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1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将士拜礼毕,迅速报说。曹操听闻,姜维并无紧进,心中一喜,又闻庞德尚在攻打高昌,大有趁乱而取之机,却又脸色一黯,甚为惋惜道。

“伯约心思缜密,此番大有可能趁乱取下高昌,夺取庐陵。可惜、可惜!”

贾诩听了,遂秉而道。

“陛下不需过于在意。陛下乃当今天子,天命所归,天下之地,迟早尽归于陛下,又何须在乎这一时得失?”

曹操闻言大悦,放声而笑,与众人商议定后,遂各教人传达号令,教张颌暂且镇守南昌,以备西唐贼子来犯。而姜维听令,便即日撤军,退守临川,与镇守南昌的张颌,互相呼应,以保吴北之界。

随着曹操号令发出,约是半月后,姜维引兵从黄虎城撤去。庞德听闻,却无大举掩杀,徐徐而进,防其有诈。最终,姜维一路退出庐陵境地,直到临川境地,把守各处要口。庞德见姜维撤回临川,料想曹操已无取吴南之心,遂据守关口,同时遣流星马星夜赶路,报与赵云。且说赵云取得长沙等郡,已有一月余,各城各县,渐是安稳无事,又见魏军迟迟未有出兵,心头稍稳。忽一日,流星马来报,魏军金鹏将军姜维,亦撤军退出庐陵,退回临川。至此,吴南五郡,皆纳于西唐之境。但赵云素来行事谨慎,教庞德紧密把守庐陵边境,不可松懈。随后约是过了七、八日子,曹操遣中大夫管宁为使,赶往长乐来见赵云。

赵云听说,大魏来使乃是管宁,不禁脸色微变。且说这管宁,字幼安,乃北海郡朱虚人,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在中原极有民望,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在旁的文舜,对管宁亦颇有耳闻,沉声而道。

“魏帝遣此人来见,必是有要事商议。莫非魏帝欲要和战?”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和战(上)

赵云闻言,似乎心有亦有此想,颔首应道。// 

“这其中大多与殿下所想相合。王上不愧是料事如神,高瞻远瞩,早前已有吩咐,若是夺下了吴南五郡,曹操不敢来犯,便以和为贵。若是此人来说和战之事,便正应王上心意!”

赵云说罢,遂教人准备宴席,然后与文舜一同出城郭迎接。少时,在长乐城外,只见有一架装饰尊华的马车,马车四周大约有数十从人,为首一人,身穿华服,身长八尺,美须眉,面容威严、肃然,虽年近五旬,但眼中精光烁烁,一看便知并非寻常之辈。蓦然,城门开处,赵云与文舜还有数十从骑,纵马而出。赵云眼见那五旬男子,翻身一跃,便是下马拱手拜道。

“云久仰管公大名,今日见之,实为云之幸也。云已在城内备好宴席,还请管公入城一聚。”

赵云一眼便看出那五旬男子的不凡,正如其料,那人便是管宁。管宁微微颔首,作揖一拜,从容笃定而道。

“龙侯之名,如雷贯耳,宁能与龙侯相见,实乃万幸也。不过此番却是有要事在身,此事关乎大魏、西唐两国百姓之福祉。宁岂敢有所怠慢,还望能先与龙侯商议要事。”

赵云听了,神色一沉,淡然一笑。此下文舜走了过来,管宁看文舜年纪轻轻,却是气度不凡,英姿飒爽,不由转眼望去。文舜拱手一拜,甚为谦虚有礼道。

“文子熹见过管公。”

“哦?殿下便是麒麟儿呼?”

管宁眼神一亮,紧紧望去,随即作揖回礼。文舜笑道。

“此不过虚名罢了。舜才疏学浅,还请管公多多赐教。”

管宁见文舜身份尊贵,却是知礼谦虚,暗暗一叹。这时,赵云在旁边笑道。

“管公能以公事为先,实乃教人敬佩,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管公随云一同入城商议。”管宁闻言,便是答好,与随行从人吩咐一声,又向赵云、文舜各拜一礼后,便回到马车之内。须臾,赵云、文舜亦都上了马。于是,管宁一干人等便随着赵云、文舜一同入城。

长乐府衙之内,赵云坐于高堂,文舜、管宁各做次席。赵云沉了沉色,遂与管宁笑道。

“不知管公此来,所为何事?”

管宁闻言,面色端然,就席上作揖一拱,便是答道。

“近年蜀汉被西唐所灭,此下东吴亦也亡国。天下已成大魏、西唐,两雄争霸之势。不过,天下多年混战已久,民不聊生。眼下若两国开战,必定生灵涂炭,非天下黎民所愿也。我大魏帝君,雄才大略,亲民如子,不愿大动兵戈,望能与贵国和战。吴地以南北划分,各为所取。不知龙侯意下如何?”

管宁并无出言挑衅,亦无指责西唐趁虚而入之举。毕竟事已至今,天下尽为大魏、西唐所有。两国势力相当,不相伯仲,皆有一统天下之心。两国此下虽在商议和战,但迟早必会开战,大动兵戈,直至天下一统为止。管宁不愿做无用之举,也不愿惹怒了赵云。赵云听管宁如此直接,面色微微一怔,不过很快便回过神来,灿然笑道。

“魏帝竟如此仁义,实乃两国百姓之幸也。”

“如此,还请龙侯通报西唐王,然后再细议和战之事,可好?”

