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晁氏水浒-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泽拱手道:“我对贤父子作为也十分佩服,但是我食宋禄三十载,不能扶大厦于将倾已是无能,如何可以再改投灭了宋朝的大梁。实难从命。”

晁勇道:“天下原是天下人的,皇家也不过是帮天下人治理天下,谁背弃了天下人,天下人就抛弃他,选一个新的皇家出来。官员吃的俸禄也都是得自天下人,你们尽忠的对象应该是天下人,而不是某一个皇家。”

天下不是皇家的其实到了宋朝已成为多数士人的共识。

宋朝的权力运作,皇帝下诏都要经过中书省和枢密院,否则臣子可以抵制,因为这是不合法的。

这一点在宋朝多数时候都可以执行,仁宗朝时,宰相杜衍对皇帝私发的诏书。一概不予通过,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仁宗对杜衍也无计可施。

宋孝宗时,经常陪皇帝下棋的内廷国手赵鄂向皇帝求一个官员,宋孝宗也有意成全他,但是考虑的实际cāo作问题,只能告诉他:“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放行。”又指点他去央求宰相,可以想象赵鄂去了一定少不得拿皇上说事。但是宰相却是坚决不从,并且表示:“纵降旨来,定当缴了。”宋孝宗听了,也只能感叹:“书生难与他说话!”

宋度宗时,由于皇帝今ri内批。明ri内批,老是绕过宰相机构下发诏书,破坏“权归人主,政出中书”的惯例,御史刘黻便上了一道奏疏,在奏疏的开篇,刘黻不客气地告诉皇上:政令“必经中书参试。门下封驳,然后付尚书省施行,凡不由三省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不足效也。”而奏疏的最后,刘黻总结说:“故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宋神宗时,宰相文彦博也曾对宋神宗说。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南宋初,更是有位御史方廷实直接告诉宋高宗:“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当然这一切还是建立在皇帝贤明的前提下,赵佶当政后,这一切制约就都没了。说穿了,宰相是皇上任命的,如果皇帝贤明,宰相自然可以据理以争。如果皇帝昏庸,有多少人还能违逆皇帝就值得怀疑了。

宗泽也是进士出身,自然也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想法。只是他也听过晁勇杀李纲、禁陈东的做法,以为晁勇是容不得他人非议的人,倒没想到晁勇能说出这番话来。

宗泽怀疑道:“太子当真以为天下是天下人的?”

晁勇点头道:“当然,哪一次改朝换代的主力不是天下人,谁能问鼎天下都是由天下人决定,所以历代雄主才纷纷讨好百姓,想得到百姓拥护。田虎、王庆那等诈害百姓之人,虽能得一时之势,但是一旦义军压境,百姓就会抛弃他们,甚至倒戈相向。这一点在河东已经证实过了,相信王庆用不了多久也就成了独夫了。”

宗泽虽然觉得晁勇把人都说成了自私的,而不是圣人的博爱,但是也不可否认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家江山的稳固才善待百姓,一旦江山稳固了,很多皇帝就会开始盘剥百姓。等到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那时就又改朝换代了。

“那大梁官员是应该效忠皇帝,还是效忠天下人呢?”

宗泽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既然你说人都是自私的,那自然不会愿意自己任命的官员效忠其他人。

晁勇笑道:“我大梁皇帝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保住大梁江山,想保住大梁江山,就要让天下百姓拥护。所以你们效忠天下人也可以,天下大过天。现在天下人只能被动的选择谁治理天下,总有一天,天下人要主动选择让谁治理天下。当然这可能要很久很久,但是这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

宗泽不由奇道:“何为主动,何为被动?”

晁勇想了想,道:“简单的说,现在百姓只有过不下去了,才会揭竿而起,选择让谁治理天下,可以说是被动的。但是以后百姓的要求就提高了,稍微过的不好都会重新选择让谁治理天下,那时就可以说是主动选择了。”

宗泽愣道:“稍微过的不好就造反,那天下不是要刀兵不断?”

晁勇笑道:“不会,发展到一个时期,就不需要用战争决定谁治理天下了,而是通过百姓的选票。”

宗泽难以置信的道:“如果百姓选的是另一个人,以前的皇帝会甘心放弃皇位?”

晁勇看到宗泽惊讶的样子,也知道他说的太超前了,不过已经开了头,他也只能继续说下去:“不放弃也不行,他的位置本来就是百姓给的。”

宗泽摇头道:“百姓的力量最大,但是还是很难想象你说的情况。”

其实晁勇也不信,因为他也没见到那样的情况出现,不过是说说而已。

张清快马而来,抱拳道:“我部已经全部渡河。请求攻打润州。”

宗泽闻言,脸sè也不由变了变,守卫润州的是他的儿子宗颖,城中先前便只剩下三千人,现在前线大败,恐怕城中守兵又不知逃了多少。而他的儿子宗颖不知他的生死,一定不会弃城而逃。

他的长子便是早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他已经体会过一次,如今眼看又可能要面临一次同样的痛苦。容不得他不动容。

