经谈判好了的,但是也在今天才正式的签署生效。当然,这个只是表面的经济条约而已,而背后,还签订了众多的关于军事。科研方面地条约。

军事方面,德国接受中华帝国派遣的每年两千名的学员,学习包括陆军,海军等各个兵种的学习,同时。德国向帝国派出约五百名的军事援助人员,他们主要地工作就是教授帝国军完成关于后勤,参谋。等大规模集团作战是的一些军事技术。帝国军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参谋工作,以及后勤管理等这些集团化地东西,还完全是一个小学生。

科研方面,为了得到德国科技上的援助,陈冬生可以说是花了血本,不但把记忆中的那种一战时候的英国无畏战列舰的设计思想拿了出来,还把尚处于设计阶段的轻机枪,以及已经完好利用的重机枪和迫击炮等都拿了出来。来换取德国在火炮上面以及舰艇方面的技术,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换取德国在重工方面的技术支援。

重工技术,可以说是很笼统地一个概念,而在帝国军和德国商谈的这个重工是关于军事方面的重工,比方说,铸造炮管所需要的钢铁锻造技术,能够打削坚硬钢材的车床技术。这些技术的话,并不是说直接购买德国的车床成品或者是炮管。而是需要他们地制造炮管。车床地技术。在这一点上,才是帝国和德国谈判的重点。而其他地都是围绕着这个来进行的,比方说铁路,之所以德国能够这么成功的取得这中国第一条大规模的铁罗筑权,就是德国付出了关于重工方面的技术。

正所谓有得有失,说的就是目前这个样子。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当的地阿加

当段尚文好德国签订条约的这一个消息又一次的震动了欧洲。在欧洲国家刚刚得知远东的中国要大规模开发的时候,德国就已经和中国签订了这么多的条约。这已经极大的打击了欧洲各国。

现在,谁都已经不怀疑,中华帝国要开发的决心,而一旦这个成为事实的话,那么参与中国开发的欧洲国家将得到大批量的利益。

一般来说,不敢是推动战争还是结束战争的,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利益。利益,这个人类原始欲望中最为看重的东西。

在段尚文召开了发布会后,不但帝国北京的外交部不断的收到了各国公使的要求会见,就连在柏林的段尚文也收到了众多的要求会面的请求。

而那些欧洲国家心急的更是直接派遣人员到达柏林,毕竟,相对于远东的北京来说,柏林要近的多。

正如事实一样,众人猜想到德国和中华帝国的条约并不会向表面上那些简单。不管事实是否如此,已经没有了什么影响。

就在段尚文在欧洲来回谈判的时候,陈冬生也没有闲着。自从他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后,帝国的活动就开始多了起来。

帝国日报也频繁的登上关于帝国皇帝陈冬生的消息,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帝国日报一举摆脱了之前的困境,销量开始激增,不但在北京,在各个大城市都设立了分部,通过电报把主要的内容进行传递。而这一个帝国日报的运转方式的出现,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全国各国,基本上对于各种重大消息的传递就仅限于一天而已。

也正式因为陈冬生的消息频繁的出现在报纸上,也才使得报纸的销量激增,其实,不管是洋人还是国人,都对陈冬生有着相当的好奇。尤其是当帝国日报的第一期,也就是一八八七年见过的那一期,刊登了一副陈冬生的第一副照片,虽然只是不很清晰的黑白照,但是陈冬生那一身挺拔的礼服,军人般的身姿,都让人们大有好感,而最最关键的是,陈冬生还很年轻,一八八七年的陈冬生,也只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而已。虽然在他的脸上找不到年轻的表情,反而是一脸的成熟,严峻。但是这丝毫抵不住人们对于他的热情。

泰晤士报上的头条:“远东的新中华帝国的皇帝陈冬生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男人。

巴黎日报头条上的标题:陈冬生,世界所有少女的梦中情人

第四卷《蝶舞》 第十五章 科举选拨

当陈冬生的英俊雄姿频繁的出现在各大报纸的时候,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但中国国内的民众大量的认识陈冬生,就连外国的民众也逐渐的了解陈冬生。

而他们了解陈冬生的同时,也就了解了中华帝国,相对的,现在,这些事情已经不知不觉当中影响到了他们认同中华帝国就是中国目前的唯一政府。

而,这也正是欧阳天当初设计出这样计划目的,那就是使得人们认同中华帝国,认同陈冬生,不要求所有人,但是至少是大部分人。而且,在这个时代当中,毫无疑问,控制社会走向的还是那些读书人,而这些人也正是目前中国社会的所谓精英分子。即使他们中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是那些迂腐的老夫子。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都是如此,连陈冬生自己都感觉到无奈,有时候,陈冬生会想到,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当中国的教育普及以后,那些,无数的中华儿女就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而不是目前这样,为了能让人才日益枯竭的帝国政府运转下去,而不得不选用那些迂腐的老夫子和那些旧书生们。这也是因为除了这些人外,堂堂中华大地已经找不出其他能够升任帝国官员的人了。

在已经日益庞大的帝国政府构架中,除了中央部门外,还有着地方上的官员。虽然目前当中,一些城市乃至省都是直接由军队管辖,就像两广,湖光,四川等新攻下来的省份。这些省份因为帝国政府还没有派遣官员前去接管地方政权。所以,暂时由军队代管。

而直隶,山东,和山西,河南等地,已经攻下来的时间比较早,所以,目前已经已经有了部队的帝国官员进驻。

当然。单单是这么省份需要的官员数量就是一大批,帝国政府除了派遣一些高层官员外,那些地方上地中下官职,前朝的满清官员只要愿意接受帝国政府的要求,并且通过了考核,还是可以留任。

但是,尽管采取了留任前清的官员,现在地方上的官员数量缺口还很大,甚至出现一个府当中,除了知府是帝国派遣的外。其他的官员都是留任的前清官员和临时挑选地当地名望众高的人临时担任。

为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