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晁氏水浒-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了,因此下令边境兵马不得妄动,要等到他到了以后御驾亲征,征服祖先都没有征服的中原。

 第三百四十四章 莫州前线

当晁勇到达莫州时,大梁决意抗击外侮,重塑汉人脊梁的消息已经传遍河北。因为进奏院为了获得军功,让驿吏昼夜不停的把邸报传送到各州府,然后大肆印发。

河北各州府是受辽国侵害最重的地方,百姓听得大梁要打击入侵的辽国兵马,顿时群情激奋,各州府敢战士的招募处都是人山人海。

东京城中,黄潜善被以叛国罪处决,大梁又在皇宫外立下永不屈辱求和、不因言获罪的石碑后,城中更是展开一场热议。

不少举子都不顾即将开始的科举,每天往邸报投着热血的诗词文章。进奏官也按着晁勇吩咐,不时从举子们的文章中选几篇热血的刊登,让举子们更加积极的加入到重塑汉人脊梁是事情中。

离莫州还有五里时,三人便看到一队巡哨。

虽然两国还未交战,但卢俊义却是丝毫不敢大意,四面八方都设了巡哨,以免被辽国铁骑突然偷袭。

晁勇当即让薛永上前询问卢俊义大营所在。

巡哨查验了太子令牌,慌忙分出一人去大营报信,一人带着晁勇三人往大营而来。

晁勇也不能再策马疾驰,那样难免让人怀疑是突袭检查军营,放缓马速到的大营时,便见卢俊义领着诸将已在营门外迎接。

卢俊义看到晁勇只带了两人前来,便也知道晁勇为什么能这般快速的抵达前线了。

晁勇看众人都在营门口迎接,便也下马走来。

众人一起见过礼,便一起往中军大帐而来。

晁勇看着营内士兵井然有序的操练着,也是暗暗点头。

进到大帐,晁勇便问道:“辽兵可有越境?”

卢俊义皱眉道:“没有,不过他们已在白沟河对面集结了五万兵马。”

“这么说雄州还是只有叛国的宋朝禁军了?”

卢俊义点头道:“雄州不少将士不愿归顺辽国,这几日都逃了出来,如今城中只剩两千多士卒。”

晁勇看着帐内众将道:“各军可做好出征的准备了?”

卢俊义起身道:“收到朝廷公文后,我等便秣马厉兵,随时可战。”

晁勇点头道:“好,董平,你与辽兵交战过,若是我军和辽兵决战,胜算几何?”

董平起身道:“两军人数相当,若是我军守城,辽兵必然无法攻下城池。”

晁勇摇头道:“宋辽边境漫长,便是守住几座城池,辽兵也可直接进入河北腹地,到时我大梁百姓便要遭殃了。”

“若是野战的话,人数相当,我军即使胜,恐怕也是惨胜。”

晁勇看董平说的都没多少自信,也知道辽国铁骑战力不可小觑。大梁兵马战无不胜只是因为对上的是腐朽的宋军,并不是真的天下无敌了。

晁勇计划的也便是给辽国迎头痛击,他还没自大到认为他已经可以夺回燕云十六州。毕竟这五万兵马中,梁山老兵也不到一万,其余也都是刚刚整编几个月的宋朝禁军,短短数月并不足以让宋朝禁军摇身一变成为强兵,何况整编后他们也没经历什么战事。而辽国虽然也是承平日久,但是经常性的跨境打草谷也让辽兵保持了不错的战力。

晁勇想了想道:“营中有多少黑火药?”

卢俊义道:“出兵后就没用过,有五百斤。”

晁勇点头道:“够用了,看来我们还是得依靠黑火药,给辽兵一个迎头痛击,让他们不敢再侵犯我中原。大伙回去准备吧,明日我们便北上,夺回雄州。”

董平马上抱拳道:“末将请为先锋。”

晁勇笑道:“既然董一撞已经等不及了,那我便安排下。董平部为先锋,卢俊义、张开、韩存保部为中军,关胜合后。全军直逼雄州城,天黑前要拿下雄州。”

董平闻言,不由道:“若是辽兵来援的话,全军疾行,恐怕将士们体力不足,无法抵挡辽兵。”

晁勇笑道:“辽兵一直不曾入境,想必是辽国皇帝没有下令,他们应该不会来救。探马放远一些便是,雄州应该有我们的探子吧?”

卢俊义点头道:“雄州百姓被挟持投了世仇辽国,民愤极大,边境百姓每年都要受辽兵骚扰,可说多半都有亲人死在辽兵手中。因此许多百姓都想着往南逃,只是那狗官怕百姓都逃了,封锁了城门。但是那狗官也怕我们突然北上攻击,因此派了许多士卒哨探我军动向,因此将士们逃了不少。我招降了一队叛逃的将士,让他们又回了雄州,若是辽兵南下的话,他们会想办法通知我们。耶律大石停止向我们卖马后,段景住也带着几十个北地出生的兄弟进了辽国打探消息,辽兵异动应该会向我们传讯。”

大军未动,哨探先行。虽然很多时候两军胜负都是由士兵的战斗力决定,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是靠良将的奇谋妙计决定,而奇谋妙计成功实施必要的前提就是能够摸清敌我形势。不然设计再奇妙的计策,如果战场出现未曾料到的情况,都可能会功败垂成。

晁勇看卢俊义虽然不是将门出身,先前也未曾带过兵,但是哨探安排的这么周详,也是暗暗点头。

“粮草呢?”

