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晁氏水浒-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连教授了几日,听讲的师生并没减少,反而有不少师生慕名而来,每天大堂听讲的师生都是满满的。

晁勇带来的黑板、粉笔、黑板擦不但在太学推广开,而且以飞快的速度向天下传播。

邸报还刊登了一篇文章吹捧这三样东西对学问传承的推动作用,数学虽然也受到一些士人的好评,但是并没多少人觉得数学有多重要,在他们看来数学也不过就是太子把算术改头换面,远远不能和圣人创立的学问相提并论。

晁勇在太学开讲第三日,市面上便开始出售小黑板和粉笔。这些粉笔的原料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却都能写出白字了。

购买者多为家境一般的士子,对他们来说笔墨纸张并不便宜,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们的笔墨纸张只能用于一些正式的功课,平时大量的联系都是用沙盘来完成。

其实沙盘和黑板并没太大的区别,但是满城都在说太子的发明,他们也难免随大流。倒是让城中脑筋活的商贩小赚一笔。

时迁也每日向晁勇汇报着城中士民的评价,得知数学的地位还是远远低于那些经义后,便决定抛出另一门学问。

这日,晁勇讲完数学后,便对众人道:“我还编写了一本书叫物理,旨在揭示世间万物的规律。午后,我会在开宝寺铁塔做一些实验,有兴趣的可以一同去。”

说完,便宣布下课。

所有人起身恭送太子,三十来岁的太学学正紧紧跟在晁勇身后,往太学食堂而来。

说来这个学正也是历史名人,他就是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

秦桧也是宋朝进士出身,开始授密州教授,后来又中了词学兼茂科,又授为太学学正。这厮看到太子来听讲后,便挖空心思讨好晁勇。

不但听讲认真,回去也是认真复习,甚至还举一反三,揣摩后面的内容,抓到机会便向晁勇讨教,显示他对太子所讲学问的认真。

晁勇初听得秦桧名字时,恨不得一拳便把秦桧砸翻在地,但是看到秦桧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也只能忍了下来。不过他对这位害死岳飞的奸臣也是恨之入骨,当天回去便让时迁搜集秦桧的过往,想要看看秦桧可有做错什么事情,他好发难。

只是没想到秦桧的历史居然很干净,这或许和秦桧之前都是在学校任职,没有实权有关系,总之晁勇没有找到秦桧的罪证。反而搜集到一些对秦桧有利的评价,好学勤勉,不然也不会两次中举了。

拿不到秦桧罪证,晁勇也不好对秦桧治罪,毕竟他也不能因为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处死秦桧,而且改朝换代后,那些事情也已经不可能发生了。

就像他重用了张邦昌、李邦彦等人一样,在没有可用之人时,这些投降派往往是最好用的人。

而且不得不说,秦桧对数学的学习很上心,晁勇注意到秦桧以后,便决定让秦桧以后代他传播数学。

他不会在太学一直讲学下去,只要讲完一遍,他就会把继续传授的任务交给秦桧。秦桧是太学学正,学的又好,无论从身份还是从知识上,都可以完美的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晁勇在课余时间,也会给秦桧一些时间,而秦桧也会完全利用这些时间,片刻都不会浪费,即使没有问题,也会制造一些问题出来。

不过几日,秦桧便成了太子的忠实狗腿子。

为了方便太学师生,太学中也兴办了食堂,朝廷对太学的学生还有补助,每月一千文。朝廷还会为从外地选拔而来的贫苦学子提供住宿。

可以说朝廷给太学的学子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为的便是这些学子专心求学,学成以后报效朝廷。这些也基本都是延续的宋朝政策。

太学食堂的食物相比城中的一些酒楼也并不逊色,甚至有一些菜是名满全城的。

著名的“太学馒头”,就是太学食堂所作,后来得到宋仁宗的赞扬,声名远扬,城中的商人高价把做法买去,在城中仍旧打着太学馒头的名号卖。

此时的馒头其实是后世的包子,武大郎卖的炊饼才是现代的馒头。

太学馒头便是肉馅的包子,味道鲜美。有一次,宋仁宗赵祯来太学巡视,当天太学吃的便是馒头。

宋仁宗吃过馒头后,当即大赞道:“以此养士,可无愧矣!”

皇帝的金口玉言评价,当即让太学馒头在东京传开,吸引了商人购买做法,让太学馒头成为东京城有名的小吃。

在太学食堂吃过午饭,小歇片刻,晁勇便在太学师生的簇拥下往开宝寺而来。

不少城中百姓看到太子领着太学的师生上街,也满怀好奇的跟在后面,搞得声势越来越大。

到的开宝寺时,后面已经跟了几千人,吓得开宝寺知客僧差一点就要关门谢客了。

晁勇没有理会赶来迎接的寺庙主持之流,而是带着众人往寺中铁塔而来。

开宝寺铁塔并不是真的由铁铸成,而是一座砖塔,只是因为表面铺的琉璃是铁褐色,看上去便仿佛铁塔一般,因此被人们唤作铁塔。

塔高一百八十尺,共十三层,每一层都是等边八角形。

开宝寺铁塔闻名,并不是因为现在的琉璃塔出名,而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典故。当年开宝寺塔初建时并不是琉璃塔,而是一座木塔。