晁勇正要说话,便见又有人快马而来。

来人却是病尉迟孙立,孙立到的跟前,飞身下马,和晁勇见过礼。便转身对宗泽抱拳道:“久违了,宗大人。”

孙立和宗泽都曾在登州任职,宗泽任登州通判,孙立任登州兵马提辖,两人共事一载多,然后宗泽便被罢官。后来孙立也因为解珍解宝杀官劫狱,上了梁山。

孙立对宗泽却是十分敬重。大军南下后便给宗泽修书一封,想要招降宗泽,但是宗泽却让人把信使赶出了大营,并没给孙立回信。

两军阵前。各为其主。

宗泽倒是没有一丝尴尬,抱拳道:“孙将军风采依旧,可喜可贺。”

孙立听着却觉得有些刺耳,仿佛在讽刺他跟着大梁造反一般。叹道:“若是宗大人在登州,或许我也会和宗大人一般成为大梁俘虏。当初宗大人在登州时。不畏权贵,爱民如子,谁不敬服。后来大人因上书反对联金灭辽被罢官,登州便又被那些贪官污吏诈害。我两个兄弟打了老虎,却被毛太公仗着女婿是州里孔目夺了老虎去,还要害我两个兄弟xing命。孙立不得已,这才杀官劫狱,上了梁山。”

宗泽点头道:“我也听得很多人都是被逼上梁山,你们上山后能不忘百姓,替天行道,也算难得了。”

孙立道:“如今皇上宽宏大量,求贤若渴,大人何不与我一同效忠大梁。以大人才干,必能辅佐皇上开创盛世,名留青史。”

宗泽略微犹豫了一下,拱手道:“我受皇帝重托,带兵抵挡大梁军队。如今兵败被擒,已是有负圣恩,怎能再不忠?今时今地,宗泽但求一死。”

晁勇为难道:“宗大人名声我早有听闻,实不忍加害。只是你先前杀伤我许多将士,若这样放了你,我也无颜面对大梁将士。”

一众士卒听得太子这般说,不由都大为感动。曾几何时他们的xing命可以和忠臣良将相比,很多豪杰为了自己名声甚至心中一丝敬重,就把杀害自己将士的人放走了。如果宗泽能为大梁所用,他们也算死得其所了。但是宗泽不愿归顺,那将士们无疑更希望杀了宗泽为同袍复仇。

孙立听得晁勇说起将士,也不好再求情。

宗泽却是一副慷慨赴死的样子。

许贯忠道:“可以让宗大人去劝降润州兵马,若是宗大人能让润州兵马放弃抵抗,也免去我们一场厮杀。这样也算将功赎罪,太子赦免宗大人罪过,将士们也就没有怨言了。”

晁勇点头道:“若能这样,最好不过了。不知宗大人以为如何?”

宗泽想了想,摇头道:“我受命抵挡大梁军队,怎能反过来去劝降润州兵马,那样和归降大梁有何区别?”

李逵听众人说了一阵,早已不耐,看宗泽不识抬举,怪眼一瞪,喊道:“太子说尽好话,这老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气煞铁牛了,让俺一斧砍了就是。那鸟润州,俺带人去打,打破城池,杀他个鸡犬不留。”

晁勇扭头瞪了李逵一眼道:“不得对宗大人无礼。”

孙立劝道:“润州城中兵马不过三千,大人一败,必然已是惊弓之鸟,我大梁又多jing兵猛将,说句实话,我大梁一通鼓便可打破润州。太子要招降他们,也不过是想免去一场兵戈。”

许贯忠道:“大战一起,双方将士和城中百姓都难免有伤亡,为了润州军民,宗大人也当走这一遭才是。”

晁勇点头道:“舍小义,取大义。宋朝大势已去,大人何忍润州百姓再遭战火。”

“哎”

宗泽叹了口气,道:“那老朽便走这一遭。”

晁勇喜道:“好,我这里有四匹好马,宗大人选一匹代步。”

宗泽忙道:“背时之人,不敢受太子赏赐。”

晁勇笑道:“我素敬重宗大人,便当我私下送给宗大人的,不干国事。”

宗泽又推辞了几次,看晁勇执意要送,也只好随意选了一匹。

晁勇亲自把战马牵到宗泽跟前,拱手道:“那便劳烦宗大人走一遭,请。”

宗泽接过战马,也不知该说什么,点点头,便牵着战马往前走去。

走了一截,又转身冲晁勇抱抱拳,这才翻身上马,打马而去。

李逵看宗泽快马而去,急道:“不派人跟着他吗?”

晁勇笑道:“不用。”

“那他万一跑了呢?”

晁勇摇头道:“他不会跑,恐怕那马他也不会要。”

许贯忠笑道:“宗大人非是迂腐之人,等抓了赵子偁,到时再劝宗大人出仕当不难。”

晁勇闻言,喜道:“那便看军师的了,若宗泽愿意归顺,我大梁也不吝一个江南总督。”

ps:  (感谢书友“相爱半生”200打赏,好久不见,祝工作顺利)

 第四百八十三章 帝国二十八路

大军到的润州时,城门已经洞开。

大军刚刚南下时,便让江南局细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