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究竟多彪悍-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只要有把事情做大的志向、有脚下的一点点根基,就不愁发达不起来!
  做了周朝的西部边防军4做了周朝的西部边防军秦人的祖先曾经助纣为虐,周朝开国之后他们又曾参加过叛乱,按理说这都是十恶不赦的罪,为什么到了周孝王这一代,周朝高层突然对秦人开始示好了呢?难道是周朝统治者变得宽宏大量了吗?
  不是。凡事无利不起早,政治上的事亦是如此。
  原来这时候的周王朝,已经堕入了王朝腐败定律的下滑轨道,实力大大衰弱。它在国家体制上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用这种制度来统治庞大的国家,本身就有问题,时间一长,某些有兵、有赋税收入的诸侯渐渐坐大,就不听招呼了。在外部,化外之民的氏族也羽翼丰满,不断蚕食周王朝的土地,袭扰内地。周王朝夹在内外两股不安定势力之间,深以为苦。
  而秦人长时间生活在边疆的戎狄之中,与戎狄的关系很密切,他们不仅能保卫周朝西部的安全,还使桀骜不驯的西戎来服,在实质上,成了周王朝在西部的边防民兵。
  秦人在西部建立起的巨大声望,使周孝王刮目相看。起初,他想把养马有功的非子作为大骆的嫡传后代,也就是让非子成为赵氏的正宗,这样,让非子心存感激,就会更好地保卫边疆。要真是这样的话,后来春秋战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这时候,诸侯之一的申侯出来说了话。这位申侯,是大骆的老丈人,他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生了嫡子成,乃是赵氏正宗的继承人。如果周孝王的计划实施,申侯的外孙就做不成赵氏的老大了。
  于是申侯出来劝阻周孝王,他用了一个委婉的办法,先向孝王介绍了秦人在西部的作用,又表功说:我是深谋远虑,才把女儿嫁给大骆的,我们两家联姻后,连西戎也惧怕我们周朝的实力,前来归服。因此大王您要谨慎考虑,不要轻易变动赵氏的继承权。
  申侯的这一番劝说,目的当然是为他的女儿及外孙打算,不过却使周孝王改变了原有设想,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周孝王还不昏庸,他知道,要想让秦人给中央卖命,“必也正名乎”,于是就正式赏给了秦人封地和名号。
  周王朝调整了对秦人的策略,秦人也就紧紧地抓住了机会,从牧马知青一跃而升为周王朝正牌的边防军。
  大秦的赳赳武士,从此就开始奉周天子之命,骑着马儿保边疆。“秦”字黑穗旗所到之处,猎猎生风,桀骜不驯的西戎人纷纷归附或走避。秦人的首领,从此也就有了更宏大的志向。他们可能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还很模糊,但一心想做大、做大再做大的冲动,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章诸侯能做到的,我们就一定能(1)
  