管宁面容平淡,行事却是雷厉风行,直切入主题。赵云笑容更胜,忽从怀中取出一封文书,不慌不忙而道。

“无需多此一举。我西唐王有经天纬地之智,此中早有料算,不久前其亲自遣人贲书而来。有言,若魏帝愿和,当以和为贵。又教云将此书付与魏使,转交魏帝。”

赵云此言一出,一直从容笃定的管宁,不禁面色大变,眼眸瞪大,尽是惊骇之色。不过管宁确非等闲之辈,很快便稳住神态,出席拱手拜道。

“西唐王果真神人也,但恨山高地远,宁不得亲见尊威。”

赵云哈哈一笑,遂教左右侍从将文书转交予管宁。管宁双手接过,收入怀内,神色已恢复平常,不过眼眸中还是尚有几分骇色。

看来西唐王文翰早就料定,吴南必落入其军之手,这份高瞻远瞩,实在令人不得不心生敬佩。而其中也不知文翰是对赵云能力看重,还是轻视大魏无人,非其敌手,故有此举。想到此,管宁心中暗暗一叹,一时不知甘味。可想,大魏耗费数十万大军,损兵折将,方攻破吴县,擒下孙权。本以为吴地尽归所有,却生生被西唐这头黄雀,取去一半。若说管宁心里不忿,那绝无可能。不过时势所迫,管宁亦唯有强忍。但此下又听到文翰竟早料定,其国不敢与之开战,大有轻视之意,心里自然万般地不好受。

赵云处事多年,眼光老辣,见管宁有几分不自在,便以好言安抚,请管宁一同饮宴。管宁似乎并无此意,拱手拜谢后,言其连日奔波,身体不适,又想其大魏帝君,正是急切和战之事,歇息一夜后,便欲离去。赵云听说,亦无强求,便是许之。管宁遂拜退而去。待他离去不久,赵云面色一沉,与文舜谓道。

“殿下以为那魏帝曹操此番讲和,意欲何为?”

文舜刀目一亮,似乎早有料想,即便答道。

“曹操此番起伐吴之战,耗费国力,听闻中原一带,民怨载道。而曹操于吴北兵力不多,却是不多,更兼屡屡恶战,皆以疲倦。前番曹操之所以敢遣张颌、姜维来取吴南,是料算吴南空虚。此下却见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尽得吴南五郡,占据地利。何况吴地百姓,对其国恨之入骨,但若曹操起大军来犯,必然奋起抵抗。曹操不得吴人民望,其军又是疲倦,心知非是我军之敌,故暂且侧忍,与我国和战,待其蓄jing养锐,稳定局势,必然起倾国之兵,与我西唐决一雌雄!!”

文舜自从听说管宁来见,便在分析一二,此下所言,有条有序,清晰明理,听得赵云连连颔首,甚是唏嘘地叹声而道。

“如此,天下黎民尚能有数年安稳、太平。只是一旦这数年一过,西唐、大魏两国开战,势必惊天动地,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呐~!”

文舜听出赵云语气中,暗含的惆怅、不忍,也是微微一叹,凝声而道。

“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民无二主。若想终结乱世,唯有天下一统。纵然我父王愿至此休战,与大魏共分天下,互不侵犯,但恐那魏帝曹操,不肯就此罢手!!”

文舜所言,甚为精辟,赵云一听,大有所悟,眼神亦是变得坚定起来,与文舜笑道。

“看来殿下虽是年幼,但这乱世之道,比本侯却是看得更为透彻。”

“舜胡言乱语,还望龙侯休怪。”

文舜却是谦虚,唯恐应道。赵云摆了摆手,龙目赫赫生威,与文舜谓道。

“竟不久大战将临,有道言有备无患,武功不可轻费。我且看看殿下武艺有无退步。”

“龙侯愿意指教,舜自然求之不得!”

文舜刀目一亮,也是和赵云一样,乃是一个十足的武痴。而赵云对文舜的天赋,亦是赞口不绝,有意将其一生武学,倾囊教授。当下,赵云、文舜便转入内堂,到后院一处,切磋操练。

且说,数日后,管宁回到吴县,贲书来见曹操。曹操见管宁归来,神色似有难言之隐,不禁眉头一皱,冷声问道。

“怎么!?莫非那赵子龙不知好歹,出言羞辱于卿家耶!?”

管宁闻言,连忙作揖而拜,沉声答道。

“非也。回禀陛下,赵子龙已答应讲和一事,更兼以礼相待,并无挑衅、相辱。”

“哦?竟是如此,朕不是教你便先在长乐等候文不凡回书,一面暗中探查那轰雷炮,待有结果,方才归来!?”

曹操微微一怔,管宁素来处事妥当,滴水不漏,为人实在,严己律行,罕有会出差错。这竟不是赵云出言羞辱,喝令其归,这管宁又为何归得如此之快?管宁心头一揪,欲言又休。曹操细目一瞪,尽是不可置疑的威严,凝声喝道。

“卿家有话直说!!不必顾虑!!”

管宁心中苦涩,暗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封文书,与曹操谓道。

“据那赵子龙所言,西唐王文不凡却是早有料定,陛下将与其国和战,早发文书,令赵子龙交付我国之使。微臣当日商议,和战之事便于当日终结。事后,微臣曾欲前往探查,却发觉四处皆有人在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