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邕、王允尽心尽力,想将其所有,尽数教予文翰。文翰也不辜负二人心意,听进耳内,记在心里。又常与二人对一些道理做些讨论,因其乃后世之人,后世有些道理,也是深奥。常问得蔡邕、王允哑口无言。

今日,正好轮到蔡邕执教,上的是音律课程。蔡琰是蔡邕之女,亦是其弟子,这才有了刚才文翰、蔡琰合奏一幕。

“嗯。刚才那曲,妙是妙。不过,还有些许瑕疵,琰儿有些走神,中曲那里有几个调子跟不上。”

蔡邕摇着头,有些严厉地望向蔡琰。蔡琰听后,头低得更低了,她刚才的确有些走调,全因望了数眼文翰。文翰笑着,为蔡琰解脱,称是自己之过,弦子拉得太快。

蔡邕摆了摆手,说不必在意,后又让文翰去弹奏木琴,而蔡琰则是拉二胡。两人角『色』对换,又是拉了一曲。文翰手指细长,对音律天分很高,弹起来亦是不错。

曲终后,蔡邕向文翰指点了几处弹法的错误,文翰记下改进后,则轮到文翰对蔡琰指点二胡,文翰走到蔡琰身边,虽是有一段距离,但也让蔡琰心跳加快,羞涩不已,文翰说的话基本没有听进。

看得一旁的蔡邕是摇头连连,被王允取笑了几句。

“哈哈,蔡老头。吾看这不凡相貌堂堂,又有雅才。这不才数十日的相处,就把琰儿的心给勾走了。不过,不凡虽是寒门出身,但作为吾王子师之徒儿与汝女儿相配,亦是门当户对。要不吾为他说一媒,汝把琰儿嫁予吾之徒儿,可否?”

“哎。汝这王子师真不知好歹,不凡是汝徒儿,难不成不是吾蔡伯喈徒儿吗?吾岁数大于汝,长者为大,应属不凡之大师傅。按照礼数,汝应称吾作大哥。

至于,不凡与琰儿之事。吾看得挺开,若是琰儿愿意,吾亦是同意。不过,有一前提,那就是不凡能有保护琰儿的实力,在此『乱』世,到处都是食人动物。吾年事已高,膝下只有琰儿一女,若是吾归去,总要有人照顾。”

王允听到蔡邕要他称其为大哥,原本还想与之斗斗嘴皮,但又听到其后来之话,王允望着蔡邕有些落寞的表情,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也是明白,蔡邕为人父母之心情。若是太平盛世,文不凡与蔡琰或许是天作之合。但可惜的是,两人同生于『乱』世。

蔡邕、王允在旁悄悄在说。文翰与蔡琰对他们说之话,完全不知,两人讨论一番后,又再合奏起曲子。妙音又起,令所有的人,不禁为其『迷』醉,深深陷入。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文翰在洛阳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的好,早晨与关羽、徐晃锻炼身体,切磋武艺。中午便开始到蔡府轮流接受,蔡邕、王允的授课。

有一日,文翰把关羽、徐晃一同带去,这两人对一些文学道理亦是十分感兴趣,只因其出身贫穷,找不到好老师授教。听到文翰被蔡邕、王允收作徒弟,暗中羡慕不已。文翰看出他们心思,便向蔡邕、王允说了这事,蔡邕、王允听文翰保证其二人心智单纯,都是厚道诚恳之人。蔡邕、王允两人疼爱文翰,便是允许了。

后来,果然如文翰所言,关羽、徐晃才学不浅,一些道理也是懂得透彻,见其二人似乎与文翰感情颇深,隐隐中有以文翰马首是瞻。蔡邕、王允都愿文翰能成一番大事,便更是用心教导关羽、徐晃二人。

关羽至爱战国春秋,平日里背得滚瓜烂熟,但其中有些深奥道理不懂,问了蔡邕,蔡邕为其一一解答。关羽扶着美须,也是一认真之人,当即记刻心里。

至于徐晃,与王子师似乎特别投机,在一些儒生礼节君臣之道上,见解一致。其中王子师又懂些战阵布置,把其教予徐晃,徐晃对王允感激不尽,虽王允不愿再收徒弟,但徐晃亦对其行师徒礼数。

因为关羽、徐晃的到来,蔡邕、王允要分别授教。而文翰在蔡邕、王允底下学了已有两月时间,学得七八,剩下就是温故知新,悟透其中道理。

所以,文翰接下来的日子,多数与蔡琰二人在研究道理、音律。有时,两人合奏的曲子实在是好听,让正在授课与听课的蔡邕、王允,关羽徐晃四人不禁停下,听着曲子,直至曲子停下,才又传出声音。

当下无事,蔡邕、王允对关羽、徐晃的授课完毕,又把文翰叫来,而蔡琰则被蔡邕叫回房间。蔡琰知其父亲,应说一些大事情,女子不便旁听,亦乖巧的依从其意回去房间。

文翰、关羽、徐晃盘坐在地,蔡邕、王允皆是脸『色』严肃地站着。蔡邕向王允打了个眼『色』,王允点点头,先是说道。

“吾与伯喈两人虽是好友,但有一些见解不同,争论许久,汝等三人,在吾与伯喈坐下学习已有一段时间。虽然云长、公明未行拜师之礼,但亦算是半个徒儿。也得吾与伯喈一些传承的道理观念。

今日吾就问问汝等,看汝等有何看法见解,对吾等二人谁之见解,更为认同。”