  秦人首领所做的,是历史上所有聪明诸侯或权臣玩的权力魔术——利用天子的声威去压服异己,然后回过头来向天子邀功请赏。对上和对下,都不断捞好处,渐渐增强自己的势力。
  他们知道,当势力增长到了某一个节点,事情就要发生变化。
  站在西部的苍天大地间,秦人终于可以舒口气了。从最早的老祖宗女修起,到非子这一代,史书上记载的一共是18代,其间年头有多少,已不可考了。三起三落的命运,使这个族群经得起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非子之后,又传了两代(秦侯、秦公伯),然后,秦之权柄传到了秦仲的手里。秦仲在位的时间有23年。在他的首领生涯中,秦人的命运又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起伏。
  秦仲一向对周朝的礼乐制度十分倾慕;而他对周王室的恭顺,也得到了周天子的回报。
  他即位后的第三年,正是周厉王时代。厉王暴虐无道,惹怒了一些诸侯,诸侯起来造反。境外的西戎受到鼓动,在西边也跟着暴乱,击溃了犬丘和秦人的大骆家族。
  周宣王即位后,就任命秦仲为大夫,派他前去讨伐不老实的西戎。
  这是秦人在周王朝第一次被封爵,荣耀无比。不过这一来,西戎也看清楚了,这个与他们平日关系还不错的秦族,原来是周王室的卧底。西戎人头脑简单,非友即敌,立刻就和秦人翻了脸。
  西戎首领集结了自己的全部兵马,猛攻这个新出炉的周朝大夫,在阵中杀死了秦仲,兵锋直抵周朝的腹地。
  周王室在顷刻间就面临崩溃的危险,秦人再英勇,凭一己之力,也挡不住滚滚而来的西戎精锐。周宣王手忙脚乱,在仓促中召来秦仲的五个儿子,派他们去抵挡。
  秦仲的五子中,长兄是庄公。周宣王把临时集结起来的7000兵员交给庄公,让他们哥儿五个带队去组织反击。
  五兄弟绝地求生,浴血搏杀,终于赶跑了西戎军队。周宣王大喜,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把过去封给秦族先人大骆的犬丘之地,全部封给了秦庄公。这样一来,相当于从今天的甘肃天水到秦安,这一大块儿“西垂之地”,就全部归了秦嬴氏。
  秦庄公以军功受封,率领儿郎们移驻犬丘,声威遍及西陲,成了周王室在西部的钢铁长城。
  虎父无犬子,这位秦庄公有三个儿子,英勇都不下于其父。长子叫做世父,对爷爷秦仲壮烈殉国耿耿于怀,他说:“西戎杀我祖父,我必报仇,若不杀死戎王,就无颜再回秦地。”说到就做到,他精选了一支精锐人马,长期在外与西戎苦战,把嗣立之位让给了弟弟秦襄公。
  秦庄公在位44年后去世,秦襄公即位。这位襄公,是一位超级聪明的战略家。他一上台,就采取了两项措施,专门对付西戎。一是,把自己的妹妹谬嬴嫁给了西戎的一个支族丰王为妻,分化了西戎的力量;二是,把都邑向东迁移,搬到了汧邑(今陕西陇县南),使自己更接近周朝的都城镐京,背靠大树好乘凉。
  秦襄公即位第二年,西戎又发兵围攻犬丘之地。世父当仁不让,让弟弟安心执政,自己率兵反击,结果战败,被西戎俘获。好在被囚禁了一年多,西戎还是把他给放了回来。
  襄公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知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顶不住西戎的虎狼之师,就先韬晦着,慢慢寻找机会,争取利用边境危机,先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再说。
  周朝天下,现在已经是纷乱如麻了,几百个诸侯国都各自为政,对周天子只是虚尊。而勇冠西陲的秦人,却连个最小的诸侯都不是,这才是秦人之耻。
  “怎么才能升上去一级?”
  秦襄公整天思谋的就是这个。
  这是绝大多数玩政治的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想的一个问题,可谓政治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古来多少帝王将相,功成身退、主动弃位的,一百个里头大概只有一两个,可见这问题是个终极问题。
  烽火戏诸侯是秦国诞生的契机5烽火戏诸侯是秦国诞生的契机秦襄公以退为进、深自韬晦,上天就喜欢这样沉稳的政治家,在他即位七年后,就给了他一个绝好的崛起机会。
  话要从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说起。
  关于周幽王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可谓妇孺皆知,那就是“烽火戏诸侯”。故事的主角,一个是好色之徒周幽王,一个就是绝色美人褒姒。
  关于褒姒的身世,古代传说中的情节太过离奇,我们现代人无法相信,因此我这里不予采信,只从比较可信的一段说起。
  
  第二章诸侯能做到的,我们就一定能(2)
  
  话说周王朝到了周宣王时代,国势已经衰微。国中甚至有童谣流传:“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如果有卖山桑弓和箕木袋的,那就是灭亡周朝的祸害。
  这还了得!
  周宣王听到后,下令禁止老百姓贩卖这两样东西。正当此时,乡下有一对夫妻因为消息闭塞,不知道国家有这个禁令,照旧在贩卖这两样东西。周宣王闻报,立即派人前去捉拿。
  夫妇二人听说后,魂飞魄散,立马抛弃了家产逃命。在逃亡路上,忽然听到一个遗婴在路边的河岸上啼哭,哀哀可怜。夫妇二人动了恻隐之心,便收养了这个女婴。后来他们逃到了褒国,安下家来。褒国历来尊崇妇女,习惯上以国名作为女子的姓,所以,夫妇俩就给这个女孩取名叫褒姒。
  当时,褒国迟迟不给周王室进贡,得罪了周王室,上下级关系一直很紧张。等到周幽王执政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周幽王是性情中人,也是亡国之君。他上台之后重用奸臣,沉迷女色,至于国政和民生,都随他娘去,一概不理,但是对诸侯国进贡的问题,却看得比较重。他见褒国国君褒珦屡次不进贡,就派大军前去征伐褒国。
  褒君是个能请神不能送神的主,事到临头没了主意,为了自保,便在民间广征美女献给周幽王,以解褒国之围。长大成人的褒姒,此时已出落得如花似玉,自然被选中,作为谢罪的贡品,被送进了周幽王的宫中。
  周幽王一见褒姒,当即被迷住,下令撤了褒国的围。在宫中,周幽王对褒姒宠爱无比,立为妃,从此只顾与美人逍遥,终日不理朝政。
  第二年,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对她就更加宠爱,起意要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这是典型的“二奶夺嫡”传统大戏,从周代一直演到今天的民间,没有个完。当时,周王室的史官伯阳就曾叹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不可免了。”
  王后申后容不得这个,妒火上升,千方百计要陷害褒姒。一计不成,便生二计,派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宜臼,到乡下去杀了褒姒的养父母。
  然而这种拙劣的对策,哪能挡得住新进二奶的上升趋势?
  过了不久,周幽王果然就废了申后,立褒姒为后。但褒姒自从得知养父母被害后,心有所哀,终日郁郁寡欢。
  美人成了个冷脸美人。
  美人不笑,周幽王觉得即使贵为天子,生活也缺少幸福度。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