最初的开宝寺木塔由宋朝名匠喻浩督造,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上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天宫奉安佛舍利,历时八年才竣工落成。

木塔初成时,城中官民便发现木塔不是直直的,而是朝西北倾斜,喻浩是天下有名的大匠,自然不会有人怀疑他是没有设计好。于是便好奇的问其原因,喻浩便说:“京师地平无山,多西北风,吹之不过百年便正了。”

此塔极其伟丽,在东京诸塔中最高,且制度甚精。其土木之宏伟,金碧之炳耀,都是从未有过的,因此被赞为“天下之冠”。

可惜喻浩设计建造的这座华美绝伦的木塔仅存世五十六年,就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六月遭雷击而焚毁了。

那时木塔已经被西北风吹正了,天下人还都好奇木塔继续吹下去,会不会向东南倾斜时。因为喻浩被誉为“再世鲁班”,还著有《木经》三卷,是宋朝重要的建筑学专著,所以人们都觉得喻浩不会简单的只想到了几十年的问题,或许木塔吹正后,还有抵御西北风,不使之向东南倾斜的布置。但是一把大火却让这个答案永远无法揭晓了

五年后,宋仁宗才下诏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这座铁色琉璃砖塔,同样是建成时先向西北方向倾斜,然后在西北风的日夜吹拂下,慢慢变正,此时已经有些向东南倾斜了,不过不仔细观察并看不出来。

虽然后来的匠人仿造了喻浩的设计,但是他们却没喻浩的本事,建不出三百六十尺的塔来,只好把原来的高度缩水一半,建了一个一百八十尺的铁塔出来。

很多慕名而来的人看的并不是眼前的铁塔,而是追忆着那位再世鲁班——喻浩。

 第四百七十四章 铁塔跳伞

晁勇要做的便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实验,选在铁塔,也不无对斜塔的致敬。但是开宝寺铁塔毫无疑问要比比萨斜塔更加富有传奇历史,比萨斜塔是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建塔时便开始歪斜,因此一度停工,而开宝寺铁塔却是在设计之初便考量了风的因素,特意造成了斜塔,最后又在风的推动下变正。

而且晁勇设计的实验也要比伽利略的实验严谨,如果两个实验同时进行,晁勇也有信心名垂千古的一定是铁塔实验。

开宝寺塔最初便是为供奉阿育王佛舍利修建,为了让信徒膜拜,铁塔前面便留了一片开阔地。

离铁塔还有几丈,晁勇便站定脚步,示意后面的师生近前。

等众人围拢上来,晁勇从石勇手中拿过一个金块和一个银块,笑道:“这个金砖和银砖大小一样,都是实心,他们一样重吗?”

秦桧马上道:“金比银重。”

“金重。”

“当然是金子重。”

众人也习惯了晁勇自由的教学氛围,纷纷开口。

晁勇笑道:“对,金块要比银块重,你们看看,我可有做手脚。”

说着,把手中金块、银块递给秦桧。

金块和银块不过拳头大小,分量却不轻,秦桧接过去,便手腕一沉,拿金块的手明显沉的更低。

又传了几个人,晁勇才示意他们传回来,笑道:“这金块和银块没有问题吧?它们大小一样,但是一轻一重。如果从塔上把它们同时扔下来,是金块先落地还是银块先落地,或者同时落地呢?”

“自然是重的先落地。”

“金块先落地。”

“金块先落地。”

……

话音刚落,学子们便纷纷给出答案,异口同声的说金块先落地。

晁勇看一旁秦桧没有出声,笑道:“你觉得呢?”

“学生第一反应也是金块先落地,但是太子当众来演示这个实验,或许结果不会和众人想的一样。”

秦桧也知道太子的地位,私下讨教了几次,便以晁勇学生自居,晁勇看秦桧学习认真,倒也没有反对。至于秦桧的动机,他倒是不在意。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是多数士人的想法。

晁勇要利用秦桧传播数学和物理,给秦桧一个太子弟子的身份,更有利秦桧传学。如果秦桧做的好,晁勇也不介意让他以后做官。

真正做学问的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凤毛麟角。

秦桧的回答,虽然有些奸猾,但是他也没有隐瞒他的想法,并不让人反感,反而觉得秦桧诚实。

晁勇笑了笑,从石勇手里接过一个仿佛抽屉似的木盒,把金块和银块放在前面,然后推动后面的木板,道:“你们看,推动这个木板,木板就会慢慢把金块和银块往前推,可以保证金块和银块同时掉出去。这个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众人围上来看了看,放金块和银块的木板和推动的木板都是齐整的,可以保证金块和银块一起被推出木板,然后掉下去。

众人想了想,便都点头说没有问题。

晁勇笑道:“如果就在这里做实验,因为两个物体下落的速度快,眨眼的功夫就会全部落地,所以很难看出先后来。”

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