文翰、关羽、徐晃神情认真,仔细听说,齐刷刷地望着王允。王允顿了顿,对其认真态度,十分满意又道。

“吾认为君臣有道,职位有分,此为朝纲,朝纲定要由君王独一执拿,号令天下群臣。而伯喈则认为,朝纲乃由有才能之臣共同撑起,君王因听其臣见,取其长短,作出分辨。

吾认为,此举乃『乱』了君臣之道。君受臣思想影响,容易出错,就如当今圣上,轻信宦官之言,以至朝纲不正,天下大『乱』。”

 第五十九章 羌胡来犯

王允说完其见解,轮到蔡邕。蔡邕脸『色』一正,则是说道。

“子师之见解亦有道理。但吾却认为,君为主,一人之见却是决定万民之福。君亦有对错,试问子师汝又能保证圣上无错?若是不敢,何不集众人之智,共同执拿朝纲。现十常侍弄权,全因圣上之过,分不清臣子忠『奸』,所以天下大『乱』,此才是根本之因。”

蔡邕的话已有些过界,若是传了出去,定要砍头抄家。

王允听了大怒,指着蔡邕,呵斥道。

“蔡伯喈,汝这大逆不道之徒,竟敢论圣上错失。汝这君臣之道,还懂不懂,君既是天,天之意则是真理,试问天又何会出错!”

“王子师,吾只是以事论事。若是真如汝所言,这十常侍弄权,亦是天意?”

“汝!”

王允被蔡邕顶得气结,浑身都在颤,一甩衣袖转向文翰、关羽、徐晃三人。

“吾不与汝这失了君臣之道的贼老头说。不凡、云长、公明汝等三人对此有何见解,吾与贼老头之说,谁更符合汝等心意。”

文翰看着两人舌剑唇枪,相互争吵,忽然想起某事,脸『色』刹那变得苍白。

此事,正是出名的蔡邕哭戏。据古史记载,王允以连环计杀了董卓,蔡邕为其大哭,王允以为蔡邕乃是董卓之党。便对自己好友蔡邕,痛下了死手。

文翰不知道,以节义风骨闻名天下的蔡邕为何要为董卓大哭,但文翰曾找过一些史据,此事大概与李催、郭汜攻取都城长安有关。究竟是不是,文翰不敢保证,只是猜想。

文翰想着,毫不知屋内所有人都在望向他,关羽、徐晃已说完他们的见解,各不相同,关羽偏向蔡邕,徐晃则偏向王允。现在,屋内只有文翰还未说出其见解。

文翰反应过来,脸『色』一正,把思想理清。

“学生认为,两位老师话中都有理。但学生亦有些,不同的见解。学生认为,君乃是天,臣亦是天,万民皆是天。天下运转,缺其一不可。君之意,决定天之所向,臣以君之意走,造福万民,万民生活无忧,天下无『乱』。

若是如此推算,民之福,才乃朝纲根本。以此,能分明忠『奸』、明昏。害民者,为之『奸』,富民者,为之忠。君上为民谋福,此乃明君,反之,为之昏君。

若是当今圣上可谓明君,一思一念皆以为民,则以王允老师之言为对。若是圣上中庸,但幸有忠臣扶持,得以政权,改之君之意、天之方向,则以蔡邕老师之言为对。”

文翰侃侃而谈,蔡邕、王允皆是皱起眉头,脸『色』疑『惑』又似懂非懂。

“那若是君昏臣『奸』,又如何?”

蔡邕、王允几乎同时问出相同的问题,两人对视一会后,原本紧绷的表情与火焰有些松化的迹象。后来又直瞪瞪地盯着文翰。

“君昏臣『奸』,天『逼』民反!”

文翰表情平淡,给人一种强烈的信服感。一字一字道。

蔡邕、王允身体同时一颤,好像被扎了一个洞的气球,整个人好似漏了气。

“诶…”

两人又是同时地叹息,神情皆是落寞,好似不愿相信。

“哈哈。伯喈,吾等二人不愿认清事实,一直想为这病入膏盲的汉朝,寻找解决方法。吾认为病根在臣子身上,汝认为在圣上身上,却不知两者皆有。想不到不凡年级轻轻,比吾等二人看得更是透彻。”

王允在苦笑,望着蔡邕,眼睛有些湿润。

“诶…罢了,罢了。吾早已心力交瘁,日后不再理政权之事,安心修书,为后人留些知识。不凡、云长、公明,时辰不早,汝等便先退下吧。”

蔡邕又是一声叹息,挥挥手,示意文翰等人离去。文翰、关羽、徐晃向蔡邕、王允施礼后,便一同离去。

不过,在临走前,文翰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两位老师是至交好友,人生得一知已,何其难。愿两位老师友谊长存,日后莫要为了一些不同观念翻脸,而形同陌路。学生,在此恳求两位老师。”

当时,文翰神『色』郑重,虽然蔡邕、王允不知其深意,但听其意亦是为二人好,二人当下点头应承。文翰听后才稍稍放心,又再拜一礼,才动身归去。

时间飞逝,合算着文翰来到洛阳的日子,也快有大半年的时间。文翰自从小雨寒被掳那事后,与何进少了许多接触,多数日子都与关羽、徐晃一同在蔡邕府中潜心修学,与何进越来越疏离。

文翰被蹇洪、袁绍等人谋算一事,何进从其中谋利益,未曾为其出面伸冤,原本对文翰有几分愧疚。后来又听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