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右 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另外至少还有一个别的保守派组织,抗议好莱坞或色情内容。在福音派基督教的大教堂里,许多讨论家庭学校,使同性恋家庭成员回归正常等问题的委员会日间会议,似乎都是由母亲们在管理。

河右岸拥有一个松散的妇女协会“妇女独立论坛”(Independent Women's Forum)。一方面,该论坛的成员由于太右派而不可能加入传统的妇女组织;另一方面,由于她们太世俗也不会加入“鹰论坛”。它的成员大部分为华盛顿的权威人士,我们可以将她们描述为后女权主义者。该组织声称,让那些把妇女看作牺牲品的荒唐话见鬼去吧,今天的妇女完全有能力在世界上获得成功。该协会认为,如果男人打算促进诸如反对《对妇女使用暴力法案》(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或“带女儿上班日”(Take Our Daughters to Work Day)的做法,那将是有害的。尽管该论坛只有1600名会员和一份发行量只有1。6万份的季刊,但它却有相当大的力量。该论坛的杰出成员包括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Christina Hoff Sommers),她是靠破坏妇女研究发迹的;莉萨·希夫楞(Lisa Schiffren),她写了丹·奎尔对墨菲·布朗(Murphy Brown)(情景喜剧中一位决定要个婚外孩子的新闻工作者)的诽谤,“妇女独立论坛”的前董事还包括副总统夫人林恩·切尼。小布什任命“妇女独立论坛”的主席南希·米切尔·普夫敦豪厄(Nancy Mitchell Pfotenhauer)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United Nations 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代表。总统还请戴安娜·弗奇戈特罗思(Diana FurchtgottRoth)担任他的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并且正如我们先前所见,选择韦德·霍恩独揽婚姻大权,他成为有限的几个担任该论坛顾问委员会的男性成员之一。

最后一群保守派女性是媒体女强人。将锐气逼人的右派女性推到电视观众的面前,在这方面福克斯电视台显然做得很成功。金发碧眼、言辞最为犀利的女性安·库尔特曾因为太右倾而被《国民评论》杂志解雇。2001年9月13日,她写到伊斯兰世界时说:“我们应该入侵他们的国家,杀死他们的领袖,让他们皈依基督教。”如今,她把那些解雇她的人当作一伙“娘娘腔的男孩”给打发走了。库尔特的生涯始于律师职业,但却总是非常具有政治锋芒。当葆拉·琼斯(Paula Jones)起诉比尔·克林顿性骚扰的时候,库尔特出面帮她打官司。今天,她犀利的观点和尖酸的言辞已使她出名,她的真正才干在于挑衅。她操纵大学辩论协会,将自由派学生的人数减少到令人愤怒的地步。在美国保守派联盟的年会上,人们排队等候好几小时请她为她的书签名。她的《诽谤:左派关于美国右派的谎言》一书在2002年的非虚构类畅销书中排名榜首,一年后,《背叛》(Treason)一书也登上榜首,该书似乎(大概是造谣中伤地)认为,大多数民主党人都是叛徒。在莱温斯基那档子事情期间,她说唯一让自己觉得进退两难的是克林顿该被弹劾还是被暗杀。让我们来听听她对恐怖主义的看法——她曾经抱怨道:“连恐怖分子都不像自由派那样痛恨美国。恐怖分子没有能力。如果他们有那么大的能力,今天就已经进来探测了。”在枪支方面,她认为,“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科尔特上校(12)使男女获得了平等”。她的最新著作是《如何与自由派交谈(如果你别无他选)》[How to Talk to a Liberal(If You Must)],书名听起来就像是20世纪50年代加州“自由论坛”书店里某本给人扣上赤色分子帽子的书一样。

福克斯电视台的女强人有趣的一点是,她们似乎是一种彻底的保守主义现象。民主党人虽然拥有好莱坞和美国新闻业的腹地,但他们似乎想不出一个与库尔特旗鼓相当的人物。这一不成功之处可能并不会完全决定自由派事业的命运。很难令人相信,库尔特在迅速地吸引忠实者的同时,不会同样迅速地把温和派赶走。但是库尔特给予了保守主义一张不一样的公开面孔。


谜一般的妇女


保守派将在妇女中提高自己的支持率吗?我们有必要再次对通常的不置可否——女性投票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进行辩护。但是,保守主义在女性中的传播归根结底取决于两个棘手的问题:堕胎和妇女在社会中扮演更广泛的角色。这两个问题都在朝着略有利于保守派的方向发展。