“粮草不缺,宋朝计划联金灭辽后,便在河间府囤积了大量粮草,以备大军攻辽。我率兵到达莫州后,便让人运了五万石粮食来,足可支撑大军一月以上。”

晁勇笑道:“宋朝倒是也给我们留下不少财富。好了,大伙回去准备吧。”

次日五更,大军便埋锅造饭,饱食一顿,全军集合。

晁勇一身金甲站在营寨上方,东边刚刚跳出的旭日,绽放的红光撒在金甲上,仿佛给晁勇加了一个柔和的光圈。加上晁勇战无不胜的过往,在将士眼中此时晁勇便和天神一般。

“辽国欺我中原两百年,如今又想趁我大梁立足未稳,南下劫掠。我大梁绝不和宋朝一样献礼求和,因为我大梁有战无不胜的军队,他们永远不会向敌人屈膝。我自领兵以来,未尝一败,很快我的手下败将又会增加一个辽国。此战希望诸军一往无前,无令擅退者杀无赦,千夫长退,万夫长杀之,万夫长退,我亲手杀之。出兵。”

 第三百四十五章 轻取雄州

夺取雄州,颇有些一拳打空的难受。

大梁兵马到的雄州时,雄州知州已经潜逃,城中将士、百姓都开始逃散。大梁兵马轻松夺取了雄州。

耶律大石骑马站在白沟河的浮桥上,看着南方一脸的无奈。

前些日子,耶律大石便命人在白沟河上搭建了三座浮桥,大辽铁骑随时可以跨过界河,长驱直入,劫掠富饶的中原,甚至开括新的疆土,以弥补西北被金国夺去的州府。

但是五万兵马集结多日,却传来皇帝要亲征,皇帝到来前,兵马不得过河一步的旨意。五万兵马便被生生阻在白沟河北岸,不敢妄动一步。

虽然耶律大石极力主张雄州已经投辽,大军可以进驻雄州,这样一来,大军便在南岸有了一个立足之地,但是却被御弟大王耶律得重阻止了。

耶律大石也知道耶律得重畏惧什么,无非是怕皇帝以为他也有异心。

辽国皇帝耶律延禧生有四子,二皇子晋王在军中素有威望,而三皇子则是宠妃元妃所生,元妃之兄萧奉先也因此受宠,担任枢密使,随侍皇帝左右。

萧奉先恐将来晋王继承帝位,便诬陷宗室大将耶律余睹和驸马萧昱等人谋立晋王,耶律延禧也知道他护步达冈数十万兵马被金国两万人打败后,威信丧尽,自己便疑心疑鬼,听得有人要谋反,当即把萧昱等一干人等赐死,便连晋王生母文妃都被赐死。只有耶律余睹身在军中,听得消息,率兵投了金国。

此事株连的大半都是宗室,因此宗室诸将现在都是小心翼翼。

虽然耶律大石在军中也素有威望,但是官职却是没有御弟大王耶律得重高,他也无法决定大军行止。

今日收到雄州求援后,耶律大石便又请求耶律得重出兵,但是又一次被耶律得重拒绝了。

耶律大石只好给雄州知州写了一封信,要他发动百姓守城,等待梁国兵马攻城时,大辽兵马会渡河突袭,一举击溃梁国兵马。

耶律大石本来是想骗雄州知州坚守,一旦大梁兵马围住城池,到时便是大辽不出兵,他也只能坚守到底。

没想到却被雄州知州识破,弃城逃走了,倒让大梁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复了雄州。

其实倒不是雄州知州有多聪明,而是他不敢让百姓上城,边境的百姓一个个对辽国恨之入骨,如果发给他们兵器,恐怕大梁兵马一到,这些百姓就会成为内应了。而且他对辽国兵马何时来援也没信心,辽国兵马集结多时,却一直不曾渡河,让他不得不怀疑辽国究竟敢不敢两面开战。

光凭两千人守偌大一个城池,攻城的还是无往不胜的大梁兵马,估计守一个时辰都够呛,所以雄州知州便带着几个心腹逃了。违抗了耶律大石的命令,他也不敢往辽国逃,而南面则都是大梁的地盘。只能往西逃到河东,田虎的地盘,再谋出路了。

另一个让他没想到的情况便是梁国对索要岁币的反应,他原本觉得梁国会答应下来,然后他可以再派出使者索要更多的岁币,同时麻痹梁国,辽国好大举南下。

没想到大梁居然直接刊发邸报,招募敢战士,要抵抗辽国入侵。

这样看来大辽南下不会太顺利,当然也仅仅是不太顺利,他还不觉得大梁兵马可以阻止大辽兵锋。

一骑远拦子飞马而来,到的白沟河边,马上的士卒一勒马缰,狂奔的战马瞬间便完成由动到静的转换。

这就是辽国最精锐的远拦子,也是辽国南下的依仗。

耶律大石虽然无法派大军过河,但却可以派一些远拦子越境打探消息。

“报,大梁兵马已经入城。”

耶律大石点头道:“可看到大梁太子的旗帜了?”

“中军有一面四爪金龙的旗帜。”

河北各州府大肆印发邸报,辽国奸细自然能弄到。

耶律大石便是在邸报上看到大梁太子亲自北上抗辽的消息,但是晁勇来的这么快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