有趣的是,如今,2/3的美国妇女拒绝被称为女权主义者。许多人将女权主义等同于这样一种想法,即妇女只有在工作场所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我。这是一种女权主义者会反驳但却存在一定基础的解释。贝蒂·弗里丹把受过教育的家庭主妇描述为“人对自身的浪费”,《大都会》杂志(Cosmopolitan)的主编海伦·格利·布朗(Helen Gurley Brown)称家庭主妇为“乞求者、寄生虫”,而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则把家庭主妇称为“长不大的依赖性动物”。'13'如果希拉里·克林顿决心问鼎总统,那么可能给她带来麻烦的,就是她失态地对居家烤饼干的妇女言辞刻薄。这种刻薄的言辞总是会触怒那些根本就不想要自己事业的妇女,也可能会使数量不断增加的职业妇女恶心,这些职业妇女先是有自己的事业,但后来一般为了与孩子相处而选择做全职或兼职的家庭主妇。只有67%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美国白人女性是全职工作的,而男性则有95%。'14'毫无疑问,“玻璃天花板”(13)是一些女性放弃职业生涯的原因。但是,许多女性之所以决定成为“人对自身的浪费”,是因为她们认为“第二次变化”使生活更有意义。2003年10月,《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封面的一项长期研究写道:“为什么妇女升不到最高层?答:因为她们不想。”'15'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女权主义的成功是保守主义变得对妇女更具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在来自中间偏左的主要女权主义组织的许多文献中,认为妇女是受害者而男人是作恶者的想法依然普遍存在,而这使许多女性恼怒不已。与母亲一辈相比,如今的女性在获得成功方面所遭遇的与性别相关的障碍要少得多。在学校里,女孩比男孩表现得更出色。大学毕业的女性多于男性。200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毕业班有63%是女性,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这一比例分别是46%、51%和50%。'16'大多数妇女相信,唯一限制她们实现抱负的因素是个人才能——并且她们已不再对女权主义权势集团感激涕零了。“妇女独立论坛”鼓吹的那种个人主义有其吸引力。

然而,正当保守主义妇女运动的道路看似清晰无碍的时候,却出现了两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许多社会保守派发自内心地企图逆转时光。她们认为妇女解放是一个错误,并认为妇女待在家里更好。第二大障碍是堕胎问题。社会保守派将废除堕胎看作是我们时代最大的改革运动——与堕胎的斗争无异于反对奴隶制或法西斯主义。一方面,她们正赢得这一论争——年轻妇女对堕胎权的支持在下降。然而大多数妇女还是赞成堕胎合法化,并且将共和党内有关堕胎的激烈争斗看作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她们即便为保守主义有关个人责任的思想所吸引,也不想被迫卷入一场与社会保守派有关堕胎伦理的残酷争论中。

'1'De Wayne Wickham,“Focus on Blacks:Voters of All Races Need to Go to the Polls,”USA Today,October 24,2000.

'2'Anthony York,“America's WakeUp Call?”Salon。.January 25,2000.

'3'下文归纳了某些研究内容:Marie Gryphon and Emily Meyer,“Our History of Educational Freedom,”Policy Analysis 492,October 8,2003。

'4'“Blacks v.Teachers,”Economist,March 10,2001.

'5'“The Color of Conservatism,”Economist,January 23,2003.

'6'Nina J.Easton,Gang of Five:Leaders at the Center of the Conservative Crusade(New York:Simon & Schuster,2000),p.139.

'7'Kate Zernike,“A Nation at War:Campuses,”New York Times,April 5,2003.

'8'美国有线新闻网选后民意调查,2004年的总统选举。

'9'John Judis and Ruy Teixeira,The Emerging Democratic Majority(New York:Scribner,2002),p.50.

'10'美国有线新闻网选后民意调查,2004年的总统选举。

'11'Elinor Burkett,The Right Women:A Journey Through the Heart of Conservative America(New York:Touchstone,1998),pp.15~16.

'12'Helen Thomas,“Laura Bush Keeps Opinions to Herself,”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April 17,2002.

'13'Burkett,The Right Women,p.41.

'14'Lisa Belkin,“The OptOut Revolution,”New York Times Magazine,October 26,2003.

'15'参见New York Times Magazine,October 26,2003。

'16'Belkin,“The OptOut Revolution”.

(1)该标题取自一首曾在1967年横扫全球流行乐坛的歌曲《苍白的浅影》(A Whiter Shade of Pale)。——译者注

(2)“讨伐体制乐团”是美国的一个重金属乐团,于1991年在洛杉矶组建,歌词多为不满美国文化、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甚至嘻哈文化。——译者注

(3)英国的“积极歧视”(positive discrimination)即美国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译者注

(4)1954年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